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我给爷爷哭坟,朱元璋你激动啥? > 第312章 宰了骆驼吃肉

战后,明军迅速在战场上建立起临时救护帐篷,对伤员进行救治,并清点战利品。

同时,朱雄英派遣传令兵前往高取城,通报战况并传达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高取城里的南朝军队,也将这个消息传回了吉野,南朝君臣得知幕府军大败,无不欢欣鼓舞,似乎在明军的帮助下,他们马上就能回到数十年来日思夜想的京都,成为日本真正的正朔了一样。

然而,事情并没有向这个方向发展,在明军的协助下,南朝并没有开始着手收复失地,逐步向京都推进,随着幕府军的大败退,明军只占领了奈良盆地,就不再前进,而是在兴福寺附近的那些未被烧毁的寺庙产业里驻扎。

原因也很简单,明军没必要冒险。

如果要拉长补给线北出大和国,那么是必须要分出兵力,并且增加补给成本,从军事角度是不划算的。

而且从政治角度,这时候想贪功冒进进攻京都,反而会让已经濒临瓦解的室町幕府内部团结起来。

所以,现在在基本上大局已定的情况下,等,是最好的办法。

朱雄英稳坐钓鱼台,就待在兴福寺里。

当然,他也不是什么都不做,干等着曹国公李文忠率领的明军主力抵达。

而是不断派出使者,通过外交手段合纵连横。

此战最大的意义远不止于一场军事胜利,更是大明强横的、具有压倒性优势力量的展现,是对日本各势力的一次深刻震慑。

有了实力作为基础,所有的谈判都会容易很多。

很快,蹇义再次抵达了镰仓,只不过这次他是自己来的,没有与阿野公为同行,这种变化的涵义,也再显著不过了。

而此时的关东将军足利满兼,也得知了室町幕府与明军决战的结果,这场仗对于足利满兼来讲,震撼相当大。

如果说之前吉野之战里,几千明军击退几万幕府军,还能说有可能是不可复刻的个例,但这次在奈良盆地,双方在开阔地形上没有任何盘外招,真刀真枪硬碰硬来了一场大会战,处于显著劣势兵力的明军,却将室町幕府军打的大败亏输,这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

因此,当大明使者蹇义再次带着条件来找足利满兼谈的时候,足利满兼已经多了几分畏惧心理。

只不过,这次的条件比上次,就要苛刻一些了,毕竟双方的位置和价码都有了变化。

随着蹇义再次被请进足利满兼的书房,窗外的镰仓府依旧喧嚣,但门被关上以后,书房内却异常安静,仿佛连针落地的声音都能听见。

“公方大人,我们又见面了。”蹇义以一贯的沉稳开场,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不容小觑的锐利。

足利满兼郑重点头。

“就不客套了,使者请说吧。”

蹇义微微一笑,将一份更为复杂的协议草案递到足利满兼面前。

“公方大人,此次协议,我们进行了全面的修订。”

足利满兼接过草案,眉头不禁微微一皱,这份新协议不仅增加了一些具体的条件,还包含了一系列附加限制。例如,大明要求足利满兼在整合关东后,需开放部分港口给大明商人使用,并承诺割让北面的佐渡岛等岛屿给大明,并且服从大明对日本的政策。

“佐渡岛?这个流放犯人的小岛,有什么好在意的?”

足利满兼心底有一些疑惑。

不过,这种疑惑很快就一闪而过了。

因为大明确实很喜欢割一些小岛作为港口使用,比如济州岛,以及刚刚占领的对马岛和壹岐岛,估计战后也是大明的了。

所以,要足利满兼割让佐渡岛,并非是什么不能理解的事情。

而且仔细想想,佐渡岛的地理位置,也不是一无是处,这毕竟是能够牵制整个本州岛东北海域的地方呃,是因为这片海域只有这么一个稍有规模的岛屿。

如此说来,不管是大明出于商业贸易,亦或者是军事考虑,看得上佐渡岛,都是算是事出有因。

不过,在足利满兼心里,也没怎么把这件事当回事,毕竟他也没啥水师。

实际上无论如何足利满兼都想不到,在他眼里流放犯人的不毛之地,是一座金山!字面意义上的金山!

