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知否:从截胡华兰开始 > 第一百九十二章 常嬷嬷、长梧上门,前厅论说

汴京码头。

这里作为天子脚下的航运码头,现在又是正值春季,可谓是热闹非凡。

络绎不绝的脚行、行商们来来往往,你方唱罢我登场,喧闹声不绝于耳。

其中一处渡口方位上,正立着两位身着华服的贵公子。

左侧那人身形强健魁梧,右侧人则多有显现出几分书生气。

赫然是顾廷烨和长柏了。

这番常嬷嬷是从老家海宁赶过来的。

而盛长梧是从宥阳出发。

一人是两浙路,一人是江南东路来,都是毗邻的地区。

因而两人同来汴京是走的同一条水路。

又都是今日到达,所以大概是在同一艘客船上。

不多时,一艘体型庞大的客船到达了码头处。

待得风帆降下,客船停稳,客船上重重落下两个厚长的踏板,搭在码头上,里面的客人立马鱼贯而出。

顾廷烨最是不怕丢人现眼、惹人注意。

都不用身后的石头、奴仆帮着喊,他一个人对着接踵而来的人群便大声喊道:

“常嬷嬷,常嬷嬷!”

一旁的长柏面露无奈。

见顾廷烨这么想表现,当下也不准备把事先准备好的刻着“顾府常嬷嬷”的旗帜给他了,只让顾廷烨放着嗓子喊,自己则是让身后仆从高高举起一个写着“盛家长梧”的旗帜。

顾廷烨怔怔的看了看长柏身后扬起的旗帜,莫名愣了愣。

但旋即也不在意,继续放声道:

“常嬷嬷,常嬷嬷……!”

有了顾廷烨这个“大喇叭时刻广播”,长柏特意让女使连夜赶制出来的“接船牌”似乎也没有什么大作用。

不多时,一个头发半白,面容宽和的老妇人找了过来。

这便是常嬷嬷了。

她衣着尚可,显然是家里日子过的不错,不过此刻腰间却也是带着大包小包的包裹。

“嬷嬷,我请你来,都已经说了东西都已准备妥帖了,你怎么还带这么多东西啊?”顾廷烨连忙上前接过大包裹,嘴里看似责怪,实则面露感动道。

“用不着添置。”

常嬷嬷和蔼道:

“我自己有衣服穿,不用买。”

常嬷嬷就是这般节俭,简朴,什么事都为顾廷烨考虑,就连衣服都是这般。

小时候顾廷烨的母亲白氏离世后,常嬷嬷几乎是手把手的把顾廷烨带大,等顾廷烨长大了,有自理能力和见识了,又悄然隐退,自己回了海宁老家,不求任何回报。

常嬷嬷为了自己的后辈考虑,已经是脱了奴籍的。

此次若不是顾廷烨来信,常嬷嬷也是不会主动来找的。

“辛苦嬷嬷了。”

“不辛苦。”

只见常嬷嬷笑着道:

“好在哥儿你这信来的恰到好处,不然老婆子我怕是来不了了。”

顾廷烨疑惑问道:

“嬷嬷,这是为何?”

“我家那位又生了个孙女!”

常嬷嬷乐的合不拢嘴,直笑道:

“本就儿女双全,现在孙辈也是如此,可不让我在家里忙嘛,现在还好,我那小孙女已经足年岁,一听你来信,家里的儿媳便催促我过来。”

“现在哥儿你也要迎亲,那又是天大的好事了!”

“嬷嬷,这八字还没一撇呢……”顾廷烨在常嬷嬷面前还是有几分老实脾性的,竟难得地难为情起来。

“这位便是盛家二公子?”两人絮叨完,顾廷烨便把常嬷嬷领到了长柏面前。

“哥儿给我写的信里总是提及公子你如何如何的好,今日一见,果然是翩翩君子。”

长柏和顾廷烨什么话都聊,自然知道常嬷嬷在顾廷烨心里的地位,当下也是轻轻行了一礼,回话道:

“长辈谬赞了。”

说着话的功夫,前方便立定着一位年轻人。

他与长柏的年龄相近,不过不似长柏的书生样,而是有着一副健壮的体魄,脸庞坚毅,手脚皆长,脸上正露出爽朗的笑容走上前来。

“柏哥哥!”

长柏也是当即露出热忱的笑容,面露喜色道:

“长梧!”

自从长柏上京后,两人也是许久未见。

现在再度相见,却是一个准备春闱,一个准备迎亲了,一时间四目对视,多是感触良多。

随后长柏便将长梧给顾廷烨介绍。

顾廷烨见到长梧的模样,当即眼睛一亮,不由道:

“长柏,我在你家待久了,还以为你盛家都是读书的种子,没想到还有长梧弟弟这样的汉子!”

