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临夏 > 第243章,六年

临夏 第243章,六年

作者:吃红薯不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0:17 来源:平板电子书

淮安。

城中河畔,春和景明,杨柳依依,草长莺飞,方临、董祖诰二人在树荫下钓鱼。

“听嫂嫂说,近来董兄将自己关在书房,闭门不出,整日唉声叹息,何必如此?”方临挂了鱼饵,将鱼线抛出道。

“方兄岂会不知?自是因为那新政三条,实乃祸国殃民。就说取消江淮之地工商业税,此项税收,江淮之地如今完全能承受……”董祖诰说到一半,意识到这项政策他们也是受益方,下意识顿了下。

“董兄,此策咱们虽从中得利,每年能剩下数万两银子,但朝廷若是要收,我也是支持的,想必董兄也是同样心理。毕竟,如今整个大夏就数咱们江淮之地最为富裕,别地已然不堪重负,相忍为国嘛!”方临表达了自己看法。

或许崇祥帝以为此策彰显了公平,但其实,无论哪个朝代,都不可能说对一国所有区域绝对公平,如前世时空,就将化工企业搬迁到……还有耕地红线……此世也是如此,真要论公平,科举南北榜,可算公平?辽东百姓在第一线,顶着女真鞑子的压力,可算公平?

“我知道,方兄是晓大义的。”董祖诰继续说:“其二,征收辽饷,以大夏如今吏治,恐怕会逼得北方民乱四起;还有取缔驿站,此举节省不了多少,却会砸了数万人饭碗,将他们逼入绝路,陛下当怕就不怕闹出乱子么?”

“是,我观这新政,的确是自毁城墙,董兄如此关心,可是想去京师力挽狂澜?”方临笑问。

“就算我想去京师,恐怕也不能。”董祖诰苦笑。

他虽然同属文官集团,曾经遭魏忠贤迫害,所属派系更是在和魏忠贤斗争中付出了重大牺牲,但如今,魏忠贤身死,也就是头顶上不能升迁的桎梏去了,那只是理论上升迁的可能,实际上仍不能升入京师。

如周景崇那一派系,董祖诰和他们不是尿一个壶的,就算魏忠贤倒台,空出的位置也早就被占据,一个萝卜一个坑,哪能轮到董祖诰?

换句话说,文官集团和魏忠贤是死敌,为斗倒魏忠贤曾经短暂联合过,董祖诰所处的派系也曾付出了重大牺牲……但如今,魏忠贤倒台,文官集团内部自己斗了起来,东林党、浙党、齐党等等,目前是以周景崇一派的东林党占据上风,摘取了胜利果实。

“那不就了了么?纵使新政出什么乱子,和董兄你一个淮安知府,和我一个有名无实的在野闲人,有什么关系?”

“话虽如此,可……”董祖诰心中是有家国天下的,有着一种情怀,有着良知,某些时候,道德底线太高也是一种折磨。

他意识到什么,忽而看了方临一眼,感知到方临的变化,似乎恢复到了最早相识时那种对外界的淡漠,沉默了下,问道:“方兄,你可是因为长公……”

“是,有些事情,我想明白了。”

方临看着鱼漂动了下,收杆取下一条小鱼,道:“我曾和长公提过一个观点,‘能力越大,地位越高,权力越大,责任越大’,所以,这天下若有什么乱子,不就本应该是坐在那个位置、以及身处高位决策的人,来承担这个责任、后果么?”

“总不能,陛下享受着主宰天下的权利,昏招迭出,朝廷滚滚诸公拼命挖大夏墙脚,一个个吃得肠肥肚圆,等到了危难之时,又喊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让咱们这些小民顶上吧?”

“如若真到了那最坏情况,他们承担反噬,自挂歪脖子树,天街踏尽公卿骨,不也是应当么?”

这是很简单的道理,身在那个位置,掌握那个权利,自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更直白些说,你作孽,你承担后果,拒绝罪恶平摊!拒绝责任平摊!总不能你作恶,却不想承担恶果,指望着升斗小民毁家纾难,出现一个救世主,救你们王公高门于水火,哪有这个道理?

