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反盗墓:国宝专案组 > 第110章 结局:山河万古色,天地一轮秋

间谍们被送进那一座着名的北河外籍监狱前,其中一人还专门给我打了电话。

“哦?他说什么?”齐朝暮见我放下电话,饶有兴趣地问。

“他说,他也是‘身经百战’,没想到,最后竟败在中国人手上;不过,他又说,败在中国人手上,也算合情合理。因为我们每个中国人都‘不一样’。”

“不一样?”

“我想,那间谍的意思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心智性格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彼此很不一样。所以当他拿捏住一个中国人后,很难再触类旁通,再去拿捏另一个中国人。”

比如一提起英国人,大家会联想到绅士;一提起法国人,大家会联想到浪漫;一提起美国人,大家会联想到自由——每一个国家的人民似乎都有自己的独特烙印。可以去概括,去定义。

“但中国不行。”齐朝暮点点头,“哦,他的意思是——我们中国人很难去定义?”

我也点点头,我想是的。

我的职业让我平常能接触到更多的人。更多的上限,更多的下限。我见过最无私的善人,也见过最卑鄙的小人。见过爱到极致,也见过恨得疯狂。有人无比谦卑,有人格外骄傲。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非常独特。

这并非是我们中国地大物博,能人辈出。不是的。这无关人口样本的大小,只是很难找到一个词语,去精准概括我们的共同点。

去概括“何以中国”。

“要概括中国人,其实也不难。”齐朝暮想了想,说,“民国辜鸿铭先生关于中国人的论断,你听过么?”

我点头。那个崇洋成风的年代,辜鸿铭还能高举爱国主义大旗。一是因为他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二是因为他对这片土地非常了解。

“辜鸿铭先生曾说,美国人博大、纯朴,但不深沉;英国人深沉、纯朴,却不博大;德国人博大、深沉,而不纯朴;法国人没有德国人天然的深沉,没有美国人心胸博大,也没有英国人心地纯朴,却拥有这三个民族所缺乏的灵敏。”齐朝暮慢慢说,“而只有我们中国人,全面具备了这四种优秀的精神特质。也正因如此,中国人给人留下的总体印象是——‘温良’,一种难以言表的温良。”

“温良?我不认同。”我笑着摇摇头。

虽然我和辜鸿铭先生一样,都是一个极其热烈甚至极端的爱国主义者,但我对他以“温良”一词概括中国人,并不认同。

我的意思是,确实有一个词能够概括中国人。但这个词,绝不是温良。

请君入瓮试新刑,武则天背后没有温良,只有独留一块无字碑的酷烈;天子呼来不上船,李白背后没有温良,只有飞扬跋扈为谁雄的落寞;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背后没有温良,只有满朝踏尽公卿骨的残忍。

那么,到底用哪一个词语,才能全面概括中国人呢?

是热烈吗?但也有君子遗世而独立,孤芳如兰;是纯洁吗?但也有小人钻营弄巧,口蜜腹剑;是生生不息吗?但也有人为了自由与质量,选择丁克。是积极向上吗?但古往今来,消极避世的隐士贤者们也不在少数。

每个选择都独树一帜,每个选择都有自己的道理。中国人真的很难概括。

“别卖关子了。”齐朝暮直接问我,“你觉得呢?”

“大概是——有志。”我回答。

“有志?”

“没错。有志,有志向。不管是大志还是小志,不管是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敢教日月换新天。不管是叱咤风云,问鼎苍穹,还是平平淡淡生活,返璞归真隐世,我们每个中国人其实都有自己的“活法”,都有自己的‘志’,独一无二。”

有志,不在年高。范仲淹二岁有志于天下,更多人在二岁还摇摇晃晃学走路,但他们同样有志向,那就是立志走得更稳,立志有朝一日可以跑起来。

有志,至于“志”究竟是什么,是否符合主流价值,不重要。有人躺平摆烂,他的志向就是安逸享乐,有人卷生卷死,他的志向就是不懈向上。我并不认为志向躺平比志向当卷王谁更低贱或谁更高贵,因为它们归根结底都是一个“志向”。

