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我的臣子们都太逆天了! > 第454章 卯时改为辰时

陛下回京,重中之重。

只见城门之下,彩旗飘扬,鼓乐齐鸣,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

百官们身着朝服,头戴官帽,列队整齐。

领头的便是李靖,李斯,范蠡,鲁肃,刘伯温,诸葛亮,和珅,张白圭,王安石,苏轼,姜维等。

秦川端坐于装饰华丽的仪仗队之中,马车缓缓行进,并未有丝毫停顿之意。

随着马车逐渐靠近城门,他轻轻掀开窗帘的一角,目光温和地扫过下方列队整齐的文武百官。

秦川微笑着摆了摆手,随后便示意马车进城回宫。

随着秦川轻轻放下窗帘,马车继续向前,缓缓穿过城门,向着皇宫的方向驶去。

百官们则保持着整齐的队形,目送着皇帝的马车渐行渐远,直到它完全消失在视线之中。

回到宫中,秦川换上了轻便的便服,步入书房,开始处理堆积如山的奏折与政务。

..........

次日清晨,阳光透过宫檐的琉璃瓦,斑驳地洒在空旷的宫殿内。

秦川实在是不想在凌晨开早朝了,于是....

自今日起,早朝时间由原本的卯时改为辰时。

........

随着辰时的临近,天边初升的太阳渐渐驱散了清晨的薄雾,皇宫内外逐渐热闹起来。

随着一声响亮的号角,沉重的太和门在数名玄甲军的合力推动下缓缓打开,金色的阳光瞬间洒满整个宫道,照亮了百官们前行的道路。

此时,百官们已按照品级与官职在宫门外排列成行,他们身着色彩斑斓的朝服,头戴镶嵌宝石的官帽,手持象牙笏板,肃穆而庄重。

随着张让尖锐而悠长的声音响起:“百官入朝。”

百官们便开始缓缓步入皇宫,他们的步伐整齐划一。

沿途,宫女与太监们纷纷低头行礼,以示对百官们的尊敬。

进入朝堂后,百官们按照既定的位置站定,面向高高在上的龙椅。

此时,龙椅上空无一人,但那股威严与庄重感却让人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大殿内鸦雀无声,只有偶尔传来的衣袍摩擦声和轻微的呼吸声。

不久,随着一声更为响亮的钟鸣,张让那特有的尖细嗓音:“皇上驾到!”

百官们连忙躬身行礼,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秦川身着龙袍,在张让与龙鳞卫的簇拥下步入朝堂。

他的步伐稳健有力,当他缓缓登上龙椅,坐定之后,

“众卿平身。”

秦川轻轻抬手,示意百官们起身。

百官们连忙躬身行礼,齐声高呼:“谢陛下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秦川轻轻抿了一口案上的清茶,目光扫过群臣,最终落在了工部尚书李祁亮与户部尚书和珅的身上。

这两位大臣皆是朝中重臣,分别负责国家的建设与财政,其职责之重不言而喻。

“李爱卿,和卿家。”

秦川开口,道:“朕记得曾下旨修建水泥路与铁路,以便利民生,促进商贸。此事进展如何?”

李祁亮与和珅闻言,连忙上前一步,躬身行礼,以示恭敬。

李祁亮首先回答道:“回禀陛下,水泥路与铁路的修建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臣已按照规制,选派了精干的工匠与士卒,并调配了充足的物资与资金,确保工程能够顺利进行。”

和珅接着补充道:“是啊,陛下。臣户部也全力支持此项工程,不仅划拨了大量白银,还加强了对资金的监管,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不浪费国家的一丝一毫。”

秦川听罢,微微点头,表示满意。

但他更关心的是工程的进度与完成时间,于是又问道:“那么,两位爱卿认为,这两项工程何时能够竣工?”

李祁亮与和珅对视一眼,略作思忖后。

李祁亮回答道:“陛下,水泥路与铁路的修建工程量浩大,且需考虑地形,气候,人力等多重因素。臣等初步估算,若无意外情况发生,大约需要两年时间方能完工。”

和珅也点头表示赞同,道:“陛下所言极是,两年时间虽长,但为了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臣等认为这一时间预估是合理的。”

秦川闻言,沉默片刻,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好,既然如此,朕就静候佳音了。”

秦川最后说道:“两位爱卿务必尽心尽力,确保工程顺利进行,早日惠及百姓。”

李祁亮与和珅连忙躬身领命,表示定不辱使命。

听取了李祁亮与和珅关于水泥路和铁路修建进度的汇报后,目光转向了立于另一侧的于谦,解缙与宋濂。

“《真龙大典》,乃我武朝文化之集大成者,意在收录天下典籍,传承千古文明。”

秦川缓缓开口,道:“于卿,解卿,宋卿,尔等负责编撰此大典,进展如何?”

于谦,解缙与宋濂闻言,连忙上前一步,躬身行礼。

宋濂作为三人中的长者,首先回答道:“陛下,真龙大典之编撰,实乃一项浩大工程。它需广泛搜罗天下书籍,精心筛选,仔细校勘,方能确保大典之权威与准确。目前,臣等已遍访藏书楼阁,搜集了大量珍贵典籍,但碍于大典涵盖书籍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编撰工作尚不足三分之一。”

于谦接着补充道:“是啊,陛下。编撰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确保内容的全面与准确,还要注重体例的严谨与统一。每一项条目,每一条注释,都需经过反复推敲与修订,方可定稿。因此,虽然进度稍缓,但臣等定将全力以赴,力求完美。”

解缙也点头表示赞同:“陛下,臣等深知编撰大典之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预计五年之内,当可编撰完成。然此仅为初步预估,实际进度或会因各种因素而有所调整。但请陛下放心,臣等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圣望。”

秦川听罢,微微点头,对于三人的勤勉与努力表示了肯定。

编撰大典之不易,也理解其中的艰辛与挑战。

但他更相信,有了于谦,解缙与宋濂这样的文臣才俊,定能编纂出一部流传千古的鸿篇巨制。

“好,朕就期待你们的好消息了。”

秦川最后说道:“五年之内,朕要看到一部真正能够代表武朝文化精髓的真龙大典问世。尔等务必用心用力,不负朕之厚望。”

于谦,解缙与宋濂再次躬身领命,表示定将不负圣恩,全力以赴完成编撰任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