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现言 > 度韶华 > 番外之盛世

度韶华 番外之盛世

作者:寻找失落的爱情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2-11 05:05:13 来源:小说旗

昭平二十五年。

这是姜韶华登基的第二十五个年头,女帝陛下四十有一,正是盛年。朝堂里的老臣基本都已告老,朝堂里几乎都是女帝陛下一手提携起来的重臣。

新梁城在四年前建成,短短几年间吸纳了数万草原牧民,其中老弱妇孺占了七成之多。顺便也解决了归梁城里光棍太多的难题。

如今的新梁城里,有鞑靼族有高车族,有小部落的牧民,有大梁的百姓,甚至还有些残余的柔然族。不同民族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宗教信仰,混居在一起难免有诸多问题。新梁城里的斗殴事件,多得令人难以想象。

卢郡守的手段也出乎众人意料的狠辣果决。举凡斗殴者,皆要被下牢狱问罪,挑起事端之人皆被严惩。情节轻一些的或送去矿山做苦力,或送去挖河道。闹出人命的,一律问斩。

乱世用重典,盛世中的新梁城,一样需要严明凌厉的执政手段。卢郡守在短短几年内,将新梁城治理得颇有条理,粮食能自给自足,不再需要朝廷接济。已是一等一的能臣了。

卢若华也因此声名大振。

女帝陛下令人编纂名臣列传,排在大梁名臣之首的是陈丞相,第二位的是冯尚书。至于第三位,则是在今年刚辞仕的蔡郡守。

说起蔡郡守,也是当世奇人。他是秀才出身,原本只是郦县的师爷。在女帝陛下十岁那一年,郦县的县令被罢黜,勤勉的蔡师爷被南阳郡主破格提携任用,后来还为蔡郡守谋了举人功名,有了正经出身。再之后,做了十几年的郦县县令,又做了十几年的归梁城郡守。

区区一个四品官,从未做过京官一直外放,却名震大梁,在名臣列传里排到了第三,仅次于大梁丞相和户部尚书。这也足以载入青史了。

排在第四位的大梁名臣,是威远公左锋。

威远公其人,优缺点同样显着。战功赫赫,却也曾喝过兵血打过败仗,为人桀骜不驯。女帝陛下敢重用左锋,可以称得上胆魄过人。

威远公生平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赶上灭柔然的草原大战。辞仕告老已经数年,每年岁末进宫赴宫宴,都要挺直胸膛厚着脸皮自荐,自称廉颇未老,只要女帝陛下需要,他随时可以披甲上阵。

女帝陛下对威远公颇为宽容,耐心地听满头白发走路颤巍巍需要人搀扶的威远公说完话,温和笑道:“有威远公坐镇京城,朕才能踏实心安。打仗的事,交给年轻武将便是了。”

威远公被女帝陛下哄几句,也就乐呵呵地被儿孙被搀扶着回去了。

排在第五位的同样是武将,是在三年前告老的靖国公范忠良。

靖国公执掌边军十数年,立下无数军功,既有功劳也有苦劳。最令人称道的,是靖国公当年站队及时,从未因平王动摇立场,一直坚定不移地支持女帝陛下。

范贵太妃已经病逝,平王妃生了白净可爱的郡主,平王虽然不懂事,对自己的宝贝闺女却爱护得很。一家三口每日开开心心地过日子。

靖国公致仕后回京养老,得了空闲也会去平王府。看着白胖活泼永远停留在孩童年岁的平王,看着没心没肺粗枝大叶的平王妃,再看看眉眼如画玉雪可爱的小郡主,靖国公欣然微笑。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平王妃生了女儿,平王的血脉得以延续,又省去了最大的麻烦。

名臣传记的第六位,是六十多岁的兵部尚书宋渊。

宋渊十五岁进南阳王府,二十岁时做了南阳王亲卫统领。一直忠心耿耿地守护在女帝陛下身边,是女帝陛下最忠诚的臣子。他没有夸耀后世的绝顶战功,可众人都清楚,在女帝陛下心中,宋尚书才是武将第一人。

