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北朝帝业 > 1335 义兴布市

北朝帝业 1335 义兴布市

作者:衣冠正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23:3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太湖西面的区域属于义兴郡,境内丘陵平原各半,不像三吴之地那么一马平川。

加上义兴地近丹阳京畿,境内又没有什么乡势雄大的豪强大族,许多畿内权贵热衷到这里来封锢山泽营造园业、以享受山水之趣,但往往一年也来不了几遭,所以境内山泽多有被圈禁起来、人迹罕至的幽静之处。

早年陈蒨命人将吴中物货输送到京畿参与互市买卖,所获得的利润相当一部分都留在了太湖附近的区域,其中义兴郡境中就有数座园墅用于存储钱财物资。之前其心腹华皎被俘,便将这些地点统统告知了吴明彻,希望以此来换取活命。

之前吴明彻与徐度合力平定了吴郡的叛乱,又被吴兴方面的师旅沿松江拦拒在外,因为朝廷没有进一步的命令,于是吴明彻便就地驻扎了下来。之后唐军也没有大举南下,吴明彻也是闲极无聊,于是便分遣部伍前往太湖西面去将这些藏匿钱货的据点逐一扫荡一番,并因此而获利颇丰。

这些钱款并不是直接在战场上所获取的缴获,加上南陈朝廷也并没有直接公布临川王乃是叛贼,因此也不属于贼赃,于是吴明彻便也没有上缴朝廷,直接纳入本部之中,分与麾下将士们作为额外的补贴奖赏。

他所部人马多是江北人士,之前建康师旅已经被召回畿内,随军携带这么多钱货自然不方便,而想要往江北运输的话便需要经过京口。

唐军渡江的确有给养不足的问题,这批钱货当中有当下合用的物资,若干凤便直接扣留下来给所部人马使用,折算成钱在江北直接支付给那些军士家眷们,也免了来回运输的辛苦。吴明彻麾下将士们自是欣喜不已,他们还在征程之中,家人们已经先一步得享惠利,更加没有了后顾之忧。

有鉴于江东风俗迥异、民情乖张,唐军渡江之后也一直在讨论和制定后续的攻讨计划。尽管眼下唐军是绝对的强势,但江东各方士民对他们的抵触之情还是不小,甚至包括徐度主动投献的晋陵京口地区,百姓们对于唐军的到来也都心怀不满。

所以唐军接下来想要长驱直入的进讨三吴,也必须要确保后路的稳定,提防各地士民在前线苦战之际群起骚扰后路。

因此过去这段时间里,唐军一直没有更进一步的举动,一方面是等待河洛地区的物资给养向南输送,一方面也是在将山南、淮南等地师旅继续向大江一线进行集结,并且等待岭表作战的部伍回转就位。

眼下吴中方面只觉得唐军引而不发,但其实在更广阔的空间上,大唐方面的人员物资都在快速的进行调聚。如今集结在从合肥东关到京口一线的唐军师旅,便已经达到了十万之众。

这其中权景宣和若干凤分别统军扼守于大江的上下游,史宁则率军进入到了宣城地区。

李捴所率领的岭表师旅因为刚刚结束桂州的战斗、擒杀桂州刺史淳于量,故而行程较慢,眼下刚刚抵达赣水流域,须得等到来年二三月份才能抵达浙江的上游并向盘踞在彼处的东阳太守留异所部发起进攻。

尽管眼下并未发起直接的攻势,但实际上围绕三吴地区所织就的大网已经张设开来,而且越来越牢、越来越紧。

向江东士民收买葛麻布料是徐度提出的建议,他既深谙江东民情又熟悉商贾之道,对此见解颇深:“吴中士民皆有通商之诉,士人因商谋利,黔首因商谋生。前者士家布货积压难销,民家舍此更无他物。

今王师过江、人情未附,喻以大义未必尽信,先通以利则人情和悦。且江东钱荒,物情困滞,若能加以纾解,则物通情达,而后晓以利害,则群情胶附、贼徒难间!”

徐度之所以做出这样的提议,一方面固然是觉得如此有利于缓解江东士民对于唐军的对抗情绪,另一方面也是出于愧疚之情、希望能够帮一帮江东劳苦百姓们。

虽然说这样做与直接撒钱无异,而且以唐军当下的强势状态也并不需要如此放低姿态,但并不意味着这么做就没有意义。从短期来看,能够缓解敌对情绪、使得王师在江东的行动少受民情阻滞,从长远来看,也有利于重新构建起一个健康的商贸和民生秩序,让江东地区在战后快速的走向复苏。

当若干凤将此建议向朝中奏报,李泰在看过之后,对此也表示了赞许。他从来也不将江东士民视作敌人,如果能够争取那就一定会尽力争取。大唐甲兵就算气象再怎么雄盛,神州赤县之内也不是耀武扬威之地,自有诸野边功待逐!