‘我本就不是什么心怀天下苍生的圣人,也只是一个普通人,我只要问心无愧、对得起自己良心即可。’

‘是,洪泰帝对我不错,颇有恩情,但我也做出回报,施加影响,提前将红薯推广开来,并且,许多能对洪泰帝提的,也都提了,让他准备后手,可如今是他后代自己不争气,扶不起,我能如何?且不说凭一己之力难挽天倾,就说我想挽,也要看崇祥帝愿不愿意……张瑞安就是下场啊!’

可以说,张瑞安之死惊醒了方临,打破了他对大夏最后一丝幻想,在如今大变之世,选择了冷漠,不想、不愿、也不能背负起不属于他的责任。

‘真到那个时候,我按照计划,带着家人、亲朋故旧,远遁海外,还有淮安百姓,我能有今日,离不开他们支持、贡献,对他们也有一份责任,到时愿意跟我走的,也都尽量带上迁走……更多的,就无能为力,尊重他人命运吧!’

“方兄,话是这个道理,陛下、朝堂衮衮主公,若是……也是咎由自取……可苍生何辜?”

“是啊,百姓最是可怜,就算他们乱政,为此第一个遭殃的,却是百姓,直到苍生泪汇聚成覆舟水,才能对他们进行清算……但还是那句话,如那些在其位者,都不怕报应,不珍惜自家子民,如你我何必操心?就算操心,又能做什么?”

方临拍拍董祖诰肩膀,劝道:“董兄啊,你只是淮安知府,主政一地,造福一方也就够了,想太多却是自寻烦恼。”

“也是,也是啊!”董祖诰听闻这些,倒是开解了许多,不再想那些,专注眼前,体会到了些钓鱼的乐趣。

“这就对了么,想开些,那些人要折腾,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就随他们去吧,我们做好本分之事就够了。”

方临说着,轻呼一声收杆:“又上钩了,董兄,这几尾鱼儿,今晚正好让下人做了鱼汤,给咱们下酒。”

“哈哈,好!”

……

时间匆匆而过。

崇祥二年春,辽东女真叩关入塞,京师震动。

是年,其实是当初被炮轰重伤的皇太极身死,辽东女真内部矛盾丛生,已到了不可压制的程度,最终是摄政王多尔衮勉强调和各方,试探对大夏进攻,希望将内部矛盾对外转移——若是战事胜利,自不必说,能达成转移矛盾效果;若是失败,借着大夏多消耗些人,或许还能再苟延残喘一二年。

然而,就是这一个试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战果,大夏军队如纸糊一般,连战连捷,势如破竹。

大夏军队战斗力下滑如此严重,自然有着原因:在魏忠贤倒台后,曾经提拔的有能力的将领遭到清算,以前被打压下去的无能坐地户反攻倒算,军队内部连番动荡;同时,大夏文官重新上台,拿出了曾经的尿性,为了节制军队,抠抠索索,十成兵饷只给三四成,让魏忠贤整顿过后、满员足额的官兵实在活不下去……如此情况下,还谈什么战斗力?这只纸老虎不过是被戳破罢了。

可以说,这一场叩关成功,挽救了连年天灾、矛盾丛生、近乎崩溃的辽东女真,让他们成功缓过这一口气,靠着对大夏吸血,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同年夏,大夏北方大旱,又逢征收辽饷,吏治败坏的大夏官员,借此机会横征暴敛,百姓不堪重负,晋地、鲁地、豫地、陇地多地百姓杀官作乱,揭竿而起。

与方临前世时空相比,在方临影响下,如今红薯在大夏各地推广开来,活下来了更多百姓,但也造成了相比前世时空历史中,在一开始就更多人数、更大规模更大、更广范围的大乱。

崇祥帝收到奏报,雷霆震怒:在魏忠贤主政期间,天下还算稳定,辽东战事也还算顺利,可在他登基、铲除魏忠贤后不久,就是如此急转直下,这是不是说明,他不如魏忠贤啊?那他杀魏忠贤是不是错了,要下罪己诏,要自裁以谢天下啊?真是岂有此理!

