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487章 王者之师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487章 王者之师

作者:见月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11:27 来源:平板电子书

脱脱迷失战败被虐杀,尸体也被分而食之。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安西。

这自然是帖木儿有意为之,就是要震慑安西诸部。

效果确实很好,原本蠢蠢欲动的各部族,都老实了起来。

尤其是内部各势力,纷纷赞颂帖木儿的伟大。

帖木儿重新成为了那个威震天下的安西霸主。

但没过多久,又一个消息传出,帖木儿发四十万大军征讨秦国。

他还令沿途各部准备粮草物资,以供大军所用。

违令者,灭族。

沿途各部叫苦不迭,四十万大军过境,他们这些部族还能有好?

很多部落开始迁徙,避开这一战。

有些部落自认为有实力,或者与帖木儿汗国比较亲近,选择配合帖木儿。

但谁都没有想到的是,很多部落却选择举族迁往秦国控制区域。

非但如此,有些部族主动派出军队,请求配合秦国作战。

这些军队多则几千人,少则几百人。

最少的一个部落,甚至只派来了几十人。

不是他们不想多派人,而是他们部落总共也才几百人,这几十人已经是最精锐的青壮了。

这一幕,让所有人都感到不可思议。

别说是阿扎萨、白袍子王爷们,就连朱樉自己都有些怀疑自己听错了。

但只有一个人,却认为这是理所应当。

那就是原穆札法尔国的国主沙·曼苏尔,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他大笑道:

“秦王法令严明,对各部族一视同仁……为混乱的安西带来了秩序,此乃王者之风也。”

“各部归附正是民心所向。”

然后他又对自己的部族说道:

“那些真正的异族都知道该依附谁,我们作为华夏后裔,难道还不如异族吗?”

于是,原本还有些犹豫,不知道该怎么办的穆扎法尔国遗民,终于统一了思想。

为秦国而战。

柳芸娘也很快就带回了详细的情报:

“这些人是真心归附大王的。”

朱樉不解的道:“为何?”

柳芸娘表情有些怪异,说道:“他们说大王仁慈,善待各部族。”

“帖木儿残暴不仁……他们不想再被帖木儿统治,愿意为秦国而战,结束帖木儿的暴政。”

一旁的李芳嘴巴张了又张,什么意思?我耳朵聋了?

朱樉?仁慈?

这踏马……那些人是不是对仁慈有什么误会?

朱樉自己也是哑然失笑,说道:“仁慈?我对待敌人的手段,他们不知道吗?”

柳芸娘回道:“但您不会无缘无故的消灭某个部落,更不会欺凌弱小。”

“以前安西是弱肉强食,小部落就活该被欺凌。”

“您来了以后,虽然剥夺了各部族一定的权力,却也给予了他们保护。”

“您制定了规则,他们被欺负,有了哭诉的地方……”

“这些都是归附部落亲口告诉我的,在这个时候来归附,可见是他们最真实的想法。”

李芳不禁有些愣神,秦国竟然这么伟大?

可他们做的这些,不是华夏历朝历代都在做的事情吗?

和大明比起来,他们做的实在是不值一提。

竟然让安西各部族视为救世主了?

朱樉也同样陷入了沉默。

轻徭薄赋被赞颂他能理解。

可他为了中央集权,为了更好的统治这里,而制定的一些‘苛刻’的制度。

竟然也被这里的人视为仁政?

