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重生九十年代小村庄 > 第一百六十章 养老圣地

重生九十年代小村庄 第一百六十章 养老圣地

作者:霜非霜雪非雪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10 08:14:41 来源:小说旗

至于蹲芭篱子适不适合养老,甭管身在其中的王桂香信不信,反正赵大鹅是深信不疑。

那地方,管吃管住的,最适合王桂香这种整天好吃懒做,啥活不干的老太太了。别的地方不行,别的地方不养闲人……

“唉,都快过年了。人在里边也是遭罪呀……”郭氏叹了口气。

芭篱子那地方,可不是好地方。不过确实挺适合王桂香的。郭氏和王桂香是妯娌,风风雨雨几十年过来了,这些年岁数大了,没太多接触了,王桂香也当上了奶奶,但是郭氏其实还在干活,还在努力做很多农活。

她们那代人,都是一生一大堆。郭氏生了五个女儿,一个儿子。但是儿子已经是郭氏过了四十岁才生的孩子了,也算得上是老来得子。老来得子就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多受罪。人到了一定年纪,特别是在农村,从事体力劳动,多少会有一些力不从心。而且这个情况会随着年纪越大,体现的越明显。

很多农村人,特别是一些女人,随着年纪的增大,从事体力劳动就已经是力不从心了。而且他们这一生,可能生了很多孩子,身体亏空特别大,怎么补,也补不回来,身体就会越发的差了起来。等到了一定年纪,不是这个病,就是那个病的。其实就连王桂香也是有很多病的,这一点赵大鹅都不否认。

赵大鹅曾经说过王桂香是真有点病,张翠兰才是装病。不过王桂香身体有病是一回事,但是啥也不干,就又是另外一回事。还是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比较好,要不人也呆废了。

郭氏身体就不是很好,很瘦弱。平时干活也是很吃力,很多时候都是用安乃近或者止疼片挺着。这在农村并不奇怪。

其实很多时候,并非是农村人多么能不怕累,而是一些止疼的药物顶着。谁干活不累呢?

累了又没有办法,不干活就会生存不下去。就只能用一些廉价的止疼片挺着,继续干活。郭氏就是这个情况。

虽然说赵廷明是村长,但是这个年代里,村里穷的叮当响,村长更是不开工资。要说村长唯一的好处,可能就是不用交公粮,剩下的还真没啥了。

村里的大事小事,都要找他,偶尔还要去干活。又要开会一类的,就没啥空了,所以赵廷明看着日子好像过得还不错,但是实际上,压力特别大。

好在是东台子村虽然贫困一些,但是好歹不是大山沟子,有一些土地,也能维持生计罢了。

郭氏是个特别本分的人,她年纪更大一些,也比王桂香更理性一些:“你奶奶那个人,年轻时候,就是不干活。人家是地主家的千金小姐出身,虽然现在没地主了。但是她还真当上了地主婆。我就纳闷了,你们家咋就没人出钱把王桂香给赎出来?她犯的不是啥大事,一般交个五百块钱就能赎出来了。为啥没人去赎出来?”

赵大鹅一摊手:“那我就不知道喽。我爹现在分币没有。我三叔老婆跑了,他本来在家说的也不说,就算有点小金库,也都在张翠兰手里。我三叔也分币没有。至于我大爷,很难评价。我大爷那个人,谈不上多坏,但是和好也谈不上太多。况且他说的也不算,我大娘可是个老刁婆子,那家伙的……你们都知道的。

而且那事本来因为啥,大家也都知道。就是三个儿子,怀疑我爷爷的钱,或者说我爸妈干活攒的钱,被我爷爷奶奶送给我老姑了。所以他们哥仨很难出钱去。我二姑和家里不对付,人还劲劲儿的,整不了。我大姑在家地位不太高,但是我大姑一定有钱,至于为啥没掏钱赎王桂香去,不知道。

但是无论怎么说,我老姑赵春琴,真有钱。两口子一个月赚两千多,家里的钱,也是都给她了。她不花钱赎人去,别人管那个事干啥。再说,我爷爷都不着急,别人就更不着急了。丢人的也不是我,我也不着急。”

郭氏叹了口气:“但是难免村里会说你闲话。”

“大奶奶,你觉得我在乎吗?”赵大鹅嘿嘿一笑:“他们随意。我呢一是年纪小,二是我也不用娶媳妇,我怕啥?”

