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临夏 > 第122章,碰撞

临夏 第122章,碰撞

作者:吃红薯不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0:17 来源:平板电子书

时间拉回辩论会结束。

蒲知府刚一宣布退堂,方临就被场外百姓热情围上来,大娘子、小姑娘说着‘真俊’,简直恨不得亲上一口,有问婚配与否,自家有女儿想要介绍;有丫鬟拿着手帕的……那情形简直好似‘榜下捉婿’。

方父、方母、田萱都挤不过来。

董祖诰本也想过来打招呼的,可没能做到,在人群外笑着点点头,便离去了,他们君子之交,倒也不需客套什么。

就是徐阔老那么壮的,同样都是避开,没过来,只是招招手,说‘有空过去吃饭,徐贤文念叨他了’。

方临都来不及回应,在人群彻底合围前,寻了个空,去了府衙后门,方才脱身。

“出名的滋味如何?”

蒲知府笑着拍了拍方临肩膀,留下一句:“回去我跟门房交代一声,有空随时过来,找我吃个饭。”

‘相比方才可能的姻缘,这才是今日最大的收获!’饶是方临,此时都微微动容,这话分量可不轻。

‘此次辩倒落魄守旧文人,不仅得了偌大名声,还让蒲知府承了情,有了这情分以后你来我往就容易多了,值了。’

总之,结交的每一份关系,都有维护、深化,若有用时,绝对能用到。

就像宋广成探监宋凯说的‘没点关系,上香都不知道拜哪路佛’,即使不求办事,能随时上门,将消息传到蒲知府耳中,就是一个巨大价值。

粪便生意的确利润可观,但还没持续太久,中间还有卓三爷那一杠子事,耽误了些时间,故而,方临算算,还需要两月银钱积累。

今日蒲知府宣布断案结果,局势明朗,通俗放开,《水浒传》必将掀起浪潮,如水浒这般经典著作,任何撞上的通俗,都会惨不忍睹——哪怕《三国演义》也不行,不是《三国演义》质量不如《水浒传》,而是方临没《水浒传》这本第一部官方刊印的通俗有名气。

董祖诰不必说,徐阔老那边,关系一直也有维护,因为桂花嫂之事欠下人情,你来我往,也是拉近关系的方式。

‘到府城还有两三月就一年了,相比初来时,全无根基,如今算是搭起来了关系网雏形,也不是任人拿捏的了。别的不说,若是将来书肆拉上董祖诰、徐阔老、乃至蒲知府入股,绝对能安安稳稳地开下去。’方临唏嘘想着。

就如之前说的,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这晚,落魄守旧文人代表再次齐聚,白天被骂晕的荣才林也来了。

‘今天之事攒下的名气,要和《水浒传》撞上,都是远远不够,真若是利令智昏,绝对会撞得头破血流。通俗就是这样,一开始不能彻底爆发,后续盗版出来,势必损失巨大。’

方临盘算着书肆之事时,方父、方母、田萱终于找来,一家人回去西巷胡同。

“哪能呢?掌柜,我还准备再待些时日呐!”方临这话真心实意。

方父、方母、田萱都跟着沾光,在胡同中更受人尊敬,别人家对方家态度更好,找方母、田萱唠嗑的人都变多,多有说着奉承话,想打好关系;做同样的事,方家的优点也会格外放大,与人相处变得极为简单。

‘若是开书肆,最好直接买下铺子,以免房东那边闹出什么幺蛾子,比如看生意好坐地涨价……这般算来,将书肆开起来,预计总需五百两银子,到时将董祖诰、徐阔老拉上,如果可能,蒲知府也拉来掺一股,我至少要准备三百两,这还需要两三個月积累。’

尤其是有传言,方临因此入了知府大人的眼,于是,本就是别人家的孩子的方临,一下子变得更炙手可热了起来。

这与‘看子敬父’一个道理,乃是无形声望的力量,用更浅白的话说,就是当你强大,周围都是好人,无论做什么事,或者经营人际关系,都会事半功倍,极为容易,尤其是向下兼容的时候。