这时,他不禁想起了陈景恪制定的宗藩制度。

说实话,虽然他是大明亲王,依然认为新宗藩制度有些苛刻。

从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对藩属国进行全方位的束缚。

可现在,他却有了更深的认识。

束缚虽然会限制藩属国的发展,可同样也是在保护他们。

防止列国被残酷的丛林法则笼罩。

正如眼前这般。

他搞集权,却也制定了规则,保护了那些小部落。

让他们不用再如之前那般,天天担心被人欺负,担心睡梦中被人家给灭了。

还有一点就是,他虽然嗜杀,却不再如之前那般虐杀人取乐。

一来是觉得那样太幼稚了,真正的王者要杀百万人,要让天下人胆寒。

二来是为了老婆孩子,他不想让观音奴担心,也不想教坏了他们的孩子。

所以,他一直在克制自己的杀戮**。

实在忍不住想杀了,那也是师出有名。

有理由的杀人,手段越是残忍,就越是让人敬畏。

也能震慑更多人,不敢践踏他制定的规则。

大家越是遵守规则,受益的人就越多,对他也就越加的信服。

而且秦国不杀妇女和孩童。

这么做自然是为了掳掠妇女和儿童,同化成自己的族人。

可是在安西这片土地上,这已经是非常的仁慈了。

主要是有其他人作对比。

当年蒙古人的行径,大家还记忆犹新,那真是所过之处寸草不生。

后续的马穆鲁克王国(埃及)、奥斯曼帝国、白羊国等等,那都是灭族的好手。

其中的佼佼者,还得是帖木儿。

屠巴里黑城、屠乌尔根奇、屠赫拉特、屠阿斯特拉巴德……

大军所过之处,比蝗虫肆虐过的麦田还要干净。

当然,帖木儿也只是对敌人残忍,对内他也是法纪严明的有为之君。

可万事就怕对比,和秦国一比较,他可不就被完爆了吗。

况且,秦国背后站着的是大明。

在这个时代,东大的影响力,那是毋庸置疑的。

在必须要选择站队的时候,那些中小部落自然选择了秦国。

朱樉了解一切之后,立即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派出行政人员,与这些归附的小部落接洽,了解他们的意愿。

在保证秦国利益的情况下,尽可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同时又派出军事人员,对这些部落的军队进行整合。

让他们完全变成一支军队,那是不现实的。

朱樉的目的,是给大家分配好任务,并建立一套上传下达的体系。

能让他有效的指挥这些军队。

不指望他们打硬仗,至少顺风局不能自乱阵脚。

——

安西局势变化,很快就传到了朱棡和朱高炽那里。

得知帖木儿率四十万大军攻打秦国,两人都非常担心。

朱棡遥望西方,神色里充满了担忧。

他非常想过去助战,可中间隔着察合台汗国,他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干看着。

心中有气之下,他不顾天寒,强行出兵对察合台控制区域进行骚扰。

让察合台汗国的守将叫苦不迭。

西域冬季寒冷,大家一般都是猫在家里过冬,有啥事儿都等到来年开春再说。

你大明怎么不讲规矩?

当然,他们也知道朱棡发疯的原因。

一边挨打,一边咬牙切齿,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等帖木儿汗灭了秦国,再回头找你报仇。

然而,朱棡并不是发疯,他这么做固然有泄愤的因素,更大的目的是为了提前占据几个前哨站。

为明年开春出兵做准备。

秦国那里他无能为力,与其担心,不如把自己的任务做好。

燕国朱高炽则不同,他是有机会出兵支援秦国的。

事实上他也确实是这么做的,抽调了一支军队,由张辅率领前去支援朱樉。

但帖木儿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派了他的第三子米兰沙镇守开伯尔山口。

前面已经说过,开伯尔山口的外面是草原,内部却是长达百里的不毛之地。

外面的人很容易就能占据此地,想打就打,不想打就撤回来。

次大陆那边就麻烦了,百里无人区就是最大的敌人,放着如此要害之地却起不到任何防守作用。

历史上次大陆动不动就被敌人从这里入侵,就是这个原因。

现在,燕国也面临着同样的局面。

张辅带着军队好不容易穿越百里无人区,却要面对严阵以待的米兰沙。

结果就是被堵在这里动弹不得。

所以,面对这一战,秦国只能靠自己了。

——

大战前夕,中小部落纷纷投靠处于劣势的那一方,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所有人都会深思、分析,为何那些部落会陪着秦国‘送死’。

秦国的政策,被拿出来逐条进行分析。

华夏的开明多元的文化,也被拿去做详细的了解。

所有的疑问,最终都指向了一个答案。

秦国能带来大家想要的秩序。

之前秦国一直在努力推广自己的制度和华夏文化,效果并不明显。

毕竟汉人的力量退出安西太久了,这里有独属于自己的文化体系。

秦国在这里立足太短,还无法影响到根深蒂固的本土思想。

可是这一场即将到来的战争,却意外的帮秦国完成了这个任务。

众所周知,研究什么就容易信仰什么。

当这些人开始主动去研究华夏文明的时候,华夏思想就悄无声息的走入了他们之中。

不过想要真正完成思想变革,还需要秦国做出更多努力。

比如开办学校等等。

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了,目前秦国还需要渡过这次难关才行。    这么多部落归附,让秦国及其盟友的军心士气大振。

别人都愿意相信我们,我们又何惧有之?

