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知否:从截胡华兰开始 > 第二百六十章 祖孙夜话、宥阳县令陈和

“攀附?我可攀附不起。”

品兰难得能借机发泄心里对孙家积压着的怨念,有些放开了:

“说不得我到时候都已经老的走不动路了,还得指望姐夫去进京赶考,那多难为情啊。”

如兰也跟着凑热闹,欢快道:

“那可好,等孙家姐夫什么时候考上举人了,只需往家里来一封信,到时家里肯定能给姐夫腾出一间屋子,专门用来赶考时住,反正我家汴京宅院里的空屋子多着呢。”

“好你们两个黄毛丫头,竟敢这样编排秀才老爷,我要去状告官府!”

“秀才就是老爷了?那我哥哥和姐夫岂不是高到天上去了?”

如兰语气不屑,连声道:

“你大可直接去县衙把人喊来,我看县令是站哪头说话。”

如兰站在华兰身后,轻轻帮姐姐按着肩头,说话格外硬气。

她算是彻底看出来了,这孙家婆母和那未曾蒙面的姐夫都不是什么好东西,恐怕在自己等人进门前,以及先前长辈们用的席面上,这孙母就说了许多不中听的话,不然祖母和姐姐怎么都会拦着自己,不让自己这么放肆。

见如兰说到县令头上,孙母登时又硬气起来,滔滔不绝道:

“你这丫头也是刚来宥阳,可不知道当初县令老爷硬要请我家志哥儿吃酒的事,光吃饭还没够,之后又是硬拉着他写一幅字好拿去当匾额。”

孙母对自己儿子一阵夸后,眼神睥睨如兰:

“就这,你可知我家志哥儿与县令老爷的关系?你还喊人,真当我怕你不成!”

见孙母一副信誓旦旦的样子,倒把如兰唬住了。

品兰忍无可忍,从李氏身后走了过来,凑到如兰边上,出声道:

“那次明明是姐夫自己吃醉了酒,一番胡言乱语还不够,硬要提笔送字给县令老爷,搞得县令脸面很是难堪,害的我爹爹帮着赔罪,你竟还好意思提。”

说了还不解气,又啐了一口:

“呸!”

“好了!”李氏横眉看了品兰一眼,让她安分下来。

如兰是官宦出身,又有家中长辈兄姐护着,自然许多话都不用顾忌,但自家是商贾人家,说话都是要斟酌着来。

孙母知道自己今晚为侄儿说亲的打算肯定是落空了,又想着屡次被淑兰的妹妹顶撞,偏偏嘴上又说不过这两个野丫头,一肚子火气无处发泄。

想了想,也只能拿自己这个逆来顺受的儿媳撒气了。

“砰!”

孙母用力拍了下桌子:

“我在这说了半天话,你就只在旁边安分听着,还不知给你婆婆奉茶解渴,这般没眼力劲儿,要你何用。”

淑兰对孙母这个婆婆动辄斥责的行为早已习惯,也不加辩驳,当即将刚刚已经冷好的茶盏奉了上来。

稍稍解了些渴。

孙母似乎是觉得方才在众人面前丢了面儿,于是将茶盏放下后,便开始当着众人的面给淑兰挑刺,想要借此彰显自己的威势。

夜晚。

盛府后院内。

“好好个中秋节庆,平白被这样的人糟践了。”

有孙母在此扫兴,今夜众人散的早,一家子齐齐回了院内后,如兰便开始抱怨道:

“也不知道大祖母和大伯母当初怎么想的,竟把淑兰姐姐嫁给了这等人家,我当初听淑兰姐姐是下嫁,还以为这家子人会捧着她,让她日子过的舒坦呢,谁曾想竟是这般受磋磨。”

华兰伸出葱白的食指弹了一下如兰的额头,嗔怪道:

“可不许在背后这样议论长辈。”

如兰“哎呀”一声,捂着受痛的额头,委屈道:

“我这不是好奇嘛!既然是下嫁,怎么日子过的比姐姐你这样高……”

见华兰面露不善,如兰连忙转口道:

“反正我就是奇怪,怎么过活的这般天差地别。”

华兰唇齿微张,她也不怎么想的通透,毕竟她也才算是个新妇罢了。

自己都过得懵懵懂懂,哪里还能超然看清别人的事。

只得将眼神看向一旁的盛老太太。

此时盛老太太正坐在罗汉椅上,轻吹着房妈妈刚刚奉上来的汤药,明兰坐在一旁的绣墩上,同样是面露好奇。

见三个孙女都投来探寻的目光,盛老太太不动声色地一口将已经温热的汤药喝下,随后接过明兰递过来的蜜饯放入口中缓了缓。

这才道:

“其实这也没什么奇怪的。

一边是孙家这种全无根基的穷人乍富。

一边是你淑兰姐姐家里这般折身讨好。

现在得出这么个结果,也不奇怪。”