这时,刘掌柜也找过来,感叹道:“好小子,恐怕我轩墨斋留不住你了。”

‘等《水浒传》风潮过去,读者读完《水浒传》意犹未尽,市场饥渴,才是《三国演义》面世的最好时机,预估这个时间在两三月后;再者,今日事情还需发酵,让我名气攀升,更上一层楼;最后,这两三月时间,也正好将《三国演义》腹稿快速写完、润色,顺便再攒一点点钱。’

……

此时,桂花嫂、苏小青、欧夫子等人已经先一步回来,府衙堂上发生的事情在街坊邻里间传开,尤其是方临一句‘我从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将人骂晕,一句‘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让一众读书人无地自容,最为让人津津乐道。

方临暗道着,又想到董祖诰、徐阔老,笑了笑。

——白天,荣才林虽然被骂晕过去,但那一半是丢脸至极,气的,的确感觉天旋地转,另一半就是自己配合了,实在无地自容,借晕退场。

“唉,今天之事,竟栽在那个半大小儿手中……不然,说不得还真能成事。”代宗启叹息道。

“是啊,可惜了,英雄出少年呐!”

仲宗典感叹过一句,就是问道:“此事已经过去,成为定局,倒也不必再提,各位日后,准备怎么办?”

“可能会写通俗,咱们有着经验,也未必弱于人。”荣才林说起写通俗,有些勉强,好似是什么自贬身份的事情。

“不错,相比别人,咱们还是有优势的,只是不比以往,今后赚钱难些罢了。”李公孺说着。

从前,他们模仿《五伦全备记》,以愚忠愚孝为主题,哪怕写出一坨屎,也有人看,毕竟读者只有这个选择,那真是躺着就将钱轻松挣了。如今受到通俗冲击,读者有更多选择,这就倒逼他们从舒适区走出来,接受市场检阅,被迫卷起来。

当然,相比别人,他们以往就是写戏剧的,还是有着经验优势,名声优势的。

“从前写忠孝戏剧,还可自我安慰,但如今写通俗,实在有辱斯文,我就是饿死也不会写。”庄育清冷哼一声,拂袖走了。

代宗启苦笑一声,却道:“我知道自己,不是写通俗的料,大概会继续考科举。”

各人说着打算,又小聚一会儿后,纷纷告辞,这个小团体至此分崩离析,树倒猢狲散。

还是那句话,因利而聚,必因利而散。

甚至,这些人都早有心理准备,他们也是知道的,逆风翻盘的设想固然美好,但极难做到,更多只是想着阻挡通俗一时是一时,没想到拖延都是不成,事已至此,也只能接受现实。

等庄育清、荣才林、李公孺、代宗启离开,仲宗典回屋坐下,拿出笔墨纸砚,决心改变风格,写一部不同于以往风格、顺应形势、讨好读者的通俗。

他是聪明人,自然看得清看清形势,打不过就加入,这种转变,心态还摆得极正。

咚咚咚!

正在构思时,敲门声响起,有人找来,竟是书香阁的洪应亨,就是刘掌柜大儿子刘洪文的那个狐朋狗友——洪应亨。

“洪掌柜,稀客,坐!”仲宗典见此人到来,心中有些猜测,倒茶。

洪应亨进门,喝了盏茶,便道:“仲兄,今日之后,通俗彻底放开,《水浒传》势必在城中掀起热潮。我预估,这股热潮可能在二三月间,但之后就会有新的问题,一个是书商疯狂印刷,市场充满《水浒传》竞争激烈,难以真正赚到银子,另一个是读者如痴如醉读完《水浒传》,无更好的作品来读……随着时间推移,这个问题还会愈发突出。”

“洪掌柜不愧是能将生意做到这个地步,果真是走一步,看三步,我的看法与洪掌柜所见略同。”仲宗典更确定了对方来意,却也不主动提,拿捏着道。

洪应亨只能继续开口:“今日登门,洪某有一事央求,等二三月后,演戏必将国人竞相追阅,然书市之上,类似书籍寥寥,仲兄就没想过做什么?”

