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临夏 > 第179章,水灾

临夏 第179章,水灾

作者:吃红薯不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0:1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哗啦啦的雨声,持续了一晚上。

次日。

方临开门,就能感受到扑面而来潮湿、清新的空气,门前的橘子树,叶子在昨晚风雨中掉落不少,但仍留在树上的一改前两日的干枯蜷缩,变得挺立饱满,在雨水清洗下焕然一新。

刚刚开门,乖乖就从屋里一蹦出来,蹲在屋檐下,‘喵’地叫了一声,一只小前爪探出屋檐,似乎是在感受雨水,看那样子,明显想出去撒欢,却又怕毛发被雨水打湿。

花花就没有那个顾忌了,汪汪叫着出去撒欢跑了一圈,又回来,脑袋顶上的一撮呆毛湿汪汪耸拉在一起,跑到方临跟前,想在他身上蹭,被方临按着脑袋推开,它委屈地呜咽叫了一声,去和乖乖并排卧下,看着屋顶哗啦啦排下的水帘。

隔壁,邱婆婆起来了,看到方临高兴打招呼:“临子起来了?这下了雨可真凉快,前些日子晚上热,我家老头子翻过来、翻过去睡不着觉,昨晚睡得可香,一觉睡到大天亮,现在还没醒哩!”

这边,满娭毑也是出来,嘴里嘟囔道:“这下了雨,天就不热了,前些日子厂坊停了,雨后凉快,也能再过去做工了。”

方家,方母、田萱同样起来了,开始做早饭。

方临交代一声,撑着伞出门,因为下了雨么,到处都是此起彼伏的蛙声,也不知道前两天酷热时它们藏在哪里。

一路过去,可以看到胡同中排水沟壑中的水,暴涨许多,哗啦啦流着。出了胡同,再往前,有的街道排水处堵塞,路面积水没过脚踝,行人过去时,都要寻干燥的地方左蹦右跳。

来到轩墨斋、两家分店,方临叮嘱他们注意防水防潮,又告知店中储存的粮食尽管吃,下雨没什么生意,就好好歇歇。

返回,家里早饭已经做好,皮蛋瘦肉粥、调豆芽、拍黄瓜,算是挺丰盛了。

听着雨声,一顿早饭过去。

上午,桂花嫂、苏小青、邱婆婆、沙小云一如既往过来坐,方母、田萱拿了果子、点心出来。

今天不似前些日子酷热,也不需要送冰过来,虽然前两天在方家热不着,但这下了雨自然凉爽下来,女人们今个儿好似更高兴,兴致勃勃说起话,从田萱、沙小云越来越大的肚子,是儿是女,说到将来养儿育女的经验。

小丫头陈叶在玩着七巧板。

方临为了给方父打发无聊,和他下着象棋。

“要是在咱们村里,这大雨天屋顶有时候会漏水,还要怕河里的水冲上来……在府城,就不用想这些,日子越来越好了。”

“是啊,爹,乔家旭子哥他们过来,去了码头,当小管事,最近怎么样?”

“就是做以前我做的活儿,晒不着、累不着……挺好的。”

说着话,屋外哗哗啦啦,这般下雨天的时光,也仿佛随着那垂下的水帘拉长,缓慢下来。

……

午饭,方家今日是豆角炒肉,炖了鸡蛋,方母说田萱大着肚子需要补补,现在基本每顿都挺好的。

吃过饭,夏日的午后有些困乏,回屋睡午觉。

拉上帘子,屋内光线一下子变得昏暗。

方临回身也躺在床上,小心翼翼抱着田萱,听着她的肚子,田萱似乎是感觉有些痒痒的,咯咯笑起来。

忽然,她说:“孩子踢了我一下。”

“是么?”

方临脸上线条更加柔和,更认真听着她的肚子,没一会儿,看到田萱打着哈欠,说道:“睡吧!睡吧!”

