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临夏 > 第217章,旅途

临夏 第217章,旅途

作者:吃红薯不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0:17 来源:平板电子书

方临寻方传辉出来:“南洋那边,成立商行的事如何了?”

从前,谷、马、邵、段四家将货物运往海外,直接就是批发给当地的地头蛇,一是为了省事,节省时间;二是为了拉拢那些地头蛇,减少麻烦。

可如今,方临这边厂坊越做越大,货物吞吐量太大,当地地头蛇联手压价,他自是不能忍,便吩咐下去,在海外成立自家的商行,销售这些运出去的货物。

“临子哥,这些年咱们在南洋也不是白过的,焦主事已经搭建起渠道……这渠道建立起来,才知道以前那些地头蛇有多黑……”

在海外成立自己的商行,将通过船队运来的货物,自产自销,最大化开发,自然利润极大提升。同时,有了这个海外的商行,采买一些敏感物品,也比较方便。

当然,这严重侵占了当地地头蛇的利益,他们可不会乖乖忍着。

果然,接下来就听到:“那些地头蛇,背后是当地的贵族,他们组织人打过来,我们埋伏杀回去,一下就将他们打老实了,不仅承认了咱们商行,还割让了一块地盘。”

通过海外渠道,早就获得了火枪,还在吕宋占了一块地盘,技能培训班又输送学生作为骨架,按照操典训练,拿土著练兵积攒经验,这一半年间才算是有些样子。

看方传辉就知道,从血与火中磨炼出来的,身上气质都和常人大不相同。

这次在南洋那边成立商行,也是早料到会有这一遭,会和那些人对上,也是更进一步练兵——说来,从前都是打土著,这还是第一次对上成建制的军队,虽说只是南洋一个撮尔小国的军队。

“伤亡如何?”方临问道。

“没死,就伤了一个,还是追太快拐了脚。”方传辉说道:“临子哥,你是不知道,那些夷人占据地域优势,把持往来贸易,他们军队用的武器,竟然大多数还是弓箭,极少数火枪手,也根本没有训练过,打出去的子弹都偏到不知道哪里去了,一个冲锋就打散了。”

“咱们不一样,都是拿弹药喂出来的,临子哥,你待遇又给得足,吕宋那边是真分田啊,他们一听到打仗,都是嗷嗷叫,半点不带怕的。”

怎么说呢,这是欺负土著,欺负出来信心了,这次面对的南洋小国在他们眼中,也不过是大一号的土著。

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军功分田制’极能刺激士兵积极性,由此诞生的军功贵族,守卫自己的土地也是最忠诚的。

“不错,闻战则喜,已有精兵的雏形,有此战果不足为奇。”方临点头。

东亚怪物房,只要装备跟上,待遇跟上,如饷银、抚恤等,和谁打起来都不会弱了。

“不仅是军事,还有土地,吕宋那边土地好,一年三熟,南洋的土地竟然更肥沃。那群夷人,种田就是随处一撒,就这都饿不死,他们根本不懂精耕细作,那上好的田地在他们手上,简直是糟蹋!”方传辉说着,都是痛心疾首。

“所以,才需要咱们啊,一手握枪,用铁血手段让他们畏惧,一手持书,进行教化,让他们沐浴文明的光辉。”方临淡淡道。

如此不要脸的话,饶是如今见多识广的方传辉,都有些忍不住:“咳咳咳!”

方临看了堂弟一眼,少见多怪,西方殖民可比他不要脸多了。

‘南洋小国,都是些欺软怕硬的货色,用他们练兵,用他们的土地封赏、养兵,这些诞生的军功贵族,就是我在海外的核心班底。’

方临可不怕像秦国一样玩崩,南洋的土地不够,还有美洲,还有澳大利亚,至少支撑几代人没问题。

“军工厂坊建设如何了?”

