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知否:从截胡华兰开始 > 第二百五十六章 侬氏叛乱、西南平叛

汴京。

平阳侯府。

杨文远手里正拿着关于南方的军报,面露惊疑。

其实刚开始对于华兰可遭遇水匪的事,杨文远并不怎么惊讶。

这倒不是他能提前预料到华兰会遇到水匪,而是因为其实从大周立朝开始,南方就时不时会闹出这类事情。

如果最终能被朝廷招安,那便是起义。

如果最后被朝廷剿灭了,那便是叛乱。

只不过是由于当今朝堂的情况特殊,所以这才会让人看重几分。

为此,杨文远还特意去查了现在南方闹得最欢实的人是谁。

果不其然,杨文远当即便从叔父杨宇卿那儿得知,当下南方闹得最欢的,便是广南西路那边的侬氏。

广南西路位于大周的西南地区,是非汉族的其他少数部族活动的区域。

因为缺少那片地界汉民稀少,再加上多是穷山恶水,所以历代中央王朝对于那里的统治薄弱,一般实行的都是羁縻政策。

也就是授以那些部族首领官职,允许其自行处置族内事务。

而目前广西南路的那一带的部族势力,当以与大周、交趾连接处的侬氏为最。

说到这侬氏,其实它也是南方叛乱的“老面孔”了,基本上回回都有它的身影。

不过其实说到底,侬氏也是有些憋屈的。

因为侬氏它从一开始,便是想紧紧跟着大周这个老大哥的脚步,寻求“共同进步”的,一直都想要依附于大周,背靠大树好乘凉。

但可惜,当今官家以及朝臣们都是“稳健”之人。

特别是对于地处大周、交趾边界的侬氏。

麾下有小弟来投靠固然是件好事,但如果这小弟身上还带了一身骚……

对于这个鸡肋,大周统治集团就有些不想咽下去了。

皇帝和相公们都担心招安侬氏,会引起大周和交趾之间的外发争议。

当然,对于交趾这么区区一小国,大周是不怕开战的,但遭不住交趾境内多山地、高原啊。

纵使打不过你,但是只要存心躲着你,往深山老林里一钻,再等你大军走后派小股部队捅你屁股,那也是极为膈应的。

更别说,还有昔日打赢西夏后,再每年给西夏岁赐以求和平的前例历历在目了。

大周也不愿意和交趾交恶。

毕竟和气生财嘛!

所以对于侬氏的屡屡称臣,大周朝堂屡屡拒绝。

侬氏这一看,也急了。

我诚心实意的想要给你当小弟,捧你大周的臭脚,结果你却是这么羞辱我。

尊严只在剑锋之上!

好,既然你怕交趾骚扰你,那我就索性先给你来个狠的!

特别是,侬氏还知晓大周在灵州与西夏开战的消息,明白此时大周西南地区的兵力薄弱,更是直接干脆利落的扯旗造反了。

嗯,同时还给自己称了帝制,取了个响亮的名号:“昭德皇帝”。

或许这个昭德皇帝,还存了通过战争展露自己的军事实力,迫使大周招安自己。

再如何不济,也能在大周境内劫掠一番,抢一把大的,怎么也比自己苦哈哈的族地富庶。

根据枢密院机速房传回来的情报,叛贼昭德皇帝及其背后的侬氏,其实在今年五月就已经高扯大旗、大兴兵戈反叛,一路大获全胜,现在已经几乎把整个广南西路都凿穿了,已然占了大半个广南西路。

