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临夏 > 第62章,积蓄

临夏 第62章,积蓄

作者:吃红薯不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0:1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奸贼,看打!”

那人大喝一声,然后,抡起拳头照实了往那演员身上打。

此人看着人高马大,身强力壮,演员怎么经得起他的拳头?只几拳,就已是鼻青脸肿。

“好好好!”

台下不少观众呆了了下,纷纷叫好。

反倒是不少看过这场戏的老客,此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戏里有这一出么?还是说今日新安排的?就是安排,戏里哪有这么真打啊?

“打得好!”方母、方母受到气氛感染,也在跟着起哄。

田萱倒是眨眨眼睛,稍克制些。

方临无奈,知道这多半是一场乌龙,刚才思索间,他留意到,之前台上到了**,台下观众无不是击掌叫好,那人既没有叫好,也不击掌,只是虎目圆瞪,满脸通红。

“住手!”

别人不清楚,茶馆主人自是知情的,心道不好,赶快站出来,招呼将那人拉开。

那人却还在大喝:“似此奸相,不打待何?”

旁人一听,都是哭笑不得,知道这是入戏太深了。

这时有人突然喊道:“这不是前些日子,那个和杨举人相撞的樵夫么?好像姓岳。”

“姓岳,难怪了,这是代入岳武穆进去了!”

“这樵夫先前撞了举人,今日更不得了,又打了宰相,也是不枉平生了。”有人开玩笑。

……

顿时响起一片善意的笑声。

“可惜!”方父说了句,似乎还在为不是安排的,感到遗憾。

“那秦桧坏,该打。”方母也是道。

田萱同样在说:“我一开始也以为安排的呢!”

方临笑笑,心中转念,大概明白了经过。

想来是这岳樵夫在街市上卖了柴后,赶来看戏,恰逢今日这场《精忠传》看到岳武穆再如何神勇,也抵不过秦桧一张嘴,代入进去,因而情绪酝酿到极致,爆发出来,才有了先前那一幕。

“这是戏,莫要当真!”茶馆主人劝说着。

岳樵夫竟是道:“我知道是戏,才打,若是真的,便以斧头相砍了!”

茶馆主人无可奈何,却也没追究,台下观众看了场戏外之戏,也觉满意,今日回去,可以聊作茶余饭后的趣谈。

……

到了中午,方临竟看到了外卖,是的,就是外卖,是那种提前去酒楼差人预定,到了时间,店小二送上门来的那种。

而方临一家么,去找了小饭馆吃了些,下午继续走走逛逛,去了城中另一处出名茶馆聚贤斋外看了一会儿,不仅是出名茶楼、酒馆,还去一些出名学堂外走了走,见到学堂小儿,还问了他们平日玩些什么,可否爬树、玩水,又是去哪。

俗话说,捉鱼要去水边,砍柴当去山上,方临想结识贵人,建立人脉关系网,自然要去这些贵人出没,或者贵人家子弟出没的地方。

‘这么多地点,这么多钟鸣鼎盛之家,今日踩了点,往后每日清晨,或者读书累了,得闲就来这些地方走一圈,总能寻到机会帮助一二,只要开了头,有了一个联系,再之后就好办多了。’他心中暗道。

当然,这是一个极需要耐心的事情,可能一月、三月、半年、一年,非一日之功。不过,还是那句话,只要耐心、细心、留心、做足准备,将时间拉到一個较大的跨度,概率就会变得极高。

方临也不急,正好目前在学习识字,下一步,还准备读四书五经,看看自己天赋,两者可以同步进行。

哗啦啦!

秋风起了,拂过树梢,有枯叶飘落。

方临接过一片,知道这是天气渐渐转凉,万物凋零,进入蛰伏。

他更知道,秋收冬藏乃自然之理,它们默默积蓄,等到明年春暖花开,便会有万千花开。

……

就这么逛了一天。

一家人自是高高兴兴。对了,方临没曾想,方父平素跟木头似的,竟给他上了一课,主动给方母买了根木钗,他也连忙给田萱挑选了根头绳——田萱头发稍短,路上卖掉了头发,还没长太长。

傍晚,回到西巷胡同,方母在门口择菜,和旁边人家的邱婆婆絮叨着,说着今日去看戏之事。

这时满娭毑买菜回来经过——往日如买菜的活计,自然是春桃干的,昨日经过欧夫子训斥,她今日才难得开始干活,正好听到这话。

“真是乡下小地方来的,看个戏那么高兴,没见过世面。”她撇嘴道。

“我是没见过世面,可我有个好儿子,不像是有些人家的儿子是个二流子,整天不干正事,更别说带他娘看戏了。”方母也不是什么好脾气的,回怼过去。

“好稀罕似的,我这人就不喜欢看戏。”满娭毑被戳到肺管子,强自辩解了一句,扭着屁股狼狈‘逃’回去了。

……

这边,方临来到桂花树下,找欧夫子唠嗑——话说,他挺喜欢欧夫子、刘掌柜,每次闲聊,总能从他们这里得到不少有用的信息。

“说到看戏,我这里有个小案例。”欧夫子躺在藤椅上,说着直了下腰,想喝口水。

“欧夫子您说。”方临拿起竹筒递过。

欧夫子点点头,一副‘你小子孺子可教’的表情,呷了口水道:“开国初年,有一地方富绅,姓柳,自号戏中人。从他给自己起的外号中不难看出,这是个酷爱戏曲之人,不仅喜欢看戏,还能自编自导自演,家中养了个戏班子,大约十余人,只要得空,就与戏班子一起排练……

这日,柳富绅正敲敲打打排练一出剧目,门外忽然传来一阵砰砰砰急促敲门声,原来是官府中人,将门叫开,闯入进来,将他抓走了。

为何呢?因为太祖颁发‘严禁民间声色’的禁令。太祖有言,声色乃伐性之斧,易于溺人,一有沉溺,则祸乱生,甚于鸠毒。”

欧夫子说着,深以为然:“声色犬马迷人眼,原本的好官,若是沉溺其中,也容易堕落……可如今,勾栏瓦舍没了,说书唱戏的却走入茶馆酒楼,四海皆然。开国初年,太祖只允许教坊司唱戏,只允许唱忠孝戏段,如今,法虽在而令难达,靡靡之音不绝。”

“就说前些日子,有一出《西厢记》新戏,好像说的是什么情情爱爱的,但偏偏去看者不计其数,人山人海……简直荒唐,不成样子,今不如古啊!”他叹息着。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也!”

方临思索了下,却是说出了不同意见:“开国之初,百废待兴,百姓需专心生产,不能沉迷声色,搞乱七八糟,太祖之禁令可以理解。而如今,许多百姓吃饱穿暖,有更多需求在所难免,此人之天性。”

“哦?”

欧夫子听了这番话,惊讶看了方临一眼,虽然他仍坚持传统,并不赞同,但也给予了肯定、鼓励。

……

与欧夫子唠嗑一阵,方临回去。

此时,漫天金红的火烧云,暮风徐徐,方父坐在门槛边歇息,方母在不远处择菜,厨房里传来田萱收拾锅碗瓢盆咣咣当当的声音。

炊烟从烟囱冒出,徐徐升起,便是人间烟火味儿。

方临心中一片安宁,感觉仿佛在此刻,一家人才真正算是真正在府城落脚安定。

而这时,从府城离开的小河村人,紧赶慢赶,也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小和村。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