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 第五百一十九章 待价而沽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五百一十九章 待价而沽

作者:张九文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11: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站在怛逻斯城下送别了这个塞人猛汉,裴炎又道:“你很了解塞人吗?”

白方解释道:“以前我是龟兹的僧人,我看过龟兹很多的书,以前的塞人是很强大,后来中原的皇帝将西域打下,西域各地也出现了各种战乱,再之后塞人也好,回鹘人也好,突厥人也罢,人们迁徙到了天山以西。”

说着话,白方又迟疑了良久,解释道:“聚居的塞人越来越少了,当年波斯还在时,有很多塞人成了波斯人,之后就很难分清波斯人与塞人了,再之后波斯没了。”

有时候感觉白方这人还是很多愁善感的,当他说起这段往事时,明显有着悲伤的神情。

裴炎怀疑,白方的身世多半与塞人有关。

其实这一次去大宛城拿下这些战马,遇到这个塞人猛汉倒也是个意外。

城楼上响起了鼓声,众将领听闻鼓声便知是大将军相召,这才走入怛逻斯城。

狄仁杰将马匹交给军中的马夫照看,便跟着裴炎一起走上城楼。

此刻的城楼内已有不少人了,狄仁杰坐到一旁,扫视着在场的人,薛大将军最后一个进入城楼。

狄仁杰挠了挠自己下巴的胡子,又短又密的胡子着实难受,像是一圈刺围着下巴,心说自己也年有二十岁了。

二十岁的年纪,放眼军中这个年纪的男子,算不上年少了,大可以成为老兵之流。

二十岁的老兵嘛,在唐军队伍中,是很常见的。

狄仁杰拿起桌上的一卷书,道:“这是朝中送来的?”

裴炎解释道:“是啊,朝中刚送来的文书,听说娄师德也快到了。”

狄仁杰笑道:“这位娄御史真是人还未至,文书先到。”

这卷文书是兵部尚书于志宁让人送来的,狄仁杰虽说嘴上这么说着,这卷文书的确与娄师德无关。

文书所写是朝中的近况,军中已很少关中在募兵了,并且在科举与支教中多了一个从军的选项,以至于多数十五至十七岁的孩子,在得不到支教名额又在崇文馆考试考不过的情况下,想要得到科举名额也只有从军两年这一条路。

如果科举落榜了,也大可以继续在军中留任两年,但凡留在军中都是两年为期,中途是不能退的。

因此每一个决定都要慎之又慎,这也导致崇文馆在各地折冲府中掺了不少新兵,让诸多折冲府的大将军没少折腾。

学子能入军也好,在军中的确很磨炼人,朝中也不像当年那样是个学子就能去支教,现在能够去支教的学子都是经过挑选的,不再以优良为主,而是直接按照年龄划分,十九岁以下的学子都不能去支教,每个去支教的年轻人,地方必定有一个持重的老夫子主持事宜。

大唐的支教事业也开始变得更加精细了,而学子想要在朝中入仕为官的成本也更高,如果一个学子从七岁开始蒙学,读书到十五岁,如果学得够好,最快十五岁就能入崇文馆。

而后入军中锻炼两年,等这两年结束也就十七岁了,那么之后的学子就有两个选择,一是直接参加科举,落榜之后再去支教,又或者继续留在军中。二是留在军中或者是去支教两年,按照朝中两年一次的科举,再支教两年,接着科举循环往复直到入仕为官或放弃。

当然了,朝中也是培养武将的,如果学子在军中有立功也可以在军中任职,留在军中四五年待十**岁了,按照资历也可以得到一个军中职位,大量的年轻学子发往军中,按照府兵旧制在各地折冲府戍边屯田。

狄仁杰看着这卷文书,心中感慨,相较于以往的选人方式,又或者是选人制度,大唐相较于前隋朝与南北两朝,大唐已有了一个完整的选人以及人才储备条件。

皇帝想让全天下的孩子都读书,读了书的孩子再去从军或者是科举。

从五岁或者最晚七岁开始蒙学,一个孩子读书识字十余年,放眼天下能够读这么久的孩子并不多。

狄仁杰觉得皇帝的理想是好的,但也正是因皇帝的理想也太好了,这天下怎么能让全天下的孩子都有书读?

