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临夏 > 第246章,亡国

临夏 第246章,亡国

作者:吃红薯不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0:1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崇祥六年秋,董祖诰入京师,晋建极殿大学士,加少师,其后,崇祥帝又陆续调与其亲厚的蒲元皓、韩元敬等人入京,形成政治派系,对以温子荣为首的东林党形成制衡。

同年,董祖诰说动崇祥帝,减轻税赋,并查抄以前首辅周景崇为核心、曾在清算魏忠贤过程中中饱私囊、吃得肠肥肚圆等官员家业,获得银钱数百万两,并有京师肥皂、香露生意份额,大大充实国库;同时,提拔孙定宗、卢肃之、祖干祐等有能力将领。

如是两年过去,大夏军队对农民军取得了节节胜利,这让以董祖诰为首的派系更进一步获得崇祥帝信任,也让以温子荣为首的东林党大为忌恨。

——本来,温子荣斗倒前首辅周景崇,却让董祖诰派系填补了空缺,并查抄了周景崇等人家业,摘了果子,后又有人事冲突,再加上董祖诰做出实绩,愈发得崇祥帝信任,大有越过以温子荣为首的东林党之势,这让双方矛盾愈发不可调和。

崇祥九年春,就在剿贼进入尾声、敌酋仅剩十八骑仓惶遁逃之时,辽东女真破关,逼近京师,崇祥帝慌乱之下,下旨急召正在剿贼的孙定宗、卢肃之入京。

董祖诰以‘京师城高粮足,当对贼匪除恶务尽’为由,劝说崇祥帝收回成命,崇祥帝刚愎自用,不听,并由此对董祖诰生出嫌隙,其后,孙定宗、卢肃之入京,却又在温子荣等人谗言下,崇祥帝避之不见。

面对逼近的辽东女真,崇祥帝有意秘密和谈,为防止温子荣等人在和谈中卖国,董祖诰派系中蒲元皓抢下和谈主导权,这个时候,以温子荣为首东林党暗暗放出和谈风声,朝野群情激愤,一片反对,崇祥帝为推脱罪责,匆忙将时任兵部尚书蒲元皓推出背锅,赐死。

后续,以温子荣为首东林党趁机发难,董祖诰政治派系大败亏输,董祖诰自身亦是受到牵连,贬谪鲁地。

只能说,东林党治国能力不如何,党争手段却是一流,或者说董祖诰派系将心力放在国事,没太多心思于蝇营狗苟,反而招致如此下场。

更本质上讲,当前大夏朝堂的政治环境,已然彻底败坏,没有真正做实事官员的生存土壤,不将精力放在党争就无法保住屁股下位置,如此陷入恶性循环,以致朝堂小人当道,奸佞盈野。

自董祖诰派系败退,朝中东林党再次一家独大,崇祥帝后悔,手中却再无人可制衡,为保障自身权利、不被彻底架空,其后短短几年,崇祥帝连番换了十二位首辅、四十余位大学士。

如此连番换内阁,倒是保障了自身权利,但却也让朝堂政策没有连续性,同时,上任阁臣意识到‘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在任上大肆捞钱,拼命挖大夏墙角。

朝政败坏,军事上也兵败如山倒,由于崇祥帝妄加干预、指挥,不分实际情况,命令前线将领出城决战,如孙定宗、卢肃之、祖干祐等将领相继战死沙场,尤其是崇祥十二年冬,面对辽东女真的一场大溃败,彻底将大夏精锐丧尽。

崇祥十三年春,闯王兵围京师,夜,京中守城太监、兵部尚书、将领等争相献城,城破。

……

京师。

火光四起,喊杀声震天,不时有哭嚎尖叫响起,还有‘破城了’的喊声,大乱如潮水一般蔓延。

“陛下,不好了,曹公公、张尚书献城,城破了!”小太监带着哭音过来:“陛下,快走吧!”

“朕待他们亲厚,他们焉敢如此?”

崇祥帝听闻,先是大怒,然后就是手腕一颤,退后两步,反应过来这是要亡国了。

说实话,直到现在,他还不敢相信,京师曾在辽东女真攻势下也曾坚守半月不破,没想到这次破城如此之快。

——崇祥帝不知道,这个时空,或许因为方临挖走一些辽东将领,也或许是推广红薯,让在天灾中活下来的百姓人更多,农民军声势更大,造成了大夏国祚比异时空的大明短上数年。

“陛下,快快走吧!”

