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游戏 > 红楼之风华绝黛 > 第十九章 抚灾民 胤禛斥昏官

红楼之风华绝黛 第十九章 抚灾民 胤禛斥昏官

作者:凤轻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2-01 14:36:35 来源:平板电子书

19。抚灾民胤禛斥昏官

一路看过去,四处都是无家可归面黄肌瘦的灾民,胤禛的脸色也越发的阴沉难看起来。这世上贪官是永远也杀不完的,而无能的官员则更多,齐河县的这一位显然是属于既贪又无能的。与别的地方安置灾民是一样的,正东方向的一角设着几个施粥的地方,但是那锅里明显可鉴人的汤水实在是不能称之为粥,也就难怪这些灾民会这样一副副饿的奄奄一息的模样了。黛玉几乎敢肯定如果不是胤禛来了这里,恐怕连这样的粥都不会有。这根本就是做出来应付钦差的,这个县令连应付都做不好。

黛玉和胤禛到的时候正是施粥的时间,百姓们拍着长长的队伍等待那根本不可能让他们填饱肚子的汤水,还要忍受这衙门差役的趾高气昂。此时在这里负责的是留着一对八字胡的衙门的师爷,那得意又不屑的模样看起来比胤禛这个皇子还要高高在上。

胤禛走过去一言不发的将眼前狐假虎威的人踢了下去,突然被人踢下去的师爷险些就栽进了跟前的锅里,好容易抓住身边的差役站稳,连看都没看就怒气冲冲的叫道:“哪个刁民如此大胆!真是不要命了……”胤禛的声音冷得宛如能掉出冰渣子来,“也看是你不想要命了!”这师爷早先跟在县令身边迎接过胤禛,哪里能不知道眼前的人是谁?腿一软顿时就跪倒在地,“四爷…四爷饶命!”胤禛一抬手,跟在他们后面的两名侍卫立刻上前一左一右将师爷扯了起来,胤禛指着锅里问道:“那是什么?”师爷战战兢兢的答道:“回…回四爷。那是粥啊。”胤禛冷笑一声,“很好。你的家人都活着吧?”师爷擦了把汗,点头道:“托四爷的福…家眷一切安好。”胤禛哼了一声,道:“安好?那就好。去将他的家眷全部带过来。”林珏饶有兴致的看着那师爷双腿直发抖的模样,朗声道:“是,四爷。”抬手轻轻打了个响指,暗处自然有人去照办。黛玉走到胤禛身边伸手握住他的一只手,侧首吩咐莫兰道:“去找几个人,重新做饭吧。”莫兰点点头,转身往灾民聚集的地方走去。师爷一见如此,顿时有些慌了,道:“福晋!福晋…有所不知,这灾民实在是太多了。福晋自然是慈悲为怀舍不得灾民饿肚子,但是若不这么做…这粮食根本不够吃啊。到时候这些人还是要饿死的。”黛玉抬眼,淡淡道:“我也没说一定要每个人都吃的足饱,但是…你这个真的够让人活下去么?”每个人只有大半碗汤,里面的米粒都能数的清颗数。看着百姓们小心翼翼的端着自己的那份粥的模样,黛玉只觉得无比的心酸。

莫兰很快早来了几个看着还能有些力气的人,听说有饱饭吃这些人自然都愿意来帮忙的,听从着莫兰的指挥忙碌了起来。周围的百姓们看到锅里又开始生活煮饭了,都眼巴巴的端着自己的碗望着。

暗部的效率还是很高的,锅里的水刚刚烧开那边两个开阳隔得暗卫已经拎着七八个人走过来了。胤禛扫了一眼这些人,虽然说不上衣着华丽珠环翠绕,但是绝对是丰衣足食的。特别是一个穿着红衣的女人和一个七八岁的孩子,都是长的圆圆润润一副脑满肠肥的模样。师爷有些忐忑的道:“四爷……”胤禛根本懒得看他,吩咐道:“从今天起,每天喂他们两碗这样的粥。那个齐河县令的家眷也一并如此。”这师爷是个老年得子的,哪里舍得宝贝儿子受这样的苦,连对胤禛的惧怕也忘了大半,哀求道:“四爷,小儿正在长身体的时候……”胤禛冷笑道:“爷觉得外面的百姓比你儿子更需要长身体。滚出去!叫徐立生滚过来见爷!”