狄仁杰自觉没见过别的皇帝是怎么做的,但至少这个理想要实现,就必须要有一个十分强大的皇帝。

也必须要有十分厉害的朝政集体。

看罢,狄仁杰将其放下,闭目养神着。

城楼内又传来了另一波议论声,是从外面传进来的,听着声音是太子的话语。

李治与李慎带着於菟来到这里,众人也都到齐了。

身为葱岭道行军主管,梁建方自然是坐在上首,先看了看边上的太子。

意识到马上就要打仗了,於菟道:“还请大将军下令。”

太子一开口就是大将军下令,让梁建方很受用,一张巨大的地图从墙上挂下来,朗声道:“小勃律国送来消息药杀水以西的石国与康国都已投效了大食人。”

这其实是几天前送来的消息,大家都知道。

狄仁杰道:“我们把大宛王子杀了。”

另一头的高侃,他端着碗的动作明显一滞。

在这里的将领有很多,狄仁杰就觉得自己与裴炎,薛仁贵,裴行俭,白方算是一路人马。

而在另一头,晋王,纪王与太子,还有飞虎队的程处默,李景恒,算是一路兵马。

再之后,李孟尝,高侃算一路兵马。

钦陵所带的吐蕃兵马算一路。

而后方的刘仁轨与娄师德也算一路兵马。

而在碎叶城的文官还有张大安与李义琰。

再者说小勃律国号称五万兵马,在这里的唐军自始至终没有见过小勃律国的大军。

王玄策与天竺崇文馆主事刘弘业,他们两人时常会送消息过来,但众人也没过天竺的兵马。

听狄仁杰说他们将大宛王子杀了,众人神色各异。

梁建方道:“怎么杀的?”

“禀大将军,军中缺少马匹,不得已而为之。”薛仁贵先开口了。

裴炎递上一卷牛皮包着的书卷,解释道:“早在半月之前,小勃律国的人送来消息,有一个安延偃的胡人打算将大宛的天山汗血马卖给大食人,这些战马不能落入大食之手。”

狄仁杰也道:“我们杀了一个几个大食商人,也杀了几个大宛人,其实大宛王子不是我们杀的,我们只是想要战马,大宛王子死在了那个塞人手中。”

李孟尝道:“不论怎么解释,大宛人都会觉得是唐人杀了大宛王子。”

程处默满不在乎地道:“那又如何?有本事现在就杀到怛逻斯城下,来试试某家的陌刀。”

话音落下,城楼内安静了片刻。

也正如程处默所言,大不了打一仗,反正大军出来就是打仗的。

只是现在的天气依旧寒冷,这葱岭高原上的四月还能看到遍地的积雪,这里的冬季十分漫长,温暖的夏季十分短暂,终年不化的雪山,高山草甸边的河流边还有不少冰渣子。

以前的波斯人称这里为帕米尔,意思就是屋顶,波斯人将这里比作是大地的屋顶。

如今高原依旧在,但给这里取名的波斯已经灭亡了。

李景恒问道:“安延偃是什么人?”

城楼外还有寒风呼号,白方站出来解释道:“安延偃是粟特人,是当年死在安西都护府安元寿的族亲。”

言罢,他又补充道:“安元寿是以交易牧民为生,是我杀了他。”

坐在后方的张大安饮下一口奶茶,发出咕咚一声。

城楼内依旧安静,白方接着道:“我杀过的人有很多他是其中一个,安延偃与安元寿都是粟特人,自从安西都护府建设之后,安延偃一直在葱岭诸国中走动,当年在俱兰城他逃了之后,就在石国与康国走动。”

张大安询问道:“此人有什么过人之处吗?”

还未等白方开口,狄仁杰道:“这个安延偃想要将大宛的战马卖给大食人,给他自己换取财富与地位,他没有任何的付出,只是从中游说就能得到财富与地位。”

梁建方冷哼道:“哼!用别人的战马,给他换来财富与地位,倒是有意思。”

白方道:“粟特人向来善于买与卖。”

裴炎道:“不过一个胡商而已,不成威胁,大将军不用忧虑。”

正如裴炎所言,那就是一个胡商,在葱岭地界最不缺的就是胡商,而且是行径较为恶劣的胡商,差点让唐军失去了大宛的战马。

裴炎说着从大宛国得到战马的过程,前后布置踩点五天,还画图,摸清侍卫巡查规律又三天,这才潜入城中,百余人前后配合,才将那些战马带来。

如今大宛失去了绝大多数的战马,安延偃的盘算落空了。

众人正在商议着,城楼外传来了话语声,侍卫上前禀报道:“大将军,小勃律国使者来了。”

小勃律国的使者是个很典型的西域小伙子,看模样更偏向当年的高昌人,只不过他的五官与慕容顺一模一样。

狄仁杰道:“你是慕容顺的儿子?”

“外臣是来送信的。”

眼看着对方从一个牛皮袋中取出一张纸,狄仁杰甚至可以想到慕容顺现在戴着国王的王冠,穿金戴银指挥着千军万马的模样。

早知道此人是个祸患,没想到一年过去了,他成了小勃律的国王。

李治将小勃律国的书信递上。

那使者行礼道:“诸位大将军,小勃律派出了三万兵马征讨大宛,大军已开拔,还望诸位将军能够攻打石国。”

梁建方迟疑道:“你们攻打大宛,我们去打石国?”

