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临夏 > 第154章,路上

临夏 第154章,路上

作者:吃红薯不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0:17 来源:平板电子书

阳光晴好,远山如黛,江水悠悠,商队行驶在官道上,传来车马粼粼的声音。

商队中间一辆牛车上,车上挂有铃铛,行走起来铃铛声响,车内空间宽敞,方临一家,还有方传辉、方赫六人都不觉得拥挤。

“对比去年逃难来时,只能腿着,现在有车坐,还不用推着、拿着东西,可真是舒服多了。”方父感叹。

一行人大包小包的行李,在稍后一些的车上拉着。

“对的,三叔,这车不摇不晃,也不怕刮风、下雨,可是舒服。”方传辉说道。

方传宗也是接茬:“我们来时,说是坐车,其实是在货上面坐着,遇到坡,有时候还要下来推,可没这个舒服,远远比不上哩!”

“那是跟着商队赶路,搭个便车。咱们这次,也是运气好,商队能腾出一辆太平车。”方临笑道。

“太平车?”田萱眼睛中带着询问,看过来。

“如今世道,有两种车可冒风雨赶路。一为包赶程,一为太平车。”

方临笑着解释:“所谓包赶程,就是一种骡车,有急事千里长途,披星戴月而行,风雨无阻,千里数日可达,既快又不避风雨,乃是有急事的情况下最佳选择。太平车,就是咱们坐的这种牛车,车型又粗又重,日行五十里,虽慢则稳,能拉运的东西也多,是风雨天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

包赶程、太平车,一快一慢,各有优劣,看人各取所需。对商队来说,要带大量货物,更要让商队中带着的贵客舒适,速度也不需要太快,自然是太平车为宜。

“舒服是舒服,可花的钱也不少。”饶是方母如今大方许多,这次都有一点点心疼,一行人费用可是三十两银子。

不过,三十两银子,人家也没没宰人,毕竟腾出一辆太平车,能拉多少货?这还是看在方临的面子上,不然,人家还未必肯呐!

只能说,这个时代,就是这样,想要享受,花销如流水。

“娘,也不差这点,花得值就行。”田萱劝道,也是她如今手头都存了不少,才能说出这话。

这时,外面传来声音:“方郎君?”

“季主事来了。”

方临说着,掀开帘子下去,看向对方,来人身形高大、挺直,五官端正,穿着一件白棉布对襟褂子,当胸一排布纽扣排列整齐,长袖整齐的卷至手腕,给人以干脆利落的印象。

此为名为季广祥,乃是这次商队的主事。

“我来给方郎君你们送些吃的。”季广祥亲自过来,手上端着一盘点心,一盘干果,笑着道。

看那点心、干果成色,俱是上佳,在淮安府城都不是普通货色。

“麻烦季主事了,这钱……”

“方郎君客气,车费已经包含在内,大公子更是说了,保障方郎君一行顺心,可比这趟生意都重要。”季广祥恭维说着,态度放在下位,有着一些讨好。

一来,他读书识字,虽无功名,却也去买过《三国演义》,看过这书,心中敬佩;二来,知道方临与蒲知府关系,人脉不俗,视作贵人;三来,这只商队范家有着干股,范家对方临极其不错,范家大公子还顺口提了一句,交代照看,下面人自不敢怠慢。

“季主事这是说的哪里话?真不敢当。”方临与季广祥聊了两句,感觉对方人情达练,很会说话。

季广祥也没多说,让人反感,点到即止,送来点心、干果,很快又回到前面。

方临将东西端进来,放下,招呼方父、方母、田萱、方传辉、方赫他们吃。

唰!

又将帘子彻底拉开,阳光照进来,车厢内光线明亮。

桌上放着点心、干果。

方临一行人,一边吃着,一边说着趣事,不时传出笑声,气氛轻快,如秋游一般。

半上午时,途中休息,路边,有着一座八角玲珑亭,精致典雅,与江淮山水天然相配。

商队中的其他人在路边歇息,方临一行作为贵客,自然被请过来。

“这亭子真好看。”田萱惊喜道。

“是。”

方临也觉得惊讶,山水之间,花香鸟语,这一个八角亭子点缀得恰到好处,只是,到了近处,就不由皱了皱眉,感觉着实有些大煞风景。

原来,此亭的正面,住在上镌刻有一副楹联,红底黑字,大方而有格调,却被人刻了许多‘某某某到此一游’、‘好山好水好景,某某某记之’。

“好好的亭子……唉!”方父都是说着。

季广祥起身将方临一行迎进来坐下,看出他们惋惜的心思,出言道:“这种刻字,见了确实扫兴,你说,这好山好水好亭,如何要出手破坏?”