辽东女真叩关、各地民乱四起,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崇祥帝对周景崇的信任动摇。

周景崇或许意识到了危险,以年老体弱、精力不胜为由,自请辞去中极殿大学士、首辅之职,告老还乡。

崇祥帝应了周景崇辞去首辅之请,却不允许致仕还乡,强留对方主持剿贼事宜,将功补过,周景崇被迫立下军令状,五年剿贼不成,提头来见。

可因为当下国库空虚,难以发兵剿贼,周景崇为了自救,献策在辽饷之外,增收剿饷、练饷,崇祥帝允之。

于是,剿饷、练饷与辽饷,后世合称的‘三饷’,在大夏推广开来。

这剿饷、练饷,本为剿贼所设,可贼仿佛剿之不尽,时间就在周景崇‘连战连捷,捷报频传,但贼越剿越多’中一晃到了崇祥六年,这个时候,农民军祸及范围扩大,并且,辽东女真仿佛尝到了甜头,连年叩关。

崇祥帝终于对周景崇耐心耗尽,就如张瑞安所料的那般,他开始后悔、反思,悔不该推出新政三条,可自责不过片刻,就将过错全盘推到了周景崇身上,认为都是‘奸佞在朝’,方致有此祸。

也就在这个时候,东林党分裂,时任首辅的温子荣弹劾周景崇欺君罔上、讳败为胜、贪污**……等十宗大罪。

崇祥帝顺势发作,派人将当时仍在前线主持剿贼的周景崇抓回京师,凌迟问斩。

当然,如此简单粗暴、不顾时宜地对周景崇清算,让大夏剿贼军队对上农民军经历一场大败,不必细提。

……

崇祥六年秋,淮安。

比起六年前,方临脸上更添了许多风霜,鬓间微白,正准备出门,田萱在旁边给他整理衣服,问着晚上回不回来吃饭。

“我去胡同中看望夫子,应该会回来,若是到了饭点,还没回来,你们就先吃。对了,爹娘今天呢?”

“爹去了码头,找熟人唠嗑去了,娘则悄悄跟着秋秋,去了技能培训班那边,想看看朔儿说的和秋秋似乎看对眼那人……”

这些年间,方父、方母从海外回来后,没再出去了,二老在海外增长不少眼界,也跟着方临耳濡目染,意识到大夏可能……一家人将来或许要去往海外,大可能无法落叶归根,所以这几年间都没往海外跑,挺是珍惜如今在淮安的时间。

而五个儿女么?

秋秋已到了嫁人年纪,出落愈发水灵,亭亭玉立,提醒着方临自己老了,去年去了‘技能培训班’,教授一个女子班,似乎和那边一个老师看上眼了,最近才被弟弟方朔揭破;

方泰在方父、方母回来后,就自请出海去了南洋,看顾、主持海外那一摊子;

方羲这个不着家的,同样在海外,不过,如今年龄大了,也算是懂事了,坐镇一个千人武装团,哦,最近来的一封信,还给了方临一个大大的‘惊喜’,这家伙当初不是去泰西么,竟是将一个小国的公主俘虏了芳心,如今人家念念不忘、千里迢迢找过来了;

方朔也在技能培训班那边,这小子不比两个哥哥,或者喜欢经商、或者心野喜欢往外跑,是个能静下心做学问的,尤其对西方科学格外感兴趣,正好那边请回来了几个泰西学者,每日在那边做实验;

方星,这个最小的女儿性子娴静,跟随师文君、谷玉燕二女,在书肆那边画画创作,倒也自得其乐。

本来田萱还想,再给他们添几个弟弟妹妹,方临制止了,已经生了三胎、五个儿女,再生更多对身体不好,以这个时代的卫生条件,相对大龄产妇也不安全。

……

西巷胡同。

方临来到欧家,到了欧夫子跟前,欧夫子还没有反应,直到打招呼,才道:“是子敦啊,你来啦?”

“夫子,你的眼睛……”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