至于其他附加的条件,虽然苛刻,但现在毕竟形势比人强,足利满兼并没能彻底拿下关东,而明军已经击败了幕府军主力,随着明军援军源源不断的到来,室町幕府的灭亡看起来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了,所以足利满兼也必须考虑好接下来的情况。

总的来讲,双方的地位更加不对等,也就没了对等谈判的资格,只要大明的条件不是特别的过分,足利满兼都没什么拒绝的理由。

不过,虽然没什么太多讨价还价的余地,但足利满兼还是打算谈一谈。

“这些条件.”足利满兼沉吟片刻,抬头看向蹇义,“似乎超出了我们之前的约定范围,是否过于急切了?”

蹇义从容不迫地解释道:“公方大人,大明对你的支持是全方位的,但自然也需要相应的回报,开放港口不仅有助于双方贸易的繁荣,也能为你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至于其他的这些,大明只是希望在未来可能的局势变化中,能得到你的配合当然,不配合也没关系。”

蹇义没把剩下的话说完整,给足利满兼留了点面子。

但意思很明显,大明虽然没办法一口气吃下整个日本,但是要是想灭掉那一方势力,再扶持一个傀儡,还是很简单的事情。

不过足利满兼心中也是另有打算,他很清楚自己一旦完全依附于大明,独立性将大打折扣。

当然了,现在足利满兼不依附也不行,因为这一战过后,想给大明当狗的势力还是挺多的,如果他真的跟大明翻脸,那么南朝和大内义弘等势力一定会虎视眈眈,试图利用他与大明之间的合作裂痕来谋取利益,争做大明的狗。

“大明的要求,我自然会慎重考虑。”足利满兼缓缓说道,“但在此之前,我还有几个疑虑需要大明解答。首先,上杉氏的残余势力确实棘手,但大明如何保证在介入时不会损害到我的根本利益?其次,大明对南朝的态度究竟如何?是否会在关键时刻背弃我,转而支持南朝?”

蹇义闻言,脸色不变。

他在来的路上,就已经想到足利满兼会如此直接地提出这些敏感问题。

稍作思索后,蹇义回答道:“关于上杉氏的问题,如果公方大人需要,这个可以再谈具体的条件,大明将派遣精锐部队协助。至于南朝,大明一直秉持中立立场,但也不会容忍任何损害大明利益的行为,公方大人若能与大明真诚合作,自然不必担心南朝的威胁。”

不过足利满兼并未因此完全放心。

谈判桌上的每一句话固然都暗含玄机,但同时,谈判桌的很多费尽心思达成的协定,最后也经常会变成废纸就是了。

于是,他话锋一转,提出了另一个要求:“若大明真心诚意与我合作,我希望能得到更具体的承诺,比如,在军事、经济这些,大明能否提供更为实质性的支持?”

蹇义闻言,心中虽有不满,但也明白这是足利满兼的某种试探.看看大明究竟有多少诚意。

蹇义推太极道:“公方大人的要求,大明会认真考虑,但在此之前,我们也希望公方大人能展现出更多的诚意,毕竟,双方的合作需要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你说对吧?”

接着,双方又唇枪舌剑了一番,足利满兼不断提出新的条件,试图在保持独立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获取大明的支持,而蹇义则需要在维护大明利益的同时,灵活应对足利满兼的各种问题。

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剑,最后总算是谈的差不多了,达成了一项相对折中的协议。

虽然这份协议仍有许多未尽之处,但它至少为足利满兼整合关东、对抗上杉氏乃至在未来日本政治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提供了宝贵的支持。