“国内搜寻的那些工匠,让他们将枪支拆解了,都搞不清原理,也就复制还行,不过产量极低,临子哥你说的蒸汽机、火炮更是没影,好像有技术方面的难题……我看还得寻泰西的工匠,不过,哪怕建立商行,通过紫荆花商队、双头鹰商队,也没找来。”

“紫荆花商队?这事我来解决吧!”

方临喃喃着,想到一個人:米西,就是当初见过的那个泰西人。

这家伙旅游去了京师,前两年他通过董祖诰,才和此人重新取得联系,有意结交下,目前关系挺不错的。

‘米西出生于泰西的大商人家庭,家里似乎和紫荆花商队有些关系,我这边挖不来泰西工匠,但米西却未尝不可,就算通过紫荆花商队挖不来,也能从别的渠道找来。’

‘这事在信中不好说,最好还是当面详谈。’正好,方临静极思动,也有些想出去走一走了。

……

次日,方临说了旅游之事。

其实,这很早就有想法了,当初说是等秋秋大一些,后来田萱又是怀孕,现在却是时候了。

“在家里享福不好,何必要学那些人,出去吃苦?”方母感觉在淮安挺好的,白天在女工厂坊管着人,被人奉承着,晚上回来仆妇丫鬟已然做好了饭,每天乐滋滋的,实在不太愿意出去。

“娘,如今,民间已然出现了旅游热,据我所知,相关配套极为成熟,如去到一地,提前约好,离城几里就有牙家迎接,住宿地方有马厩、妓馆、优人……可住房、租轿、纳山水税,去景点有人接迎,游玩有人准备席贺。可以说,只要给足了银钱,一应事务,都有牙家安排,妥妥帖帖,顺顺利利,只将人带去就行,如此怎能是吃苦?”方临笑道。

前面说过,大夏开国初年,有诸多禁锢之律法,无论吃穿还是言行,无不列于条律,各行各业,各行其是,而随着大夏经济发展,百姓对精神文化需求亟需,通俗应运而生。

而通俗,这种读书行为,是需要识字的,不算是大众文化,也就是如方临的三国、西游、封神等传世佳作,通过说书、戏曲改编,才能为普罗大众所欣赏。

言归正传,旅游则是另一回事,它同样能满足精神需求,并且还是一桩体面事情。想一想,对腰包鼓起来起来的百姓来说,劳作之余,去名山大川游历一番,回来与左邻右舍讲一讲旅途之见闻,看着听者一脸好奇、兴奋、羡慕的样子,实在是大大的满足。如此,既增长了见识,又满足了虚荣心,旅游热怎能不兴起?

——也别看大夏小冰河时期,天灾不断,就以为大夏百姓穷了,各地发展不均衡,贫富差距极大,如京师、江淮这些经济发达之地,许多百姓腰包都是鼓了起来,尤其是随着红薯推广,以及最近几年大夏各地灾情稍稍放缓,更是助长了这股旅游热。

‘这也是社会大环境开放、宽松、自由。朝堂上,太监集团、文官集团斗得不可开交,反倒减弱了对民间关注,放开限制,旅游业蓬勃发展。’

事实上,的确不用朝廷做什么,只要不乱政、恶政,民间就能自己找寻到出路,发展起来。

方母听了方临的话,颇为心动,要是这样的话,似乎出去旅游一次,也不错的样子。

方父想了一些,又是问道:“临子你说的那些,也是去到地方后了,路上还要咱们自己走,会不会出什么事情?”

这是想起了当初来府城,遇到劫匪的事情。

“临弟,秋秋、泰儿、羲儿是不是稍有些小?”田萱也是迟疑道。

“他们也五六岁了,路上也会带上丫鬟、护院、大夫,不用担心。”这些事情方临早有考虑。

如今大夏还算是安全的,再说也会带上护院,最近他们还更新了火枪。

还有孟江(方赫弟弟孟禾的哥哥)这些人跟随船队回来,在海外打过仗的。

——孟江出海了三四年,这次回来,他老娘催他娶妻,要他安定下来,就转到了护院这边。

方临又是道:“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也是让秋秋、泰儿、羲儿增长见闻。”

