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知否:从截胡华兰开始 > 第一百九十七章 经验主义错误

平阳侯府。

梓泽居书房内。

杨文远正伏在桌案上研习课业。

两日后便是会试。

虽然盛家书塾已经停课,但杨文远还是没有浪费这最后几日的时间,依旧如往常般勤奋。

反正都努力了这么长时间,左右也不差这两天.

而且杨文远精力旺盛,也还没到殚精竭力的地步。

长枫都有精力去广云台,我杨文远差哪了?

这时,华兰穿着一袭青蓝色的褙子走了进来。

一边快步往里快步走着,一边语气快速道:

“相公,我今日听到顾家二郎的些许消息了!”

“哦?”

杨文远闻言停笔顿了片刻,心中暗道:

‘该来的还是来了……’

杨文远虽然知道顾廷烨的科举被罢之路无可避免,但基于两人的关系,他还是让华兰去高官大娘子圈里帮忙探听些消息。

结果不可避免,但该做的努力却是要的。

“什么消息?”杨文远故作不知道。

经过这么些日子,华兰多多少少也了解了顾廷烨的脾性如何,又添上顾廷烨对于秦楼楚馆说不去就不去的作态,华兰现在对他的观感已然是好了许多,把他当做杨文远的正常朋友相处。

再添上长柏那一头……

因而华兰面带忧色道:

“相公你不是让我多与其他家的大娘子多交流嘛,这不,我方才便探听到些消息,匆忙赶回来了,说是顾二郎以前为官家苛待杨无端的事私底下说了些埋怨的话,而现在眼看着会试临近……”

这便是家里有没有大娘子的区别了。

这时候很多消息都是大娘子间互相传出来的,而顾廷烨在这方面便只能吃个闷亏。

他一个男子,自然没有任何接触到大娘子们的渠道,所以无论他如何为人处世,但在大娘子圈里,他永远都只有小秦氏这位顾家大娘子这唯一一个发言人。

而小秦氏自然无需多说。

嘴上好话不要钱的往外说,但多是为了衬托自己贤良淑德,而顾廷烨不停苦苦相劝的形象。

同样是之前行为类似的杨文远便不同了。

有叔母陈大娘子,这个在大娘子圈地位不低的发言人,自然是杨文远这边一有改好的迹象,原本的诋毁、怒其不争瞬间就消失的无影无踪,转过头便是一个响当当的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典范人物。

杨文远缓缓点头。

这个时间点,果然是这事。

“那便通知仲怀一声吧。”

杨文远将守在门外的长青喊了进来,旋即吩咐道:

“你去顾家把顾廷烨喊过来,说我找他有要事。”

虽说劝服顾廷烨弃考的概率不大,但杨文远还是要通知一声才安心。

长青领命去了。

杨文远转头便对华兰问道:

“你今日不是同岳母一起去玉清观上香吗?这是从哪探知的消息?”

“从忠敬侯家郑大娘子那听说的。”

华兰喝了口杨文远递上来解渴的茶水,说道:

“小郑将军不是去灵州参军了嘛,毕竟战场上刀剑无眼,所以郑大娘子自打那之后便多去城外寺庙、道观祈福,不求功名利禄,只期盼小郑将军平安归来。”

“这今日我便和母亲在玉清观遇上了她,郑大娘子出身鄢家,大娘子圈里的风闻向来都是瞒不过她的耳朵,她知道相公你和顾廷烨的关系好,又同在盛家书塾读书,便把这话说与我听。”

杨文远这才点头。

他就说嘛,自己虽然让华兰多与大娘子们交流沟通,但华兰毕竟年轻,又出身不高,怎么这么轻易就探听到这种说人坏话的“闲言碎语”。

这些说人不好的话,大多是那些三四十岁往上的大娘子们才会嚼舌根的事,说不得还要特意避着点华兰呢。

不过若是郑大娘子,杨文远便不奇怪了。

鄢家这门招牌,平日在大娘子间说不定比皇后的话还管用,这事传到郑大娘子耳里也不足为奇。

华兰脸色有些不好看,继续说道:

“而且我还听郑大娘子说,这话似乎还传进了宫里,而现在偏又正是逢上科考,若是真被官家知道了,恐怕会是横生波折。”

