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现言 > 六零:饥荒年当伙夫,社员都被馋哭了 > 第一章 无奈抉择

一九六二年秋,白露与秋分之间某日正午……

天空仿佛被烈日灼烧得失去了色彩,无云且无风,静谧中蕴藏着无尽的焦灼与渴望,大地也如同过火舌舔过,到处都是灰黄与龟裂……

山梁深处某地,一个少年跪伏在地上,正在用一根树枝费力刨着坚硬的土石。

有过农村生活或者是田间劳作过的人大概能看出,少年刨的是个田鼠洞,在哪个特殊年代里,像这样挖田鼠洞的人不在少数。

直到太阳西垂的时候,少年才突然直起腰,眼神中透着欣喜,手上的树枝被甩出去老远,然后从后腰处抽出一个小灰布袋子,小心翼翼的捡起田鼠偷盗储存的越冬食物……

“爹……李二牛一家昨天也走了,说是往济宁哪边去了,村里有传言说哪边不缺粮食,政府还发救济粮呢!”

古小满看着不停抽烟锅的父亲说道。

“唉……传言就未必是真的,这年头恐怕燕京都缺粮食呢,爹这把老骨头,怕是也走不到济宁呢,再说了,我听广播里说济宁似乎也大旱了好久!”

“没事的……爹,走不动我可以用独轮车推着您走,实在不行背着您也行啊,咱们总不能就在家里等着饿死吧!”

古孝贤看着因为饥饿瘦成麻杆一样的儿子,胸口像是被压着一块千斤巨石,心里更是五味杂陈……

“现在村里、地头连树叶、树皮、草根都没了,村里人也逃走了大半,咱们留在这跟等死没什么区别了。

奔楼子(前额有点凸出)说他们一家人打算今晚就走,也往济宁哪边逃荒去,问我要不要带着您一起去呢!”

见父亲不说话,古小满接着说道。

“咕……咕咕!”

话刚说完,他的肚子就再次不争气的响起来,饿肚子的感觉是真的难受,那是一种无处抓挠且无处使力的空虚感,此刻他觉得有头牛自己都能吞的下!

当然了,那时候牛是集体的,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决不允许他吞的。

“唉……这都是啥年景吗,居然连戳锅底的厨子都能饿死了……”

古孝贤在鞋帮上磕了磕烟锅叹息,然后就不自觉回想起自己这半生的艰难岁月来。

古家祖籍是河北燕京,古孝贤的父亲古山河是清末京城有名的大厨,擅长官府菜和传家菜的烹制,跟当时有名的孔家菜、段家菜……王家菜的主厨都关系莫逆。

而且古山河为人性格豪爽好交友,跟老天桥一些耍把式(练武术卖艺的)的也相交甚笃,久而久之还从他们那里学了不少的拳脚本事。

古孝贤自幼就跟随父亲进出各名门大宅的后厨,在众多师傅的言传身教以及耳濡目染之下,对传家菜以及官府菜都了然于胸,年纪轻轻就烧的一手好菜,而且他结合众家所长,厨艺大有青出于蓝的势头。

不过那是个动荡的年月,凭手艺混迹于京城名门的古家父子后来日子也并不好过,因为古山河的厨艺在京城后厨圈子里名声很响,故而被某军阀看中,强行抓了父子俩为其当家厨。

后来这军阀在胶东某地被剿灭,古氏父子重获自由,然而彼时社会动荡,返回燕京也不见得就能过上安稳日子,于是古氏父子就打算在胶东扎下根来,靠精湛的手艺也不愁活不下去。

可惜时代的洪流却根本不给他们父子翻盘的机会,到处兵荒马乱,民众都过着有今没明的日子,能平安活下去尚且不易,更别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之类的话了。

辗转之下,父子又流落到胶东南部、豫州东南与皖州交界的荡山附近落户,时值解放,颠沛流离的日子才算是有了盼头。

当时古孝贤已经与同样颠沛流离的宋金凤结为连理,并且已经有了两三岁的古小满,一家四口在荡山公社终于有了一个还算温馨的家。

时值解放初期,百废待兴,县城某饭店国营化后重整旗鼓隆重开业,古孝贤凭借出色的厨艺成功成了饭店的主厨。

很快他的手艺就得到县上领导的肯定和赞扬,而后名声又传到省城,继而顺理成章的成了省城**型国营饭店的主厨。

日子似乎终于有了盼头,当时的古山河已经到了古稀之年,早就掂不动勺在家养老了。

然而时代运动又跟古家开了个玩笑,划定成分的时候,有人挖出古孝贤父子曾给京城达官贵人做家厨的历史,又给弄了个不伦不类的剥削阶级走狗身份。

为此古孝贤被辞退回家,一家人又窝在荡山公社当起了面朝黄土的社员。

生活不断的抨击之下,古山河因年老体衰没几天就驾鹤西游了,剩下古孝贤一家三口在生产队苦哈哈的混日子。

古孝贤是个不认命的人,跟随父亲半生颠簸历经过数次战乱,从军阀割据到民国平乱、再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早就形成了坚韧不拔的性格,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多方打听求人,最终又进了临县的某饭店做主厨。

