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 第五百二十三章 唐军建设的壮景

当年跟随阿凡与阿布这两位哈里发征战时,阿里那时还年幼,现在他已然是个二十岁出头的青年。

大食比大唐立国晚了十五年,换言之大唐有了天可汗,十五年之后大食才有了先知?

在大食人的传颂中先知建立大食的人,而阿里也仅仅见过那位先知几面而已,而之后的大食,绝大多数时候都在之后的几任哈里发的征战下扩张。

对此,阿里是有些不甘心的,就因晚出现了十五年,在葱岭总有人拿大食与大唐作比较。

想起以前的事,十几年前征战波斯之时,的确有个波斯王子东逃了。

不过这件事大食人并不在意,波斯这个富裕的地界已足够大食人挥霍了,这里有数不清的金子。

阿里还记得在大食的智者口中讲述过,葱岭是一片屋顶,那里是极好的屏障,占据了葱岭就占据了最富裕且最险要的地界,现在唐人却要来与他们争葱岭。

大食的智者还说天竺是粮仓,若大食人得到了天竺就能得到吃不完的粮食,再也不用忍受饥饿。

可大唐竟然还要与大食争天竺。

说起东土,阿里听说过最有名的一个人就是玄奘了,一个从大唐前往天竺的僧人。

阿里离开阿姆河,前往波斯的木鹿城,在河边留下了一支大军,回去的路上这位将来的大食哈里发的脸上带着不安的神色。

他害怕这辈子都回不去那个美丽的巴比伦了,那是他见过世上最美丽的城市。

而现在唐军在阿姆河的东岸,成了一个巨大的烦恼。

甚至,冷静下来的阿里一度希望唐军能够撤军,若唐军撤军了,他也就能安心地回到美丽的巴比伦,度过余生。

现在,这里距离唐军很近,距离巴比伦太远。

阿里的心中有了忧愁,这些忧愁写在脸上,但却没人看得出来,他本不想成为哈里发,身不由己地绑在了战争中,因这个世上没有“安拉之剑”辅佐他了。

也没有欧麦尔与阿布能站在他的身前,年轻的阿里甚至还没有子嗣,他却已是最后一个正统哈里发的血脉了,像是一个孤苦伶仃的继承者。

不知为何,阿里很羡慕那个逃亡东土的波斯王子,一走了之也很好。

阿里不想回圣城,他也不喜欢先知留下来的都城,他想要将都城迁去巴比伦,它就坐落在幼发拉底河的一条支流上。

以前巴比伦是波斯人的地界,阿里看重那里不只是因它美丽,而是因为那里还有很多的见识广且有智慧的智者,阿里很喜欢与智者讲话。

当年大食开始征战时,阿里还是个孩童,在大食享有“安拉之剑”之名的猛士哈立德,他攻占拜占庭,拿下了大马士革与椰路撒冷,之后就过世了。

至今大食人还没找到第二个能被冠以“安拉之剑”之名的猛士。

之后年幼的阿里就一直跟随在第二任哈里发身边,这位哈里发名叫欧麦尔。

欧麦尔是阿里年幼时的偶像,他在库法城几次败给了波斯人,直到后来阿凡继位之后,攻下了波斯的都城,才有了如今的局面。

很可惜,在当年这个时间节点,阿里没有遇到玄奘。

唐军连克三城的确是个令人动容的消息。

好似唐军每天都是五更造饭,六更拔营?

在葱岭诸胡眼中,唐军以一种匪夷所思的行军速度,拿下了石国,东曹与米国。

而今天,史国刚得到消息,唐军拿下了米国,前脚消息刚送到,后脚唐军已兵临城下了。

其实这种快得有些诡异的行军速度并不是大唐神兵天降,只不过是狄仁杰的这支大军根本没有去参与东曹与米国的战事。

五万大军分为三路,当一路抵达东曹之后,后方的第二路大军根本就没停,径直跑去了米国,而第三路大军其实一开始的目标就是史国。

绕过城池防线的行动方式,前后包夹,绕后夺城。

让处于高原上的战争,愣是被唐军打成一种类似于运动战的架势。

本来,昨天就应该到这里的,狄仁杰不认识路,胡人向导找了好久才找到了通往史国的要道。

现在狄仁杰打算在攻下这座土城之后,把这个胡人向导也杀了,随即下令道:“围城一天,整军备战。”

