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情结大明 > 第六十六章,野心使得人疯狂

情结大明 第六十六章,野心使得人疯狂

作者:步枪子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0:2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朱棣带着李财和涂节穿过层层侍卫,来到了御辇前。

“你们来干什么?可有什么事情?”朱元璋的声音从马车中传了出来。

朱棣看了看站在马车旁边的胡惟庸,对着马车中的朱元璋道:“爹,事关重大,还请让胡大人退避!”

朱元璋不怀疑有他,命令胡惟庸后退三十步。

胡惟庸还想挣扎,可却改变不了朱元璋的命令。

马车周围,只剩下朱棣陈松涂节以及一些侍卫。

“进来说话!”朱元璋说道。

朱棣蹬上马车,走进车厢。

过了半刻钟的时间,朱棣掀开马车的幕帘,将李财和涂节叫了进去。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胡惟庸站在远处,看着被侍卫把守的车厢,心里七上八下,小腿开始颤抖。

车厢中,朱元璋坐在中央,涂节跪在朱元璋面前,至于李财和朱棣,也相继跪在朱元璋的面前。

朱元璋看着涂节,冷冰冰的道:“此事为什么不直接禀报,却跑到李财那里去?”

让李财想不到的是,朱元璋在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并没有多么愤怒,脸上根本没有任何愤怒的表情。

这个情况让李财非常怀疑。

“陛下,此事事关重大,臣不过一介小官,害怕见不到陛下!”涂节的脑袋贴着地面,瑟瑟发抖。

“呵呵!”朱元璋冷笑两声,杀气毕露,“害怕见不到俺?难道你就不害怕俺诛灭九族?!”

“李财,你怎么看?”朱元璋看向李财,询问道。

李财不清楚朱元璋现在的心思,只能按照事实来分析,“陛下,此事臣也不敢保证。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臣觉得,还是谨慎一些为好。”

李财说了半天,说的不过是一些狗屁用都没有的废话。

对于李财的这番话,朱元璋不置可否。

“行了,你和老四出去吧,涂节留下!”朱元璋冲着李财和朱棣摆摆手,示意他们两个出去。

李财如释重负,在这个狭小的空间中,朱元璋的威压实在是太过可怕,压的李财喘不过气来。

李财和朱棣走下马车,来到马车周围。

马车当中只剩下涂节和朱元璋两人,涂节在马车中待的时间很长,差不多有小半个时辰。

李财看向站在远处的胡惟庸,恰逢胡惟庸也看向李财,两人四目相对。

胡惟庸从李财的眼中看到了幸灾乐祸,心里升腾起一股极度不详的预感。

“该不会是涂节变节了?不可能不可能,我手中有涂节的把柄,要是他变节的话,我活不了,他也活不了。”

胡惟庸想尽一切办法说服自己,可是,不管怎么做,都无法做到。

事实就在眼前,就算天王老子来,也改变不了什么。

胡惟庸开始悄悄的往外面移动,想要趁周围的侍卫不备逃离。

可是,李财和朱棣一直死死的盯着他。

涂节终于出来了,他走下马车,站在李财的身旁,低着头,不敢去看胡惟庸。

朱元璋的命令也传了出来,暂且停止前进,就地等待。

朱棣又被朱元璋叫进了马车,一刻钟之后,朱棣跳下马车,骑上一匹侍卫的战马,朝着皇宫方向狂奔。

看着离开的朱棣,胡惟庸的手心中满是汗水。

因为紧张,他嗓子非常干燥,冷汗直流,身体极度缺乏水分,不由自主的开始干呕。

李财看着如此样子的胡惟庸,只是不停的摇头。

两刻钟之后,朱元璋下达了命令,返程回宫。

看着开始转向的仪仗,胡惟庸心里焦急万分。

恐怕朱元璋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恐怕事情有变。

胡惟庸心中大急,竟然往家中狂奔。

可惜,刚刚跑出去没两步路,就被朱元璋的侍卫扣下,待在原地。

胡惟庸已经预料到了什么,只是不愿意相信。

留在原地的除过胡惟庸之外,还有李财。

至于涂节,被朱元璋一并带走。

虽然侍卫什么都没有说,但是胡惟庸硬撑着自己不往坏处想。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对于胡惟庸来说,时间异常艰难。

脚步声马蹄声从远处传来,胡惟庸被十几个侍卫围在路边,他踮起脚尖,竭尽全力往声音传过来的方向看去。

一队队铁甲军士出现在街道尽头,胡惟庸认识这支军队,这是朱元璋手中的嫡系力量,拱卫皇宫的精锐士兵——羽林卫。

胡惟庸就像是被抽掉骨头一样,软倒在地,就像一摊肉泥一样,瘫在地上无法动弹。

朱元璋的命令传来,念在李财遇刺之后,身体有恙,命令李财在家休养半月。

传达消息的人站在李财面前,将朱元璋的安排出了出来。

李财不知道朱元璋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只好遵从。

李财离开时,从胡惟庸身旁经过。

胡惟庸就像是弹簧一样,从地上蹦起,指着李财就开始喝骂:“李财小儿,这一切都是因为你,都是因为你,如果不是因为你当街害死我儿,也不至于落得如此地步,李财,你个乡野村夫……”