师爷看看儿子和一干妻妾,终于还是敌不住胤禛无形威压,朗朗跄跄的跑了出去。

等到百姓们从新开始排着队领粥了,胤禛和黛玉才留下了两个人镇着场面,转个弯儿往另一边设的大夫的棚子去了。

端着碗排队的百姓们一边欢喜着自己可以吃一顿饱的,一边好奇着那一顿神仙般的人是哪里来的贵人。有些见识的人则小声交流起自己的意见道:“听说皇上派了三哥阿哥南下来赈灾,刚刚听县衙的师爷叫四爷,那位爷肯定是皇上的四阿哥雍郡王爷了。”周围的百姓们不由得咋舌,“真的是皇帝的儿子?阿哥爷就算来也是在大城里呆着,能来咱们这小地方?”一个落魄书生模样的得意道:“你们知道什么?早先听说三位阿哥都来了咱们齐河,雍郡王在咱们这病倒了,另外两位阿哥奔别的地儿去了。如今王爷好了才来看咱们的。嘿嘿…徐老爷可要倒大霉了。听说那雍郡王爷出了名的铁面无情。”旁边的人反驳道:“什么铁面无情,那位阿哥爷刚刚还罚了师爷呢?还有那位夫人,真像仙女一样……”|

大夫专用的棚子比起别处宽大干净的多,只是这些都是大夫来的时候自己带来的,毕竟是放置了大量药材的地方,不做好保存工作那些药材也放不了多久。胤禛等人进来的时候齐布琛和一位太医正在里面说话。说来也巧,这位太医正是经常去雍郡王请脉的太医院左院判。原本他奉康熙之命带着一干太医在灾区奔走,突然接到十三阿哥和十阿哥的传书这才匆匆赶来。可惜他当时所在的地方有些远,紧赶慢赶也是昨晚才赶到,还没来得及见胤禛就被齐布琛拉走了,“给四爷和福晋请安。”齐布琛也起身肃手而立,“四爷,格格。”胤禛微微点头淡然道:“都坐吧。”

两人谢过等黛玉和胤禛坐下才跟着在下首落座。

黛玉将自己之前的想法和齐布琛说了一遍,齐布琛想了想道:“格格的办法自然是可行,不过如此一来…天玑那里…”这样的计划所需花费的银两物资可不在少数,冯紫英之所以年纪轻轻就执掌天玑阁绝对和他守财奴一样的性格有关。他从别人那里占了便宜得了好处那是他大少爷聪明无双,别人从他那儿掏一两银子就跟剜他肉一般。胤禛道:“这笔钱由朝廷出。”林珏挑了下眉,沉吟了一下才道:“四爷,据在下所知……”国库里可没什么银子了。胤禛看了他一眼道:“这事我会处理,做得太多对你们没什么好处。需要多少算个数出来给我。”大家谁都不是蠢得,暗部已经前后投入了几十万担粮食和几百万两白银,这么大一笔钱绝对不可能没人注意到。真的仔细却查还是能查到一些蛛丝马迹的,毕竟钱粮都是实物不比别的东西。如果再往里面投钱,西林觉罗家还真的会有些麻烦。从古自今,富可敌国的人可没有几个有好下场的。虽然暗部和西林觉罗氏的情况有所不同,却也不得不防。

黛玉看着胤禛,有些担忧。这些年康熙得罪人的事都让胤禛干了,如今朝廷拿不出钱来自然只能从别处筹集,只怕四哥连地方上的官员也要得罪个光了。胤禛轻轻摇头,表示自己无事。黛玉也只得作罢,四哥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儿,自有自己要做的事情很坚持。何况有些事你不去做我也不去做,人人的圆转自如,人人都长袖善舞,这大清的江山,这黎民百姓要怎么办?回过头,与林珏齐布琛等人低声探讨其如何安置灾民的是,这些事其实他们也不擅长,若要看怎么样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省又能办好事,细微的地方还是要冯紫英这样擅长的人来做。早先黛玉离京的时候也派人给冯紫英传了讯告知他自己的行踪,相信过不了两日就会赶过来的。

