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418章 官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418章 官

作者:见月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11:2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开办官吏、勋贵学院的事情就此敲定。

关于培训内容,忠君爱国的思想是必然的。

陈景恪则进一步提出了为国为民的思想:

“如果朝廷对‘官’的定义,仅仅是为朝廷牧民的牧羊人,那么贪腐之风必然盛行。”

为天子牧民,放牧的牧。

汉朝的‘州牧’一职,就是因此而来。

这个词本身就对百姓充满了歧视。

在这个语境下,当官仅仅只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是为天子打工的打工人而已。

我贪的是天子的钱,草菅的是天子的‘羊’的命。

在这种情况下,官员贪腐就是天经地义的。

反腐只是天子个人的事情,大家都是打工人,何必互相伤害呢?

隋唐以前,世家力量强大,虽然是家天下,但大家效忠的其实是这套制度。

天子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天子。

所以就有了孟子的那句:君若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从皇帝到官僚,都会去维护这套制度。

当然,这只是理想状态。

实际上,大家都在做损公肥私的事情,掘‘公’家的根基,肥了自己的小家。

世家就是这么来的。

所以,也没必要把世家想象的多好。

宋朝以后世家政治结束,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皇权真正的实现了至高无上。

大家效忠的对象,也从‘天子’变成了具体的一家一姓。

宋朝就效忠赵家,明朝就效忠朱家,满清就效忠爱新觉罗家。

到了这个时候,效忠皇权和这套制度已经不够了,更要效忠皇帝本人。

因为很多时候,皇帝的利益和皇权也是相冲突的。

是不是很奇怪?

其实并不奇怪,皇权要求皇帝加强集权,治理好国家。

但有些皇帝个人却耽于享乐,不思进取,最后把国家弄的一团糟。

两者的利益是不是就冲突了?

面对这种局面,做臣子的是效忠皇权,还是效忠皇帝本人?

皇帝自然人为,效忠我个人才是真正的忠诚。

于是就有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当官的都是这种思想,指望他们不贪太难了。

当然,历史上也不乏为民请命的清官好官,可他们只是少数。

而且必须要承认的是,很多人铁腕反腐也不是为民,而是出于忠君思想。

因为贪腐横行,会影响到皇权和君主的利益,他们自然要打击这种行为。

为民思想虽然很早以前就提出了,但在家天下的思想下,并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

这次,陈景恪就准备趁这个机会,将为民思想进一步拓展。

之前他利用‘历史赋予的使命’为依据,将皇权和国泰民安绑定,让老朱正视了‘天子’这个概念。

又用‘大华夏’概念,给皇权确立了最高目标。

但并没有动官僚系统。

原因很简单,皇帝自己都没有‘天子’思想,肯定不允许百官有其他想法。

现在皇家三人组都接受了,“历史赋予皇权使命”这个概念,也是时候给官僚们的思想松松土了。

陈景恪说道:“华夏思想,其实是推崇家国天下思想的。”

“忠君爱国,为民请命,都是植入我们大脑深处的观念。”

“所以,对于华夏人来说,高尚的目标更容易我们获得成就感。”

“为了心中坚信的道义,我们可以付出一切。”

老朱三人都含笑向他看来,露出了然的表情。

别人说这话他们会持怀疑态度,但陈景恪说他们很信服。

因为他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

为了名垂青史,为了让华夏族群更加强大,让华夏思想更璀璨。

为了这个梦想,他放弃了太多太多的个人追求。

就连华夏人最重视的子嗣问题,都表现的毫不在意。

今年都二十六七了(虚岁),还没有一点动静。

换成别的人早就急的团团转了,小妾不知道已经纳了多少。

他是一点都不着急。

老朱三人不约而同的想道:如果不是知道你的真正追求,还以为你有什么大毛病呢。

陈景恪不知道他们的想法,被三人笑的莫名其妙,不过也没有深究,继续说道:

“基于这个特点,我们可以给‘官’赋予更多的,更高的道义上的责任和义务。”

“比如,官上忠天子下抚黎民……忠君爱国为民是基本要求。”