见三个孙女依旧一头雾水的看着自己,盛老太太继续解释道:

“当初孙家那位十二岁就中了秀才,大房的长辈们想将你淑兰姐姐嫁给孙秀才,以求联姻,这自然没错。”

“不过错就错在,他们太低估了人性,以为知恩图报是顺理成章的事,也太高估了人的自持,以为给孙秀才提高优渥的条件,让他脱离生活的困顿,便能使他一心一意的考中科举。

岂不知面对这泼天的富贵,一下子便将孙家人砸晕了脑袋,看晕了眼。”

见孙女们面露深思之色,盛老太太叹气道:

“我当初也劝过他们,让他们初时不要陪嫁过去太多东西,最多给几间商铺和使唤称心的下人,能让女儿嫁过去生活无忧即可,但他们不听。”

“不过这种事没经历过,谁又能看破呢?”

盛老太太旋即又面露无奈道:

“家底厚实,哪家嫁女儿不是巨额嫁妆送到男方家里的,更何况是大房这样的商户,与当年的少年英才的孙秀才了。”

“说来说去,也只能看孙秀才这个人了。”

而根据现在的结果来看,显然孙秀才并非是那种万里挑一的全才。

“嗯嗯!”

边上的三张俏脸皆是不约而同的点头赞许。

“那既然是这样,还不如早早分开才是。”

如兰回想起孙母方才在偏厅里的模样,觉得若是把淑兰姐姐换做自己,自己肯定是受不了的。

“哪有你说的那么容易。”

华兰又赏了妹妹一个轻弹:

“你想的轻松,就算大房长辈们同意,但安知孙家那边肯放人?”

“况且就算放了淑兰回来,那也对名声有影响。”

“一个姑娘名声的好坏,无论她是否嫁出去,都与姊妹们的名声息息相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更别说大房里还有未出阁的品兰妹妹了。”

说着,华兰将目光看向盛老太太,出声道:

“若是淑兰回了盛府,那品兰的婚事就不好办了,恐怕大祖母和大伯母那也是有此顾忌。”

盛老太太点头道:

“根结便是在这儿了,你们的大祖母早先就和我聊过孙家的事,她一直想让淑兰和离,你们大伯母虽然也心疼,但念着家里的品兰,所以迟迟下不定主意。”

如兰心直口快的加了一句:

“说不定是还念想着中举呢。”

“啪!”

如兰的额头再次迎来亲姐姐的亲切问候。

华兰这下给如兰来了个狠的,这次远比刚才脆响许多,拧着眉道:

“这下算是妄议了吧!”

如兰的一双美眸水汪汪的,她觉得姐姐这是在打击报复自己:

“等回了汴京,我要去母亲那儿告你!”

“去吧去吧!”

华兰一脸轻松。

要是如兰去母亲面前告状,那便是“堂下何人,何故状告本官”的情节了。

一点都没在怕的。

“这次事让你们看着也是好的。”

突然,盛老太太看着明兰和如兰,意味深长道:

“下嫁尚且如此,将来婚嫁若是高攀,怕是更加如履薄冰,就算一路荆棘闯过去,到了最后,日子也是大半磋磨,还没有回头路可走。”    此话落下,如兰、明兰皆是陷入沉思。

明兰脸色沉重。

如兰则是垂眉想了会儿,旋即苦着脸,可怜兮兮道:

“祖母,孙女儿这下是下嫁不成,高攀也不成了,将来莫不是只有父亲的同僚家可选?”

如兰知道自己没有姐姐华兰优秀,也没有这么好的运道。

所以,在她心里,本来还想着将来若是非到了婚嫁的时候,就找户清贫的好人家下嫁,如此日子便能过得轻松,又称心如意。

但眼下有淑兰姐姐的前车之鉴,以及祖母的谆谆教诲,她的心开始惴惴不安了。

“啊?你?”

盛老太太这番话其实是对明兰说的,而如兰的背后一堆头衔,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恐怕头衔也会逐渐加精升格。

这话对她可不适用,顶多算个添头。

如果不是知道如兰是和她母亲王若弗一脉相承的脾性,盛老太太都以为她这是在炫耀了。

因此,这下听了如兰的诉苦,盛老太太一时间也有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难道说,孙女儿,你没事,你背景深厚,婚事随便闯?

“你选什么选?”