“正是此理。”

“是有些糟蹋东西了。”

方临、方父在说话,出于礼节,方母、田萱没开口,方传辉、方赫同样只是听着,跟着吃东西、喝水。

“上次过来,我见到有個汉子,会写几个字,在地上捡了块石子,咬牙切齿地在楹联旁刻字。”

季广祥指着一处歪歪扭扭的字迹:“诺,就是这个,‘孙小二到此一游’,那人刻完了之后,似乎还对自己‘墨宝’不满意,又蹲下来,在旁边这里,刻下‘洪泰二十五年夏’,这才心满意足,微微一笑,转身要走……”

方临笑问:“季主事没有阻止?”

“怎么没有,我实是看不惯此举,叫住那人,问‘兄台是哪里人啊’?”

季广祥是个妙人,接下来声音一变,模仿那孙小二语气:“呔,我乃淮安孙小二是也,你待如何?”

“我指着这字,斥道:‘好端端的景致,让你平白糟践了,你竟忍心’?对方闻言却是嘿嘿怪笑道:‘这亭子上刻字之人又非我一个,怎么不见你早些来管?再说,你是哪个,也配来管这闲事?真是狗拿耗子也’!”

尤其是最后一句‘真是狗拿耗子也’,季广祥学得惟妙惟肖,阴阳怪气,让方临一行听了,都是捧腹大笑。

笑过之后,季广祥才又道:“我能说什么,为之气短,然而与这等无赖辩论,又无益处,只能作罢。”

方临点头:“这等无礼之人,确实不必计较。”

“这世道泼皮无赖越来越多了。”方父也是说着。

“不错。”季广祥赞同,深有感触:“自朝廷变革,商人不再是低贱之民,近几十年,从商者愈众,民众也不再以读书为唯一出路,竞相从商,唯钱钞多少论英雄,钱袋子鼓了,读书人少了,多有以戏谑粗俗为乐,才这般之举。”

方临闻言看了此人一眼:“季主事高见。”

“哈哈,一些思索而已,不谈这些。”

季广祥又说了一件趣事:“记得前年行商,我去了一趟秦地,慕名去霍去病墓。我去之时,游者众多,墓前被践踏得杂乱,唯独那墓碑,你们道怎样?”

“怎样?”方临等人都是被吊起胃口,看过来。

“唯独那墓碑啊,历久弥新,光可鉴人,油汪汪的煞是圆润,原来都是被人给摸得。”

方临等人听了一怔,旋即,都是哈哈大笑。

笑罢,季广祥又是道:“想必各位也都猜出来了,何也?缘由无它,只因为碑上有‘去病’二字,说是来此摸上一把,可免灾去病。”

“我也是问了才知道,起初,大家去墓前凭吊,出于对英雄的尊敬,后来味道慢慢就变了。凡是去霍去病墓游览的,都要在墓碑上抹上一把,有些人不远千里而去,竟不是凭吊英雄,只是摸一下墓碑……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一行人说笑着,休息一番过后,重新上路。

……

快到午时,季广祥过来说了,中午在长流村停下。

到了长流村附近,可以看到,道路两旁,大片大片无止境的水田。田里的晚水稻,如今差不多收割完了,偶尔也能看到没收割完的稻谷,黄湛湛地如流苏般在风中摇曳,时而可见有农人挥汗如雨在田间劳作。

村口不远处,有几棵两人合围都抱不住的老樟树,巨大的树身鼓着歪歪扭扭的疤痕。树下躺着几头水牛或黄牛,它们眯缝着眼睛,悠闲地咀嚼着从胃里反刍的食物,尾巴不时摔打几下,驱赶前来骚扰的蝇虫……