可真要睡,田萱又睡不着了,方临就将她当小孩子似的哄着,轻声讲着故事。

田萱靠过来,嗅着方临身上的味道,一会儿看一眼,一会儿看一眼,仿佛看到方临,心中就无比安宁,不知多久沉沉睡去。

方临看着依偎在怀中甜美睡着的田萱,笑了笑,也产生了些困意,肚子饱饱的,心灵充实,任由思绪天马由缰放飞着,这般的慵懒中,听着外面哗啦啦的雨声,也跟着睡去了。

这一觉,直到半下午才醒来,田萱似乎早醒了,看到方临睁开眼,不知怎么想的,一下子闭上眼睛,可又却似乎不确定,布灵布灵眨了两下偷瞧。

她如今已然好大了肚子,即将为人母,却不经意间,展现出如少女的活泼可爱,如此反差让方临忍不住笑出来。

出来,苏小青、桂花嫂已经午睡后过来了,与方母小声说着话。

“方家哥哥!”陈叶脆生生喊着过来,捧着一个拼好的七巧板。

“厉害呢!”方临揉了揉小丫头脑袋,看她如猫咪一般眯起眼睛,想着将来自己大概也会有这么一个可爱的女儿吧?

……

下雨让人们变得轻闲,苏小青、桂花嫂、沙小云、邱婆婆时有过来,方母、田萱也不觉得无聊。

方临和方父下下棋,写写稿。

如此时间飞快过去,一旬匆匆而过。

这一旬中,雨水也有停下,偶尔阴一会儿,但很快就又下起来,有时候稍小一些,更多时候却如瓢泼,仿佛是将之前积攒没下的雨水一股脑全补回来似的。

西巷胡同是排水沟渠今年才修整过,相对比较好,但也堵塞过一次,还是胡同中男人冒雨出去,给疏通了。

现在出去,很多地方都要脱了鞋,蹚着没过腿弯的水过去。

方临又去过店里一次,轩墨斋主店、烟袋斜街的分店还好,广福斜街那处分店地势相对较低,店里都进水了,要拿盆往外舀。

城中不少人都感觉到了不对劲儿,会趁着偶尔雨停下来的时候去买粮,囤积些粮食,粮价都因此涨了一小波。

这日,方母说起这事:“家里柴米油盐都是不缺,还有腊肉、干菜什么,能管一年两载的。”

也就是蔬菜果蔬不足,不过,真要有粮食危机,有的吃就不错了,还讲究個什么?

“我家也是,咱们从村里逃难过来的,实在怕了饿肚子,又不太缺银钱,家里多买了粮食存着。”苏小青也是说着。

桂花嫂更不用说,准备亦是充分。

方临听着这些,倒不太担心,别说自家有囤积粮食,就是没囤积,也不怕没饭吃。

他如今可是从五品锦衣卫镇抚,迈入城中权贵阶层,只要府城还有粮食,哪怕九成九的人饿肚子,也饿不着自家。

‘欧家得去看看,没了欧夫人,许多生活上的事情,夫子的确不擅长。’方临如是想着,出门去。

……

欧家,欧夫子站在窗前,看着外面瓢泼大雨,眉头紧皱,看到方临过来,请他坐下,叹息道:“这么大的雨,看这形势,咱们淮安今年怕是又要遭灾。”

“我也在想这事,我们村里,前年就是遭了水涝,今年别又是这样,多灾多难啊!”

“是啊,多灾多难。”

欧夫子顿了一下,道:“不只是咱们淮安,整个江淮之地恐怕都有汛情,若是今岁真遭水涝,咱们江淮之地粮食也要减收,恐怕支应不了北方州府了。”

“听说北方今岁也又是干旱,多少人家都开始逃荒,朝廷还指望调拨咱们这边粮食,可现在……唉,不知道多少人要饿死。”

“夫子,这些事情自有陛下、朝堂大人考虑,咱们再操心也于事无补。我来是问问,夫子家可缺粮食,若是缺,我家可拿过来些。”方临表明来意。

“不用了,家里有备着。我那口子啊,最后一段时间,还清醒时,对我这个不放心,那个不放心,早让我买了不少粮食囤着。”欧夫子轻轻说着,深吸了口气,用力眨了两下眼,低下头。

从欧家回来,方临还在想着这事:‘远的我管不了,淮安府城,我却是可以做些什么。’