赵廷明摸了摸赵大鹅的脑袋:“就你聪明。”

赵大鹅其实对于外人说什么她赵大鹅不孝顺一类的话,根本不在乎。孝顺也得分对象不是。

单单就是王桂香她们做的事,就不值得别的孝顺。这还是赵大鹅已经很隐忍了,毕竟赵铁生那个人相对孝顺,所以赵大鹅只能眼不见心不烦,并没有故意去找茬。

整体都是在极为小的地方,转悠。王桂香自己进去,也是咎由自取罢了。

“好了,也没地坐的。你去给大鹅拿点好吃的。”赵廷明嘱咐着:“把那两串糖葫芦,给大鹅吃吧。”

“嘶!糖葫芦?”赵大鹅顿时眼睛都亮了。“哪来的?”

“买来的呗,一块钱一串。”赵廷明笑着说道:“头两天有人来咱们村里卖的,我买了就给你留着的。”

冰糖葫芦倒是也能放几天,况且天寒地冻的也不至于坏掉。

郭氏就去另外一个屋子,取来了糖葫芦。

个个大山楂,用塑料袋包着。

郭氏把糖葫芦递给赵大鹅:“你大爷爷估摸你就快来了,特意给你买的。”

赵大鹅嘿嘿一笑:“我不太信。我估摸着大爷爷是给我二姑家孩子买的,就那个李玮对不对?但是那丫头没来,就轮到我了。”

郭氏笑了笑道:“别胡说,真给你买的。你二姑家孩子,可没你这么能说会道的。她得腊月根上才来呢,你吃你的。”

赵大鹅便吃了一口糖葫芦:甜,脆,酸。

好吃。

“回头给我点山楂,我自己做点。”赵大鹅说道:“买这玩意挺贵的。我自己就会做,特别简单。整点白糖,就能做出来。大奶奶,你家那棵山楂树今年不是丰收了吗?给我十斤大山楂,要大的。

对了,白糖有没?给我二斤白糖。不对,没有木头棍子呀,这咋整。他们这是竹签子弄的,我去哪儿整点八号线吧。大爷爷,你家是不是还有八号线?给我来点……”

赵廷明脸都快黑了:“大鹅,你要不要来个平底锅?”

“你家有没?我家可没平底锅,拿大锅做不出来。”

赵廷明一脸愁容:“有。大鹅,你看要不然这样,你干脆在我家做吧,好像东西都是我出的……”

赵大鹅摇摇头:“那不成。我这不没事做,我不得干点活吗?我做十斤山楂的糖葫芦,我不得赚点钱呀。放心大爷爷,到时候你想吃多少,我就给你拿来多少。”

赵廷明是有点懵了:感情做糖葫芦这事,赵大鹅除了出人工,是真一毛不拔呀。问题她不仅自己吃,还要拿出去卖……问题赵廷明又觉得没法拒绝。毕竟谁让赵大鹅是个孩子呢?!自己这个当大爷爷的,怎么也不能说没有吧,毕竟这玩意撒谎没用。赵廷明家里确实有一棵山楂树……

“等你二姑家孩子来了,到时候你送来几串,就行了。对了大鹅,你刚刚说啥事来着?我让你给我说了半天,我有点忘了。”

赵大鹅看赵廷明答应了,现在满脑子都是等着回去做糖葫芦,冬天不来一根糖葫芦,在北方,多少有点对不起这个寒冷的季节。

北方能吃的东西其实,挺多的。很多都特别好吃,很多水果也是。山楂就特别好吃,酸酸的。

冬天串点山楂,做点糖葫芦吃,简直爽歪歪。当然还可以串一些苹果,梨之类的。都挺好吃。

不过赵大鹅也没忘记此行的目的:“就是举人杖子村,我大姨他们村里,闹了鸡瘟。不知道是不是外边野鸡带来的,还是哪来的。反正我觉得挺邪乎的。我大姨父他那个大侄子,周天翔家里一百多只鸡,全嘎了。我琢磨咱们两个村子挨着,他们那边闹了,咱们村就得注意了。咱们村有多少户来着?不得有个一千来户人家呀,起码九成以上的人家养了鸡鸭鹅狗,这玩意鸡鸭鹅都传,鸽子都传染好像。

特别是还有几户人家养了好几百只鸡呢。这可是个大事,记得前几趟街那个小六子,就开小卖部那家,还有刘老七他们家,都养鸡呢。这要村里也闹了鸡瘟,不就废废了。以后那不得一个鸡蛋都吃不到了?