“喏。”

狄仁杰没打算当即攻城而是让身边的几个裨将分别带军将城围了。

待第二天,攻克了东曹的程处默赶来,两支兵马相距史国城下,开始了攻城。

小勃律国的三万援军终于在这一刻用上了,在狄仁杰的安排下他们率先开始攻城。

只不过小勃律国的攻城方式很粗野,基本上也没什么调度,大致上就是一些人拿着绳子与钩子挂在城墙上,往上爬,爬不上去就摔下来,再接着爬。

又或者是小勃律国的人往城中丢火,还学着唐军造一些攻城器械,用起来却不是太好。

直到小勃律国的士兵攻破了城门之后,唐军这才杀入城中。

乾庆十一年五月中旬,唐军在半月间连克石国,东曹,米,史四地。

其中最难攻打的石国被梁建方大将军与薛仁贵大将军攻下,其余三地对唐军来说并不是太难。

直到梁建方与薛仁贵,裴行俭带着大军来到了史国,唐军大军聚集在史国。

康国听闻这个消息,不用唐军再出兵,他们在唐军的迅猛且匪夷所思的攻势下,吓得主动与西曹投了唐军,为此献上了城池与钱财。

至此,石国,东曹,米,史,康,西曹六地被唐军占据,大半个葱岭已落入唐军手中。

只剩下了盘踞阿姆河畔,接壤大食的安国与火寻两国,听说这两国被大食人把持,不然说不定他们也会投。

就在唐军规划着如何攻下安国,狄仁杰在这里见到了慕容顺。

慕容顺身边只有五个侍从,此人是小勃律国的国主,身份早已不同往日,并且效忠大唐,是皇帝认可的大唐盟友。

为此,此人到了唐军大营,梁建方亲自接见了他。

慕容顺从一个西域商人成为小勃律国的国主的过程虽说不光彩,一个商人不能入仕,就连从军都不行。

这人倒是挺会另辟蹊径,直接篡位成了一个小国的国主。

梁建方客客气气地笑道:“其实国主不必亲自前来。”

慕容顺行礼道:“外臣听闻大将军连占葱岭六地特来相贺。”

梁建方又是大咧咧一笑。

说是道贺,但慕容顺的脸上没有太多的笑意,近十万大军在葱岭穿行,这些小国都是开胃小菜,甚至这规模还不如当年攻打焉耆与龟兹。

於菟问向一旁的薛万备,道:“他怎么还自称外臣?”

薛万备低声解释道:“他原本就是吐谷浑人,就算是成了小勃律国的国主,他的身份也该自称外臣,实际上他也是唐人。”

大营内众将领都没有开口讲话,众人正吃着食物,要不就是正在打盹。

本来出了碎叶城之后,众人都没什么好吃的,身上带着的肉干都吃完了。

葱岭的稻米不太好吃,麦子产量又不高。

程处默用胳膊撞了撞刘仁轨,小声问道:“张大安什么时候将吃食送来?”

刘仁轨盘腿坐着,回道:“就这两天了。”

程处默点头继续撕咬着手中的一张饼,这葱岭地界的粮食很不合胃口。

慕容顺心里清楚,除却打下的石国,眼前几个小国都是开胃小菜,唐军要面对的大敌是大食人,他又道:“安国有十万大食人,阿姆河的对岸有二十万大食人。”

闻言,只听咕咚一声,不知道谁在吞咽食物。

裴行俭问道:“大食有三十万人?”

慕容顺回道:“大食的阿里还没有走远,他还在波斯旧地的木鹿城,他的身边有最骁勇的大食兵马。”

裴行俭反问道:“他们靠什么养活三十万大军?”

且说唐军在这里有近十万人,就这十万人的辎重从碎叶城拉到怛逻斯城,再从怛逻斯城运送到这里,需要近万的人力与牲口运送。

更不要说大食人的三十万大军,而且大食人会不会屯田尚未可知,至少唐军在碎叶城与怛逻斯城是有屯田的。

那大食的三十万人凭什么养,他们有这么多粮食?