如今距离怛逻斯城最近的就是大宛与石国,想要攻打大食人绕不开两个小国。

使者又道:“大将军,天竺的王将军送来消息,说是石国与康国已准备攻打怛逻斯城,一旦大宛也来协助石国,三路大军进攻下,唐军容易被动。”

薛仁贵道:“当年大食十万的大军埋骨葱岭,即便是石国与大宛联手,又如何?”

唐人的确有骄傲的本钱,当年对战大食人那一仗的确赢得太漂亮了。

越是这么说,梁建方反倒是越冷静,他道:“等你们拿下了大宛国,就是我们攻打石国之时。”

狄仁杰侧目看了眼地图,道:“大宛距离我们这里最近来回也就两天的路程,快马一天即可。”

薛仁贵啃着一张饼道:“看起来的确是大宛更好打,反倒是石国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从早晨到现在正是用饭的时辰,热气腾腾的牛肉与饼,还有酒水端了进来。

众人干脆一边吃一边谈着。

於菟摆手道:“我不喝酒。”

梁建方尴尬一笑,又将酒壶收了回来,见太子这么懂事他也不好意思饮酒了,在场的将军没一个敢碰酒壶。

这位太子滴酒不沾,说是在未行冠礼之前不能饮酒,至此来西域之后也没有饮酒,不得不说皇帝家的家教,的确很严。

於菟吃着牛肉,目光看向众人,嘴边留着些许黑乎乎的软胡子,梁建方唯独不敢在太子面前大声讲话,气势上莫名就弱一头。

这位太子平日里玩闹倒也放松,一旦严肃那谈吐神情与气场,跟当今陛下一模一样。

无它,这与梁建方早年前的经历有关,那时候为谋出路的他,也碰过一鼻子的灰,与当年东宫有关。

这也是於菟让梁建方往东,梁建方屁都不敢放一个的原因。

薛万备早给太子准备好了开水,这一年间於菟喝奶茶早就喝腻了,他早早就喜爱上了茶叶。

於菟接过茶水,饮下一口与口中的牛肉一起咽了下去。

负责太子生活起居的薛万备十分尽职,一边照顾着太子,一边看管太子,几乎是日夜不离。

而太子与薛万备十分亲近,当年这位太子要与陛下登泰山,薛万备背着年幼的太子登上泰山,距离峰顶只有十余丈。

当今太子最信任的人,就是薛万备。

裴炎嘴里嚼着牛肉,放下一截牛骨头,拿起一旁的布巾擦了擦嘴,听着周遭其他人的咀嚼声,目光瞧着从小勃律国而来的使者,道:“这位使者怎么称呼?”

“慕容宣。”

裴炎点着头又咽下一口牛肉,道:“大宛距离怛逻斯城更近,距离小勃律国更远。”

使者慕容宣行礼道:“是的。”

裴炎又道:“在这葱岭地界,谁都知道大唐要西征,大食要东进,在这片地界的胡人部族早早就投效了能够保护他们的靠山,也有像大宛那样想要在大唐与大食的相争中,待价而沽。”

慕容宣面露难色。

“如今大宛失去了战马,也就失去了价值,我听说慕容顺是个十分精明的商人,他从来没有亏本过,对慕容顺来说耗费兵力攻打一个失去了战马的大宛是不值当的,况且唐军随时可以拿下大宛,并且所付出的代价比你们小勃律国更小。”

裴炎坐直身子,目光盯着这个使者道:“若真是慕容顺的意思,某家倒想问问他,这小勃律国的安逸是让他忘了祖宗是谁?大宛早晚会被我们拿下,由不得他去动,还是说先前的一番话是你的自作主张。”

慕容宣红着脸低着头。

裴炎又道:“我们只要六百兵马就能拿下大宛国。”

失去了战马的大宛国如今一片慌乱,而骁勇的唐军得到了战马转头再去攻打,大宛国说不定很快就降了。

没了汗血马的大宛,没人会去帮助他们,因汗血马而贵的大宛,在如今葱岭诸胡眼中,不值一文。

如果还是在以前,大宛王只需要献上一些汗血马,就能付得起战争的费用

这里是一片很残酷的地界,金子与五色盐最珍贵,其次是战马与美人,至于人命,还要看人命有多大的价值。

正如粟特人安延偃,他们十分擅长待价而沽,哪怕是人命他都能给出一个十分“合理”的价格。

慕容宣用关中话又道:“愿听诸位大将军号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