志向之所以被称之为志向,正是因为它没有那么轻松,它比选择更难。

选择只是一个方向,只代表你未来的取舍,不代表你要对选择负责。但志向却是要你坚定不移地相信它,走上它指引的路,并愿意一生对它负责。

也许有人会疑惑,难道其他国家的人民没有志向吗?难道他们是行尸走肉吗?不是的。只是我们中国人的志向要比他们更强烈,至死方休。

人很难在一个每月领上万社会保障金的发达国家里,卷生卷死。也很难在一个每天连饭都吃不上的落后国家里,躺平摆烂。

但无论是卷生卷死,还是躺平摆烂,你在中国,都能得到一个归宿。

地大,所以承载物博;

海阔,所以能纳百川。

“祖国母亲的怀抱,是我们共同的怀抱,也是一个舒适区。”齐朝暮冷不丁地冒出一句,“但这舒适区啊,恐怕不适合你我,而最适合‘中庸’的人。不是古代儒家的中庸,而是天道的中庸。”

我点头。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如果你爬的太高,母亲会把你拉下来;如果你跌的太低,母亲也会从下面托你一把。

“嗯,如果你太高了,拉也拉不下来。母亲或许会考虑把你削掉一截,这样大家都变得整整齐齐了。”齐朝暮开玩笑道。

我说停停,师傅,你别引诱我继续说下去了,要是再说下去,我恐怕真要被“削掉”啦。

“哈。”齐朝暮笑笑,没再说话。

临近结案,压抑了小半年的专案组也终于恢复了往日的活泼,办公区时不时传来我们的欢声笑语。

但故事至此,并未结束。

国宝不仅要重返博物馆,更要回归故土的怀抱。我们专案组的最终使命,便是将这些沉甸甸的文化遗产,一份份送还至祖国的四面八方。

今年打击文物走私专案与守护国宝专项行动,不仅雷霆万钧,更是“拔出萝卜带出泥”——几乎每一条文物犯罪链背后,都牵扯出一系列早年遗失的珍贵文物。

我当然无法亲自护送每一件文物回家,但我收到了全国各地交接仪式的邀请函。

包括我熟悉的东山市。

国宝1号青铜卣已安然入驻东山博物馆,但东山的珍贵文物众多,早年间频遭盗墓分子的觊觎与毒手,一度沦为盗墓重灾区,如今文物追回,认我首功。

拗不过东山警方的盛情,我最终抽身前往东山,见证一场文物送还的仪式。

这件文物,我也认识。

一尊千手观音石像。

它是我办理的第一宗文物案子。当年这尊观音石像被鱼羡山买回,又辗转送去海外。历经半个世纪的海外漂泊,它终于重返故土。

这尊千手观音石像高约两米,虽无贴金、彩绘,但据地方志和百姓口口相传,这尊石观音可溯至宋朝,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当我亲眼见到这尊石观音时,心中就涌起一种莫名的亲切感。不仅仅来自案件的接触,仿佛在很早以前,我就曾与这位菩萨有过一面之缘。千年风雨在她的杏眼间蚀出道道细纹,仿佛菩萨在垂怜众生时,眉宇间轻轻蹙起的一抹慈悲。

这位石观音菩萨无疑是“幸运”的。

像她这种开凿在山崖的石像,盗墓分子难以搬运,往往会直接敲掉石像的脑袋,将其首身分离,再进行转卖。但这一尊千手观音,无论是头部还是手足,都价值连城,盗墓分子干脆整个撬走,只留下一片空荡荡的石窟。

追回这尊千手观音后,我们出于对石质文物的修缮和展览多方面考虑,一致决定不再将其送往遥远的东山博物馆,而是就近请进山脚下的石观音寺。这里将有专人定期保护,让普渡众生的菩萨继续庇佑这片热土。

文物交接仪式定在傍晚。

我们警车引领着运输车,缓缓驶向东山山脚的石观音寺。

沿途村落的百姓们早已等候多时,不分男女老少,都像赶大集似的聚在道路旁。

当载着石观音的板车经过时,有人洒清水,接风洗尘,有人放礼炮,锣鼓喧天,举村举镇相迎,热闹非凡,仿佛在迎接一位远游归来的亲人。

说来也奇,我们出发时还是天朗气清、万里无云,但等到天色擦晚时,空中竟飘来许多彩云。它们层层叠叠、五彩缤纷,不似江南烟雨的温润氤氲,而是大漠孤烟般的磅礴,漫山遍野。

落日霞光,终为星辰。

仪式结束后,我独自在石观音寺里四处转转。一位看门阿婆拉住我的手,眼中满是感激:

“谢谢你们把菩萨送回来,你叫什么名字呀?”