他心中补充了句:‘现在不看,等日后可能乱起来,就未必有机会了。’

方父、方母、田萱见方临考虑周到,又如此说,便答应下来,等确定之后,都是兴奋。

方临是行动派,处理好各种事情,旬日后就是出发。

……

颜知府听闻方临一家出去旅游,还送别到城外。

这五年间,他和方临这边关系始终保持得不错,一方面是通俗发展,带动淮安繁荣,送上门明晃晃的政绩;一方面是方临兴办厂坊,吸收失地百姓,为他解决了这颗大雷。

回来后,颜知府都在感叹:“真是羡慕那位方大人的潇洒,若非职责在身,我也想出去走走,看一看大夏这大好河山!”

“正是大人治理一方,造福一方,百姓手中才有余钱,才能旅游种种,大人这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啊!”齐师爷拍马屁道。

“哈哈,过誉了!过誉了!”颜知府笑着摆摆手,说道:“如今淮安繁荣至此,不出意外,明年我就要升迁走了。”

说实话,他心中也有一些迫切。

淮安如今的确是繁华,可下面掩盖的问题极大,土地兼并,造成越来越多的失地百姓,虽说被方临厂坊这个蓄水池吸收,但这万一方临的厂坊出问题呐?

若是暴雷,简直惊天动地。

这也是当初和大族妥协,放任他们兼并造成的祸患,如今已然难以遏制,可以说下一任知府来了,都必须依靠方临,饮鸩止渴。

“大人,还有城外那片区域。”齐师爷提醒道:“最近些年,大夏气候古怪,虽说预估那片地域能撑十多年,但这三五年间多有暴雨,沿江不少作为缓冲的鱼塘已然开始阻塞。”

“是啊,幸喜我明年就会升迁,这些麻烦都是下一任的了。”

……

范家。

范庆增、范其光、范其辉父子三人相聚,也是知道了方临一家人旅游,离开淮安之事。

“爹,咱们要不要趁方佥事不在,做些什么,试探一二?”范其辉道。

“做些不痛不痒的有什么用?昨日那位方大人过来,向我提起你试探他手下人……不成也就罢了,还被人转头汇报给那位方大人,拿到桌面上说,这都做得什么事?”

范庆增冷哼一声。

他不是怪二儿子做这些事,而是怪二儿子做的不干净,贸然出手试探不成也就罢了,还被人家转头就给卖了,做事手法简直糙不可及。

“爹,是我小瞧了那个党志显……”范其辉尴尬道。

“此事不成无伤大雅,也是降低那位方大人警惕。”范其光给弟弟打了圆场,旋即问道:“爹,对那位方大人您是什么想法?”

“当初三千两银子买下香露秘方终究是个隐患,谁能想到,那位方大人能有今日?对方消化、整合了谷、马、邵、段四家的厂坊、船队,又有和马、邵、段三家合作的肥皂生意,如今,已然超过了咱家,将咱家挤到了淮安第二。”

对此,范庆增心中自然是不舒服的:“但另一方面,咱们两方的产业并不冲突,斗起来实在不值得。”

“若是能寻到破绽,以最小的代价,一举打死也就罢了,若是不能,其他试探就不要做了。”

他叹息一声:“况且,如今朝堂局势波澜云诡,宜静不宜动。”

朝堂之上,宦官集团和文官集团争斗不休,动荡之中,范家在朝堂力量损失不小,反倒是董祖诰座师一系、蒲知府一系力量保存相对完好。

“爹说的有道理,前些日子,咱家不是还收到消息,陛下多日未曾上朝,恐怕山陵崩不远……值此变乱之时,的确不宜大动。”范其光道。

“爹,大哥,我明白了。”范其辉也是点头。

……

范家不搞事,谷家专心经营城外酒楼、鱼塘,马、邵、段三家如今几乎快成了方临附庸,同样不会做什么。

这五家不搞事,淮安自然就安定了。

而这时,方临一家开始了精彩的旅途。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