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临夏 > 第153章,返乡

临夏 第153章,返乡

作者:吃红薯不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0:17 来源:平板电子书

次日清早,阳光透过窗子上的红色双喜剪纸照进来,映出点点熹光,桌上的红烛燃到了底,烛泪干涸。

方临醒来,看着怀中软玉温香的人儿,轻轻在田萱额头吻了下,起床穿衣。

田萱听到动静,眼睛扑闪睁开了,也想起身,可牵动到什么,不由蹙了下眉。

“萱姐,不急的,你再睡一会儿。”方临穿衣起来,端来一碗蜂蜜水:“来喝些吧,补补气血。”

“临弟!”田萱嗔了句,清丽的脸上小表情生动,相比从前表现出的懂事、如姐姐般的照顾,昨日婚后,对他更多了一种依恋。

当方临喂来时,田萱张开如樱花瓣莹润的小口喝着,心中的甜蜜,如糖水中的圈圈涟漪般化开,没喝两口接过勺子也喂方临。

“等等再过些天,我交代了城里的事情,萱姐,咱们和爹娘回一趟小和村吧?也算是放个假。”

如此,就当度蜜月了。

“好呀,听临弟的。”田萱除了昨晚叫了相公,平常还是如以前称呼,一时改不过来,方临便不让她改了,那些患难走过的风风雨雨,两人之间除了爱,其实也早有了一种血浓于水的亲情。

两人你喂我、我喂你,将一碗蜂蜜水喝了,方临起身,来到窗前,打开窗子。

秋高气爽,天高地远,天空中漂浮着点点极淡的云朵,明亮的光芒争先恐后闯入,扑入屋子。

……

按照习俗,婚后第三天吃茶果,摆上十来桌的茶果,各种各样的点心都有,而且是流水席,有人来吃都不拒绝,桌上的点心吃完了随时添加。

再然后,就是了回门,这边习惯在婚后第七日,新婚夫妇一道回妻子娘家,算是夫妻二人首次回家省亲,比较隆重。方临、田萱情况特殊,去了一次欧家,便当这个程序过了。

如此种种,也不必细说。

倒是这场大婚,在城中造成不小影响,随后半月中的两场结婚,有了方临示范在前,这两场婚礼人家就没必要再强撑着,聘礼、嫁妆也不像从前打肿脸充胖子,竭尽家资,相对简朴许多。

若在以前,这般特立独行,别人定是会指指点点,说不体面,丢人;现在却不能了,因为人家有借口了,会说‘你看人家写出《三国演义》的方掌柜,都不曾大操大办,我们也没必要非要显着自己’。

尤其是,当蒲知府参加了一场婚礼,这种认可更是助长了城中尚简之风。

从前浮夸、奢靡的风气得到遏制,社会大环境改善,开始崇尚节俭、务实,城中大家族观念的转变,以及不再铺张浪费省下的钱,投入各种厂坊,组建船队等等,竟是让城中工商业愈发兴盛。

资本主义萌芽更进一步生长,工厂坊扩大,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增加,却又明显得不到满足,城中工价攀升一截,在气候反常的时代背景下,又不知将酿成怎样的事端。

……

清欢小居。

亭台楼阁精致如画的小园中,师文君坐在池边,刚刚洗过的青丝如瀑垂下,在溪水中浣足,手中捧着一本《三国志》。

旁边不远处的亭子中,谷玉燕在作画,根据看过的《三国志》绘画后续人物。

虽然方临没说,但她却极有自主性,已经在绘画后续人物卡了。

这时,师文君忽而轻轻一叹,放下手中《三国志》:“红颜薄命,如今再观蔡文姬一生,何其坎坷……我等女子,才华再高,生得再美,又如何?亦如浮萍,身不由己。”

她说着,如菱笋般的玉足在溪水中拨了拨,引来游鱼亲吻,晕开涟漪,水边点点浮萍荡漾。

“是呀!”谷玉燕放下画笔:“拥有梦寐以求的容颜,就能拥有幸福?恐是不然,红颜易老,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当容颜老去,还能剩下什么?”

“在最美好的年华,总该做些什么。”

她转身看来:“文君姐姐,可曾想过将来?”

