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北朝帝业 > 1338 转战钱塘

北朝帝业 1338 转战钱塘

作者:衣冠正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23:34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临川王府内,刚刚从松江前线撤回的钱道戢戎装未解便入府请罪,神情灰败的跪在堂前垂首道:“末将无能,有负大王所托。唐军狠恶,超出之前预判良多,其军全力进攻,松江诸军抵抗未足两日,便为敌夺阵……”

堂内人员不少,但是包括陈蒨在内,全都只是沉默不语,皱眉倾听着钱道戢讲述战况。

在将战况讲完之后,钱道戢仍然不得回应,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说道:“末将亲身所见,唐军甲械精良、长于骑射,攻坚破阵、纵横击远皆其所擅,若与对敌,切忌大意,非奇险不可恃……”

“依钱将军所见,难道唐军真就不可战胜、某等所谋守家卫国只是徒劳?”

尽管松江防线的快速告破让人心生惊悸、倍感压力,但当听到钱道戢如此推崇唐军,将之赞扬的天兵下凡一般,还是有人心生不忿,忍不住冷哼说道。

堂内其他人脸色也都有些不好看,陈蒨同样神情阴冷,他同样也不满钱道戢如此长他人志气、使群情更加惊恐,于是便沉声道:“唐军固然强悍,此事人尽皆知。但若说难于匹敌,也是言过其实。只要是人,总有缺点,有不及旁人的短处,也会轻率犯错,岂可轻言不可战胜!”

松江这一场出战,钱道戢的确是被唐军凌厉的攻势打得有点发懵,被打出了阴影,心中对唐军的畏惧也是非常浓烈,不敢再与正面对战。

可是当他不由自主的将心中想法讲出来,却遭到了以临川王为首的一番非议,这也让他心情又变得更加紧张起来,忙不迭又顿首说道:“末将并非吹捧敌军、也非畏敌怯战,只是就事而论,与唐军交战诚需慎重。

所谓坚营高壁,并不能力阻敌军,一旦旷野与战,唐军骑射攻势更加凌厉。往年与北虏交战,尚可恃于车船壁垒,待敌疲弱再加反击,但今唐军砲矢强大、无坚不摧,集众与战,恐非上计。

依末将所见,或应分散徒卒于乡里,各自因地制宜、各据一处以分化敌军,使其卒散于野、力不能聚,难能速战速决,人马疲于奔命,久则给养自乏……”

“越发荒谬了!钱某丧我师旅、辱我军威,强敌在前,暂且饶尔性命,速速归营整顿部伍,等待时机戴罪立功!”

陈蒨听到这话后,脸色又是一黑,忍不住便开口斥责道。

将吴中乡曲聚于自己麾下,乃是他一直以来全力执行的策略,结果钱道戢败退归来之后,非但不加反省,反而还质疑反对自己这一策略,这自然让他脸上无光、大为恼火。

在将钱道戢斥退之后,陈蒨才又望向堂内一样神情肃穆沉重的下属们,凝声说道:“松江告破,敌来更无遮掩,当下已是情势万难,诸位还有何拒敌良计?”

他这一次再向众人发问,可不是为了再如上一次那般让众人各抒己见、而后自己再一锤定音,而是因为眼下心情纷乱、全无头绪,的确是想听一听众人的看法,以期能够给自己带来一定的启发。

众人听到临川王问话,一时间也都不知该要如何应答。眼下他们各自的心情较之陈蒨没有太大区别,甚至还要更加凌乱。

在场众人大多数都没有与唐军交战的经验,之前种种的设想与主张基本上都是出于立场和感情,如今交战伊始,唐军就展现出如此强大的破坏力,这也超出了他们过往的认知。

如今松江防线以破,唐军须臾即至,在这巨大的危险降临前夕,他们连心态都没能调整好,更不要说根据情况的变化而产生什么新的应敌策略。

陈蒨视线环顾一周,却没有听到有人开口回答,视线便又落在了近旁的沈恪身上,沉声说道:“长史可有计教我?”

沈恪听见问到自己,便只能硬着头皮站起身来,一边沉吟着一边说道:“松江防线溃退,的确是让人始料不及。但情势如此,其实也有端倪可见。唐军毕竟是兼并强敌的新锐之师,年前便已过江,气势骄盛,蓄力多时,若无这样的战绩,反而让人怀疑是否名不副实。

故而此番败绩原因诸多,唐军技力用尽才得此胜,而我吴中乡曲毕竟新近集就,并非专事杀伐的精锐强军。彼此间势力确有差距,但只要我等乡士守乡卫土斗志不减,唐军既非战无不胜,而我亦非不堪一击!”

