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情结大明 > 第七十四章,院试比拼前途近

情结大明 第七十四章,院试比拼前途近

作者:步枪子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0:2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街上已经是人山人海了,有早晨出来卖早餐吃早餐的,有出来买菜的仆从,有架鸟遛狗的富家子总之街上很热闹。

李财走在街上颇有些怀念应天的早点,放眼望去,只见一处排起了长队,似乎是最近新开的早餐店。李财好奇之下便走到队后排了起来,排队时不时听到有人说这家店味道怎么怎样好之类的话。

队排的很长,不过老板动作很快,没一会便排到李财了。

“公子是要全套还是单点?”店老板问道,“公子是第一次来小店吃蒸饭吧,建议公子来个全套,好吃不贵,只需八文钱便可。”

“那就来个全套。”李财从善如流,从兜里数了八文钱递过去。八文也不算多,排队这么长,应该味道不错。

老板动作快的让人眼花缭乱,蛋黄、灌肠、卤肉片、青菜、酸豇豆等腌制小菜不过几秒而已,便齐刷刷盖在米饭上。

李财端着这个蒸饭来到桌前坐下,取了一双筷子夹了一口,肥而不腻,味道还真是让人忍不住大快朵颐。

店里的老板娘四十多岁,是个胖乎乎的大娘,端了一个茶碗给李财倒了一碗水。再然后,却往碗里撒了些碎叶。

李财正要喝水,看到碗里漂着的碎叶,有些不舒服的抬头问道,“这是为何?”

“水很烫,担心公子一口喝了下去烫到。”庞大娘笑着解释道,“这碎叶是采摘的甜叶菊,味道甜着呢。”

店家有心了,怪不得这家店能生意兴隆。

挥毫泼墨,岁月如梭,时光在笔尖悄悄溜走,十月二十日不知不觉中到来了。

这一日大清早,应天北市划出了大片区域,所有生意俱都停止,一大排搭盖好的棚席拔地而起,上下左右俱都遮盖,牢固结实,又能挡风避雨。四周全都是木板墙,只有最被那一面空着,方便考官查看考生。

李财头戴着儒巾,身穿青色长袍带着笔墨砚台,还带了一个宽竹子做的水杯,按照前几日提学官发的布告,排在了安庆府的队列前端,按衙役所说,排队都是廪生排在最前面的。

胖子刚才也去他们凤阳府那队去排队等待入场了,尽管已经成功送了礼,这货还是有些紧张和忐忑的。

在生员入场前,有衙役抬着几筐子饼及小菜进了棚席中,这些就是李财他们科考时的饭菜了,够节俭的。

提学官赵停赵大人并几位官员穿着官服坐在了棚席最北除的一个高台上,面前灯火辉煌,还有茶水时令蔬果若干。李财远远的看不清历史上这个有名的奸臣长的是何模样,看了两眼便放弃了,太远了,看不清。

外面佩刀的军士有二十余人分散在棚席西周,挎刀而立,十余位衙役站在门口处检查入场的生员,除了笔墨砚台水罐,其余的一应不允许带。

按照规定,李财及众位生员都解开长袍露出里衣,一手提着笔墨纸砚水罐,另一手提着袜子。等待两位衙役搜查。李财在前面,等前面五位仁兄搜查完后便轮到自己了。说实话,被两个大老爷们在身上乱摸。还是有些渗得慌。

顺利通过,李财穿上袜子鞋子,进了棚席内。里面是有教官核对李财的身份,核实完毕后,便有一名衙役领着李财去了座位。

座位很是简陋,一桌一椅,并无他物。所有考生的座位都是面向南的,背对着提学官,两桌之间的距离大约在四尺左右。

座位前有一个甬道。甬道两侧有两个大溺桶,所幸距离李财很远。

生员差不多都入场后便发卷了,衙役将试卷一一发给在座的生员,试卷上缝有提学官的印铃,还有序号。李财手中的试卷,序号是廪膳七号,这个序号是提学官随意编写的,序号下还有一处空白,是留给写名字的。

按照前几日的公告。李财将自己的名字及个人信息写在下面:李财,徐州府学廪生,年二十三岁,经科举。

科试是要写名字的。这就是与童生试、乡试等的重要区别,有名字,这就不免会有些隐晦之事。不过。这种事情一般都不敢的,锦衣卫也不是吃素的。即便有也肯定会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提学官也是要脑袋的。如果所有名额都这般弄的话,引起生员激愤,惹上了锦衣卫或者捅到御史或者皇上那里,吃不了兜着走。

衙鼓三声之后,便有衙役举着写有题目的牌子来回巡场,另外还有数位小吏将题目大声诵读出来,确保眼睛不好听力不好的都能知道题目。

题目只有两道,一道八股题目,一道策论题目。李财第一时间将两道题目工整的抄写在了草纸上。

不得不说赵停这人虽然人品差得很,不过修养还是蛮高的,他撰写的府志还被收入四库全书了呢。就这两道题目而言,还是有 ,还是有很高的水准的。

八股文题目是这样的: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这是一个四书文题目,题目也不是什么疑难怪题,很是中规中矩的一个题目。不过想要写好这篇八股文,却也是有难度的。这个题目出自四书原文,是孔子与其弟子颜回讨论古代士人用舍行藏两种生活选择的。不过,想要立意写好,却是不容易。