至于为何现在情况这般严重了,才有具体情报呈上来……

一是因为初时的情报被官家压了下来。

毕竟在官家看来,这又是侬氏“会哭的孩子有奶喝”的计策,也就是闹一闹,想被招安罢了,三五日便能安分下来。

二则嘛,则是出自广南西路的转运使之手。

他刚开始也以为侬氏只是例行闹一闹,结果觉得苗头不对劲的时候,侬氏已经有了些声势。

但那时前有官家“尽快安抚”的旨意,后有想保住自己官员考评的念想(自己治下出了大叛乱,那基本上仕途是走到头了,说不得后面还要被问责下狱)。

于是,广南西路转运使并未十万火急的把消息送上去,而是走了寻常官府驿站,还想着自己尽快处理好,让大胜的喜报比求援的信更快些。

届时让官家刮目相看,心中留个名字,日后官途好平步青云。

而大周军队在实际作战中,军队中的主官往往并非武将,而是文官,亦或是皇帝直接任命的率臣。

于是事急从权,广南西路转运使当仁不让的接过了军队指挥棒。

在自己有生之年里,第一次有机会施展自己在兵法上的才艺,领着建制不全的厢军同叛贼作战。

然后,试试就逝世了……

现在具体消息传上来,大半个广南西路已经没了。

如果再考虑一下情报的传达速度,那么此时此刻,整个广南西路都丢失了也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难怪华兰在去黄州的路上也能遇到水匪……’看着手里的军情,杨文远咧了咧嘴。

想来那些水匪中,不光只是些盗匪强人,恐怕其中还有不少是从那边一路败逃来的流兵。

西南算是大败一场,肯定会有很多往北逃窜的流兵,这么一来二去,肯定会勾出不少乱子,还会让原本的祸匪更加猖獗。

“噔噔~!”

这时,屋外传来了一阵敲门声,下人轻声禀告道:

“主君,盛二公子和顾二公子都已来了。”

杨文远点头,朗声道:

“直接领他们进来吧!”

之所以拿到了具体消息,便让长柏和顾廷烨赶过来,杨文远也是有自己的打算。

让长柏过来。

是因为他是华兰的嫡亲弟弟,同时也极有可能是杨如锦的未来夫君,是自己的盟友和投资对象,多了解些大周重大事件开拓眼界,肯定是好的。至于顾廷烨。

那便是杨文远给他的一个选择了。

因为杨文远带来的蝴蝶效应,使得顾廷烨没有如先前那般去参军,也没有了曼娘之事,现在安心等在汴京,明年迎娶余嫣然,再等之后的科举。

因此当下,杨文远想还给顾廷烨一个机会,让他自己抉择。

不一会儿,长柏和顾廷烨便进了书房。

“怎么了,东桓,可是有急事?这么着急把我和则诚喊过来说话。”

顾廷烨轻车熟路的走进门,一边嚷嚷着,一边给自己和长柏倒了杯水:

“我可是和你说,我那宅院现在可是到了要紧时候,每天都是要我亲自去看着的!”

杨文远没好气的瞪了顾廷烨一眼。

说什么亲自去看着,明明一点自主权都没有,每天都把工匠的建筑图纸实时更新,然后往余家送,遂后再带着整改意见去施工现场整改。

真真是个舔狗!

要不是你顾廷烨腰缠万贯,我杨文远第一个看不起你,羞于与此辈为伍!

心中鄙夷,杨文远也不急着答顾廷烨的话,只看着其后跟来的长柏,将手中整理后的书信递了过去,说道:

“你不是关心南方为何有些乱吗?这便是近些日枢密院机速房得来的情报,正好给你过目。”

“哦?谢谢姐夫!”长柏最是关心国家大事,此刻只觉着杨文远递过来的书信,比娇俏可人的豆蔻少女还要吸引人,忙不迭的接过。

长柏展开信件的功夫,顾廷烨也端着茶盏凑近前去看,嘴上道:

“这便是你把我和长柏喊来的原因?莫非是南方又出了什么叛乱?”

顾廷烨自小在将门世家里耳濡目染,一下便联想到了南方层出不穷的叛乱。

杨文远点了点头,回道:

“顾候不在家中,军中情报想来也落不到你的手上,你看看便清楚了。”

听杨文远这般说,长柏和顾廷烨的神情一下子认真起来。

屋内安静片刻后,便被顾廷烨的一声惊呼打破宁静:

“那侬贼还真敢反叛啊?”