当时哪怕工资是别人的一半古孝贤也毫无怨言,因为当时他老婆宋金凤已经病逝,饭店允许他可以带着自己的儿子住在员工宿舍。

哪个年月的大多数技能,都是靠师傅言传身教才能传承下来,古孝贤知道自己的厨艺是什么水平,那绝对是堪称顶级的金不换谋生技能。

就这样,古小满的童年、少年几乎都是在各大饭店的后厨度过的。

也正因为如此,十四五岁的他就掌握了父亲的近半手艺。

时间眨眼就到了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一场因天灾造成的大饥荒笼罩了华夏大地,那场大劫可以说人类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大灾难。

跟这个比起来,什么爱尔兰大饥荒和乌克兰大饥荒的都弱爆了。

那是个特殊的时期,各种运动层出不穷,所有民众都如火如荼的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浪潮中,尽管饿着肚子,高呼口号的声音却响彻大江南北。

时值大灾之年,谁家的日子都不好过,再加上公社大食堂在全国推广,波及到所有城市以及农村,饭店自然也就办不下去了,没办法只好遣散员工关门停业。

古孝贤没地方去,就带着儿子重新回到荡山公社的家,因为在农村好歹有点地,也算是个盼头。

当时由于生产队长不接收的原因,他还破费了一瓶酒和两块钱,外加十几个咸鸭蛋,才被大队长不情不愿的接收了。

谁也没有料到,这场大饥荒居然延续了两年还没有结束,更大的自然灾害接踵而来,许多省份产粮地区都遭遇了罕见的旱灾、洪涝以及蝗灾,有的省份甚至出现赤地千里的情况……

“爹……你一说起厨子,我这肚子就更饿了,咱爷俩还是说正事吧。

现在村里也没人管逃荒了,大家都饿的没力气管别人的闲事了,昨天六队的小队长谷满仓一家都偷摸的跑了。”

古小满的话打断了古孝贤的胡思乱想,他回头看着儿子,他四十多岁老来得子,老婆没了之后,就剩了爷俩相依为命。

以前在饭店里孩子没受过缺,十三四岁就窜到一米七以上,然而在这场看不到明天的大饥荒中,没多少日子就饿的成了一根筋挑个脑袋。

“我今天又在后山里掏了一个田鼠洞和两个松鼠窝,差不多攒了十来斤粮食呢,咱爷俩就走吧,要饭虽然不好听,总比饿死要强啊!”

古小满再次敦促父亲。

“唉……你怎么又去后山了,村里人都说后山有狼群和熊瞎子呢,万一遇到你这小命就算是交代了!”

“爹……我觉得饿死还不如被狼吃了干脆,一天天的肚子饿的像是着了火,难受着呢!

我说的逃荒的事,您考虑了没,再不走等天气一上冻,日子就更加难熬了!”

古孝贤看了看两间土坯房和后边的窑洞,这是他和父亲俩人一手置办起来的,爷俩颠沛流离大半辈子,他实在是不想再逃荒了,那就不是人过的日子。

可是现在村里别说粮食了,就是草根都给饿的眼睛发绿的村民挖了个干净,地里更是干的没有丁点水分,种子撒进去几天,刨出来还是完好无损的,根本没有发芽的迹象,然后那些被刨出来的种子也被塞进了饥肠辘辘的肚子。

“唉……我的儿啊,你真是生不逢时,放在你爷爷哪会儿,你这手艺恐怕都能站炉子了,可是现在咱们连个像样的锅都没有(大炼钢铁时,农户的铁器都给生产队收走了,包括铁锅、门栓、甚至是菜刀……),更别说给人颠勺了……”

“又提这茬,您有完没完了?”

古小满对父亲经常提以前的事很是不满,在他看来那都是过去的事了,老提老黄历没意思。

“罢了罢了,人都说树挪死人挪活,咱爷俩也有吧!

虽然你爷你妈都埋在这,但是眼下这光景,咱爷俩待在这恐怕真得饿死,收拾收拾走吧!”