华兰也是知道其中的利害,这才匆忙赶回家。

虽然顾廷烨是以前说的话,但却是恰好在临逢会试前传进了官家耳里……

反正你都已经说了,官家可不管你什么时候。

落在他耳里,怕是只会觉着你前脚抱怨,后脚便屁颠屁颠的跑来参加科考。

若是心里一个不如意,怕是考和没考的结果也差不多。

毕竟最后的进士名单,还是需要官家最后批红的……

“你既然是中途跑回来的,那便先回去罢,岳母和陈大娘子说不得都还在玉清观等你呢。”杨文远思忖片刻后,这才说道。

华兰点了点头。

她明白杨文远这是要等顾廷烨来说话,自己若是在场,怕是顾廷烨有些话不好说出口,当即便领了翠蝉和李妈妈一同回返玉清观。

顾廷烨不再去秦楼楚馆,又没了曼娘这个人需要他在外宅,这时候也是无处可去,只能在宁远侯府待着。

因而长青上门宁远侯府后,当即便寻到了他。

两家侯府都是处于皇城不远的地界,离得也不远,因而顾廷烨不多时便到了。

“东桓,你这急匆匆的把我找来,可是有什么事?”顾廷烨一脸急色的走进屋内,当头便朝杨文远问道。

“听说你以前说过官家苛待杨无端的话?”杨文远施施然的将手中笔放下。

“你是怎么知道的?”

顾廷烨方才也在研习课业,因此一进屋,便自然走到了书桌边瞧杨文远写的如何,好对照一番,但没曾想字都没看清,却是听杨文远突然问了这一嘴。

当即便抬头看向杨文远,面露奇怪道:

“我这话是好多年前说的了,还是在自家书房,怎么就传到了你这里?”

杨文远也不迟疑,立马回道:

“我夫人去玉清观上香,遇到了忠敬侯家的郑大娘子,听她说的,而且说是这段风闻是最近才生出来的,听说还传到了宫里,我这才把你喊来。”

“莫非就是为了这事?”

顾廷烨笑了笑,打趣道:

“东桓你家两口子还真是同脾性,就为了这一点事把我匆忙喊来。”

不过旋即顾廷烨表情一怔,继而道:

“不过我这话只是少年时,在自家书房里和我家那位大哥哥提过一嘴……”

顾廷烨也约莫出其中的图谋了:

“莫非是他自己身子差,考不了功名,所以便也不愿让我称心如意?”

顾廷煜那身子可谓是差的很。

虽然他读书也是不错,但到底身体薄弱,吃不了苦,若是他真像正常考生那般进贡院科考,恐怕考没考中不知道,但是提前便得先丢了半条命出去铺路。

再加上这话顾廷烨只和顾廷煜说过,因而便理所当然的认为是顾廷煜自己成不了事,便也阻自己的路。

不过顾廷烨也不在意便是了。

毕竟是多年前一句少年的戏言而已。

而且纵使这话传到了官家耳里,依照官家以往的宽厚仁德,这也算不得什么大事。

‘最多便是申斥一句?’顾廷烨心里暗道。

“是谁我们先不必探究。”

杨文远缓缓开口道:

“这事在这关口传入官家耳里,你觉着如何?”

“如何?”

顾廷烨不以为意道:

“官家向来宽厚,不是什么大事。”

杨文远不置可否。

若是这事换做其他时候,不是科考前,亦或是在官家年轻力壮的时候,依照官家脾性,这还真算不上是什么大事。

但顾廷烨却是没考虑到当前的情况。

官家如今老迈,自己身子又不好,再加上科考在即,又是双王争储,每日朝堂都是为此争执个不停。

可以说,官家现在是完全是个“敏感肌”和被迫害妄想症。

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得被官家放在心里好生琢磨其中的意义,和背后的深意。

“但是当今陛下不是当年了。”

杨文远知道顾廷烨也不是什么安分的性子,因而和他说话也不如长柏前那般委婉,当即道:

“陛下如今年老,身子又不好,还每日被相公们争储闹得心烦意乱,这下你这事送到了他老人家眼前,说不得就会拿你撒气。”

若是顾廷烨是顾家嫡子还不至于这样。

但顾廷烨是嫡次子。

他上面还有一个已经成婚,并且能生出子嗣的哥哥,随时都有可能生出长房长孙。

所以在如今的官家眼里,顾廷烨继承爵位的可能并不大,自然也不会是未来的宁远侯。

而顾廷烨的身份又不低。

用来消减心中的烦躁,和杀鸡儆猴恰好足够……

顾廷烨脸上依旧满不在乎,摇头道:

“东桓你多虑了,你莫非忘了我父亲如今身处何职?”