‘我之前就有考虑,在董兄高中状元,我得授从五品锦衣卫镇抚后,虽有足够背景,有了开厂坊的资格,但大环境却不好,工人不够,要寻找一个合适的切入口。现在,这个切入口似乎来了,若是今岁淮安真的遭灾,难民涌来府城,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就解决了。’

可以说,方临在灾后开办厂坊,这不仅于私有利,同时,也为官府减轻了压力。

——正常时候,百姓是百姓,但若成了难民,那就成了不稳定因素,一不小心就会造成动乱。

‘也不知道这次汛情规模大小,但看这形势,估计要比前年严重,府城预备仓恐怕都不够,说不得还要向城中大族募捐……’

‘说起城中大族,若是在这次灾后开办厂坊,受到他们的阻力也最小。城中谷、范、马、邵、段五家,谷家是真正的资本家做派,但如今正因为诡田案,处于收缩状态;范家在我忽悠下,一头扎进香露生意,根本看不上办厂坊、海外生意什么;马、邵、段三家,有严重的小农意识,重视土地,这次灾后,大概率都去兼并土地去了,不会想着扩大厂坊,来阻碍我。’

可以说,这真是最好的时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方临下定决心:‘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开办厂坊,通往大资本家之路,就从这次开始吧!’

‘要办厂坊,势必花钱如流水,所幸之前《三国演义》第二部深入开发,建立分销渠道,赚了不少,如今有数万两银子积蓄。但料事从宽,还是要多准备些。’

这时,他忽然想起,前些日子,有朝廷中人来催问。

‘这是陛下催稿了?不,上次洪泰帝的态度,意思是慢可以,但要保证质量,想来也可能是下面人想讨陛下欢心,自作主张?但无论是谁的意思,我这稿子都不能拖太久了。’

‘罢了,这次《三国演义》第三部、第四部赶稿出来,给陛下送去,然后一起开售,快速搂一波钱,开办厂坊。对了,可以在《三国演义》第三部、第四部售卖时宣传,将卖书的一成利润作于赈灾,这既是做好事,又能将名声打出去。’

这个时代有了好名声,往往事半功倍,不说名声增加的卖书销量,就说等宣布厂坊招人,必然来者如云。

方临思索着,定下此事,立刻回屋坐下,开始赶稿,在哗啦啦的雨声中,流芳后世的旷世奇书《三国演义》在这个夏日成型。

……

淮安府城这边,雨水断断续续,时大时小,百姓多有趁着雨停去买菜储粮,深受粮价上涨之苦。

下面各县,却更是已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

小和村。

自从暴雨开始,小和村上下就生出了警惕,一颗心提到了嗓子口。

毕竟,前年才遭过灾,逃难去府城,吃一堑、长一智,怎能不吸取教训?

乔村正通知下,家家户户做了准备,将粮食从箱子拿出,放到高处,防备像上次水来得突然,淹了不少粮食,以致逃难途中粮食不够吃;又差人隔一段时间就去河边察看水位,日夜不断。

可以说,近日每一毫水位上涨,都让村人提心吊胆。所幸,雨水渐小,水位在最高开始回落,这意味着小和村今年大可能不会受灾,大概率安全了。

村人无不高兴,议论纷纷。

“今年比前年的雨水还大,咱们村都没被淹,真是大喜事啊!”

“那可不?咱们这段堤坝优先加固,我想着就不会出事。”

“这事说到底,还是沾了方家的光,也就是知县大人看在方家临子的面子上,才先修了咱们这段,不然指不定怎样呐!”

……

村人兴奋说着,对方临一家更加感激,老方家声望在村中进一步拔升。

无怪他们如此,如果能选择,谁愿意逃难?逃难途中,奔波折腾,年龄大的人往往受不了。

尤其是数日之后,一些村子遭灾消息接连传来,更是让小和村人这种高兴、感激达到了顶峰。

……

也就小和村村人高兴之时,淮安府城雨势渐小,趋于停下,不等府城百姓高兴,一连串噩耗就相继传来,淮安治下,安东、桃源、清河下辖等六县,无一幸免,尽数遭灾。

当消息传来,府城粮价立地飙升一截,百姓仍是疯狂抢粮,人心惶惶,乱象已显。

……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