“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要有服务意识。”

朱标饶有兴趣的问道:“服务意识?细说一下。”

陈景恪有点懊恼,一时追快把前世的标准给说出来了。

这肯定不能照着前世的概念说啊,必须要魔改一下。

他大脑急速转动,很快就有了一些想法:

“要为华夏服务,我们的族群,是无数先贤一步步开创出来的。”

“我们作为后人,身为华夏一份子,有义务接过这个担子,让华夏变得更强。”

“所有有损于华夏的事情,都是违法的不道德的,是要被惩处的。”

“要为皇帝服务,这就是忠。”

“皇帝是天子,代天行道,是万民的君父,是华夏的领袖。”

“效忠天子和领袖是道义,也是华夏的礼仪道德所定。”

“也要为民服务,因为我们都来自于民,做人不能忘本。”

“我们的衣食住行都是民脂民膏,享受了他们的供奉,自然要给予他们回馈。”

朱元璋不禁说道:“尔食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咱命人将这句话刻在各衙门,就是为了警示天下官吏,不可虐待百姓。”

陈景恪顺着他的话说道:

“陛下英明,我也是从这句话受到的启发,才有了这个‘服务意识’的想法。”

“我们不能以管理者的身份,粗暴的对待万民。”

“而是要转变思维,用服务万民的心态来做官。”

说到这里,他心中灵光一闪,又有了新想法。

可以把服务意识,和五年计划联系起来啊。

他迅速组织语言,继续说道:

“大明的五年计划进展缓慢,其实就是因为传统的官僚缺少服务意识。”

“他们接受的教育,就是维护一方安宁,然后把税收上来。”

“这个安宁,标准非常低,百姓不发生动乱就可以了。”

“百姓日子过的具体如何,那都是次要的。”

“很少会有官吏愿意主动去改善百姓的生活,比如修桥铺路,比如修建水渠。”

“现在朝廷主动变革,推行五年计划,他们就无所适从了。”

“在他们看来,朝廷就是多事。”

“他们之所以会有这种思想,就是缺少服务意识。”

“换个角度想,官从管理者变成服务者。”

“那么当官的就会去琢磨,如何服务好辖区百姓呢?”

朱雄英接话道:“路不好走,就想办法把路修好。”

“缺水就想办法打井,开挖水渠。”

“有鳏寡孤独,就建立抚孤院加以照顾。”

老朱有些意动,但很快就冷静下来,摇头说道:

“太理想化了,官就是管理者,这是几千年传下来的规矩。”

“这种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不是那么容易就改变的。”

陈景恪说道:“他们信不信不重要,只要这个标准被天下人接受。”

“哪怕是为了自己的声誉着想,他们装也要照着这个标准去装。”

“对于百姓来说,即便当官的只是假装善良,也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了。”

老朱深有感触的点点头。

这两年在基层反腐,他见过太多类似的事情。

那些愿意装善良的人,一般做事都比较有分寸。

在这样的官的治理下,大部分百姓的日子其实过的还不错。

可怕的是装都不愿意装的人,下限低的就没法看了。

不过他依然不看好这个概念的推广:

“几千年的思想,就怕百官无法接受服务者这个概念啊。”

朱标表情一动,似乎想说什么,却被朱雄英给抢了先:

“不接受?难道皇爷爷的刀钝了吗?”

“这次要肃清勋贵队伍,正好一并将这个概念推行出去。”

“我就不信,在四百多勋贵的尸体面前,还有人敢不怕死反对。”

朱标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别总是杀杀杀的,真以为杀能解决所有问题啊。”

这话本来没错,然而……

老朱看了看桌子上的四百多人死亡名单,心里顿时就不爽了:

“混账,你当了皇帝胆子也肥了,指桑骂槐是吧。”

朱标连忙解释道:“没有没有,爹您误会了,我怎么敢说您呢……”

老朱眉毛一竖:“不敢?那就是心里腹诽是了。”

朱标那还不明白,老头子是帮孙子说话呢,解释是没用的。

索性也就放弃了解释,说道:“您老人家就宠着他吧,再宠他就上天了。”

老朱嫌弃的道:“咱乖孙这么聪明,宠着他怎么了。”

“你当年要是有他一半聪明,咱也不至于天天拿剑追你。”

朱标:“……”

好好说,不就是那次不肯下跪给您的妃子送葬,才被您拿着剑给追了吗。

怎么就变成天天了?