而且吧,还有大鹅,鸭子。一窝一窝的,都得废。不过好在现在是冬天了,传播的应该不那么容易,天气冷,病毒也死的快。熬过这段时间,估摸就没事了。这对于咱们村来说,应该是最近最重要的事了。我个人觉得,这事不能不说,而且必须得抓紧想办法。家家户户都有鸡,大过年的死了也糟心,而且毕竟有的人家养鸡就是为了吃鸡蛋的,眼瞅着过年,鸡要都死了,吃鸡蛋都没有了。”

赵廷明越听眉头皱的更紧了:这事确实很严重。赵大鹅又不是一个逗着玩的人,她说的是真的。赵大鹅说举人杖子那边闹了鸡瘟,那就是举人杖子那边真闹鸡瘟了。

东台子村,村落很大。赵大鹅所在的是相对后边的地方,在后边还有像下洼,南边的东洼、南洼,上边的上台,都是一个东台子村。

东台子村原本得名就是因为东台子村的除了东边的西南北都是洼地,东边是台子,故而得名。村落其实特别大。

人也多,村也大。这要有点啥事,那就大事。

举人杖子不同,举人杖子村很小,他们隶属于另外一个系统,举人杖子、文家沟,、李家沟、孙家沟、金沟……听着名字,就知道这群人住哪里了。

所以举人杖子村那边的人都不太聚集居住,比较分散,而且人也很少。

而且本身,由于都住在大山沟子里边,举人杖子那边的土地很少,养鸡的家庭也不是很多。鸡鸭都比较少一些。他们又多数不会因为死了几只鸡有多少想法,毕竟很多举人杖子那边的村民,还会去山上抓野鸡兔子一类的。他们养殖的少,故而哪怕有了问题,他们也不会怎么心疼。

反而是像东台子村这种超级大的村落,就会很艰难。有一些家庭,就是以养殖鸡鸭鹅为生的。所以赵廷明对这件事也立刻上升了一个高度,那就是:千万不能让隔壁村子的鸡瘟流过来。

“那大鹅你说怎么办?”

赵大鹅其实也不是特别懂这个,毕竟她也不是兽医专业的:“问问兽医咋整。我就通风报信来了。这玩意我可不太敢乱说话,我个人是有点想法,但是大爷爷你最终还是要听取兽医的建议。让乡里来人指导一下,万一出事了,咱们好赖上乡里呀………”

赵廷明差点就脱口一句粗话,心说赵大鹅呀赵大鹅,你这推卸责任,拉垫背各种甩锅的想法,以后东台子村村长非你莫属了。不过赵廷明也觉得赵大鹅想的是对的,是合理的。毕竟这事必须要一个专业的兽医来,指导一下。

出了责任,就是兽医的其实这句话还有很大的前提条件呢。

先汇报上去,乡里就会派兽医站的来人指导,首先兽医更专业,其次村里也不会说太多闲话。万一信不准怎么办?

而且这事极有可能兴师动众的,不是一天两天的。现在又是腊月,要过年了,都得过年,还是年前把章程订好,尽量是家家户户,没有损失过个年。这样就是最好的。

“先说说你的想法,回头我去打电话给乡里,让他们派人过来。”

“大爷爷,我这可是个人想法哈。你别到时候把我给卖了,说主意都是我出的,那万一别人家的鸡出事了,赖上我,我可不干。”

“想啥呢,快说说。”赵廷明自然不会让赵大鹅背锅。

“就是几个方向吧。咱们村现在没有鸡鸭鹅什么闹病的,那个病也不是特别好传染,还是冬天。但是具体我也不知道,我们首先就物理隔离。”赵大鹅分析道:“不让举人杖子村的鸡鸭鹅,来我们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