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北朝帝业 > 1342 民心如金

北朝帝业 1342 民心如金

作者:衣冠正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23:34 来源:平板电子书

王府中的战斗、或者说杀戮,并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很快便抵达了尾声。

后续的战场打扫,若干凤并没有再继续盯守,而是再次返回了安置降人的营地中。降人们见其再次返回,各自低头不语,而之前被唐军军士推入他们队伍中的震州长史沈恪,则就早在他们之前发泄惊恐时的殴打中被殴打致死。

若干凤抬手示意军士将沈恪的尸体捡回,旋即便又望着满脸忧恐、噤若寒蝉的降人们说道:“天意赏善罚恶,祸福由人自拣。此言诚是至理,唯江东道义消沉久矣,旧者梁主萧氏纳祸于怀、祸及江东,生民无端遭祸,遂疑天理何在?

而今又有江东奸邪蛊惑良善,多有中伤我大唐王师,混淆是非、颠倒善恶,聚民于此、充其爪牙。王师入境,正为替天行道、严惩凶佞,尔徒因受蛊惑、甘为伥鬼,行迹着实可恨!然则凶徒作贼心虚、尽弃爪牙,尔徒茫然不知何从,境遇亦颇可怜。

受人蛊惑并非死罪,迷途知返情亦可嘉,但若执迷不悟,则便死不足惜!府中群徒,因其并非元凶首恶,故而多加恤容、屡作劝导,然其仍是怙恶不悛、不作悔悟,莫非吴中民情尽是如此刁顽难驯、薄恩昧义?尔等群徒告我,府中群恶该不该死?”

众人听到这一番喊话,心内不免又是一颤,只将头颅垂得更低,却是不敢开口回应。

若干凤见状后脸色又是一沉,顿足怒喝道:“吴中乡情当真是非不分、善恶不辨?尔徒当真宁与贼恶共死,不与天理仁义共活?”

“我等愿活、愿活,多谢将军仁义!某等向善而生,绝不再与贼恶同流!”

闻听此言,众人才又都纷纷呼喊回应起来,各自声嘶力竭的表示一定会痛改前非,不再与那些凶顽贼恶之徒同流合污。

听到这些人的回应,若干凤才又满意的点了点头,旋即又抬手指了指一旁沈恪的尸体,转又对众降人们说道:“此类肉食者,贪鄙无能,道德泯灭,对外凶横刁邪、结怨强敌,不修边睦、不悦近邻!在内则侵占田桑、称豪乡里,夺人衣食、役民为奴!

无胆硕鼠,实乃家国祸根,平素空谈忠义、诈邀民望,临危则惧、遇难则走,一旦受制于人,则卑躬屈膝、摇尾乞怜,恃其资望,竟能免于惩罚。故而乡土蒙难、民生凋零,唯此乡贼独肥,实在可恨!

此徒若非为我王师擒获罗网,则尔等受其招诱群徒尽死刀兵之下,此徒则能避身于外,待我师旅引退,其便归乡,收尔妻儿为奴婢,侵尔田舍为庄园!尔徒虽赴黄泉,犹抱投效之志,生而可悲、死而可笑,这又岂是人间道理?此诸元凶乡贼,能不严惩尽诛!”

如果说众人之前还是受迫于唐军的强势,以及被刚才屠灭王府的凶狠所惊吓住,那么这会儿若干凤一番言论可谓是说到了他们的心里。

最开始唐军劝降的时候,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究竟身处怎样的处境中,故而对于抛弃他们的那些吴中权贵们虽存怨怀,但还谈不上深恨。

可当看到王府中那些徒卒惨遭屠戮之后,他们才明白自己等人方才已经身处鬼门关中了,一念之差便是万劫不复。而让他们沦落到如此境地的,便是那些将他们召集于此、但转过头来又抛弃了他们的那些狗贼。

反倒是本该作为仇敌的唐军,在他们已经深陷死地绝境的情况下,仍然愿意屠刀暂悬的劝导他们走出死地,只有那些实在是顽固不改之人,最终才难免一死。

故而当唐军屠杀府中乡徒们的时候,外面这些劫后余生的降人们才将心中的怨恨发泄在了沈恪的身上。

而今若干凤这一番话又向他们揭露出一个残酷的事实,那就是乡土的祸难是这些权贵们引来的,祸难到来前他们又提前逃跑,等到乡土乡人们饱受苦难之后,他们又以一副救世主的面目重新出现,打着重建乡土的名义去收拣荒田、奴役百姓!

“诛尽元凶!诛尽乡贼!”

在经过若干凤的一番启发之下,众降人们一时间也都是义愤填膺、恼恨至极,心中再也没有了对唐军的抵触与敌视之情,有的只是对那些乡贼豪强们的深深怨恨,于是便都纷纷振臂怒吼起来。

借着降人们这一股愤慨不已的势头,若干凤便又继续说道:“王师此度入乡,非为残害吴中乡人而来,尔等前受奸贼蒙蔽、故而敌视王师,如今既知悔改,亦不必再作惩罚。唯此前聚此诸多元凶乡贼,心存忤逆、诋毁王师,非但不知悔改,反而逃散四方,仍欲为敌,实在罪无可恕!

