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308章 蓝玉超进化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308章 蓝玉超进化

作者:见月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11:27 来源:平板电子书

“陛下万万不可啊……”

“陛下三思,此策一出恐会引起天下震动。”

文官纷纷表示反对,一时间朝堂盈沸。

部分武将也想站出来反对,毕竟他们也是受害者。

朝廷表态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在发表意见之前,众人习惯性的朝自家派系话事人看去。

然后就发现,徐达、冯胜、蓝玉等人都无动于衷,甚至还用眼睛瞪他们。

众人顿时就明白,上头应该是和皇帝达成协议了。

连忙将迈出去的脚步又收了回来。

只有少部分站在后排看不清情形的人,站了出来反对。

即便如此,大半个朝堂都是反对的声音。

陈景恪心中也忍不住有些发怵。

早就知道这条政策会遭到集体反对,但真正直面反对声音的时候,才知道那种压力有多大。

朱雄英也深有同感,这么多年来,这是他第一次见到群臣集体反对一件事情。

一股巨大的压力扑面而来,压的他心头一沉。

“难怪很多变革明明能造福于民,却还是被废除。”

“不是君主太昏庸,是这种反对声音,确实不是一般人能扛得住的。”

陈景恪小声道:“幸好是陛下当政……你也要牢牢抓住军权,有军权就有一切。”

朱雄英微微点头,表示明白。

想破开眼前的困局,或许还有别的办法,但用军队无疑是最直接最便捷的。

这是汉武帝留给后来者最大的经验之一。

君主只要掌握军队,就可以推行任何政策。

反之,什么都做不了。

面对群臣反对的声音,朱元璋并不意外,甚至还有些怀念。

当年群臣也曾屡屡反对他的政策,后来就越来越少了。

从什么时候开始彻底消失的呢?

对了,胡惟庸案之后,基本就没有这种‘盛况’了。

咱都有些怀念了。

恐怕群臣也忘记了,谁才是天下之主。

正好借着这个机会,让他们重新回忆一下,免得他们欺负标儿。

“啪。”

朱元璋将手里的琉璃杯,狠狠扔在大殿地板上,发出一声脆响。

这是提前准备好的残次品,好的他不舍得摔。

就像是按下了暂停键一般,朝堂霎时间安静的落针可闻。

新晋臣子还一脸懵逼,老臣却忍不住一哆嗦,回想起了洪武大帝刀锋。

“呵……怎么不吵了?咱几年没发火,都当咱是泥涅的了是吧?”

群臣都低下了头。

但总有人不服,一名年轻的官吏梗着脖子站出来,说道:

“陛下就算杀了臣,臣也要说,此法会动摇国本啊。”

陈景恪看到这个人,眼睛一亮,小声道:

“解缙性情确实耿直。”

朱雄英明显不喜欢他,嫌弃的道:

“居才自傲,若不改一改性子,成就有限。”

陈景恪悄悄竖起大拇指,这眼光实在太准了。

另一边,朱元璋冷笑一声:“国本?什么是国本?民才是国之根本。”

“咱抑制兼并,替百姓保护土地,有何不可?”

“你是不是想说,朝廷要靠士绅地主来治理百姓?”

“若将他们得罪了,他们会造反?”

“那咱就告诉你,咱不怕。”

“咱的百万大军枕戈待旦,能杀灭一切逆贼。”

“咱相信,到最后百姓会站在咱这一边的。”

解缙看了勋贵一眼,似乎有些犹豫,但最后一咬牙,还是说道:

“陛下,勋贵才是拥有土地最多之人,臣就怕他们会反对此事。”

“到时那百万大军还能否为陛下所用,尚未可知。”

“轰……”朝廷再次炸开了锅。

这是要死啊。

很多和解缙有私交的人,都决定回去就断交。

陈景恪震惊不已,这也太敢说了啊。

朱雄英也诧异不已,然后说道:“我收回刚才的话……”

就在陈景恪以为,他会给出一个很高评价的时候,哪知他接着来了一句:

“他的性子要是不改,怕是不得善终。”

陈景恪:“……”

你小子才是穿越者吧?

