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现言 > 绣金鞍 > 第九十六章 民心所向

绣金鞍 第九十六章 民心所向

作者:麦小冬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2-07 20:47:09 来源:小说旗

第九十六章民心所向

等迎程程和颜悦一同入宫之后,就立刻从趴在床上的状态里脱离出来。

玉枢轻车熟路地拿了个软垫给他靠着:“公子,已经依计在各大酒肆画舫处开始铺人,现在各大女将出征的故事传说全都传开了。”

“民意已经铺开了,陛下很快就会收到消息,也会很快有新的行动。”

单子寅想了想:“陛下可能会很快召我入宫养伤。”

玉枢问道:“陛下这是已经怀疑民间这些声音与公子有关?”

单子寅笑了笑:“但民意若等我入了宫之后仍然声势浩大,就看陛下愿意相信我即便人不在,依然影响力会如此巨大,还是信这是真的民意所向了。”

同一时间,大楚最热闹的酒肆、茶楼中,说书先生正身着长衫,声音高亢激昂地一拍惊堂木:“书接上回——”

“那杨宗保向佘太君进言,道是国家有难,令人担忧,既是太君放心不下,何不差人进京打探?”

茶楼中众人纷纷点头,就是啊,与其如此担心,还不如派人去打探消息。

“那佘太君满腹愁绪道,杨洪年迈,差何人前往?”

“穆桂英心道:只为朝廷信奸佞,解甲归田二十春。”

“穆桂英来与佘太君商议进京打探一事。”

“那穆桂英行礼过后,问那佘太君:唤孙媳前来,有何吩咐?”

“佘太君告知穆桂英:适才宗保言道,番王造反,进窥中原来了。”

“穆桂英仍然对杨文广和杨金花安危十分担忧:汴梁乃是非之地,依孙媳看来,他姐弟还是不去的好。”

“可将门焉有犬子?杨文广与杨金花坚决请求出征::妈呀,叫我们去吧!”

“穆桂英十分感慨:”自那年一家人辞朝归隐,卸重担在林下野鹤闲云……”

“宋王与寇准讨论挂帅事宜,宋王感叹:怎奈他年纪小难把兵排。可寇准却道:他母穆桂英健在,若能挂帅,何愁番王不灭!”

“穆桂英则责备杨文广:唗,奴才!命儿前去探听军情,哪个叫你前去惹祸?刀劈王伦,那王强老贼岂肯与你罢休!”

“随即穆桂英下了决断: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唤起我破天门壮志凌云……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叫侍儿快与我把戎装端整,抱帅印到校场指挥三军!”

说书人表情丰富、动作夸张,口若悬河、绘声绘色,一个人、一张嘴,就能演绎千军万马,让听众如身临其境,听得如痴如醉。

就在众人最是痴迷之时,那说书人却猛地停下,只道:“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这人真真是说书的高手,于故事**时留下悬念,吊足了众人的胃口,让人欲罢不能。

而另一边,画舫中也有歌女正弹着琵琶唱着词儿。

“梁红玉嘱咐儿子:明日里抗金兵分头应战,全仗着那中军帐的号令森严;掌旌旗司金鼓所关非浅,待为娘亲上阵才保安全。况其间还须要随机应变,告儿等明此意休再阻拦。”

“梁红玉与韩世忠讨论战事:啊,元帅,明日大战金兵,诸事可曾齐备?那韩世忠言:俱已齐备。待本帅明日带领两个孩儿,身先士卒,直冲敌阵。有劳夫人登台点将,统帅三军,随后接应。”

“梁红玉的出征时,豪气干云点绛唇::一代红妆,兵符执掌;军威壮,扫荡封狼,血溅长江浪。”

“锦绣军袍手织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多少奇男子,玉帐牙旗属妇人。”

“梁红玉点将:本督,大宋天子驾前,五军都督府安国夫人梁红玉。奉旨会同我家元帅镇守江淮。今日与金兵血战,为此登台点将。众位将军。”

“梁红玉分配任务:命你二人攻打东路。不得有误!曹成、曹亮听令。命你二人攻打西路。不得有误!贺武、解云听令。命你二人江边埋伏,不得有误!尚德、彦直听令。命你二人随同父帅,直冲敌阵;但听鼓声一起,迎头痛击,不得有误!”

客人们听得亦是群情激昂。

“梁红玉擂鼓助战:今日会同元帅大战金兵。众女兵。随俺登山擂鼓助战者!眼看这黠虏咆哮,恨不尽扫,挽绣甲跨马提刀,女天魔,下九霄,只看俺威风杀气战这遭!”

一时之间,大楚京都内,各地都在传扬着许多上阵杀敌的女将故事,而此时,单子寅同迎程程已经在宫里了。

赵堃亲自命人盯着,他们夫妻二人住的偏殿可以说连只苍蝇都难自由进出,更不用说人了。

民间逐渐起势,支持迎程程出征,已经是不可逆转的民意所向。

就连朝堂上,那些先前言之凿凿的大人们,也都犹豫着改了口。

“陛下,古有穆桂英、梁红玉,巾帼不让须眉,立下赫赫战功,传位美谈,我大楚也可效仿之。”

“陛下,若我大楚连女子尚可战胜蒲甘军,不正是大楚国富力强之有力佐证?”

“陛下……”

“陛下……”

“陛下……”

先前竭力反对之臣,如今都一一站出来针砭时弊,事无巨细地分析,最终的结论就是,迎程程也不是一定不能领兵出征。

只是迎程程会否成为大楚的穆桂英与梁红玉,还不得而知。

这些人也仍旧需要给自己未雨绸缪地找一个脱身之策。

“陛下,虽祖训女子不得领兵出征,但单公子拜帅南下,自可携夫人一同前往……”

这是既要迎程程办事,又不肯给她封号。

如此行事作风,的确很是“大楚”。

“可是携眷出征史无前例……”

“史无前例,便由明君来破此先例!”

他们倒是会推卸责任,最终结果还无人得知,若是好,自是群臣举荐之功,若是不好,那便是昏君决断之误。

但好在贵妃此前已经亲自来进过言,赵堃心中亦早有决断。

他要等的,也是群臣纷纷来请,他才好顺坡下驴。

于是最后在多线并进的助力下,皇帝最终松口了。

注:本章中提及评书部分,参考自京剧《穆桂英挂帅》和京剧《抗金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