顾廷烨与熟人说起话从来都是荤素不忌,当下这话说的很是让人容易误解。

长梧旋即脸色一沉。

还以为顾廷烨在调侃自家是商贾出身的同时,还暗贬自己是个“粗鄙武夫”,直到长柏介绍顾廷烨时,脸上的表情瞬间由阴转晴。

他从长柏那里也是知道顾廷烨的为人,再有现在这副样子和话语,也是约莫知道了顾廷烨的脾性。

“顾二哥,我读书不行,又不喜从商,所以闲暇时候也只能练武了。”

盛家宥阳大房没有盛紘一家走仕途,而是一直从商,再加上前面已经有嫡长子盛长松在前继承家业,所以盛维等人对盛长梧习武一事看的很宽容。

若是换做盛紘家里,那情况就是截然不同了……

“这好啊!”

顾廷烨一听长梧喜欢习武,脸上更开心了。

“长梧你这段时间是在积英巷住吗?”

长梧点了点头,说道:

“自然是。”

“这便好说了!”

有长柏这么亲近的关系,顾廷烨当即摆着胸痛道:

“长梧你既然喜欢习武,那盛家肯定施展不开,若是你不嫌弃,有空的时候大可以去我家逛逛!”

顾廷烨就差对长梧说一句,“阿梧,我家地方蛮大的……”。

“行了行了。”

码头上人来人往,人流量越来越多,又眼见着下一艘客船又要来了,而顾廷烨却是和长梧越聊越兴起,长柏忙道:

“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

常嬷嬷赶了这么长时间的路,怕是已经疲了,仲怀你先领着回家歇息。

我家里的父母也都在等着长梧登门呢。

明日你来家里上课,自然有大把的时间说话。”

顾廷烨这才意犹未尽的离开。

他对长梧有兴趣不光是因为长梧也是练武的缘故,也不是看在长柏的面子上,主要还是长梧这次是来汴京结亲的!

而且从纳采到上门纳征、请期才短短两个月都不到!

这才是晋升“急婚族”不久的顾廷烨最看重的!

顾廷烨:哥们,你这怎么做到的,我也想学!

……

积英巷。

盛家。

盛府的府门早早大开,等待长梧上门。

前厅内。

王若弗和盛紘在上首上坐着。

今日是长梧这个侄儿上门的日子,而且是为了结亲而来,于情于理,盛紘都要在家接见,所以虽然时间匆忙,但盛紘还是请了一日的假。

盛紘如今在尚书省里还是很有几分薄面的。

毕竟这么多勋贵嫡子在他家书塾读书,无论是看在哪家的情面上,上官都不会对盛紘刁难,反而是多多提携,轮派到他身上的公务也都是最轻松的一档。

虽说大周武夫的地位低,但那是对平常出身、骤然擢升的将军们而言。

而类似杨家、齐家、顾家这等与国同休的世家勋贵,他们的地位很是不低。

所以虽然盛紘是临时告假,但他的上官还是痛快的批了,甚至还问盛紘需不需要多请几天,可以说是体贴至极。

盛紘和王若弗各坐一侧,表情却是不一样。

盛紘知道侄儿长梧即将婚娶,脸上满是欣慰。

虽然即将婚娶的姑娘是王若与的女儿,但父母之过不殃及儿女,康允儿盛紘还是知道的,一点都没遗传到康王氏的脾性,是个温顺顾家,是个能过日子的好姑娘。

成家立业,有一样总是好的。

与盛紘的春风满面相比,王若弗则是面色不虞,甚至两相对比之下,更凸显几分阴沉。

盛紘不明白王若与为何亲自登门宥阳,几乎是把大女儿康允儿送上盛家的门,但王若弗心里还能不清楚?

左右不过是觉得现在自己这里走不通了,想着迂回罢了。

但这话王若弗又没办法对盛紘说。

对于手里有大把柄落在盛老太太这件事,王若弗心里一开始还是很愤懑的,甚至觉得女儿华兰有些不心疼自己这个亲生母亲。

这事既然已经被女婿杨文远压下了。

那何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这么算了呢?