秦国内部,本来有些浮动的民心,迅速安定下来。

全国上下都开始围绕这一战进行运转,更多的青壮主动投身军伍。

战斗力强的被编入辎重部队。

训练不足的,则留在后方协助各项工作。

各种物资被生产运输到前线。

大食和波斯内部的些许动荡,也很快消失,军队迅速向边境集结。

土克曼、库尔德等大族群,也很快就统一了内部声音,派出军队前来助阵。

等帖木儿大军到达,已经有上百个部落投靠秦国。

而秦国一方的军队,也达到了二十七万之多。

其中秦国本部步骑兵四万五千人,大食、波斯军八万,剩下的为其余各部联合组成。

至少在兵力上,与帖木儿军的差距没有那么悬殊了。

当这些消息一条条汇总到帖木儿面前的时候,他的表情有多难看可想而知。

对于那些不知好歹的部落,他心中可谓是恨透了。

不止一次发誓,等击败了秦国,一定要将他们全部消灭。

但誓言归誓言,仗还是要打的。

面对部下,他依然表现的不屑一顾:

“不过是乌合之众罢了,这些人里也就波斯和大食人有一些战斗力。”

“能对我们构成威胁的,只有秦国本部的四万余人。”

“只要击败了他们,其余人不足为虑。”

他说的确实有道理。

军队越多越难以指挥,更何况秦国这边的联军有上百个部落组成。

上令下达都难,更遑论配合作战了。

所以他的部下们也是信心满满,觉得秦国覆手可灭。

维陶塔斯自然也是同样的想法,秦国二十七万人不堪一击。

不过他心中有很多不解,那些人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选择归附弱势的秦国?

他也听到了一些消息,也找来了很多关于秦国以及大明的规章制度。

研究的结果是,他更加的疑惑了。

轻徭薄赋?爱民如子?

为什么?

大头不应该是国王和领主的吗?为什么要主动减轻赋税?

你们当国王是为了什么?

对待本国公民,给予一些好处是应该的。

可对那些贱民,以及归附的异族人,为何也要如此仁慈。

尤其是秦国‘公民’,竟然不站出来反抗?

放在西方国家,君主要是敢让奴隶享有‘公民’的权力,公民们早就不愿意了。

那些贵族领主们也不会同意的,这侵犯了他们的利益。

可在秦国以及大明,这似乎是很正常的。

而且在大明,似乎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力,贵族的权力则被挤压的所剩不多。

与其说他们是贵族,不如说是世袭官僚。

那些人竟然也不站出来反抗,这太奇怪了。

总之,他对来自华夏的一切,都充满了不解和疑惑。

——

与他们都不同,忽格鲁特却变得更加沉默了。

在帖木儿未经他同意,就割让金帐汗国土地与维陶塔斯结盟之后,他就变得沉默了许多。

帖木儿知道是为什么。

他很重视忽格鲁特,亲自安抚并再次许诺,会在其他方面给予补偿。

忽格鲁特也想理解对方,可心里那根刺却让他无法视作不见。

他会情不自禁的思考,帖木儿到底有没有将他当做自己人?

今天帖木儿敢不经他允许,割让金帐汗国的土地,明天会不会直接将他给卖了?

如果帖木儿一直强势,他也只能自我开解,不敢生出别的想法。

毕竟拳头才是硬道理。

可秦国却联系到了他。

秦国和他的联系,其实是很早以前的事情了。

具体来说,是脱脱迷失复辟,他被迫下台之后,秦国就派人和他取得了联系。

他并没有背叛帖木儿的想法,所以对秦国很不感冒。

不过当时秦国也没有提出什么利益诉求,只是单纯想和他做生意。

而他也确实需要来自秦国和大明的奢侈品,来拉拢安抚忠于自己的贵族。

双方的关系就这样维持了下来。

直到前不久,帖木儿瞒着他和维陶塔斯结盟之后,一切都变了。

秦国似乎也察觉到了他的想法,选择了直接摊牌。

帖木儿都这样了,你还忠于他?

不怕被他卖了?

帖木儿算什么东西?血统上来说,他也不是成吉思汗的后人。

而你却是正统的成吉思汗后裔,身上流着的是黄金家族血液,就愿意这样屈居其下?

大明威服四夷,帖木儿不过是秋后蚂蚱而已。

大明承认了铁木真的历史地位,也承认了蒙元的历史地位。

《华夏文明》一书里明确写了,汉人与蒙人乃兄弟,蒙元是小宗而主天下。

就算我们为敌,那也是兄弟内部矛盾,怎能与异族勾结?