当然,足利满兼为此也付出了足够他肉痛的各种代价。

而对于大明来说,这份协议也是其在日本布局的重要一步棋。

当蹇义回到兴福寺的时候,被烧毁的寺庙,已经开始了重建。

大乘院和一乘院的纷争,是这次战争的导火索,而在战前,朱雄英就已经经由道衍之口,给了兴福寺的别当孝圆大师一个承诺。

眼下,自然就是兑现承诺的时候了。

嗯.倒也不是朱雄英对这日本和尚守信誉,而是兴福寺的地理位置很关键,朱雄英既然想要搅乱日本的局势,那就得学带英不当人的操作,到处埋雷,兴福寺就是一颗很好的地雷。

这里能阻隔南朝和北朝,而是兴福寺是佛寺势力,天然就跟朝廷是不对付的,这在华夏和日本都是一样,佛寺势力的兴起必然会获取大量的土地人口财富。

而佛寺势力,偏偏又不可能建立出一个地上佛国来。

再加上日本的佛寺势力的存在土壤非常广泛,所以,扶持起一个独立且强大的佛寺势力,用来遏制日本世俗政权,就是非常有效的分裂制衡手段了。

此时,朱雄英正在跟道衍下棋,见到蹇义回来,便停下了手中的棋子。

“谈得如何?”朱雄英放下手中的白子望向蹇义。

蹇义微微欠身,将谈判的经过及结果简要汇报了一遍,最后补充道:“足利满兼虽然心有不甘,但在形势所迫下,最终还是接受了我们的条件。”

朱雄英轻轻点头,嘴角勾起一抹笑意:“很好,足利满兼的妥协,证明我们的策略是正确的.不过,这份协议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要确保协议中的每一项都能得到落实。”

他转向道衍,继续说道:“道衍大师,兴福寺的事情就交给你了。我承诺给孝圆大师的援助,务必尽快到位,我们要让兴福寺成为我们在日本的一颗重要棋子。”

“阿弥陀佛。”

道衍双手合十。

“殿下放心,贫僧定当全力以赴,协助孝圆大师重建寺庙,并暗中引导‘众徒’与‘国民’之间的力量平衡,确保兴福寺既能自保,又能成为我们牵制南北朝的力量。”

朱雄英满意地点了点头,目光再次转向棋盘,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道衍大师,这局棋,你我继续。”

两人重新投入到棋局之中,但心思却已各自飘远。

而关西的大内义弘和关东今川了俊在得知幕府军大败后,也各自调整了自己的战略部署。

大内义弘趁机扩大在关西的势力范围,而今川了俊则继续保持中立,静观其变,他们都在等待着一个更好的时机,以便在这场大洗牌中占据有利位置。

随着战局的深入发展,日本的政治格局开始发生深刻变化,各地守护大名纷纷站队选边,整个日本都被卷入了一场巨大的漩涡之中,无人能独善其身。

而随着李文忠率领明军主力陆续抵达,朱雄英也有了下一步动作的准备。

而在动兵之前,他还在等待关西以及九州岛的反馈。

九州岛的北朝势力也就是大友、大内、松浦、有马、菊池、相良、波多、五岛、宗贞这些家族,其中大多都是小势力,算得上大势力的,就是大友氏和大内氏,而如今大友氏的家主已经战死在了大隅群岛海战中,大内氏也已经对幕府举起了反旗,可以说已经成了一群乌合之众,兴不起什么风浪了。

再加上九州岛是日本最靠近大明,也是海上贸易最为兴盛的地方,所以这里的势力,跟大明都是有一些来往的,如今眼见着幕府不行了,为了维持自己的利益,纷纷派来使者,向大明示好。

而九州岛现在四分五裂的局势,也是大明乐见其成的,这些家族之间都是有各种矛盾的,只要等局势彻底定下来,慢慢挑拨,把矛盾演变成冲突,不难。

所以,在等九州岛上面的这些势力都沟通好了以后,朱雄英也就暂时放下了对九州岛的关注。

而最重要的,就是关西豪强大内氏。

不仅仅大内氏举起了反旗,不仅仅是因为他是夹击幕府的两翼之一,更重要的是,石见国的石见银山,就在大内氏的领地里。

在明德之乱后,大内氏已是周防、长门、石见、丰前、和泉、纪伊六国守护,而且还掌管贸易港口堺市,控制着濑户内海的东西航路。

此外,大内氏主张自己是百济王族的后裔,并以此为理由曾经向高丽要求赐予自己土地。

可以说,大内氏就是活跃在大明、高丽、日本的交界地海域的最强大的势力。

一个强大的关西势力,不是任何人所愿意见到的。

上一个这么强的关西势力,是山名氏,山名时氏归顺幕府时,曾封为丹波、丹后、因幡、伯耆、美作五国守护,山名时氏死后,守护之职由其儿子担任,不久山名氏又获得了但马、和泉、纪伊、出云、隐岐、备后六国守护,这样山名氏占据了日本六十六国中的十一国守护,因此有“六分一众”之称。