不过,心存怀柔仁念固然是一方面,但也并不意味着就要对江东累代以来的积弊不加甄别的统统接纳过来。所以在徐度建策的基础上,李泰又做出了一些改动规定,江东民众携布来卖,需附其籍贯,百匹以内以江北绢价作准,超过百匹则以江东建康市价为准。

江东民间纵然勤耕善织,竟年积布百匹已经可以称得上是小康之家,百匹为限能够最大程度的照顾到江东的普通民众。至于超过百匹布料的,绝大多数都得是拥有不菲产业和部曲仆佣的豪强之家,自然不可能放任他们恣意套利。

至于说那些豪强之家将家中积攒的布匹散给部曲来卖,用以获取更高的时价和利益,这也没什么,起码唐军借此掌握到了一个户籍数据。来年加以便编户,自有身庸户调可以收缴。而且这些布料只是价格低,并不是没价值。

随着府兵组织越发扩大,每年军服供给就要消耗大量的布料,单凭各地的均田户调并不能满足这一需求,绢帛等丝织品又不太满足军需要求,朝廷每年也需要额外的采买许多布料。

江东的葛麻布料虽然算是一种比较落后的产能,一旦打开市场引入更强势的商品竞争便乏甚竞争力,但其挤压的原因还是在于市场需求远远小于产能,可如果江东完全融入到大唐社稷中来,其他各地的需求自然会将那些富余的产能给消化掉。

立足长远来看,由于江东以及更处偏远的浙闽、岭南等地本身的纺织工艺相较河北等地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为了加快促进这些地方的民情统合,甚至可以专门订立一项针对布类商品的补贴制度,也算是中古时代的财政转移支付。

通过这样的制度补贴,再加上北方早已推行多时的均田制,一定能够比较迅速的瓦解掉江东地区所存在多年的大庄园经济,并且让籍户大大增加,民生快速发展。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需要彻底的平定江东之后再去陆续的推动实施。在眼下而言,唐军在义兴境内开设布市之后,吴中百姓们也是反应激烈,每天往来售卖布匹的吴中乡人络绎不绝。

华皎这个降人由于态度端正、积极配合,故而被任命为布市监,负责义兴布市交易事宜。

一方面他的确是具有这方面的才能,另一方面自然就是因为他乃是陈蒨的心腹,在吴中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名人,如今却抛头露面的公然为唐国效力,再加上他半真半假的宣扬临川王藏匿财富的事情,顿时便引起了群众更加广泛的热议。

不过眼下在市场中,吴中乡人们更关心的还是自身的利益,当见到家中积压许久的陈旧葛麻布料终于得以变现,换来肉好、周郭、文字俱佳的上好钱币,心中自是欢畅至极。

也有赤贫乡人相扶行至市中,看到此情是真,但却苦于没有布货售卖,有的乡人愁困至极、饥渴难耐,直接脱下身上那勉强遮体的褴褛衣袍举在手中,声音干涩沙哑的询问道:“这也是细织的葛布裁成的衣袍,唐军肯不肯收?”

“哪里来的厌物入此闹事?还不快滚出去,勿扰后方乡人卖货!”

旁边有吴乡时流因恐此类做法或会激怒唐军,连累他们买卖都不好做,于是便都纷纷开口斥骂,并要将这些闹事之人推搡着逐出市场去。

“且慢,只要是葛麻布料,市中就会收购!”

这时候,一名唐军小校走上前来,抬手喝止旁边那些叫嚷的民众,转从这乡人手中接过那破衣拎在手里抖了抖,旋即便皱眉道:“你这衣服破损太多,已经不能丈量尺寸,实在不好估价。我便拿手做称,算你五十钱,不要在此扰闹,去队左领钱!”

那乡人听到军士贬低他衣服破损,眼神已经黯淡下去,闻听到后边的话,顿时又变得激动起来,连连摆手道:“要不了、要不了五十钱,将军只给十五、二十钱便好!”

“废话少说,某等今来宣达王命、讨伐恶贼,为的是建功立业、封妻荫子,岂是为的贪图克扣你等吴儿囊中那百十钱币!”

那小校闻言后便没好气的说道,当见到那乡人手脚都是冻疮、瑟瑟发抖的抱膀往发钱处行去时,他又喝止一声,上前将衣服又抛回去,口中笑骂道:“罢了,你也不要再去那里,老子这里将钱点数给你,只当丢了一副马毡,快去买米做饭去罢!”

说话间,他又从身侧皮囊里数出几十枚钱币,用麻绳串起递给这名乡人。

那乡人颤抖着两手接过军士递回的衣服与钱币,愣了片刻后便泪如滂沱,口中哭吼道:“临川王聚众守乡,守得乡人家破人亡。唐军来寇乡土,又撒钱币又给米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