正所谓,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帖木儿和维陶塔斯结盟,本失了道义。

更何况他还慷他人之慨,拿你的土地去讨好异族人……

这些游说之词,并不算高明。

放在以前忽格鲁特根本就不会在意,甚至还会反过来嘲笑秦国失心疯。

然而现在不一样了。

这些话犹如锤子,一下下敲击在他心里的那根刺上,让那根刺刺的更深更痛。

不过他也有自己的顾虑,帖木儿实在太强了,而大明离安西又太远。

或许将来大明能消灭帖木儿,可如果自己反抗,立即就会被杀死。

等大明将来打过来,还有什么意义?

在自己的坟头烧纸吗?

所以,他并没有答应秦国的游说。

却也没有擒拿、驱赶说客,而是让其隐藏身份留了下来。

之后他就开始收集大明的一切信息。

大明的情报并不难收集,不说往来的商贾,他部落内就收留了很多从北元逃过来的人。

只是以前他忙于内部权力斗争,对大明并不感兴趣,也没有做详细了解。

只知道大明很强,内部似乎也在搞变革,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此时他想了解,各种详细情报很快就汇集了过来。

对大明的情况,也有了进一步了解。

总的来说,他的感触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

大明不愧是天朝上国。

然后他知道了大明采用了分封制,将勋贵封在了海外。

作为一国之主,他自然知道这么做的好处。

将朝廷无法直接统治的土地,分封给有功之臣。

既实现了对这块土地的有效统治,又瓦解了勋贵集团对政权的威胁,还能激励军心士气。

可谓是一举多得。

然后他还知道了,大明燕王被封在了身毒。

目前燕国已经占领了身毒大部分土地,甚至派出了一支军队,试图支援秦国。

只是被米兰沙给挡在了开伯尔山口。

看到这条情报,忽格鲁特再次陷入了沉默。

他岂能不知道,燕国占领身毒意味着什么。

帖木儿将要面临大明来自三方面的压力。

难怪他会和维陶塔斯结盟,难怪他会如此着急消灭秦国。

因为这是他唯一的破局之法。

可是,真的能破局吗?

别说能不能打败秦国,就算是打败了又能如何?

朱樉完全可以带着主力,从海上撤走。

就算将朱樉消灭了,面对大明河西军团和燕国的军队,帖木儿又能有几分胜算?

关键是,这么重要的情报,帖木儿直到现在都没有告诉他。

这说明他并不被信任。

心中的那根刺扎的更深了。

不过忽格鲁特依然没有做出选择。

毕竟大明再好也远在万里之外,目前在安西还是得看帖木儿的脸色。

直到他听说,无数中小部族,在得知帖木儿征讨秦国的消息后,竟然主动投靠了秦国。

这个情报带给他的震撼,是无与伦比的。

是什么让这些小部族,宁愿与秦国共同赴死,也不愿意接受帖木儿的统治?

那些小部族都敢反抗,自己又在怕什么?

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帖木儿真的能打败民心所向的秦国吗?

这一刻,他心中的那杆秤终于开始倾斜。

在秦国的说客再一次游说的时候,他这样说道:

“你还不配与我谈结盟的事情。”

那使者先是一愣,继而狂喜道:

“大汗稍等几日,我这就传信给国内。”

很快朱樉就接到了情报,他大喜道:

“此战,胜矣。”

“芸娘,你又立下一大功。”

柳芸娘谦虚的道:“都是大王英明,若不是您,我也想不到派人去联络忽格鲁特,也就没有今日的收获。”

朱樉大笑道:“哈哈,你就不要谦虚了,等打败帖木儿,本王重重有赏。”

之后众人商议了一下,派遣了国相府长史傅正前去会谈。

忽格鲁特得知他是傅有德的儿子,也非常的重视,亲自设宴招待。

之后两人密谈许久,终于达成了协议。

忽格鲁特的要求很简单,大明承认金帐汗国为藩属,并册封他那一系为金帐汗国之主。

以后也只能册封他的嫡系子孙为国主。

如果立陶宛、罗斯公国等国家,攻打金帐汗国,秦国必须要出兵相助。

之后还有一些经济上的协议。

大体上来说,这份协议还算是公平。

傅正也没想到事情能这么顺利,本以为忽格鲁特会趁机要挟,提出很过分的要求。

哪知道,对方非常有诚意,提出的条件也都非常合理。

这让他对忽格鲁特心生好感,也对未来的合作,充满了信心。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