排在名臣第七位的,是数年前战死在草原的于崇。

于崇为拖住柔然大军,死战到底,力竭而死,被葬在了边关,永远留骨他乡。女帝陛下追封于崇为忠勇侯,爵位世袭。今岁编纂名臣传记,女帝陛下亲自为忠勇侯于崇写了一篇,一时传为佳话。

再接下来,还有致仕数年的董尚书杨尚书等人。

不过,能被记进名臣传记的,都是致仕的重臣。正当盛年居朝堂高位的朝臣们,暂时还没被列传记的资格。

有好事者在私下里闲话议论,将来王瑾王丞相必会位列其中,礼部尚书陈瑾瑜,年过六旬依然在济州做刺史的卢琮,执掌户部的汤尚书,小杨尚书,中书令陆真,还有在新梁城里大方光芒的卢若华卢郡守等等。

武将中也是人才辈出,刘恒昌秦战孟大山陶大小田孙安,数不胜数。

明君能臣,一派盛世气象。

还有一个不能不提的人,就是长宁侯崔渡了。

这位入赘的皇夫,为人谦逊随和,行事低调,默默伴在女帝陛下身侧,就如影子一样。从不争抢,却如皎月一般,自有清辉。

他培育出了无数高产粮种,教导出了诸多弟子,大梁的农部从无到有,直至和六部并驾齐驱。大梁百姓富足安乐,能吃饱饭不饿肚子,崔渡是真正的大功臣。

太子殿下今年二十有四,南阳郡主今年也已六岁了。

女帝陛下十分宠爱孙女,日常的繁琐政务,交给太子和丞相和一众尚书。得了空闲,女帝陛下和长宁侯亲自带着宝贝孙女出宫,去皇庄里小住。

皇庄里可以骑小马,可以用弹弓射鸟,可以四处乱跑。

小小的南阳郡主玩得不亦乐乎,开心极了。

姜韶华一手抱着沉甸甸的孙女,神色轻松自若,笑盈盈地回宫。

接连忙了数日政事的太子殿下,面色凝重地来了:“母亲,工部上了奏折,今年河水升高了不少,得提前做好防汛防灾的准备。”

这确实是一等一的大事。

姜韶华点点头,还没说话,太子便道:“我要亲自去一趟江南,去督查水道河堤。”

姜韶华:“……”

她这个大梁天子,已经离京巡查两回,第一次在外四年,第二回在外两年多。巡查顺便游玩,自在快活惬意。

姜宁二十多岁了,整日闷在皇宫里打理政务,还没出过京城。

这么一对比,她这个亲娘确实有些过分了。

姜韶华心一软,点头应了:“也好。看再多的奏折,也不及亲自去看一看。你带些臣子,过几日便启程。”

姜宁眼睛亮了起来,沉稳地拱手领命。

出了昭和殿后,太子殿下的脚步就轻快起来,越走越快,几乎是蹦跳着进了寝宫。

“快,快收拾行礼。”太子殿下眉开眼笑:“母亲同意我去江南了。我终于能出京城了。”

马慎远大喜:“这可太好了!我立刻去收拾行李!我们带不带孩子?”

“不用。母亲年轻力盛精力无穷,打理政务带孩子都不耽误。我们就两个人去玩……不对,去巡查江南!”

太子殿下喜气洋洋,眉宇间全是粲然笑意:“我们少说也得出去个两三年再回京城。等巡完江南了,我们也去边关。我要去看看草原,看看传说中的归梁城和新梁城。”

半个月后。

太子殿下带着十余个臣子离京,两万天子亲卫随行守护太子殿下安危。

姜韶华亲自送女儿远行。

太子殿下就如即将飞向天空的雄鹰,目光熠熠,唇角飞扬。

姜韶华看着女儿策马远去的英姿,舒展眉头,笑了起来。

去吧!

去看一看属于我们母女的江山。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