宁远侯顾偃开年轻时多在南方任职,所以顾家对于南方的消息多些,顾廷烨自小到大听了不少,此刻心中立马知道了杨文远信里侬氏的存在。

长柏同样看完了信,不过他虽然考了进士,算是博闻强记,但到底出身盛家,对于许多消息不甚灵通,所以不明白顾廷烨为何突然反应这么大。

而见长柏面露不解,顾廷烨当即止住了原本的话头,同他的柏兰好生解释了一番侬氏背景。

一番口干舌燥的说完,顾廷烨连忙饮下一口清茶后,这才语气感慨道:

“我以前看着西南消息,便觉得侬氏迟早要反,这不,便应在了今日。”

“要我说,还是官家……”

说着,顾廷烨的脑袋突然一缩,心里陡然想起了自己科考被家里人“背刺”的阴影,但看了屋内两人后,旋即又放宽了心,于是继续道:

“要我说,还是官家和阁老们太过追求稳妥,既然那侬氏和交趾有血仇,又一直想被招安,那么我们索性应下便是,反正西夏都能给岁赐,那手指缝里漏些给侬氏又如何?还名正言顺些。

给些钱粮,便能让他们狗咬狗去。”

顾廷烨侃侃而谈,长柏则是推了他一下:

“朝廷政策自然有官家的考虑,不是我们能口不择言的,你若是还没吸取先前的教训,管不住你的一张嘴,那将来科举怕是又要横生波折。”

顾廷烨听了长柏的关心,心中感动,但还是梗着脖子道:

“这你放心,我这也是看着这里就你们两个,这才说了一番心里话,换做外面,我肯定是嘴闭的严严实实。”

见顾廷烨还有些不服“管教”,长柏又是瞪了他一眼:

“今日说出了口,哪日怕是又不知道怎么一秃噜嘴便说了出去。”

“行了行了。”

杨文远在一旁有些受不了两人“打情骂俏”,于是出声阻止道:

“我喊你们来,可不是看你们拌嘴的,而是有要事相谈。”

说罢,杨文远转头看向顾廷烨,开口道:

“此次广西南路叛乱,地方厢军眼看着是解决不了了,纵使官家心中如何不愿意,肯定会将禁军派去平乱。”

顾廷烨赞同杨文远的看法,不由得点头应是。

官家是追求稳妥,但那是在国泰平安的情况下,眼下西南的叛乱闹大了,肯定是要派人去处理的。

平叛肯定是需要军队的。

这方面,指望地方厢军、乡兵肯定是没戏了,让他们维持治安、欺压平民百姓保准手到擒来,但若是派去打仗,那纯粹是去当炮灰的。

不,说不得还不如炮灰,毕竟炮灰不会扯后腿。

所以说,想要平乱,朝廷当下只能抽调大周精锐部队,禁军,前去西南平乱。

不过明眼人都知道,大周如今虽说有众多禁军序列,但其中大半都是样子货,真正能打的只有两支禁军。

河北禁军和中央禁军。

一个是真刀真枪杀出来的名声。

一个则是精良武器养出来的。

“而我们都清楚,官家若是还想要平稳朝堂,不让立储之事趁机翻腾,那么肯定是要将西南叛乱一锤定音。”

说着,杨文远将身后画的简图露了出来,随后伸手点了点灵州地界:

“此刻灵州那儿有一部分陕西路的禁军,数量约莫是河北禁军的三分之一,动不得,而剩下的三分之二的河北禁军……”

杨文远又往北点了点:

“北辽虽说有些抽不开身,但防范守备不能停,也是不能动的。”

“所以……”

杨文远目不转睛的顾廷烨,说道:

“此次去西南平叛的禁军,肯定是拱卫汴京的中央禁军。”

杨文远的一番分析有理有据,顾廷烨和长柏都是点头同意。

“而依照官家的脾性,此行既要秋风扫落叶般将叛匪清除,同时肯定还要防范两位王爷借此染指兵权,生出不必要的野心,因此,此次西南平叛,官家肯定是要濯选出信任的将领以作率臣。”

“这般说来,所选的人可不多……”

杨文远话语依旧不停,摩挲着下巴,继续看着顾廷烨道:

“再往后想想,依照大周惯例,各个军队序列的将领,每隔几年都是需要轮换一次的,而我叔父,执掌西军已经好几年了,恰好是快到了轮换的时候……”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