不一会儿县令大人在外面战战兢兢的求见,进来的时候身后还跟着几个人,显然就是县令找来的大夫。胤禛此时也懒得和他们多少,挥挥手直接让太医带着那些大夫去做事了,棚子里只留下一个惶恐不安的县令。

“四…四爷,奴才……”胤禛不说话,县令也不敢多少什么,今儿阳光虽然不烈他的汗却流的不少。

胤禛靠在椅子里,淡淡的看着他,似乎看够了才问道:“徐立生,你胆子不小。”

声音虽然平静淡然,听在县令耳里却无异于阎王催命,顿时汗水流的更勤快了,连伸手擦汗也不敢了,只是陪笑道:“微臣…下官不敢。”

“不敢?”胤禛眉眼不动,面无表情,“本王看你敢得很。本王就在你齐河县里了你也敢弄虚作假糊弄本王,相比之前本王派人传来的命令你都直接当废纸扔了吧?嗯?”县令心里暗暗叫苦,从前各处水患皇上也拍过钦差过来,自己都是奉上些孝敬,好吃好喝好话的招待着然后就平平安安将人送走了。谁知道这个竟然派了几个皇子来,更倒霉的是其中还有据说最难说话的四皇子雍郡王。而雍郡王居然还在他治下境内病倒了。本以为养好了病人就该走了,谁知雍郡王现在连半点要走的意思都没有。

胤禛冷哼了一声,道:“本王现在懒得理会你,回头自己给皇阿玛上个折子去吧。”县令心里无比庆幸,皇上宽厚而且日理万机,只要自己言辞写的恳切些,在求人走些门路,多半请罪的折子在皇上那里也不过就是随便看看就过了,怎么样也比落在雍郡王手里要好过的多。胤禛并不将他脸上的欣喜看在眼里,随手从一边桌上拿过纸笺笔墨写了几行字然后拿钦差印信盖在上面,一边折信一边对他道:“你亲自将这封信送到济南府交给知府,并让他按爷的意思一份快马传回京给皇阿玛,一份传到各地,也包括他济南府自己。告诉他,这是办不好,爷摘了他的脑袋。”

县令接过信,唯唯诺诺的的应下了,犹豫的看了看胤禛的脸色,道:“四爷,下官的家人……”刚刚他得到消息,四爷让人把他和师爷的家人给扣起来了。胤禛道:“好好给爷办差,灾民们饿不死,你的家眷自然也不会饿死。”听这话就知道求情无用,县令大人只得捏着信苦着脸退了出去。

踢开了碍事又没用的县令,胤禛提拔了一个还算能干的县丞暂代县令的职务。安抚百姓赈济灾民,组织青壮劳力清理废墟,抢救还能救得庄稼等等。没两天冯紫英也匆匆赶来协助黛玉等人筹划安置百姓的事情。等到一行人启程离开齐河县时已经是五天后了,正好胤禛的身体也差不多复原了。

胤禛的意思自然是让黛玉先行回京,如今黄河汛期虽然已经过了但是这后面的事情却是更加繁琐,自己也要四处奔走黛玉跟着也是受累。黛玉却并不同意,这一次胤禛虽然有惊无险却真实有些吓到她了。而且这些受灾的地方的惨状实在是让人恻目,既然已经出来了她也并不是什么都不会的娇小姐,总是能够替胤禛分担一些的。胤禛劝了两回却也拗不过黛玉,只得无奈的随她去了。