自己有了这一回,肯定是不会和王若与再联系了,怎么还非要闹到老太太那,使得自己有把柄落在她手上,受制于人。

不过现在日子久了后。

王若弗却是觉得有几分快意轻松了。

和老太太的关系改善了不说,就连和盛紘之间的矛盾也比之前少了很多,夫妻俩之间现在少有争吵。

这一班算下来,王若弗却是有了过往几十年里从未有过的轻松。

躺平之后,王若弗觉得身子骨都轻了许多。

虽然还总是觉得自己吃了亏,但眼看着儿女越来越争气、自家日子也是蒸蒸日上,还没有林噙霜那个贱人出来惹人嫌,王若弗心里的不忿也是逐渐消减。

王若弗不再是之前那个“放下个人素质,享受缺德人生”的王棒槌,反而是因为和盛老太太待久了,也不知何时染上了几分佛系的味道。

当然,前提是不触及儿女和林噙霜这两个爆点。

盛紘是官场上的人精,对于旁侧王若弗的表情自然是尽收眼底。

不过他不知道王若与的事,和其中的弯弯绕绕,只以为是王若弗不满意这门婚事,觉着外甥女康允儿这个书香门第出生的嫡长女,竟是下嫁到大房那样的商贾,以及长梧还是个粗鄙武夫,所以心里不虞。

正常来说,这推测也很是合情合理。

毕竟以之前王若弗对王若与的热忱劲,盛紘心里做出如此解释完全符合王若弗的性格。

若是换做往常,盛紘这时候肯定是要和王若弗争吵一次的,毕竟长梧怎么也说是自己的侄儿,王若弗这副表现分明是瞧不起自己盛家人。

不过现在王若弗脾性减了不少,两人感情也还不错,所以盛紘只是轻声提醒道:

“夫人,这婚事你姐姐也都是答应了,还是她自己亲自去宥阳提的,你就别自个儿心里不痛快了。”

王若弗敷衍地点了点头,转头看向盛紘道:

“你说这康家和大房那边结亲的消息,怎么就这么突然,我们之前可是全然一点消息都没收到!”

王若弗心里隐隐猜到应当是王若与故意为之,就怕这事传到了自己耳朵里,从中作梗。

王若与先前想通过自己影响盛家,谋求好处,而现在康允儿脾性柔弱,说不得又是打的类似的主意。

“谁知道你姐姐想的是什么?”

盛紘不以为然道:

“想来是为你外甥女考虑?觉得允儿年龄大了,所以为她找一个门户低些的,这样婚后日子好过些?”

王若弗抿了抿嘴。

这时,长柏领着长梧从屋外走进前厅。

“注意些。”盛紘连忙低声朝王若弗道。

旋即立马正襟危坐,摆好长辈的姿态。

“二伯伯、二伯母!”长梧行礼道。

王若弗对于盛家大房行商贾之道很有些看不上,而长梧是习武的,本来更是处于王若弗心里鄙视链低端。

不过由于王若弗自己女婿杨文远是武勋世家,侄儿王野也是习武入了五城兵马司,所以王若弗对于自家人习武的看法也是改观了许多,不再如先前那般瞧不上。

不过还是仅限于自家人。

因而王若弗还是勉强回了个笑脸。

“好好,好!”

盛紘见王若弗让步,不如往常般嫌弃,反而是给了好脸色,心里更是高兴,看着长梧很是快意地笑道:

“不过才年余没见,没想到梧儿你竟是要成亲了!本来我还想着等长柏科考后,我再托人一起给你们俩说亲,现在看来却实不用了。”

“多谢二伯伯挂念!”

长梧面对盛紘这个当前盛家最具权势的人物,态度相当恭敬,连忙回道:

“侄儿不似柏哥哥那样会读书,也只能先成家,免得长辈心扰了。”

“成家立业,谐和自然!”

又是寒暄了一会儿,盛紘说道:

“梧儿你的院落已经收拾了出来,若是你赶路乏了,可以先去歇息会儿,用完午饭再去老太太那拜见。”

长梧连忙摇头道:

“回二伯伯的话,侄儿不累。”

盛紘略微点了点头,随后道:

“既如此,那便让长柏领你去后面老太太那儿,你的几个弟弟妹妹也都在那儿等着,你华姐姐和姐夫也都在,你也都可以拜见。”

“男儿须得成家立业,你现在婚事已经提上议程,之后可有打算?”

盛紘和盛维的关系比亲兄弟还好。

这下问的自然是长梧之后准备干什么事了。

长梧点头回道:

“如今武科的事朝廷已经昭告天下,侄儿想着今年去参加武科,考个武进士的功名。”

开春过后,朝廷便开始渐渐放出武科的消息,时间定在四月初。

如今已是人尽皆知的消息了。

不过盛家有杨文远的消息,自是明白这武科就是搏命的活计,所以盛紘脸色略微沉了些许。

长梧见盛紘表情有异,一时间心里也是莫名。

‘二伯伯在京中素有人脉,莫非其中还有隐情不成?’

果然,下一刻长梧便听盛紘说道:

“这武科之事骤然提起,其中干系非同小可,是个须得搏命流血的事,长梧你可想明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