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秦风起:家父秦始皇 > 番外 变法初启,摊丁入亩

在租期之内,有官府文书和登记造册,这些租赁的土地和自己的土地没有区别。

但若是涉及买卖兼并,或是转租换租,未经田亩司官文交易,决不轻饶。

同时设立田亩课税司,废除关中苛捐杂税,废除人头税,关中只行一税。

田亩税!

多大的田亩,就交多少税,不再按照人头计税。

一切皆有定例和规矩。

租金,明文张榜,多大的田亩需要多少租金,且这个租金必须控制在八成关中百姓能租的起的价位。

田亩税,扶苏为休养生息,快速恢复百姓生气,采用二十税一的比例。

随后再结合各自的田亩面积,田亩多的,交税多;田亩少的,交税少;没田亩的,不用交!

田亩司负责厘定关中无主之地,随后出租给关中百姓。

田亩课税司在苏末负责田亩税收和厘定租金,这也需要厘定关中无主之地。

两个新设立的官府机构,既是同源,又互为掣肘,同时对秦王一人负责。

这是秦王扶苏拿关中之地,先行做的一个变法先驱。

也正是有关中叛乱一事,反对之人都死得差不多了,才让扶苏有了这个变法的机会。

如若不然,关中世族不灭,扶苏推行此法,必定风起云涌。

但是现在,最大的阻碍,已然尽数消失。

关中变法之初,百姓几乎都是踌躇不定。

因为就算官府厘定土地,定下低价租金之后,也没有人敢第一个去尝试。

毕竟,这些土地原先的主人,可都是在关中威名赫赫的大家族。

就算他们没了,但余威犹在。

并且,就算是租金低廉,但那也是钱,在不确定之前,关中百姓还是更愿意将钱握在自己手中。

面对如此情况,监国自然是见多识广,心中早已经有了应对之法。

扶苏当即召见老秦孟西白三族族长,不知商谈了何事之后。

孟西白三族便高调宣布,响应关中变法之策,租赁土地。

与此同时,关中府衙也是发布官文,对于率先响应关中变法的百姓,官府将免费提供新式农具和粮种。

两则消息一出,关中府衙及各地外派田亩司治所,人满为患。

当然,大部分人是来看戏的,看看那三大老秦氏族是怎么回事,官府又是怎么发粮种又发农具。

这其中,自然也有胆大的百姓,率先响应变法之策,主动租田。

时间会证明一切,两年之后,关中之地,已经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关中百姓在见证孟西白三族和大批敢为人先的秦人百姓的勇敢尝试后。

看着那曲辕犁,龙骨水车等新式农具将农业生产速度大大提升之后。

看着那岁末之时,这些人根据土地面积,上交二十税一的田亩税后。

那家中依然堆积有余的大批粮食,以及孟西白三族子弟笑呵呵送走收田亩税的官吏时。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梦幻。

“欸呀,王上监国的真的好啊,之前我还以为,花钱去租那些地,就是族长为了讨好王上被迫应下的。”

“到今天我才明白,自己是有多蠢,幸好族长应下了,要不然这好事就错过了啊。”

“是啊,什么屁话都是虚的,只有粮食才是真的,我都不敢想,有一年,在交完岁税之后,家中还能有这么多粮食堆着,这在以前,那是根本不敢想的啊!”

“哥几个,今年收成好,王上造的那曲辕犁也顺手,那地,多租些?”

“哥几个,别唠了,那吴老六他们一大家子拉着粮食就往田亩司去了啊!”

“啊,这个老六!快快快!”

听着这些话,看着那些余粮,关中百姓的眼睛,当时就红了,带着半两,带着粮食,嗷嗷的就往关中各地的田亩司而去。

光说白话,光说变法,效果是不大的。

只有将利益和好处摆在众人面前,他们才会明白,这是一条多么利民的良策。

这几天,关中各地的田亩司,被挤爆了。

以至于,各地官府不得不求助卫戍军团,到现场维持秩序。

这一段时间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田亩司的官吏高喊:

“三十亩,一人最多只能租种三十亩地!”

“每一家之中,无论男女,老幼,只要有户籍登记,一个皆可租种三十亩地。”

土地事关生产,粮食事关生存。

当每一家的人口数,与租种的土地多少相挂钩,会发生什么,显而易见。

关中的百姓们,白天耕完地,晚上估计也得耕地,这才能有更多的收获。

而这一年,扶苏也收获满满。

不仅仅是他的嫡长子出生了,还有就是关中变法的顺利。

顺利到他根本不敢想象,不过扶苏想想也是,这场变法最大的受害者,已经在变法之前提前退场了。

剩下的,全是既得利益者,如此这般,要是不顺利就有鬼了。

但扶苏惊讶的,是这两年的田亩税,哪怕只有短短两年的粮食税收,但供养陇西十五万大军却是绰绰有余。

甚至,由田亩税加上土地租金,扶苏甚至可以在供养陇西大军的同时,还能间歇性供给蒙恬的北方军团。

这还是百姓家中都有余粮的情况,是二十税一啊。

哪怕如此,都能让扶苏供养如此规模的大军,那这些年来,这些关中世族到底是吞了多少啊。

难怪父皇费尽心力也要布下大局,将这群关中世族打入尘埃。

这已经不是掣肘的问题了,这足以威胁到皇权。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此刻,扶苏只想说,抄的好!

这会,扶苏也解开了一直藏在心底的困惑,为何北方大战,粮草不绝?

就算有临淄府库的存粮维续,但也禁不住这么消耗啊。

原来粮草不绝的方法在这,关中世族吞的多,父皇抄家就赚得多。

至于扶苏供养的两路兵马,蒙恬麾下的北方,这两年在北地屯田垦荒,一切都是从头开始,日子可以说艰苦无比。

但有屯田之策,北方也是有产出的,因此,只需要扶苏间歇性供给便可。

而陇西方面,则是全部由咸阳供给军粮。

那是因为,开战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