对这个问题,师文君没说自己想法,却说起曾经的姐妹:“燕儿,可还记得曾经那些姐妹?有选择有才华的落魄读书人,有选择权贵家公子,有选择富商大贾……赎身而去,如今几无好过的,甚至有早早离开人世的……”

这并不意外,再好的颜色,也只是一时,过了新鲜劲儿就多会被厌弃,男人总是喜新厌旧的。

“是呀,她们所托非人,我算看开了,与其赌一赌,做那些人的妾,还不如跟方公子呢!”谷玉燕蹙了下眉,如是道。

“你愿意,人家却未必愿意,我观方公子是专情之人,未必会纳妾。”师文君螓首微摇。

谷玉燕闻言,想到自己也曾有暗示,可方临不曾有过没半点回应,不由心中颓丧,嗫嚅道:“那……那……大不了自赎,自己过,孤苦一生也好过被人糟蹋作践。”

清欢小居中,为了调动姑娘积极性,她们是有一定分成的。

“纵使自赎,离开这里,我们这般容貌,若无庇护,也是祸非福……不过,不一定要去为方公子做妾,展现出价值,比如你的画画,比如我在学习经营,这些总有用的,或许也能凭此留在方公子身边,获得庇护。”师文君如是道。

“姐姐聪明!”谷玉燕听了这个设想,又高兴起来,盘算期待道:“再等一二年,方公子声望扩大,我们交情也愈深,再提出此事。我打听过,方公子对朋友极好,想来到时是会愿意帮助我们的,不过就如姐姐说的,要展现出价值,才能长久。”

师文君听着,螓首微点,倏而又是一声轻叹:“我所见所思,都是告诉我,这個世界,女子总要依靠男子,才能立足过活……许多女子,就在相夫教子,方寸之间了了一生。不该如此的,我不是说这不好,而是总觉得,世间女子该有另一种活法。若是世道,能允许女子有才华、有能力,就能立足,能庇护自身,能真正做一个独立的人,那该有多好!”

……

这日半下午,方临从轩墨斋回到西巷胡同。

店中找了个婆子做饭,将田萱替换下来,刘洪文、黄荻、柴一苇、耿石也有经验了,一切井井有条,又说他刚刚大婚,店里交给他们就行,他看着也是,就回来了。

小乌山,微风徐徐,一些老太太在空地上做着伸伸手、抬抬腿之类的简单动作,还有坐下来聊天的,说到高兴处哈哈大笑。

这里还不知谁搬来了一张小桌子,一个小竹床,惬意得很。

就是欧夫子,也不在桂花树下了,将藤椅搬到这边上,眯着眼看着,旁边欧夫人在学写着字。

方临走到近前,听到这群婶子、小媳妇们在说着他那天的婚事。

“方嫂子,你家临子大婚那天,饭菜可真好,鸡鸭鱼肉的。”

——那日宴席,是相对节俭不假,但绝不抠搜,猪肉鱼肉什么的,都是有的,不算奢侈,却也绝对有面子。

“是嘞,我看那些贵人都坐下吃了两口,可见是极干净的。”

“萱萱,怎么样?成婚后你和临子……”

……

田萱纵使成了婚,都有些招架不住这些婶子、小媳妇,还是方母帮腔才过去,不一会儿,又说到菜市场哪家坑人,缺斤少两,哪家的菜新鲜,今天有折扣。

随后,就是乌拉拉起身,一起出去了,跟打仗似的,不过一般不多久就会回来,又在这里择菜剥菜了。

方临看到这一幕,笑了笑,在欧夫子、欧夫人旁边坐下。

“方临,成婚后有什么感觉?”欧夫子问道。

“大婚当日的感觉,神圣、虔诚,具体不太说得出来,却一生难忘。婚后么,感觉就是心中定了下来,总觉得有喜事,心里甜甜的,也更感觉到了肩上的责任,更成熟了些。”方临想了下,这么道。

欧夫子听了,哈哈大笑,笑过之后道:“岁月长,人生短,要将短暂的人生活出些意思,就需要遵照老祖宗这些传统,方才有趣,显得庄重。”

“我十几二十几岁,心中抵触传统,认为传统的就是陈旧的、迂腐的、不可取的,喜欢新的事物,与时俱进,跟随世道变迁。后来才知道,世道变迁,向前发展和传统是不相抵触的。”

方临听着这些,点头认可,人生的确需要一些仪式感。

大夏礼仪之邦,影响了几千年的礼仪,深深刻在了这片土地上每一个人的骨子里,流淌在血液中,吃个饭、喝个酒,都有讲究,有个说法,是丝毫不缺仪式感的。

“欧夫人身体可好些了?”方临看到旁边的欧夫人停下,问道。

“还是那样,身上……唉,不说它,不说它。”

欧夫人身上有莫大痛苦,心里有许多苦衷,除了在欧夫子面前发一些小脾气,在外人面前,却从不吭一声,也仍是穿着得体,干净整齐,头发服帖滑顺,从不让头发在头上散沙沙地飘起来,尤其是生病后,每日必要洗澡,洗过后,就香露在身上抹一点点,遮掩胸口的异味。

方临暗叹一声,说了自家最近可能回去小和村,会将香露多做些留下。

“难为方临伱了,还想着我这口子呐!”