这是府城下面的村里,商队过来,也不算稀罕事,并没有老老少少围过来,只有一些小孩子围观。

商队到了村口停下,其他人在村口歇息用饭,季广祥又找过来,说是请方临一行去村中吃饭。

“商队伙食简陋,难以招待各位,幸得长流村中有一枝范家庶脉,我们可去拜访用饭。”季广祥说道。

客随主便,方临等人自是答应。

于是,季广祥又叫上两人,带着些书,领着方临一行,去往村里。

方临看了眼那些书,竟都是些通俗。

不等方临询问,季广祥就主动解释道:“范老爷看过方郎君的《三国演义》,极为喜欢,看过之后,托我搜集一些其他通俗带过去……说来,今日方郎君来了,范老爷知道一定高兴。”

方父、方母、田萱听着这话,对走到哪里都能见到方临的书迷,都有些习惯了。

在城中日久,方传辉也深深知道《三国演义》影响,见怪不怪,方赫同样也是习以为常,心中还在嘀咕:‘那范老爷若是堂兄的书迷,这次的待遇肯定差不了。’

进村,看到村中鸡狗成群,鸡粪狗屎随地都是,村人视而不见,走起路来大步流星。

反倒是方临一行干净体面,走路要低着头,仔仔细细看脚下。

到了村子东边一些,青石板铺路,明显干净许多,来到一座大屋前,季广祥敲门表示来意。

很快,一个四十好几、瘦高个儿的人出来,这人一张长长的脸上有着分明的五官,穿着合身蓝色长袍,很是斯文的样子。

“鄙人范庆贤,贵客登门,实是蓬荜生辉。”

尤其是听了季广祥介绍,见了方临,知道这是《三国演义》作者,范庆贤更是态度热情,拉着手臂,邀请方临一行人进去。

‘范庆贤,庆字辈么?和范家家主范庆增一个辈分。’方临如是想着。

范庆贤亲自领着他们进去,参观自家屋子。

只见这房屋极大,雕梁画栋,家里有着长工、丫鬟、粗使仆妇,还有私塾先生。

往里面一些,是一座花园,花园好大。

范庆贤介绍道:‘方小友,伱们来得不是时候,这园子种着月季花、栀子花、鸡冠花等各种花卉,还有梅子树、桃子树、橘子树,若是等春暖花开过来,那叫一个好看……还有那棵石榴树,若是石榴成熟,石榴红红的挂在树上,像是一个一个的红灯笼,真是好看极了。’

花园旁,有石头砌着水池,里面养鱼,一根大毛竹一剖两边代替流水槽,一头搁在水池沿上,一头穿过围墙的洞直通后山,流入池中的山泉,亮亮的,干净的透明。另半边毛竹借着从池子满出来的水,通向另一个池子,用来浇灌花草果树,今日明媚灼灼的阳光下,这里显得分外凉爽和新鲜。

站在水池边,可见其中鱼儿游来游去。

范庆贤亲自作为向导,带着方临一行逛了一圈,如此热情态度,季广祥都是没见到过,对方临下意识更恭敬三分。

随后,又在堂屋拉着方临热情攀谈,讨论《三国演义》内容,询问《三国演义》第二部什么时候出等等,自不必说。很快摆上宴席,席中鸡鸭鱼肉、海鲜牡蛎,说不上太过奢侈,但绝对算得上丰盛,比方临自家饭菜还要好得多。

饭后,商队还要等些时候出发,方临、田萱说是想去村中逛逛,范庆贤也知道了方临刚刚新婚,自不会不知情趣打扰,会意成人之美,让牛三、伍良两个长工陪着带路。

方父、方母没去,方传辉、方赫有着眼色,同样都没跟着。

在村中闲逛,不同于范家所见,仆役、丫鬟等等衣着皆是干净,没有补丁,村人衣服就有些破烂。

村中也多是茅屋,有的人家门口杂草丛生,长到门槛边上,还有鸡屎什么;有的人家就杂草铲去,打扫干净,可见是勤快人家。

“临弟,你看!”田萱忽然指着一处道。

那里,一个年轻男人拽着一个五六岁男孩儿,小孩儿额头长满了红白色痘痘,仿佛沾了一头的小沙粒,年轻男人用一个缺了好多齿的梳子,横着在儿子额头一刮。儿子一颤,嘴巴瘪了瘪,眼泪掉在胸前,也没哭出声来。年轻男人就用拇指和食指一刮,如是重复……