朱元璋也很是惊讶,他知道解缙有才,也很欣赏其才华。

也知道这個年轻人性子太傲太直,需要打磨才能重用。

可是他怎么都没想到,解缙竟然能直到这种程度。

就目前来看,阶梯性收税最大的阻碍是什么?

不是官僚士绅,也不是地主豪强,而是勋贵。

朝堂能看出这一点的人不少,可敢于当堂指出来的,他是唯一一个。

这哪是性情耿直,这是不要命啊。

朱元璋反而更加欣赏他了,同时心中也决定,将其贬谪到地方磨炼几年再说。

这性子不改,败事的概率比成事的可能性更大。

正好可以借助田税的事情,将他贬出京城。

想到这里,老朱冷笑道:“你是在离间咱和诸位功勋大臣的关系吗?”

解缙面容严肃,说道:“臣不敢,臣皆肺腑之言,请陛下明查。”

朱元璋嗤笑道:“好,那咱就让你看看,什么才是国之柱石。”

然后他看向勋贵,说道:“诸卿以为此策如何?”

徐达出列说道:“臣以为此乃万世之法,为表支持,臣愿将家中七万亩田尽皆售卖。”

汤和紧随其后:“臣乃开国勋贵世袭罔替,只有大明强盛,汤氏子孙才能享荣华富贵。”

“此等万世之法,岂有不支持的道理。”

“下了朝臣就将家中田产分与子弟,多余的出售给有需要之人。”

冯胜紧接着站出来:“臣附议,这就将家中田产分与族人。”

一名名顶级勋贵站出来,坚决拥护大明天子,支持皇帝的任何政策。

这下群臣全都傻了眼。

不是,你们是大明最大的地主好吧,就这么乖乖的把土地交出去了?

到了这会儿,再傻的人都知道,皇帝是有备而来。

尽管不知道双方是怎么协商的,事实是皇帝再一次获得了徐达等人的支持。

而徐达等人就是勋贵的代表。

他们支持,就意味着勋贵和军方也支持。

以朱元璋的为人,又获得了军方支持,就再无人能阻止他的意志。

这时,蓝玉缓缓从人群里站出。

掌管军法这么久,他浑身充满一种摄人心魄的气势,让人望而生畏。

他没有直接说话,而是用冰冷的目光,扫视站出来反对的那些军方将领。

此时那些人也知道自己跳出来的太快了,心中正懊悔不已。

再被蓝玉这么一瞪眼,吓的差点软倒在地。

一大半人当场就退回了人群,剩下的人一看这情况,也连忙缩了回去。

蓝玉这才满意的收回目光,说道:“陛下,勋贵皆忠于陛下,忠于大明。”

“我们被人误会了倒还没什么,就怕有人打着我们的幌子,反对朝廷新政。”

这话就差指着解缙的鼻子骂了。

解缙此时也知道,皇帝提前和勋贵达成了默契,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有错。

我又不知道这些,完全是出于公心才这么说的,何错之有?

“臣只是就事论事,绝无针对勋贵之意,请陛下明鉴。”

蓝玉讥笑道:“勋贵确实掌握着大量的土地,可要论占有土地最多的人,非官僚士绅莫属。”

“你为何只提勋贵,却对官僚士绅只字不提?”

“难道是因为伱是读书人出身?也是他们中的一员?”

单轮个人拥有土地数量,勋贵确实都是大地主,可人数毕竟少。

要论总量,那自然是人数占绝对优势的官僚士绅,占有土地更多。

只不过大明初立,再加上朱元璋连续打击,官僚士绅始终没有形成大地主。

对朝廷的影响力,是无法和勋贵相提并论的。

不过,现在蓝玉将枪口对准官僚士绅,也不算有问题。

毕竟总量在那放着呢。

听到他的这一番话,在场的文官们都意识到情况不妙。

蓝玉这是把本来单纯的政策问题,变成勋贵和文官的斗争了。

事情的性质在这一刻全变了。

解缙毕竟年轻,还没有看透这一点。

还以为蓝玉是打击报复,激动的道:“梁国公莫要冤枉……”

蓝玉大声打断他,呵斥道:

“如果方才勋贵们没有站出来支持新政,恐怕阻碍变革的黑锅,就要扣在我们头上了吧?”