欧夫子道了声谢,又说着:“好,回去好,回去看看是对的。”

欧夫人听了,颇为不舍,感伤说道:“我这身体啊,不知道还能不能见到你们回来……”

“这是说的哪里话,欧夫人你肯定能看到,我想着,将来还能听到我们孩子叫您奶奶呐!”方临这般道。

“好,真要有那时,我就帮着你娘带一带。”欧夫人目光柔柔说着,眼里有着点点的光,仿佛真看到了那一幕。

呼~呼!

这时,风大了,欧夫子门前那棵桂花树,花瓣开始凋零,飘落如雪。

……

因为准备回一趟小和村,方临对城中产业做出安排。

蒲知府那里,去拜访了一趟;董祖诰那里,也去了一次,对方正在潜心准备春闱,说了此事,请对方看顾着些书肆生意,董祖诰自然答应,说让他放心,会留心盯着。

徐阔老那边也是,同样去了一趟。

说来,去徐家还碰上了徐贤文,这小子手上拿着一沓卡,雄赳赳、气昂昂回来,如斗胜了的大将军,原来竟全是赢别人的,还想和他商量卡片回收卖钱,让方临哭笑不得。

……

最后,方临去拜访了刘掌柜,请他帮忙照看些书肆经营上的事。

见到方临,刘掌柜很是热情,还留饭了,这一次刘老太终于不像从前在店中,饭菜分量十足。

方临问道:“刘掌柜,最近过得如何,店里事情卸下来,你们老两口是不是清省多了了?”

“说起这事,唉,从前在店里,还不觉得,如今才暴露出来,我那两个儿子还好,都孝顺,可两个儿媳妇……”

刘掌柜长吁短叹:“方临啊,你方才看我那口子,都瘦了很多啊!你想不到她伺候我那二儿媳妇生娃有多累,原本在店里,只是做做饭,缝补鞋衣服,去了二儿媳妇家,要照顾二儿媳妇,还要照顾几个小孙子,二儿媳妇觉得她没带好,孩子一哭,我那二儿媳妇就非要问出个子丑寅卯,可你说,这带娃娃哪里能不哭一下?帮着带了,不但没有功劳,连苦劳都没有,你又说不成,人家怀着肚子,我那口子气都气瘦了。”

方临听着,想起刘洪儒难怪有时就在店中住下,不想回去,原来是这么回事,亲娘、怀孕的媳妇有矛盾,两头为难。

“要不掌柜的,你们两口子去洪文哥家?”他建议道。

“我那大儿媳妇,也不是省心的。两个儿媳妇整天担心替那个做多了,替自己做少了,吃了亏。我们两口子,也不是不想带孙子,可实在不想看两个儿媳妇脸色……别人都说媳妇难当,可我们这公婆的,也受气,你说说,这都什么事嘛?也是我们脾气好,太好了,好过头了。”刘掌柜摇头。

方临听着,只能安慰:“您想开些,不聋不哑,不做家翁,凡事别太往心里去。”

“可不是?罢了,不说这些了。这人活着,都有烦恼,只是别人家的看不到、听不到,我家其实已经相对好多了,至少两个儿子不偷不抢,不嫖不赌。”

刘掌柜摆手:“我也想开了,知足啦!这世道安定,吃得饱,穿得暖,比书上的大唐开元盛世还好,就希望,这盛世莫要太短,如大唐一般很快乱了……我听说,北方鞑子……”

他是人老成精的,话里话外,显然有所预感。

“辽东鞑子啊!”方临摇头道:“如咱们大夏,这么大的国,别人从外面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若只有外患,就是衰落,也会是一点点沉下去,可就怕……”

他顿了下,没继续说就去。

“就怕家里自个儿斗起来。”刘掌柜却是说出来了:“我恐怕是看不到那一幕了,只可怜我的儿孙。唉,只希望这太平日子能长些,再长些。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啊!”

……

和蒲知府、董祖诰、徐阔老、刘掌柜等一一告别过,这晚上方临回来,说了已经联络过商队,三天后出发。

方父、方母听了都是高兴。

“这在外面啊,过得好,想村里;过不好,还想村里。小和村是根儿,怎么都离不开。”

方父顿了下,又道:“毕竟祖宗埋在那儿呐!”

方母、田萱已经在商量着,这两天还要买什么东西,带回去给方爷、方奶、其他三房作礼物,以及帮耿家、城中留的其他小和村人家捎带的东西。

……

三日后,方临一家、方传辉、方赫,跟随联络好的商队,带着大包小包,启程离开淮安府城。

……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