“朕乃天子,岂能仓皇逃遁,成何体统?”

崇祥帝摆摆手,让小太监自去,自己逆着到处带着宫中财物出逃的宫女、太监而行,路过一棵歪脖子树,感觉看对了眼停下,挂上去前回忆起一生:“自登基以来,朕夙兴夜寐,废寝忘食,却落得个国破家亡的下场,苍天何其不公也!”

他一生刚愎自用,善于揽功推过,到了此时,还在将过错归咎于苍天,或许是意识到没有旁人,这番推过没有半点用处,凄然笑了两声,最后,低声喃喃道:“向使魏忠贤在,朕必不至如此。”

……

崇祥十三年三月十六,京师城破,崇祥帝自缢,身旁留血书‘勿伤吾民’,大夏自此而亡。

闯王进入京师,拷问王公贵族,前些日子不过捐献崇祥帝二十万两的这些人,这次拷饷共得白银七千万两。

——不过,一个‘拷’字尽显背后残暴,这些大夏的掘墓者,终于遭到反噬,迎来了末路。

同年五月,大夏福王应天在登基,年号弘复,史称‘南夏’。

九月,辽东女真入关,与攻占京师、自号为顺的闯王大战,顺军大败。

顺军退走,辽东女真入主京师,立国号清,年号顺平,翌年二月,分三路南下。

对大夏军队连番胜利,让清军完成蜕变,进军势如破竹,各路农民军、南夏军队闻风丧胆,有言曰‘清军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又有言曰‘闻清而逃者,下勇;望清而逃者,中;接清而逃者,上勇也’。

……

鲁地,曲阜。

孔家。

“臣衍圣公、孔圣人第六十四世孙孔有仁,拜见圣王!”孔家家主孔有仁携全族,对满清摄政王多尔衮跪拜而下,屁股高高翘起,一如数月年面对闯王。

“娘,快看,那爷爷好像一条狗……呜呜!”这小孩儿话还没说完,就被旁边妇人捂住嘴。

“此乃我大清之犬也!”多尔衮看着孔有仁的大好屁股,忍不住对着踹了一脚,这一脚力气不小,鞋子都踹掉了,让孔有仁仰面翻倒如一只癞蛤蟆。

“奴才能为大清之犬,实是三生积德,铭感五内。”面对如此侮辱,孔有仁却是赔着笑脸翻身,向着旁边跪行两步,将鞋子捡起来,给多尔衮穿上。

“哈哈,好,你很好!”对孔有仁的识趣,多尔顿颇为满意,大笑进去。

……

是夜。

“那……欺人太甚,竟然对兄长如此无礼!”孔有义一怒拍案。

“二弟,也不必这么说,一日之间,圣王为我孔家三次加恩,也是礼遇殊厚了。”孔有仁道。

听闻这话,孔有义怒色收敛,方才一怒果真只是怒了一下,脸上露出笑意:“是,大清也算是优待我读书人了。”

“是嘛,不要看对方说了什么,要看做了什么,如汉高祖,虽称臣子为功犬,多有侮辱,但在封赏上,却极为大方,公侯之爵不吝赐之;而楚霸王待臣下恭敬仁爱,言语呕呕,但真到分利的时候,印章盘出包浆,却都舍不得赐下……如此两种主子,你愿意跟随哪一种?”

“自然是前一种。”

“这不就对了?”孔有仁顿了一下,又是道:“相对汉人,大清满人数量相对较少,要想治国,还得依重咱们汉人,说不得在新朝比以往在大夏,咱们还要风光得多。”

的确是如此,大清以少统多,势必要比汉人政权更能卖国,更能出卖底层百姓的利益,来与他们这些封建地主嬗和,也因为这点,大清不能、也不敢拥抱文明进步,势必要以一种更封建的方式统治这片土地。

“虽说是这个道理,可恐怕天下人笑我孔家。”孔有义这话,是既想要里子,还想要面子,更直白些说,当了婊子还想要立个贞洁牌坊。

“由他们笑去,唐宋元夏,我孔家历经改朝换代,巍立不倒,富贵不绝,就是靠着这识时务的本事,可看他们那些笑咱孔家的人呢?总被风打雨吹去。再说,这笑也只是一时,不过一二十载,我孔家还是孔家,还是那个天下读书人心中的儒林表率,文宗楷模!”