“事实就在眼前,你还有何话狡辩。”

解缙被怼的满脸通红,也不辩解了,躬身道:

“臣之忠心日月可表,请陛下明鉴。”

朱元璋正想着怎么将他贬出京城,没想到借口这就来了,当即说道:

“解缙言语失当辱及功勋,罚奉三个月,贬为泰宁县主簿。”

泰宁县在辽西义州,属于新设县,地穷人少是标准的苦寒之地。

将他贬到那里,和发配没什么区别了。

从清贵的翰林,一朝被发配到苦寒之地,这个落差实在太大。

解缙心中五味杂陈,却没有求饶,而是深吸口气,说道:

“谢陛下隆恩。”

一旁的陈景恪暗暗摇头,解缙这脾气早晚要吃大亏。

不说别的,蓝玉这种莽夫都能将他怼的哑口无言,更何况是官场老油子?

你有才华也要表现出来才行啊,装在自己肚子里,谁知道?

朱雄英的关注点却不在这里,他有些惊讶的道:

“梁国公这一手偷梁换柱玩的漂亮啊,这是你教他的?”

陈景恪摇头道:“梁国公掌管军法,每天都要面对各种难题……这是自学成才啊。”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梁国公他……进化了啊。”

朱元璋没有再理会解缙,而是将目光看向群臣:

“勋贵们的态度你们都已经看到了,现在还有何话说?”

群臣默然,他们最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皇帝这一开口,就顺着蓝玉的话,把事情定了性。

这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政策之争,变成了勋贵和官僚斗争。

反对新政,就是挑衅勋贵。

和勋贵斗?

当年刘伯温还活着的时候,他们确实这么干过。

然后诚意伯就没了。

从此之后他们就开始夹起尾巴做人,再也不敢轻捋虎须。

但要让他们同意新政,那肯定是不可能的,这简直就是在要他们的命。

皇帝和勋贵达成了利益交换,可没有和官僚达成交易。

所以他们只能选择沉默。

我们默默的反对总行了吧。

这一招对于别的皇帝或许管用,但现在的皇帝是朱元璋。

“诸卿都不说话,那咱就当你们同意了。”

“阶梯性征税法,即刻起实施,敢有阻挠者严惩不贷。”

群臣:……

朱元璋又说道:“邱广安。”

邱广安心一沉,迈着沉重的脚步走出人群:

“臣在。”

朱元璋戏谑的道:“邱卿家的脸色怎么这么难看,莫不是哪里不舒服?”

“咱也不是不能体谅人,有事你就放心大胆的说,咱给你批几天的假。”

“等你修养好了,再回来也不迟。”

放完假回来,还能不能当户部尚书,就不好说了。

邱广安挤出一丝比哭还难看的假笑,说道:“谢陛下关心,臣……无碍。”

朱元璋也没有再为难他,脸色一变严肃的道:“五日内户部拿出章程,十后将新政通报全国。”

这一刻,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邱广安身上,等着看他的回应。

邱广安脸色变换不停,最终躬身道:

“臣……遵旨。”

这对他来说确实是个艰难的决定。

请辞,文官们会各种吹捧他,将他视为楷模。

可从此再无复出的可能,还可能会连累到后人。

就连一直保持良好关系的陈景恪,也会彻底成为路人。

天知道他费了多少功夫,才搭上的这条线。

接受皇命,就是文官集团的叛徒。

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后者。

因为他本就不是正统的儒家文人,别忘了他可是算学研究班的创始成员之一。

背后真正的力量,是计官群体。

以前只不过是不想和儒家代表的文官集团起冲突罢了。

说白了,他想左右逢源。

现在形势所迫,必须二选一,他自然知道选什么。

听到这个回答,朱元璋满意的笑了。

文官集团则向他投来鄙夷的目光。

邱广安心下叹息,从此自己就真的成了文官的叛徒了。

不过无所谓了。

经过这一遭,自己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应该能提升一大截了吧。

未来不是没有机会进入核心层。

这么一想,他心中又好受了许多。

甚至他都有些期盼着,户部的儒家官员站出来反对他。

这样他就可以趁机,将那些人全都撵出去,将户部上下都换成计官。

到那时,嘿嘿……

(本章完)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