方临看着牛三、伍良两个范家长工的反应,都没什么表情,似乎觉得本该如此,到嘴边的问题,便又吞下了。

这般在村中,显然不会说请什么大夫,都是土方子如此处理。

“小心!”方临看到什么,拉了下田萱,只见一只比米粒稍大的黄色小虫,擦着田萱衣服掉下,背上还有几个黑点。

“这是‘黄刺啦’,落在人身上,就火辣辣的。”牛三道。

“就是有时候会从树上掉下来。”伍良说着,问道:“方官人,咱们去哪?”

“在村子里随便走走吧!”

方临、田萱被带着,在村中散步,看到村中茅房,四周挂上稻草的小棚子,风雨侵蚀得稀稀拉拉,阳光都能透过茅草照进去;看到公鸡母鸡,站在柴火垛上打鸣;看到三两只狗,一见生人就狂吠不听,一声比一声高,好似比着嗓门……

不一会儿,又看到一个很大的池塘,男男女女,男的在这里洗脸,女的洗头发,湿漉漉头发贴着头皮,油亮油亮的。

“如今天稍凉了些,往前些日子,都在里面洗澡。”

“吃水的话,在那一边。”

“我看这是死水,不脏么?”方临问。

“脏?”牛三晃晃脑袋,似乎没有这个概念,只是吭哧道:“一直都这样的。”

“是啊,村里也没井,也就去年,范老爷过来,才在家里打了口井。”伍良道。

方临听了沉默,范庆贤家与长流村普通村人对比,明明生活在同一个村中,却好似两个世界,让人心中唏嘘不胜。

池塘那边,有一些茅草屋,这里已经快到村子外面,比村中看到茅草屋又要差许多,小许多。

过去,看到有的一家四口,有的老少七八口挤在一口小茅草房,竟是住了十几户人家。虽然是到了这个季节,还有些蝇虫,嗡嗡作响,漫天乱飞,散发着臭气。

一个不会走路的男娃,坐在一把烂竹椅上睡着了,嘴上、脸上落满了会飞的小虫,黑黑的就像是一圈胡子,两只眼睛的四个眼角,每一处都爬着三两只苍蝇,黑黝黝的胸前和裤裆,也有一些小虫飞停……为了争夺位置,它们不停蹭来蹭去。可想而知,就算是对方没睡着,他一双小手也打不过四面八方的虫蝇啊!

“这小娃……”田萱看着,心中都是不忍。

方临也是皱眉。

“去年么,扬子江决堤,我们村也受了些灾,水退后,这些人家的地被官府收了,说是要造什么鱼塘……”

“可我们我来的路上,没见什么鱼塘啊?”方临问道。

“谁知道哩?说是要造鱼塘,可也没见。”牛三大咧咧道:“后来,范老爷就来了,那些田就成他的了,又在村里建了大屋……”

“原来如此。”方临点头,心中有些恍然,想起蒲知府说的,在灾年,官员、大户趁火打劫,软硬兼施,将民田占为己有,变作诡田。

无疑,这些就是受害者。

‘不仅是田地,还有范庆贤建大屋的地皮,想必也是这些人家的,这背后的种种龌龊……唉!’

方临想着这些,深深叹息,只不过自身位卑力薄,却也做不了什么。

……

下午,商队继续赶路。

接下来两三天,多有在村子落脚,有的村子有如长流村般的‘诡田’之事,有的村子却也没有,想来这已经是蒲知府竭力抑制的效果。

不说这些影响心情之事,只说路途中,很是轻松,银钱花得足,伙食也是极为不错。点心、干果不断,野味也时有供给,更多有时候停靠村落,在村正家用饭,杀鸡宰鸭,受到热情招待,更是吃得极好。

如此赶路,轻松悠闲,倒真是如旅游度假一般了,途中,时而还会有着不经意间的惊喜。

……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