眼下这种情况,即便是真有什么克敌制胜的良计,终究也需要执行之后才能检验是否有效。而今群情惊怯、意志低迷,最直接的法子还是将士气给抬升起来,不至于连继续交战的勇气都丧失掉。

沈恪说完这一番话,众人脸色也有所好转。唐军固然很强,但也并不是强的没有道理,只要知道了敌人因何而强大、实力上限又在哪里,便可以想办法加以针对。

“那么请问长史,接下来又该如何迎战?前者吴郡交战已见河阳砲,之后唐军南来,必然也不会舍此重器而不用,单凭如今王府,怕是难能……”

尽管心情轻松些许,但是一想到不久后便要直面唐军,众人脸上又是不免愁云暗聚,抛开这些打气的话语,他们终究也还是需要实际的策略来执行,因此又有人开口问道。

沈恪闻言后便点点头:“不错,单凭如今的王府的确是很难抗住敌军攻势,所以之前的谋划最好是不要再继续固执,还是应当尽快做出新的调整。”

讲到这里,他又看了坐在上首的陈蒨一眼,稍作犹豫后才又说道:“钱将军新与唐军交战,感受深刻,所言也有一定的道理。眼下大部集聚、列阵与战恐怕不是应敌上计,观唐军兵势如此,恐怕不是区区几战便能逼退,但我军如若交战不利,则就没有更多的转圜空间……”

道理很简单,如果双方都是集结主力部伍进行会战,唐军就算败了,还可以暂时引退北面、稍事休养后即可卷土重来,可一旦他们吴中部伍交战失利,临川王府本身就不是什么可以长久固守的雄城大邑,而他们吴中师旅本身机动力又不高,到时候只怕连脱离战斗都做不到。

陈蒨听到这话后,眸光闪了一闪,但却并没有开口打断沈恪的话。他也并不是听不得不同的意见,而且现在情况也很明显,单凭人多势众的确很难胜过唐军,更何况究竟哪一方兵力更多还不好说。

之前他主张将吴中师旅聚集在长城县中,主要还是为了加强对乡势的掌控,可是现在真正强大致命的打击到来,这掌握在手中的乡势看来似乎也是难以匹敌,自然也就需要另作他计。

见临川王并没有开口斥责自己,沈恪才又说道:“南船北马、各有所长,而今大势敌强我弱,更加需要注重自身长处的发挥。前者奸贼投敌、大江失守,舟师憾失用武之地。太湖水浅,更不利于舟师进退、扰断敌之后路。

当下之计,或应暂避敌之锋芒,且引精卒南走钱塘,余者乡士散归乡里。唐军若情急来攻,便受钱塘江所阻,若是巡狩吴兴,则乡人各自拒之。只消将战事拖延入春,春潮涨起、河渠俱通,敌骑难再恣意驰骋,而我师旅则可乘舟北进,次第收复失土!”

沈恪的策略跟钱道戢也差不多,都是将集结起来的吴中部曲再化整为零的散诸乡野,让唐军为乡土势力所困,不能速战速决。

所不同的是,沈恪的计策要更全面,还包括有主力向南转移、等待春汛到来后再仰仗水师来收复吴中的计划。当然可能钱道戢也有类似的想法,只是没有机会讲下去。

“长史所言确是稳重之计,当下仓促与敌决战实在吉凶未卜。况今唐军南来,本就是为的征讨会稽。今我吴兴地当其上、不得不战,但会稽方面也不能就此置身事外。唯有两处联合,才有战胜强敌的机会!”

等到沈恪这一番话讲完,在场其他人也都纷纷点头附和。

让他们眼下便与唐军交战,他们的确是心里有点打鼓,若是能够用空间上的转移来换取时间上的转机,对他们而言自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而且这一次唐军矛头直指会稽的侯安都,结果他们在吴兴这里拼死为侯安都阻拦敌人,其人却悠然于浙江南面,想想也让人觉得有点心态失衡。

陈蒨心里也已经暗生退意,眼见众人都已经达成了共识,于是便点点头沉声说道:“贼焰凶炽,难能力阻,只好暂时转移。但此番暂退绝非败逃,南去钱塘之后,诸位亦应谨记此辱、卧薪尝胆以图光复乡土!”

接下来,他便快速的交代了一番撤离事宜。有鉴于唐军骑兵力量强大,他也不敢松懈托大,留下沈恪等几名部下收拾残局,自己则率领千余精锐乘马先行往钱塘方向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