因此,裴行俭这么一问,在场的众人都对这三十万大军抱有怀疑。

也仅仅只是怀疑,慕容顺没有解释,总之唐军要攻下葱岭全境,阿姆河以东的地界不能留有敌人,阿姆河以西的大食能打就打。

抱着这种态度,大营内的这场谈话简单结束了。

慕容顺回到了自己的大营,在这里见到了茹来杰。

看茹来杰悠闲自得,慕容顺问道:“你怎么不去见大将军?”

茹来杰道:“三十万大军,大将军相信了?”

“当然不信。”

茹来杰喝着奶茶道:“那你就不该说。”

慕容顺道:“我真的见到了大食人的三十万大军,你没见过遮天蔽日的大军。”

再看茹来杰还在喝着奶茶,这个老人家像是有喝不完的奶茶,每一次在一个地方停下,他就能拿出水壶来煮茶。

慕容顺烦恼地拿过水壶饮下一口温热的奶茶。

茹来杰言罢,就窝在一旁,低声道:“王玄策准备了十万头牛与五百头战象。”

慕容顺反问道:“他是将天竺的牛都抓完了?”

茹来杰笑道:“在天竺也有崇文馆,天竺的崇文馆主事叫作刘弘业,我虽说从未踏足长安,可我听说关中很珍惜耕牛,这个刘弘业到了天竺之后,就让很多天竺人养牛,也就这五六年间,他在天竺养出了十万头牛,你敢相信吗?当王玄策与王孝杰看到十万头牛,竟然哭了……”

王玄策是看到牛群会哭是因他对牛有着很深的感情,这种感情来源于火牛阵,王玄策善用火牛阵,屡试不爽。

王玄策的大军就差骑在牛背上了。

而那个年轻的将领王孝杰看到十万头牛会哭,是另有原因,那是因为他到了天竺之后,可以尽情地吃牛肉了,他有吃不完的牛肉。

牛是一种很重要的牲口,重要到行军打仗都离不开它。

现在王玄策与王孝杰领着十万头牛与五百头战象已到了东天竺,随时准备北上。

茹来杰闭着眼道:“当东天竺王见到王玄策的大军,他亲自出城投降,拜倒在王玄策的战象之下,献上了不计其数的财宝。”

慕容顺依旧喝着奶茶。

“后来大食人得知了这件事,他们的使者派人来问,却被王玄策拿下了,这是半月之前的事。”茹来杰又道:“其实大食人也没有这么强大,这二十年间三个哈里发过世了,留下一个年幼的继承人,可大食的疆域如此庞大,他们不善治理。”

仔细想来,大唐与大食的处境其实很相似,从低谷走向巅峰也就短短二十余年。

大食只是强大了二十余年,经历了三代人。

如今的大唐也正在经历第三代人,而大食还比大唐晚了十五年。

慕容顺没有说假话,他真的在阿姆河对岸看到了数不清的大食人,虽说没把握真有三十万,现在也不知道对岸的情形,但依旧是不容小觑的。

唐军就是这样的,唐军打仗从来不看敌我多寡,茹来杰就觉得慕容顺所言就是为了激起那些唐军西进的念想,慕容顺太想为他的儿子报仇,他也很想为大唐的天可汗建功。

这些天,唐军一直没有进军,而是在等待着后方的粮草送达。

这支大唐的兵马有着梁建方的蛮横风格,也有薛仁贵那奋勇当先的气势,更有裴炎,刘仁轨之流的沉稳。

乾庆十一年的六月,杨炯到了怛逻斯城,他在这里见到了大片的田地。

怛逻斯城边有着一片壮景,这片壮景是唐军让战俘建设出来的,他们在怛逻斯城南面的一片平原上建设了上千顷田地。

现在这片田地上长满了粮食,还有人在田地里收割,收割好的粮食没有晾晒就被抬上车一路拉去了西面的战场。

李奉诫解释道:“这些都是京兆府安排的人手,用以给大军屯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