一听老爹同意逃荒,古小满顿时心安下来,这老爷子要是拧着不肯走,他也就只能一起等着饿死了。

要说收拾,其实就是那么一说,家徒四壁有啥收拾的,眼下不说古小满家了,就是光景过的最好的村支书家也没啥多余的家当,粮食囤里更是空空如也,一家人不得不勒紧裤腰带渡饥荒。

古小满把靠在檐墙上的独轮车架子放下来,又从屋里取出它的轱辘安上。这玩意没啥技术含量,在车厢体下边预留了两个圆洞,把车轱辘两边的铁轴插进去就行了。

独轮车最值钱的就是这个轱辘了,还是爷俩返回村子的时候,古孝贤在县农具站花大价钱买的。

在农村生活,独轮车这玩意作用大的很,推个重物,往田间地头运送个东西,有它可以节省很大力气。

不过古家这副独轮车弄好之后,就一直靠在檐墙上没怎么用,因为村里的土地干的没法子耕种,生产队的社员也跑了大半,农业生产已经基本停掉了。

古小满把家里唯一一床被褥打成卷,用一根麻绳捆在独轮车上,又拿出一个灰老布缝制的布袋,将自己几天来掏田鼠洞弄来的粮食一股脑装进去,临了又从布袋里抓出两把玉米粒、黄豆瓣(田鼠啃过的黄豆大多是两瓣)来,准备给爷俩煮一顿玉米黄豆粥喝,不过想了想又装回去一把。

这年头粮食太金贵了,古小满敢说,自己这十来斤的粮食拿出来,五队的财主连个屁都不会放,就能把自己的翠芯(财主的闺女)连推带搡的嫁给自己。

“你这傻小子,不是说明天才走吗,现在把铺盖卷收了,咱爷俩晚上睡哪里?”

古孝贤在外边转悠了一圈回来,见儿子连铺盖卷也收了,就笑骂道。

“爹,奔楼子说要走就得后半夜走,要不然被民兵发现,少不了又得掰扯,虽然支书他们不怎么管事了,但是也不至于明目张胆撞到鼻子跟前也不管吧!

我一会煮点玉米粥,咱爷俩喝点,然后就准备上路,咱也不等啥后半夜了,天一擦黑就走。”

古小满一边说,一边把一把晒干的野菜撕扯成小段。

这时古孝贤从身后拿出一个布袋子:“臭小子,你看这是什么?”

古小满疑惑的看着老爹:“什么呀,这年头除了粮食能引起人的兴趣,其他的恐怕都没什么吸引力?”

古孝贤把袋子口撑开,让儿子往里边看。

“啥东西黑不溜秋的……是熏肉,还有田鼠?”

古小满惊喜道,这一块熏肉起码有五六斤重,熏干的田鼠也有七八只,这年头粮食弄来尚且不易,更别说肉类了。

“切一点一起煮了吧,有点荤腥吃了也涨点力气。”

“嗯嗯……爹,这到底是哪来的?”

“以前老于头送的,没舍得吃,田鼠是爹自己抓的,熏干了几个月了。”

古小满叹了口气,没有再说话,因为老于头是他的忘年交,算得上半个师傅,可是如今他却死了。

掏出一只田鼠干用随身的剔骨刀切成小块,和玉米粒干野菜段一起扔进一个陶罐里,再加上半罐子清水放到火上煮起来。

古孝贤看着陶罐子有点无语,爷俩这光景过得着实有些惨,家里连口像样的铁锅也没有,他从饭店里拿回来的炒锅年前被民兵给抢走了,说是要给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当时他追着民兵讨要,还被民兵连长用枪托狠狠地砸在后背上,差点没给他干的背过气去。

“火小点,陶罐子不经烧,万一烧裂了咱爷俩就没得吃了。”

古孝贤提醒儿子。

“爹……一会吃完了,您先在家眯一会,我去趟大队部,把哪个铁帽子顺走,那玩意路上还能烧水熬粥用。”

古小满说的铁帽子是古孝贤跟父亲逃难路上捡的,爷俩起初也不知道那玩意是个啥,后来才听说是日本大头兵脑袋上戴的,据说那些矮个子家伙戴上这铁帽子能够刀枪不入,至于是不是真的,他们作为裹挟在历史洪流中的蝼蚁,自然无从知晓真假了。

不过爷俩当时就觉得这玩意逃难用处很大,煮点粥烧点水啥的很方便,还不怕破损。

“铁帽子没被炼成铁锭子吗,连社员家里的锅、铁门栓、菜刀、镢头都大炼钢铁了。”

古孝贤问了句自己都觉得没头没脑的话,他没有参加大炼钢铁的活,因为被安排给社员做饭来着。

古小满虽然年龄小,但是个子高,就被当个半个成年人使唤了,所以队里生产上的有些事他比老爹清楚。

“那玩意扔进去半天没烧化,最后被老支书用铁勾子勾出来扔在大队部的饲养室了,说是用它给牲口加细料使唤,我在饲养室看见过,就扔在牛槽下边。”

“当心别被人看见了,再给咱爷俩安个盗窃集体财产的罪名。”

古孝贤有些担心。

“哼,那本来就是咱们家的,再说了现在饲养室连个喘气的都没有,更别说人了,村里剩下的都是跑不动的,或者是领导干部们,他们平日里克扣社员的口粮藏在家里省着吃呢,平时也不敢大张旗鼓的活动,那样会浪费粮食。”

古小满丝毫不担心,说到底他还是个孩子,根本不了解人性的险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