这话听去简直恬不知耻,但道理的确是出这么个道理,只要孔家还代表着政治正确,当权者还想要以儒家进行封建统治、愚昧百姓,那么孔家这个儒教的大旗就倒不了!

这兄弟俩谈话结束,孔有仁回房。

管家躬着腰身过来:“老爷,今日白天,那个胆敢笑您孩子的妇人给您带来,送入房中了。”

“你这是做什么,这岂不坏了我的名声?”孔有仁板着脸道。

“怎能是坏名声,外人得知,必然要说老爷宽宏大度,给这家人一场富贵呐,也算是佳话了。”

“嗯,倒也是这么个道理。”

孔有仁背着手进去,很快,屋里传来低沉暗哑的笑声、反抗声、尖叫声,以及夹杂着的裂帛声。

烛火跃动,映照着墙上的影子影影绰绰,张牙舞爪。

吱呀!

忽而,风吹动门户,守在外面的管家回身关门,关门时下意识从门缝朝里面看了一眼,只见屋内某个东西脱去衣冠,露出肥肥胖胖的身子,在昏暗的光线中,不知是猪还是狗,好像一头禽兽,让他激灵灵打了个冷颤。

……

鲁地,济宁府。

董祖诰当初在党争中被贬谪出京,来济宁为知府,数年过去,当初百业疲敝的济宁府,如今也是政通人和,在这乱世中堪为一方世外桃源。

在去年京师被破后,他仍坚守此地,今日听闻孔家全族剃发易服,投靠满清,不由闭目,想起曾经和方临的谈话:“方兄,事实证明,你是对的……儒家、孔家,呵!”

“报,大人……”有小兵过来,言有贼军败兵路过。

——所谓贼军,不过是农民军,大概是和清军交战失败,从城外路过。

“放过他们,传令整军备战,鞑子要来了!”

三日后,清军先头部队到来,三百八旗兵、一千辅兵,以为济宁会和其他州城不战而降,再多就是放两炮,鲁莽冒进,不想中了董祖诰设兵埋伏,千余人尽灭。

这一路满清大将多铎听闻大怒,决意杀鸡儆猴,亲带三万兵围济宁,战前,依例派遣使者劝降。

“董知府,大夏已亡,天命归清,你何必负隅顽抗?不如早早弃暗投明……”

“来人,将此獠推下去斩了。”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那使者大叫。

“豚狗一般的蛮夷,焉敢称国?”

董祖诰挥了挥手,那使者被推出去,很快传来一声惨叫。

劝降使者被斩,头颅悬挂城头,多铎怒不可遏,当日就遣兵攻城,董祖诰借助对方被激怒急躁心理,给清军造成不小杀伤,面对济宁这块硬骨头,清军半月不克。

多铎感叹:“若使大夏文官武将皆是如此,我大清焉有今日天命?幸好……这济宁城,先前重炮数量不足,还能凭人命堵上,今日后续重炮到来……传令下去,破城就在今日。”

城墙上,董祖诰身上多有污垢,正在进行巡查,查漏补缺,不时停下和士卒说话勉励。

也正是他如此亲临一线,和将士同甘共苦,以及多年治理济宁的威望,才令济宁没像是其他州府一般,还没打就士卒溃败逃命。

“大人,鞑子攻城了!”

“我看到了!”

董祖诰看着清军推出的一门门重炮,以及后续密密麻麻的清军,知道今日大概是守不住了,想到前些时日拒绝方临派来的人离开,喃喃轻叹:“方兄啊,答应你保存有用之身的约定食言了,实是这种情况我如何能走?希望阻敌这半月,给你争取了足够的时间。”

轰!轰!轰!

炮轰过后,清军如潮水涌来,守城士卒奋不顾身,却随着一段城墙崩塌,终究难挽颓势。

董祖诰在城头砍下一个八旗兵,望着西沉落日,这一刻,想起了年少读过的《满江红》,心中满是无奈、萧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

……

弘复元年五月十二,董祖诰在带领济宁府军民坚守半月后,城破,殁于战场,多铎为行报复,打击大夏各地抗清决心,下令屠城,三日不封刀。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