‘宁远侯顾偃开?’杨文远闻言表情一愣。

是啊!

还有顾偃开呢!

顾偃开虽然现在依旧还在家中,但他的军中职务,领统制军职可依旧在灵州那没改呢,手底下还有一军兵士等他回灵州统领呢。

只不过是因为顾廷烨即将科考,而灵州那的战事还未扩大规模,转运军队、垦田、以及要等武进士们“进场”,还有英国公张辅去统领全局等缘故,暂时用不到他,所以才特意被官家准许回京休沐。

不过上面那些也不过是支线任务。

毕竟顾廷烨还没脸大到顾偃开和官家都为他转身。

根据杨文远从杨宇卿那得知的消息。

顾偃开的主要任务其实是等武进士科考完,到时候便是由他带队开赴灵州。

休沐在家只是顺带的。

想到这一层,杨文远这下倒是觉察自己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

看到关于顾廷烨科考,前面的事都按照故事线发展,本能的以为之后便也一样,却是忽略了顾偃开这一层。

原本故事线里的顾偃开为何在家杨文远不清楚,不过他估计顾偃开肯定是手里没了兵权,亦或是外面没有正在开启战事,所以官家才能轻易、任性的把顾廷烨的名字划掉。

而现在境况却是不一样了!

灵州那边可是准备开打了,就等着顾偃开领着这批武进士去奔赴战场呢。

正所谓将士在外投身报国,君王须得安抚其心。

也就是别人在外流血流汗,你这个做皇帝的,得照顾些他的家人,安稳他的心,让他没有后顾之忧,能全心全力的当牛马浴血牺牲。

这也是顾廷烨不太在意的原因。

我可是顾家嫡子,还有可能是顾家这一代唯一一个能考上进士的。

我老子马上就要去领兵打仗,你这时候特意为难我?

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啊!

虽然皇帝年纪大了,但还不至于昏了头。

“你这…你这说的也有理……”

这下反倒是杨文远不知说些什么了。

一番分析下来,杨文远也是没有先前那般对顾廷烨的科举之路持悲观态度。

‘除非官家昏了头,要因为这事把顾偃开的军职给下了,另换一个人顶替……’

不过这几乎不可能。

官家还没到年老昏聩的地步。

为了这点小事就搁置了一方大将的军权。

而且纵使他老人家脑袋一热下了决定,也没有旁的人接啊……

不提地位和实力。

若真是接了,哪怕是顾家今后都和他不对付了。

别以为领兵的将军就不精明。

不精明的人不说领兵打仗,早就被发配去南疆的穷山恶水之地打野人去了。

吃力不讨好的事可没人愿意做。

“不过这事我还要谢谢你。”

顾廷烨虽然觉着这事不打紧,但杨文远夫妇关心自己的态度却是丝毫没有作伪,即便有些“关心则乱”的味道在里面,但顾廷烨心里还是暖洋洋。

什么一家人,留着相同的血脉,都只会在背后捅刀子,连外人一根毛都不如。

顾廷烨心里已经认定是自家大哥哥顾廷煜在背后搞鬼了。

如若不是过两日就科考了,不然按照顾廷烨的脾气,现在就要回去对峙。

父亲信不信,站不站在自己这一边不打紧,顾廷烨也已经习惯了,但他却是要出了这口恶气。

‘等科考完,我的大名提在榜上的时候再回家论说。’

顾廷烨不想这时在家里大吵一架,扰了自己科考的心绪,让亲者痛仇者快。

而且若是这时争执起来,提前放下了豪言壮语,到时若真名落孙山就有些尴尬了。

顾廷烨考虑的还是很周全。

想到大哥哥毒计不成,到时候被自己气得上气不接下气的模样,顾廷烨心里就有些暗爽。

不过同时心里也闪过了一丝疑惑:

‘大哥哥做这事之前,莫非没想过父亲的缘故?还是在自己房里窝久了,只学会了些妇人手段?’

‘早些年的书都白读了不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