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现言 > 带医院空间穿越,农女逆袭做皇后 > 204章 归家

腊月的北风卷着冰霰,将济世堂的铜环门扣敲得叮咚作响。王大夫缩在镶着貂皮的太师椅里,指尖无意识摩挲着鎏金手炉——炉中炭火明明烧得通红,却烘不暖他发凉的后颈。窗外百姓的欢呼声如潮水漫来,夹杂着"千大夫妙手回春"的赞誉,像细针刺得他太阳穴突突直跳。

三日前的雪夜仍历历在目:聂芊芊裹着单薄斗篷清点药材,霜花凝在她睫毛上,目光却比寒铁还亮;张馆长白发在风雪中翻飞,沙哑着嗓子调配人手。而他自己攥着辞行文书,听着更鼓声声,任由恐惧与侥幸在胸腔里翻涌。此刻那些未说出口的托辞,都化作冰棱,扎得心口生疼。

"王大夫?"小药童呵着白气推门而入,眉梢结着冰晶,"张馆长他们快到了,大伙都在楼下候着。"

案头摊开的《瘟疫论》被风掀开,夹在其中的辞行书露出半截,墨迹已被冷汗洇得模糊。王大夫望着镜中自己发青的脸色,颤抖着将貂裘大氅又紧了紧,却捂不住从脊梁骨窜上来的寒意。

前厅里早已挤满人,地龙烧得暖意蒸腾,却烘不化角落里凝滞的空气。留守的二十余位大夫局促地绞着衣角,有人低头数地砖缝隙里的积雪,有人佯装整理药箱。

"张馆长这趟可是立了头功!"

"千大夫在寺庙里守了六昼夜,没合过眼啊!"

"咱们济世堂这回要名震省城了!"

童言无忌的声音突然刺破喧闹:"娘亲,济世堂这么多大夫,为啥只去了八个人呀?"

霎时间,满堂寂静。唯有寒风卷着冰霰拍打窗纸的声响,混着留守众人急促的呼吸。王大夫僵立在门槛处,貂裘大氅的毛领刺得脖颈生疼。他想起张馆长临行前那句"去留自便",此刻却像重锤砸在心上——若当时自己也踏出那一步,此刻站在雪中接受万民拥戴的,本该有他的身影。

百姓们簇拥着功臣直至济世堂,赞语声浪久久未散。聂芊芊换去染血的粗布衣裳,与顾霄、阿玲踏着积雪往栖月楼而去。六日未归,不知清河县的刘燕是否夜夜难眠。她望着天边冷月,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腰间药囊,那里还残留着寺庙里的药香与病患的体温。

顾霄默默解下披风,轻轻披在聂芊芊肩头,挡住了肆虐的寒风。阿玲看着两人的互动,悄悄加快脚步,与他们拉开些许距离。夜色渐深,栖月楼的灯火在风雪中摇曳,远远望去,像是黑夜里温暖的港湾。

推开门,屋内的暖意裹挟着熟悉的药香扑面而来。刘燕正守在炉火旁,手里握着聂芊芊临走前留下的药箱,通红的眼眶里满是担忧。见到三人平安归来,她手中的药箱“啪嗒”一声掉在地上,泪水夺眶而出:“可算回来了......这些天,我天天守在门口,就盼着你们平安。”

聂芊芊快步上前,紧紧抱住刘燕,声音里带着歉意:“让您担心了。这次疫情来得突然,走得急,没来得及和您说清楚。”她轻轻拍着刘燕的背,将救治的经过细细道来,说到惊险处,刘燕忍不住攥紧了她的手,听到病患康复,又破涕为笑。

顾霄站在一旁,看着这温馨的一幕,心中泛起阵阵暖意。自与聂芊芊相识,他便知晓她重情重义,却从未想过这份情义能如此动人。屋内跳动的火苗映在三人脸上,将身影投在墙上,忽明忽暗,仿佛在诉说着劫后余生的喜悦。

与此同时,济世堂内,留守的大夫们仍沉浸在尴尬与懊悔之中。王大夫独坐书房,望着案头的辞行书,久久未动。窗外的雪越下越大,盖住了白日里百姓们留下的脚印,却盖不住他心中的悔恨。他想起张馆长回来时疲惫却坚毅的眼神,想起百姓们发自肺腑的感激,这些画面如走马灯般在脑海中盘旋,刺得他彻夜难眠。

深夜,聂芊芊躺在床上,听着窗外呼啸的北风,思绪万千。此次沂水之行,不仅救了百余条性命,更让她看清了人心冷暖。她握紧枕边的药囊,暗暗发誓:往后行医之路,定要坚守本心,不负医者仁心。

雪,仍在纷纷扬扬地下着,为这个寒夜盖上一层厚厚的白毯。而在这白雪覆盖的大地之下,新的故事,正在悄然孕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