至此,他的来意已经呼之欲出。

仲宗典知道上赶着不是买卖,依旧在拿捏,装糊涂道:“所谓书商,无非以书逐利,奈何即便通俗放开,当今文人也以写正统诗文为乐,少有创作难登大雅之堂的通俗……此事,难难难啊!”

显然,这是在自抬身价。

“哈哈,既无人写,我此来,正是邀请仲兄操刀,写一部通俗,届时,定能填补稿源之缺,解百姓读书之渴。”洪应亨目光灼灼看向对方。

仲宗典早已不是热血上头的小青年,会被忽悠,慢悠悠喝了口茶,没说答应,也没说不答应,继续拉扯:“鄙人才疏学浅,没写过通俗,恐怕难当重任,洪掌柜就没问一问庄育清、荣才林、李公孺、代宗启等人?”

“仲兄何必自谦?我来找仲兄,自是认定仲兄最好,只要仲兄肯写,价钱好说。”

洪掌柜咬咬牙,伸出五根手指:“我愿出到这个数字,等书籍销售,若是反应良好,更愿给予一定分成。”

仲宗典眼睛一亮,这诚意已经很足了,不过还是做出勉为其难的样子:“既然如此,那我就试试?”

当然,人家这么优厚的条件,他也要展现些本事出来:“其实,洪掌柜看法是对的,你道庄育清、荣才林、李公孺、代宗启四人如何?”

“如何?”

“庄育清真心反对通俗,跟不上时代,注定会被淘汰;荣才林上谄下傲,如今想写通俗,却放不下架子,好似写通俗已经是对读者恩赐一般,我断定此人成不了;李公孺性情谨慎,却有些小家子气,混口饭吃容易,大红大紫却不太可能;代宗启此人,眼光有,脑袋也足够清醒,可唯独文笔不够,以往拿着忠孝模板,写一写那些忠孝戏剧尚可,如今通俗就不行了,已打算重走科举之路。

而仲某不才,恰恰文笔够了,又愿意放下身段……”

仲宗典挺直胸膛,当仁不让道:“我题材已经想好了,就以《精忠录》为蓝本,创作一部叙述岳武穆业绩的,模仿《水浒传》演义风格,以史为纲,补史之余,将正统之史通俗化,补以个人想象、见解,以成。”

“好好好!”洪应亨听闻这话,当真是吃了一颗定心丸:‘仲宗典此人清醒、理智,此次也没有随意发挥,拿出以往最拿手的忠孝部分,又肯放下身段,转变为演义风格,我对此书大有信心。’

他信心大振,走之前,还送上了一个礼物:“仲兄可还记得白日的小子?那人名叫方临,是轩墨斋活计。仲兄也不必计较,或许不久之后,轩墨斋都会都倒了,也算是为仲兄报仇了。”

送走洪应亨,仲宗典重新坐下,想到白日的事情,微微摇头:“今日白天那小子,坏了我好事,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或许是我的机缘也说不定。”

“通俗大势到来,我若能写下第二部演义,必能赚得盆满钵满,说不定还可凭此青史留名。”

他喃喃着,心潮澎湃,借着这股冲动在纸上下写下书名《大宋中兴通俗演义》。

这本书,行文模仿《水浒传》,和以往风格迥异,沉下心讨好读者,又引用史家论述,以第三者身份对进行评点、注释,抛弃老一套,鲜明体现出演义的创作风格。

然后,他想了想,又将《精忠传》岳飞的二十一道奏章,三篇题记,一道檄文,还有书信、词找出,预备收录入作品。

如此之下,仲宗典写得飞快,热血澎湃。

……

聪明人不只方临一个,书香阁洪应亨、仲宗典同时盯上通俗的风口,可以预见不久后的将来,《三国演义》、《大宋中兴通俗演义》两本通俗演义将将会轰然撞上,不知会爆发出怎样的火花。

……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