尔等乡徒若欲归乡者,饱食之后各自散去,若欲归义投诚、效力王师者,则分给甲杖,为我王师向导,破贼之后并有奖赏,是去是留各凭尔愿!”

听到这一番话,在场众降人们心情又变得纠结起来。有了之前王府中那些亡魂的前车之鉴,他们也深刻意识到眼下任何一个决定对他们而言都是至关重要,自然也不敢再轻率的做出选择。

“请、请问将军,若是某等选择归乡,之后还会不会受到王师追剿?”

场面沉默了好一会儿,才有人举起手来战战兢兢的发问道。

若干凤听到这问话后便微笑道:“之前已有明言,王师此番入境,并非是为残害乡人而来。你等离此之后,只要不再投奔诸乡贼、继续与王师为敌,自可安居乡里,无受王师滋扰。”

“那、那小民愿意归乡,恳请将军放行!”

听到这一回答后,当即便有十数人又举手表示道。

若干凤对此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摆摆手示意营地内外的甲兵们分开一条通道,任由这些人离开。

那些降人见状后便连忙疾步往营外行去,前前后后陆续有百十人选择离开,而其他大多数降人,还是站在原地选择观望。

这时候,又有降人阔步行出,深拜在地并大声呼喊道:“小民愿为王师向导!前受恶贼蒙蔽,只道北、王师残暴不仁,如今被王师包容赐活,才知大唐王师乃是仁义之师!恶贼蒙蔽小民、引祸乡里,吴中儿郎亦绝非颠倒善恶、不能明辨是非的蠢物,小民与此乡贼誓不两立,愿共王师一同杀贼!”

“哈哈,好儿郎!民心如金,贼虽弃之,我却珍视!给其甲杖袍服!”

若干凤费了这一番手脚唇舌,正是为此,听到这乡徒率先表态,当即便大笑着示意发给其人甲械武装。

“小民等也愿助王师一同杀贼!”

有了第一个表率之后,其他本就心有此意的乡徒们也都纷纷举手表态,陆陆续续在场竟有上千人选择愿意与王师一起并肩作战。而在这些人的带动之下,其他仍存观望之人,也都逐渐表态愿意加入王师。以至于有些乡徒都已经走出了营地,见到后方如此踊跃的情形之后,便也都纷纷掉头返回,同样选择加入王师中。

到最后检点一番,愿意留下来的乡徒占了降人的大多数,只有区区百十人选择离开。

这些人做出这样的选择倒也并不让人感到意外,当一个人信仰破灭之后,往往都会有很大的可能选择走到原本立场和信仰的对立面。

更何况如今战乱还没有彻底结束,只有手里有刀、与大部分人聚集在一起,才能增加自身的安全几率。如果选择离乡,固然一时间能够免于再受唐军的操控,但就算是唐军对他们不加滋扰伤害,也保不准会受到其他趁乱而起的盗贼和豪强们掳掠加害。

这三千多名乡徒的投靠,固然也不能给唐军增加多大的实力,但他们之前却是吴中敌视王师的顽固派,如今被唐军化敌为友的统合过来,自然也就拥有着更深刻的意义。

而且这些乡徒们还都深谙乡情,包括之前临川王陈蒨的部伍情况,他们也都非常了解。如今既然选择归顺王师,他们自然也就将自己所掌握的人事情况奏报上来。

于是很快若干凤便掌握到了一份陈蒨麾下部伍名单,上面清晰的列明了之前追从陈蒨聚集在此、如今而又逃离的乡里豪强名单,甚至就连这些豪强乡居地址以及他们各自所拥部曲实力都有非常准确的记录。

所以说群众的力量向来是巨大的,任何轻视群众的做法最终都将自食恶果!

有了这样一份名单,对于接下来定点清除吴中那些潜在的反抗势力可就简单多了,那些人自以为伏于乡野就可以隐藏前迹,等待日后再反扑作乱,殊不知如今却像是明镜上的虱子清晰可见,正给了唐军以逐一拔除的机会!

就在若干凤一行于吴兴站稳脚跟的同时,史宁所率领的西路大军也自宣城进入到了吴中地区。

在了解到若干凤已经在吴兴当地取得了不小的统战成绩后,史宁便也着其坐镇吴兴继续梳理此间乡情形势,自己则率领师旅继续向南前进,往钱塘江一线去继续进攻会稽。

若干凤对此安排也并不反对,如今的他官居扬州总管,如果未来朝廷不另加任命的话,那么等到三吴之地平定后,他想必也要移镇江东,如今便留在吴兴梳理乡情形势,也便于树立起自己的威信,为来日掌控整个吴中地区而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当然,他麾下那些渴望战功的少壮将领们,若干凤也没有留在后方,而是极力向史宁推荐,给这些小子们争取一个继续在前线作战立功的机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