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知否:从截胡华兰开始 > 第一百三十一章 铺床、灵州之论

九月十七,亲迎前一日。

行“铺房”。

一大早,盛家便派了长柏、如兰和刘妈妈一起来杨家布置新房,并随行的车队里,还预送了部分嫁妆,其中还有新房铺设的帐幔、被褥及其它房内器皿。

杨文远大婚,杨文彦虽然之前在灵州,但好在是处于宁远侯顾偃开的帐下,一番求情之下允了假,一路风尘仆仆,昨天才堪堪赶了回来,不过后天就得重新启程。

杨文彦身形高大,典型的国字脸,全然没有勋贵子弟的羸弱,活像是一个威武将军。

杨家门口。

杨文彦热情招呼了长柏和如兰进门,随后便邀着众人一起去已经备好的婚房。

婚房里备好了床榻、垫席、桌椅等家具。

刘妈妈进门看了一圈,随后便让随行的女使们把从家中带来的家纺取出。

先是指挥着挂好帷幔,随后安排众人铺设好被褥,摆放妆奁器具、珠宝首饰动用等物件。

刘妈妈随即示意长柏和如兰行暖房之举。

一切妥当后,众人迅速退出房间,将门关上。

此次随行女使都是盛家早已定好的陪嫁女使,刘妈妈让她们在周边守着,不许外人进入,以待新婚夫妇。

事情完毕,杨文彦当即邀着长柏和如兰去已经备好的筵席,杨如锦也适时出现,凑到了如兰边上。

自从孔嬷嬷去盛家教授规矩后,如兰就没得空闲出来,两个闺中密友已然是许久未见,当下又是两家人的喜事,当下立马手拉着手,兴高采烈地交头接耳起来。

而长柏也是看着杨文彦两眼放光!

长柏自小就心怀家国大事。

当下大周富庶,唯一值得忧心的地方,就只有自家的武德不够充沛,导致边疆不稳,因此他很是关注军事问题。

在扬州的时候,便是因为一幅燕云十六州的堪舆图,才让一个规行矩步的守拙君子,一个放浪形骸的浪荡少年,因着同样的家国情怀结为了挚友。

而当下,根据从杨文远那和自己父亲盛紘那得来的消息,长柏已经隐隐意识到朝廷即将同西夏动兵,灵州便是双方的导火索,也极有可能是接下来两国的主战地。

而杨文彦正是刚从灵州那回来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眼前就有一个身份不低的当事人在场,这如何能不让长柏激动?

心里这样想着,长柏同杨文彦说话越发热切。

眼前文人的异常举动,倒是让杨文彦不由得怔了怔。

原先听堂弟杨文远说,这盛家的小舅子不同寻常文人,对文武之别没旁人那般偏颇,本不以为意,但现在看长柏当下表现,杨文彦心里暗道古怪:堂弟说的话对,但也不对。

这盛长柏不看轻军伍的描述不假,现在居然还看着有些推崇,这是什么意思?

杨文彦知道眼前的年轻人同杨文远一样,刚考取了举人,正是少年意气风发的时候,所以并不认为是因为自己莫须有的“王霸之气”,才让其如此殷勤热忱。

莫非他真的是喜欢军伍?

杨文彦偏了偏头,看了眼长柏略显单薄的身子,心里暗道一声可惜。

不过随即释然。

这人科举之路顺畅,自己也是想多了。

席面上,长柏拉着杨文彦一口一个哥的叫着,随后便问起灵州的相关事宜。

杨文彦猜到他想问的是什么。

考虑到两家人的关系,长柏也对自己这“粗鄙武夫”没有什么歧视,还很敬重,故此也是畅所欲言,除了一些特别紧要的军中机密,其他皆是全盘告知。

了解到朝廷正在向西夏调兵,堂上的衮衮诸公都已明确必行此战的决心,长柏不由心中一振,畅声道:

“理当如此!区区边陲小国,竟然也敢挑衅我大周,真当我大周人人可欺不成?!”

相对于长柏的振奋,杨文彦身处军中多年,却是没这么乐观。

看在长柏关系亲近以及可造的份上,思忖片刻,说道:

“我知你心有热血,但此战犹然未定,不可盲目乐观。”

长柏知道自己还是门外汉,于是诚恳地行了一礼,恭声问道:

“请彦哥哥教我!”

杨文彦点了点头,答道:

“从纸面上看,我大周近些年军队人数众多,但其实不然,就连京中,你若是家中有人在禁军中任职,就能发现应卯人数远远足不了额,更别谈地方军队了。”

杨文彦见长柏脸色一滞,继续道:

“按道理来说,大周精锐应当尽在禁军,拱卫皇城,但你是自家人,我也同伱说一句真话,在我们这些军功勋贵里流传着一句话,禁军河北军和京师军‘武备皆废’,唯有陕西军可用。”

这时,杨文彦又轻飘飘地来了一句:

“但此次大周和西夏之争,陛下已经有言,陕西军须得原地驻守,以防灵州兵败后,西夏兵锋直指京畿。”

“这……?”长柏眼里露出不可思议。

若是真如杨文彦所言,此次灵州之战,官家不让调动陕西军,那大周调动的兵马岂不都是“老弱病残”?

能打的军队不上前线,反而在后面督战看戏?

而且未战就先考虑兵败。

无论如何,此举都不利于军心。

若不是念着忠君体国的本分,长柏都要说一句“陛下糊涂啊!”。

“那此战还有必要吗?”长柏踌躇道。

这样说来,此战似乎已经是一场未战,就先显露出了败相。

那还有打的必要吗?

杨文彦虎目一瞪,喝道:

“打,自然要打!灵州是我大周唯一的养马地,若是如燕云十六州一般被占,那以后的‘岁赐’更是须得往上涨几番!”

对于大周的兵家而言,岁赐和岁币就是他们心中不可言喻的痛!

明明当年那场战还能打,辽国已然是后继无力,但纵使他们在朝堂上群情激奋,战争还是被先帝强行叫停,“成就”了两国之好。

这也导致官家和皇帝们看到了“议和的好处”,就连西夏,朝堂上下居然也用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的商贾思维,也给了岁币!

只不过为了名声好听些,才另取了一个“岁赐”的词。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