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七国争霸,昏君竟成千古一帝 > 第一卷 第23章 以诚相待

在这纷扰之中,朱渊端坐龙椅一侧,面容平静如水,对周遭的热烈讨论似乎并未投入过多情感,只偶尔微微颔首,以示关注。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站在朝堂前列的苏山泉,他身姿挺拔,目光炯炯,一股不凡的气度油然而生。

当一位老臣手持折子,声音洪亮地提出关于北方边陲粮草短缺的问题时,苏山泉微微一笑,上前一步。

开口便语惊四座:“言御史所言极是,边陲粮草乃国之重事,然则治标不如治本。若仅依靠紧急调配,非长久之计。吾辈当思,何以边疆屡现粮荒?盖因农耕技术落后,水利设施不全,加之运输线路过长,损耗颇重。故,臣建议,一是派遣农技师前往,传授先进农耕之法;二是兴修水利,确保丰收之源;三是优化运输路线,减少损耗。如此,方能从根本上解决边陲粮草之忧。”

话音未落,又一位大臣起身,针对近日京城治安问题提出质疑,言辞激烈:“苏大人所言虽好,但京城治安之患,迫在眉睫,夜间盗贼横行,百姓惶恐不安,此等急事,又当如何速解?”

苏山泉不慌不忙,从容应对:“刑大人所言极是,治安之患,确实不可小觑。然则,治乱需用智,而非仅凭武力。臣以为,应先加强夜间巡逻,增设岗哨,同时,鼓励邻里守望相助,形成社区自治。再者,开设武艺培训,提升民众自保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追根溯源,严惩背后之黑手,斩断利益链条,方能彻底根治。”

朱渊在一旁默默观察,心中不禁生出几分赞许与兴趣,暗道:“难道他真的是天才?朕之卧龙?”

正当苏山泉的论述赢得一片认可之时,又有一位御史大夫挺身而出,声音中带着几分锐利:“苏大人之策,固然精妙,但皆为长远之计。眼下正值春荒,江南多地出现饥民流窜,若不及时赈济,恐生民变。此事紧急,不知苏大人有何速解之法?”

苏山泉闻言,神色依旧从容不迫,他微微颔首,目光扫过群臣,缓缓开口:“春荒之困,的确迫在眉睫。然而,救灾如救火,既要迅速,更要精准。臣以为,首要之务,乃是立即调拨国库储备,同时发动地方士绅,共同筹集粮款,确保灾民有粮可食,有水可饮。”

“其次,需派遣得力官员,深入灾区,核实灾情,防止赈灾物资被贪墨挪用。”

言罢,苏山泉停顿片刻,目光再次扫视全场,似乎在等待群臣的反应。

片刻之后,只见几位原本面带忧色的大臣,神色渐渐舒缓,显然对苏山泉的提议颇为赞同。

这时,一名御史突然挺身而出,手中紧握着一纸联名奏折,声音中带着几分愤慨:“启禀皇上,微臣有要事奏报。近日,微臣与几位同僚经过多方查证,发现户部尚书苏山泉涉嫌贪污国库银两,数额巨大,影响恶劣。此事关乎国本,微臣恳请皇上明察秋毫,严惩不贷!”

此言一出,群臣纷纷侧目,看向苏山泉的目光再次变换。

而苏山泉本人,则是面色平静,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似乎早已料到会有这么一出。

朱渊端坐龙椅之上,扫视全场,心中暗自思量。

随后缓缓开口:“御史所言,可有确凿证据?”

御史闻言,连忙将手中的联名奏折呈上,声音中带着几分坚定:“启禀皇上,微臣等已收集到大量证据,包括苏山泉私下与商贾往来的账目,以及国库银两异常流动的记录。微臣等愿以项上人头担保,所言句句属实。”

朱渊接过奏折,却并未立即翻阅,而是将目光投向了苏山泉,语气中带着几分试探:“苏爱卿,对此,你有何话说?”

苏山泉上前一步,躬身行礼,声音平静而坚定:“启禀皇上,微臣一心为国,从未有过任何贪墨之行。御史大人所提之证据,皆为伪造或误解。微臣愿与御史大人当面对质,澄清事实真相。”

朱渊闻言,微微点头,心中已有了计较。

“冯御史,”朱渊语气中带着几分威严,“朕知你等忠诚为国,但此事关系重大,不可轻率行事。朕决定,先将你等联名上奏之人暂时收押,待朕亲自查明真相后,再作定夺。”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再次一片哗然。

御史与几位言官面面相觑,眼中充满了震惊。

随后,朱渊下令,将御史与几位言官全部拿下,压入大牢。

其实朱渊很想说的是,户部尚书贪墨的银两关当朝宰相什么事?

....

“自今日起,朕任命苏山泉为新任宰相,并代管户部,全权处理一切政务。朕对苏爱卿的能力与忠诚深信不疑,特此无限放权,望其不负朕之所望。”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群臣或惊讶,或不满,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就在这时,一位老臣挺身而出,声音中带着几分悲愤:“皇上,此举不妥啊!苏山泉虽有才能,但骤然升任宰相,并代管户部,权力过大,恐生不测。再者,国家大事,岂可轻易放权于一人之手?此非明君所为,恐有昏君误国之嫌!”

此言一出,立即得到了不少大臣的附和,他们纷纷表示担忧,认为朱渊此举过于草率,

更有甚者,直接指责苏山泉为乱臣贼子,意图借此机会篡夺朝纲。

面对群臣的质疑与不满,朱渊的神色依旧平静如水。

他缓缓开口:“朕意已决,无需多言!退朝!”

群臣无可奈何的看着朱渊的背影,跪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在被朱渊力排众议、坚决保护的那一刻,苏山泉的脑海之中不自觉地浮现出了一幅画面。

他看见自己与朱渊并肩站在紫禁城的城墙上,眺望着远方繁华的寿春城,两人之间无需多言,便能心意相通。

他看见自己在处理国家大事时,朱渊总是默默支持,给予他无限的信任与放权,让他能够毫无后顾之忧地施展才华。

他还看见自己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为朱渊挡下一切风雨,而朱渊则以更加深厚的信任与依赖作为回报。

因此,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要以诚相待,誓死效忠陛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