再说了,也不知道是谁,拿剑追完我,回去就给我娘低三下四的赔罪。

我还没说您呢,您还好意思说我了。

当然,这话他肯定是不敢说出来的,只能心里腹诽几句。

一旁的陈景恪和朱雄英则有些无语,商量正事儿呢。

你们俩能不能正经点,有个太上皇、皇上的样子。

真是让人头疼。

朱标也知道,和自家老头子没道理可讲,连忙转移话题道:

“我以为景恪的这个服务意识说的很好,但不能一步到位。”

“几千年的老思想,不是说变就变得,我们可以分阶段来实施。”

玩笑归玩笑,老朱对自己的这个儿子还是非常满意的。

谈起正事,他也收起了玩笑心思,问道:

“哦,怎么个分阶段法?”

朱标说道:“先告诉他们,当官不能总抱着管理者心态,还要有服务意识……”

“等过上一些年,他们接受了这个概念,就再告诉他们,官既是管理者也是服务者。”

“再过上一些年,则改成当官必须要有服务意识。”

“将来时机成熟了,就彻底把官是管理者这个概念剔除。”

“如此一来,他们自然也就不会反对了。”

陈景恪不禁点头,这一招其实也不错。

属于温水煮青蛙了。

关键是,大明三代继承人都秉持着同样的想法。

至少未来四十年乃至五十年,政策不会出现大转变。

不用害怕因为继承人的变动,导致政策被废。

当政者可以放心的,制定十年二十年,乃至三五十年的长远计划。

这实在是一件及其幸运的事情。

老朱对这个办法自然是赞同的,说道:

“如此也好,你尽快将计划制定好,等处置完这些人,就和学院计划一并施行。”

陈景恪提醒道:“勋贵的礼仪,诸侯王的职责,这些也要制定好。”

“还有教育海外百姓所用的教材,教化土民的教材,也要进行编撰。”

“最好是一并拿出来。”

朱标颔首道:“这些东西直接交给文官就可以了,想必他们是很乐意做这些事情的。”

众人都笑了起来。

那可不是吗,文官集团和勋贵天然不对付。

现在有机会给勋贵套紧箍咒,他们肯定比谁都积极。

大致方针确定,接下来话题又回到了最初。

那个培训书院的事情。

本来老朱想将这个任务交给国子监,毕竟他们就是专门干这个的。

陈景恪却觉得应该给吏部:“国子监的级别还是不够高,职权也不够重。”

“那些人获得了官身之后,不会太在乎国子监的权威。”

“而且,国子监虽是培养后备官吏的地方,但本质上依然是书院。”

“将培训班放在那里,会让很多人误以为,这就是入职前培训礼仪的地方。”

“从而产生轻视之心,最后培训班流于形式。”

“所以我觉得直接交给吏部是最合适的,没有哪个官员敢无视吏部的权威。”

“而且由吏部掌管,也能和普通书院区分开来。”

“让那些人明白,培训班不是走形式,而是必须经过的一道考核。”

“培训的内容也不是简单的礼仪问题,而是原则性问题。”

“如此一来,就没有人敢忽视培训班和培训内容了。”

朱元璋想了想,说道:“不错,交给吏部比国子监要更合适。”

陈景恪继续说道:“最好由皇上出任书院的院长,没事儿的时候皇上还能去给他们上上课。”

“如此一来,百官就都是名副其实的天子门生了。”

“而且也能通过这种培训,挑选一些中意的人才。”

老朱三人都不禁点头,这个提议非常好。

加强了君主和百官的联系。

陈景恪忽然想起一件事情,连忙说道:

“而且还能借此机会,玩一手秘密政治。”

老朱眼睛顿时就亮了,说道:“秘密政治?快给咱详细说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