好在此时华兰帮忙解了围,她一手提溜着如兰往外走,一边道:

“你什么时候想过你的亲事?还是和我一起回屋睡吧。”

乖,妹妹,这不是你的领域。

将来亲事,还是等我和母亲帮你谋划吧。

华兰和如兰的声音越来越远。

“诶,姐姐,你这话怎么说的呢,妹妹我这不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嘛。”

“别有感而发了,你还是抓紧时间洗洗睡吧。”

“……”

屋内。

盛老太太并没有借这个口子和明兰继续聊下去,而是看着明兰,语气温和道:

“明儿,你也早点回去睡吧,过几日就是你长梧哥哥的婚事,养足些精神。”

“是…祖母。”

……

又隔两日。

康允儿在嫡亲兄长的陪护下,入了宥阳。

正是长梧和康允儿大婚之时。

盛府厅堂内。

穿着一身大红新郎官服装的长梧,和穿着一袭绿色嫁衣,以团扇遮面的康允儿,同端坐在厅堂主位的盛维、李氏敬茶。

虽康允儿遮着面,不过华兰自是清楚康允儿相貌的,眉眼柔和,性子也软,也带着一股子温柔知性的味道。

见姐姐华兰一直看着厅堂前互拜的新人,似乎是愣了神,如兰不由得凑到边上,目露狡黠,打趣道:

“姐姐,你莫非是忆起了昔日的自己?”

“那身嫁衣我穿过了,没什么稀罕的,我此刻是在想着你以后穿着是什么样子。”

闻言,华兰睫毛上翘,嗔了如兰一眼:

“而且我看的不是我,看的是你。”

“我?关我什么事?”如兰一脸呆萌地扑闪着自己的大眼睛。

“你不是前天晚上在记挂你的婚事吗?”

华兰侧着脸,眼帘朝自家妹妹快速眨了几下,促狭一笑:

“我就想着,等到时回了汴京,便和母亲谈谈你的婚事。”

“我…我?”

如兰整个人登时呆住了。

自打前天夜里,自己下嫁的打算被淑兰姐姐的例子打破后,如兰就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在自己没有想到比下嫁更好的法子前,就不打算谈论婚嫁的事了。

所以,她现在恨不得把头缩到被窝里,藏在面纱下,好让人看不清自己的脸,想不到自己明年就及笄,说不了婚事。

怎么还能提前催婚呢?

不行,绝对不行!

“我年龄还小,你着什么急呀。”

说罢,看也不敢看姐姐近在咫尺的眸光,立马惊慌失措的拉着明兰逃走了。

明兰此刻正往嘴里塞着糕点呢,突然被如兰拽住了手,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五…五姐姐?你跑什么?有什么人追你?”

今日,盛家大房嫡子举办婚礼,娶的姑娘还是汴京城里的那个世代簪缨的康家,虽说康家已经没落,但那只是限于权爵人家,和普通官员相比,那也是高攀不起的门第。

因而,虽然盛家大房是商贾,其下子弟也没有进士功名在身,但宥阳县令陈和,还是很给盛紘和康家的面子,参加了长梧婚礼的席面。

陈和。

就如同他的名字一样,和和气气,闷声发财,一如他前面几任宥阳县令一样,始终和盛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不过今日陈和的心意不全在婚礼上。

席面上落位主桌,在周边人阿谀奉承的间隙,陈和还时不时地往周边张望,希望看到来自汴京的身影。

盛老太太一行人来的阵仗有些大,而陈和能考上进士,自然不是傻子,一下便猜到了怕是盛家二房的那位女儿来了。

作为宥阳县令,陈和在与盛家这个地头蛇处好关系的同时,也是对其背景了解了个清楚。

‘那位杨家主君肯定没来,毕竟刚被选了翰林院庶吉士,怎么抽的开身。’

每每想到盛家的名头,陈和心里时不时就涌现出一阵羡慕。

自己当初怎么就没能生出这么好的女儿呢!

就算不是盛家二房,当个盛家大房,凑些余荫也成啊!

觥筹交错间,酒水洒落些许到陈和的胡子上。

伸手一捋,入眼是斑驳的灰白。

初入仕途的文人傲骨,早已被岁月蹉跎光了,不然今日他也不会坐在盛家的桌上。

陈和清楚,自己若是不攀附权爵,只单凭自己的话,恐怕此生都寻不到汴京的大门,踏不进朝会大殿。

再想一想自己那几个不成器的儿子,举人功名都混不上……

陈和不甘心自己的家族只有自己这一代兴盛,最后沦为乡下土族。

既然能坐上商贾的酒桌,又如何不能舍得脸面,攀附上勋贵的门庭?

而那位平阳侯夫人恰好此时到了宥阳。

陈和必须考虑,这是不是他此生唯一的机会。

当然,根据盛家人的举措,陈和明白那位平阳侯夫人是不想声张自己到了宥阳的事。

至于是看不起微官乡妇,还是担心喧宾夺主,陈和不知道。

不过有一点很明确,那便是那位平阳侯夫人不想被打扰。

陈和因此也不敢主动上门拜见。

毕竟他是来求门路的,不是惹人厌烦。

如果一切照常发展,陈和觉得自己应当找不到什么机会献媚。

不过……

心中思绪流转间,陈和转头看向正在宾客席面间,热情招呼宾客的鄙陋妇人,以及不远处正在邀人喝酒的书生……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