这句话大体就是孔子吹牛时顺便夸了下颜回,具体意思是这样的。

孔子对颜渊说:有能任用我的,我就把治国平天下的大道推行于世;不能任用我时,就将这些治国平天下的大道,藏之于身。只有我与你能做到这样啊。

在八股文中,题目就是对此文内容的界定。全文只能就题目展开,不能随意扩大范围,也不能缩小范围,仿佛挖井,从井口到井底要一样粗。此题只能讨论“用舍行藏”、孔子颜回以及孔对颜说,这些问题。

所以说,在这千百人中想要脱颖而出,立意写好这篇八股可是不容易的。

比照前世所看得一些状元八股文,再加上自己的理解,思索了片刻,朱平安便勾起了嘴角,自信满满的挥笔写下了第一句话:

“圣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

这第一句话在八股文中叫做破题,这可是一篇八股中最重要的部分,文章写得好不好,给分高不高,重点就看这一句话呢。破题要求不能和题目重复,但是又要概括题意

李财对自己的这个破题非常满意,单凭这一句话,自己这个科试几乎便是探囊取物了。

“圣人”指孔子,“能”指颜回。“行藏之宜”,指恰到好处的“行藏”。“微示”二字不仅体现孔颜的师生关系,也突出了颜回的悟性,响鼓不用重槌敲。这个破题,朱平安满意非常。

写完破题后,李财将毛笔在砚台蘸了一下,便又接着写承题、起讲、提比束股。

“盖圣人之行藏,正不易规,自颜子几之,而始可与之言矣。”

“故特谓之曰:毕生阅历,祗一、二途以听人分取焉,而求可以不穷于其际者,往往而鲜也。迨于有可以自信之矣,而或独得而无与共,独处而无与言。此意其托之寤歌自适也耶,而吾今幸有以语尔也。”

“有是夫,惟我与尔也夫,而斯时之回,亦怡然得、默然解也。”

李财作此篇八股文几乎可以用文思泉涌,下笔如流水来形容,文不加点,一气呵成。

写完这篇八股文时,附近尚有考生尚未动笔呢。

此时,有些口渴,不过李财还是忍着没有喝水。前些时日听有些生员说过科考喝水的事情,在科考中万万不能喝水的,尽管科考场中也有供茶衙役,但是绝对不能喝,再渴也不能喝水。你喝水的话,是会被高台上的考官记录下来的,即便不当成作弊处理,也会给你的试卷降低一个档次,不管你写的多好。

所以,此时尽管口渴,李财也只是用舌尖舔了一下嘴唇,忍着。忍一忍,中途休息吃饭时间在喝水也不迟。可不能图一时之快,葬送自己的科举之路。

略做休息片刻,李财便继续看第二道策论题,其实这场科考相对于乡试而言,题量缩减了五分之四左右,单看第二道策论题就知道。乡试中策论题目一般是四道题,也有三道或五道的,但是本场科考也就一道策论题而已。

这一道策论题目也比较简短,不像殿试策论那样长,题目是这样的:

“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论。”

这道策论出自三国诸葛亮《答法正书》。意思是,用法令来产生威慑,法令得以贯彻时,人们就会感到恩惠。以爵位来显示地位,当加官进爵时,人们就会感到荣耀。

这说的也就是赏罚分明,这在后世都分析透的不能再透了,李财几乎看到题就能写出来好几个版本。不过也正是因为脑海中答案太多,所以也不太好抉择选用哪一个,在脑海中将多个答案融合删选后,李财提笔开始在草稿纸上工整仔细的写了起来:

“赏罚者人主之大权也。赏罚明而后邪正分、纲纪理。君不施小惠、民不怀觖望、治国之道类然。若当积衰积弱之势、欲使朝野上下清明严肃、则赏罚两端、尤宜严定章程焉。善哉。武侯之对法正也,曰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

不加点,一蹴而就。

等写好后,李财对自己写的文章越看越满意,几乎没有什么瑕疵的地方。微微勾起唇角,此次科考。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妥了。

桌上的墨汁快用尽了。李财将毛笔放在桌边的支架上,取过放在一边的砚台,开始研墨。关于研墨,古人有个说法:轻研墨,重舔笔。轻研墨,指的是不要急躁,不要重力压墨锭。古人说,研墨叫闺阁少女来磨最为合适就是这个道理。李财取过砚台后,食指放在墨的顶端。拇指和中指夹在墨条的两侧。开始研磨,按下去时稍微重一点,转的时候轻轻的,均匀用力。

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灿生光。

毕竟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