李财没有反驳,没有说话,朝着远处走去。

胡惟庸的声音逐渐小了下去,最后,什么也没有剩下。

回到家后,李财和往常一样,来到了书房,将自己记忆当中的学过的那些知识写出来。

李财可不仅仅治病救人,他还想将工业带到这个世界。

虽然现在时间有点早,时机也不成熟,但是那些高中知识,却必须提前写出来。

李财坐在书房中,拿着一根朱元璋送给他的毛笔,静静的在宣纸上写着。

旁边的火炉烧的旺盛,房间中的温度高上不少。

在书写那些内容的时候,李财不是埋着头不管不顾的全抄。

对于那些字母,李财全都用汉字或者汉字的偏旁进行替代。

尤其是数学这门课,李财几乎将所有公式的字母都换成了汉字或者汉字偏旁。

至于数字,李财倒是没有更替。

阿拉伯数字确实要比汉字方便不少,而且便于计算。

为了能够传播出去,李财将阿拉伯数字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当然了,数学当中的那些公式以及定理,李财也想尽办法用这个时代的语言方式进行解释。

对于李财来说,书写的这些科目当中,数学、物理和化学是最重要的。

这三科学科以后要是能够传播出去,对于这个时代这个国家来说将会一场千百年来未有的契机。

幸亏李财初高中的学习成绩很好,不然的话,也不可能顺利的将那些内容写下来。

只是,这些内容繁杂众多,仅凭李财一个人,一时半会不可能书写完毕,这是一个慢活。

就在李财聚精会神之际,周燕燕端着一碗热粥推门而进。

“郎君,这是我亲手煮的银耳粥,暖暖身子吧!”周燕燕端着粥,看着李财。

热气升腾,李财从周燕燕手中接过热粥,放在书桌上。

“我这就喝!”

李财拿起碗中的勺子,舀起一勺热粥,吹了吹就往嘴里送去。

周燕燕站在陈松旁边,侧过身子看了一眼李财书写的那些内容。

周燕燕读过不少诗书典籍,李财写的那些字周燕燕都认识,可连在一起,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李财没有遮掩书写的那些东西,反正以后还是要刊行天下的,也不是什么秘密,瞒着谁也不能瞒着自己的家人。

“你写的这都是什么?我怎么看不懂?”周燕燕一脸疑惑的看着李财。

李财咽下一口粥,笑道:“这乃是天地变化之学,繁琐复杂,你看不懂实属正常!”

周燕燕惊讶道:“这么厉害?我听爹说,你以前只是一个郎中,你怎么会这么多的东西?就好像没有你不会的。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吗?”

“哈哈!”李财哈哈一笑,道:“天机不可泄露。

至于有什么用,那用处可多了去了。这样给你说吧,如果参透这里面的奥秘,就可以飞上天空,在九天之上遨游......”

周燕燕呆呆的看着李财,显然被李财的这番话惊着了。

古人对于飞天的执念可是根深蒂固,就算是周燕燕,也不例外。

“人真的可以上天?那不就成了神仙?”周燕燕呆呆的问道。

“谁说人不可以上天?若是你想上天,待到明年开春之后,我就可以带你去一趟天上。”李财自信满满。

尽管现在的李财制造不出来飞机,但热气球还是可以的。

周燕燕嘴巴大张,惊诧的道:“真的可以吗?”

“那还有假?我什么时候说过谎话!”李财拍着自己的胸脯,脸上满是自信。

“好,我相信你!”周燕燕重重的一点头,虽然上天这件事情超出了常人的认知,但是周燕燕还是选择相信李财。

“说起来,以前还有一个人和你一样,说要上天,这件事情还是我听爹说的!”周燕燕搬来一把椅子,坐在李财的身旁。

李财侧着身子,隔壁杵在桌子上,看着周燕燕,笑问道:“还有人还想过上天这件事情?”

周燕燕摇摇头,“不是我爹,是我爹的一个手下。叫什么陶成道,在我爹还是吴王的时候,投奔了我爹。

我爹当时教导大哥,我偶然间听到的。

我爹说,这人其他的本事没有,但在火器之事上,非常有造诣,听说军中的火器大都出自他之手......”

李财一听陶成道这个名字,表情瞬间凝固。

“等等!”李财打断了朱静安的声音。

周燕燕停了下来,看向李财,“怎么了?”

“你说的这个陶成道是不是浙江婺城人?”李财坐直身子,看着周燕燕。

周燕燕不知道李财为什么忽然如此郑重,将自己知道的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好像是浙江的,至于是不是婺城人,我不太清楚。

我爹当年说起这人时,纯当成乐子来讲,我爹说此人这辈子最想干的事情就是飞天。

因为觉得稀奇,所以我就记住了这件事情。”

李财捏着下巴,当听到周燕燕说此人就是浙江的时候,李财就没有再听了,因为没有必要。

李财陷入了沉思,“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这个陶成道很有可能就是历史上飞天第一人——万户。”

万户本名陶成道,原名陶广义,后被朱元璋赐名“成道”。

本来是浙江婺城陶家书院山长,喜好钻研炼丹,最后转为研制火器。

在朱元璋还是吴王的时候,朱元璋拿下了陶成道的老家。

而陶成道也率领一干弟子投靠了朱元璋,朱元璋军中的火器大部分都出自陶成道之手,在战事中立下不少功劳。

朱元璋倒是没有吝啬,给了陶成道一个荣誉称号——“万户”,从此陶成道被人称为“万户”。

洪武二十三年,陶成道把四十七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上面,双手举着两个大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

可惜,发射失败,起先,火箭升空,可是不久就发生了爆炸,陶成道被炸的粉身碎骨。

后世之人提起“万户飞天”这个故事,几乎家喻户晓,可对于陶成道这个名字却不太熟悉。

“陶成道,啧啧啧,这是一个有本事的人,是一个有本事的人啊。”

李财砸吧了几下嘴巴,饶有兴致的自言自语。

李财的自言自语全都被周燕燕听了去,周燕燕好奇的询问:“郎君可听说过陶成道?”

毕竟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