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我的臣子们都太逆天了! > 第397章 上门讨要

我的臣子们都太逆天了! 第397章 上门讨要

作者:我爱吃大肘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29: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京师之中,户部尚书的府邸内,和珅正悠然自得地品着上好的龙井,窗外偶尔传来几声鸟鸣,与这深宅大院内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

然而,今日的和珅,心中却如同翻涌的江河,难以平静。

忽闻门外一阵喧嚣,家丁匆匆来报:“大人,瀛洲岛的船队已至,正搬运着满船的银子往京师来呢!马上就到!”

和珅闻言,手中的茶杯微微一颤,随即嘴角勾起一抹难以察觉的笑意,那双精明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他缓缓站起身,整了整衣襟,迈着不紧不慢的步伐走向府邸大门。

沿途的仆从见到他,皆低头行礼,而和珅只是轻轻颔首,心思早已飞到了那即将映入眼帘的财富之上。

刚到门口,便见一队队健硕的汉子正汗流浃背地搬运着沉重的箱子。

箱子表面泛着冷冽的银光,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

和珅站在门槛上,望着这一幕,笑容渐渐扩大,直至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几乎看不见眼珠,但那份由衷的喜悦却是无法掩饰的。

“哈哈,好!好!”

和珅连声赞叹,声音中带着几分得意与满足。

作为户部尚书,他掌管着国家的财政大权,也代表着他深受陛下信赖。

和珅走近那些箱子,伸出手轻轻抚摸着冰冷的银面,感受着那份沉甸甸的重量,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快感。

他爱财,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更重要的是,他懂得如何运用这些财富来巩固自己的地位,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吩咐下去,今晚设宴,我要好好款待这些远道而来的朋友们。”

和珅转身对身后的家丁说道,语气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

夜幕降临,府邸内灯火辉煌,宾客满座。

和珅穿梭于人群之中,谈笑风生,举手投足间尽显风流倜傥。

财帛动人心啊。

.......

翌日清晨,工部尚书李祁亮手持厚重的文书,步伐稳健地穿过长长的宫道,直奔户部而来,他的脸上带着几分凝重。

户部大堂内,和珅正端坐在案前,手中把玩着一枚精致的玉佩,眼神中透露出几分玩味。

他听闻李祁亮来了,微微一笑,放下玉佩,示意下人请其入内。

李祁亮步入大堂,行礼毕,便开门见山地将手中的文书递给了和珅:“和大人,陛下有旨,要在全国范围内兴修水利,铺设道路,修缮学院等,以造福百姓,这是详细的工程预算及所需银两的清单,还请和大人过目。”

和珅接过文书,细细翻阅起来,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

良久,他才放下文书,抬头望向李祁亮,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李大人,陛下的旨意自然不敢有违,但这些工程所需银两庞大,户部虽尽力筹措,却也需精打细算,方能确保国库不亏空。”

李祁亮闻言,心中极其不满。

满京师谁不知道瀛洲的银子已经运往京师了?

你和珅还跟我装穷?

他深吸一口气,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平和:“和大人言之有理,但工程紧迫,耽误不得,还请和大人多多费心,尽量多拨些银两下来,以解燃眉之急。”

和珅点了点头,似乎是在认真考虑李祁亮的请求。

他站起身,走到一旁的账案前,拿起算盘,噼里啪啦地拨弄起来。

片刻之后,他转过身,对李祁亮说道:“李大人,经过本官仔细核算,决定在原定预算的基础上,再增加三成银两,以支持陛下的宏伟计划,但这也已是户部所能承受的极限,还望李大人能够体谅。”

李祁亮听后,心中虽仍有不甘,但也知和珅已经做出了让步。

他接过和珅递来的银两批文,准备离开户部。

临行前,和珅突然叫住了李祁亮,意味深长的说道:“李大人,工程虽重,但更需注重质量与效率,望你能够监督好每一处银两的去处,确保银两用到实处,不负陛下与百姓的期望。”

李祁亮郑重地点了点头,随后大步离去。

......

和珅送走工部尚书李祁亮后,正欲稍作休息,不料礼部尚书苏轼却匆匆而至,一脸急切地步入户部大堂。

“和大人,有礼了。”

苏轼拱手行礼,随即直奔主题。

“近来我朝疆域大幅扩充,边疆安定,陛下欲将各地部分百姓与书生向新地迁移,以图发展,然而,这迁移过程中所需之银钱,实乃巨大,户部需得大力支持才是。”

和珅闻言,眉头微蹙,心中暗道:“这银子仿佛流水一般,怎生得如此快便用尽?”

但他面上依旧保持着和煦的笑容,轻叹一声道:“苏大人所言极是,然则户部近来亦是捉襟见肘,各项开支浩大,实难再行筹措。”

苏轼闻言,并未退缩,反而直言不讳:“和大人,瀛洲岛的银子已经送达京师,此事满朝皆知,怎可言穷?”

“此事乃国家之根本,迁移之事关乎社稷稳定,还望和大人以大局为重,慷慨解囊。”

和珅闻言,心中不禁对苏轼的直率感到几分意外。

他轻轻摇了摇头,苦笑一声道:“苏大人果然快人快语,不过那瀛洲岛的银子,虽已入国库,但用途早已规划妥当,需得按部就班,逐一分配。”

“迁移百姓与书生之事,固然重要,但亦需与其他事务相协调,方能确保各项用度。”

苏轼听后,沉默片刻,似是在思考和珅的话。

于是,他再次开口,道:“和大人,我知此事为难于你,但迁移之事刻不容缓,我愿与户部共同商讨,看能否从其他用度中暂时挪用部分银两,以解燃眉之急。”

“待日后国库充裕,再行补足便是。”

和珅听罢苏轼的言辞,眉头紧锁。

最终,和珅深吸了一口气,仿佛下定了决心。

“苏大人,你所言极是,迁移百姓与书生乃是国家大事,不可等闲视之,本官虽知国库紧张,但亦不能因此置国家大计于不顾。”

言罢,和珅拿起笔,在苏轼呈上的文书上批下了银两数额,并加盖了自己的印章。

苏轼见状,脸上立刻露出笑容。

“和大人深明大义,苏某代天下百姓谢过大人。”

和珅轻轻摆了摆手,道:“苏大人言重了,此乃本官分内之事,只望此银能真正用于百姓与书生之需,不负陛下与朝野上下之期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