夫妻俩一路奔波辗转在各个受灾的省份,镇抚黎民代天巡守,同时记载着无数陈条建议的奏折一本本的送到康熙的御案上。也让康熙因为京城里皇子之间勾心斗角闹得心烦意乱的心里有了一丝安慰。深夜里,康熙坐在畅春园里看着摆在御案上的折子眼底闪过一丝疲惫,“皇上,该歇息了。”李德全小声提醒道。康熙揉了揉额边,问道:“四阿哥有没有折子回来?”李德全点头道:“有,三位阿哥都有折子来。”康熙不悦的等了他一眼道:“那还不快拿过来,你这老东西是越老越糊涂了么?”李德全连连称是,其实这些折子都不是急折,并不需要皇上连夜批阅,只是康熙既然如此说了李德全也只得转身去捧了折子过来。

厚厚的三本折子,康熙随手捻起一本看了,原本还皱着的眉心顿时展开了许多,笑道:“原本只当老十是个腹中空空的草包,没想到还会用计。老十在河南做的不错。倒是难得的他听得进老四的话。”原本派胤誐出去康熙还是有些犹豫的,最重要的就是胤誐的性子除了老八老九的话谁的话都听不进,如今出去一趟倒是长进了。再看看胤祥的折子,康熙脸上笑容更甚,道:“老十三是个能办实事的。在江南做的也不错。还不到一个月就筹集了五百多万两白银。对了,老四这法子朝堂上有什么说话?”李德全犹豫着不敢说话,太监不得干政,李德全这么多年圣宠不衰就是因为他明白自己的身份。这会儿康熙随意一问,他却不敢随意去答。康熙自然也知道李德全的难处,原本就没指望他回答,这时候也只是挥挥手让他退下了。

朝堂上的声音康熙不是没听见,胤禛前段时间上的折子提议让江南的盐商们捐款赈灾,在朝堂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反对声浪是滔滔不绝,那些官员就差没直接骂胤禛是抢钱阿哥中饱私囊了。那些人反对的理由他自然也心知肚明,更让他心里愤怒难平的是这些人里还包括自己的儿子甚至是当朝太子。想起太子在朝堂上义正词严的反对之词,康熙只感到深深地疲惫和失望。太子…到底以为老四顶着无数骂名上这样的折子是为了什么?为了沽名钓誉?还是为了圣眷爵位?那是为了受灾的老百姓啊。说的在大一点是为了大清江山。百姓活不下去,大清江山如何安宁?你这大清江山未来之主竟能将自己的一点私心置于大清江山之上?

轻叹了一口气,康熙放下胤祥的折子拿起最后一本折子,一如既往的并没有写自己做了些什么事,或者歌功颂德写些灾区百姓如何铭感圣恩之类的空泛词语。只是认真地记录着各地灾区有些什么问题,那些可以解决,哪些暂时无力解决,还有一些自己的建议和想法等等。胤禛的折子和他的人一样,干脆利落,绝对没有华而无用的修饰之词。他也从已经陆续回来的太医们口中知道了胤禛和黛玉在各处奔波所做的事情。低下头认真看着上面的字句,许久之后,康熙才放下折子,抬手捏了捏有些酸痛的脖子道:“明儿一早叫直郡王,诚郡王,八贝勒,户部,吏部,工部尚书来畅春园见驾。”李德全应了声是。康熙看了看桌上的折子,起身道:“收了吧。雍郡王的折子单独放开,明天朕要再看看。”

李德全应了声上前扶着康熙往后殿走去,一边走康熙一边问道:“弘曜和弘晏这些日子还好么?”李德全低声道:“小阿哥和格格都极好,太后娘娘和贵妃娘娘照料的也好。只是小阿哥和格格大约是想雍郡王和福晋了。听说晚上弘曜阿哥非要陪着小格格睡呢,侍候的宫女说隐约听着小阿哥和格格在哭。”

“胡闹,弘曜也快六岁了怎么还能和晏儿一起睡?”康熙虽然出言斥责,李德全却听得出并没有丝毫怒气,连忙道:“阿哥和格格还小,又是头一回离了四爷和福晋这么远,定是想念四爷和福晋了。这也是小主子们孝顺。”康熙想了想道:“明儿将他们接到畅春园来住几天吧。”

“奴才遵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