我叫时光阴。我回答。

阿婆或许耳背,她吃惊地看向我头顶的苍穹,正好有霞光万彩:“啊呀,你叫石观音,你跟那菩萨长得也很像!”

我只当老人家在开玩笑,礼貌地回头看看那一尊千手观音。

晚霞流照在石观音的面孔上,她的千手仿佛次第舒展,拈起一朵千年的花。

阿婆还在用土话喃喃道:“从前只当是传说,原来真有菩萨踩着祥云回家......”

归程途中,警车引路,我们的越野车队在盘山路上艰难前行。

夜间东山总爱起大雾,但我们总结了以前雾天行车的经验,这回不管是防雾灯还是反光贴,都已做好了充分准备。

忽然,我见对面山脊冒出一粒火光,穿破了黑夜与浓雾。

起初,只有零星一点,转眼间,竟呈现燎原之势,绵亘在整座山脊。

“摇下车窗。”齐朝暮吩咐道。

我们不约而同把头伸出窗外。

这一次,视野里的“星星之火”,不再是反盗墓的探测警报灯,竟是沿途村民们自发点燃的火把。

大雾里,人们为我们举火引路。

火焰顺着山脊流淌,登上山巅游行,与更远处的火炬手们完成了薪火接力。

火焰蜿蜒千里,恍若一条苏醒的东山巨龙,正盘踞在华夏文明的脊梁之上。

我恍然明白——所有舍生搏命的瞬间,也许都为了此刻传递的火种,欣欣向荣的火种。

且看这些雀跃的火种,掠过秦砖汉瓦,掠过唐宋摩崖,也必将随着陈列在中华广阔大地上的文化遗产,自永远,至永远,鲜活下去。

——从前的从前。

一方司母戊的铜鼎,一虡曾侯乙的编钟,礼乐齐鸣;一块传国的玉玺,一座紫微的宫城,转斗移星;一只太阳神鸟飞出古蜀国的图腾,一匹铜马踏燕追风,何尊铭刻“宅兹中国”,从此奠定了四隩既宅,九州攸同。

当中华红山女神站上三圆神坛,吹奏一支新石器时代的贾湖骨笛;那一盏照拂汉宫秋月的长信灯,也照亮了长眠地底的十万兵马俑。且看青铜神树的通天,云梦睡虎的秦简,且看轩辕饮龙泉,又去醉里挑灯,看一柄寒光未减的吴钩越剑。

万剑归宗。

——史书的史书。

争论着大禹的水,精卫的海,封神补天的传说;争抢着阿房的宫,鸿门的宴,淘尽英雄的赤壁之战;争执着略输文采的秦皇汉武,稍逊风骚的唐宗宋祖,还有一代天骄的射雕大弓。

长安,洛阳,敦煌千窟;临安,金陵,紫禁风物。一阵埋骨江东的风,又送一片降幡出石头,岭南海客谈不尽瀛洲,也收不回关塞的幽云十六。

这是史书道不尽的时代。

惟余莽莽,惟余气吞万里的金戈铁马。

折戟沉沙。

——后人的后人。

指点着《清明上河》与《千里江山》共赴沧海,赏玩着《河图》与《洛书》的万里崎岖,惊叹着天机不可道尽的《连》《藏》《周易》,也叹息着埋骨洞庭的和氏玉璧,千帆尽过,只有一片玉壶冰心,仍然端坐江湖庙堂,讲述忧国忧民的传奇。

这是一个后人无须言的时代。

也许是马王堆的金缕玉衣,也许是游龙惊鸿的兰亭雅集,也许是良渚玉琮的方圆,也许是舍利宝幢的庄严,捧出多少出窑万彩的花儿,绽放在生逢其时的盛世人间。

奇绝璀璨。

——千秋的千秋。

只有洗尽风雨的九州,万国来朝的赞不绝口,只有星火燎原的壮志已酬,五星出东方的名垂宇宙。

没了。

山河万古色,天地一轮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