室町幕府想要削弱山名氏,为此,“明德之乱”爆发了,山名氏清、山名满幸率军在京都的内野与幕府军展开大战,结果以失败而告终,最后山名家族的守护只保留了但马、伯耆和因幡三国,这些也是大内氏崛起的缘由。

而如今大内氏虽然势力只有山名氏巅峰的一半,但横跨九州岛东北部和本州岛西部的这个势力,具有得天独厚的贸易优势,依旧是大明所不能容忍的。

而且从足利满兼手里获得佐渡岛,不是什么难事,好说好商量能获得最好,如果不能,大明舰队也可以在稍后做到,一个孤悬海外的岛屿而已。

但石见国就不一样了,这是一块沿海面积不小的土地,如果想要获取,就必然跟大内氏爆发冲突,而且需要长期驻军,才能守住这块土地。

不过眼下大内氏毕竟是理论上的“盟友”,而不是敌人。

朱雄英还是要集中精力,先把幕府这个垂死的骆驼给压倒,再说其他的事情。

大内氏对于这次谈判也很重视,大内义弘派了亲弟弟大内弘茂坐船,抵达本州岛南部港口后,一路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兴福寺。

朱雄英亲自接见了他。

大内弘茂步入兴福寺的会客室时,他身着华丽的服饰,腰间佩带着家族世代相传的名刀,显然他本人很讲究体面,或者说不想在这里丢了面子。

朱雄英伸出手示意大内弘茂就座。

“使者远道而来,辛苦,边品茶边谈。”

大内弘茂微微欠身,表达了对朱雄英的尊敬,随后在对面的位置坐下。

侍者随即奉上清香四溢的茶水,跟日本人现在流行的,呃,或者说大唐学来的茶汤不同,大明现在茶水已经跟现代世界差不多了,不会往里加糖啊、盐啊这些东西。

轻抿一口,茶香顿时在唇齿间弥漫开来。

“大明太子殿下,我代表家兄大内义弘,向您表达最深的敬意。”

大内弘茂开门见山,语气诚恳:“此次幕府军大败,足见大明的军事实力之强大,我们大内氏深感敬佩。”

朱雄英微微一笑:“大内氏在关西的声望与实力,我亦早有耳闻,此番合作,对双方而言都是共赢的局面。”

“正是如此。”大内弘茂继续说道,“家兄希望能与大明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对抗幕府。”

这就是希望在未来的日本政治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的意思了。

朱雄英轻轻点头,他端起茶杯,若有所指地说道。

“大内氏的态度,我深感欣慰,不过,合作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承诺,更需要实际行动的支持,我相信大内氏作为关西豪强,定能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

翻译翻译,什么叫关键时刻?

落井下石灭亡室町幕府,这就叫关键时刻。

大内弘茂闻言心领神会:“请殿下放心,大内氏必将全力以赴,家兄已下令整顿兵马,随时准备响应大明的号召,同时大内氏也愿意在贸易、情报等方面提供全力支持。”

朱雄英微微颔首,心中对大内氏的态度表示满意,他话锋一转,提到了更为具体的话题。

不过,石见国有银山的事情,朱雄英没提。

当地人肯定是知道那里有银矿的,不过因为在山里,再加上常年战乱,也没人有精力去探矿开矿,只以为是伴生的小矿,所以并不知道具体的信息。

若是要让大内氏知道了,当下的事情就会麻烦些许,干脆就不提了,等到灭了室町幕府再说,若是大内氏不识抬举,那就只能动武。

而在室町幕府那一边,足利义满在逃离战场后,带着残兵败将辗转逃回了京都。

面对这场大败,他心中充满了不甘,幕府内部,对于这场惨败也是议论纷纷,不少人对足利义满产生了质疑,对幕府的前途也有些绝望。

而且经历了这场惨败,许多原本依附于幕府的力量开始动摇,有的甚至开始考虑倒戈相向。

京都的花之御所里,还是那些人.畠山基国、斯波义将、细川满元、赤松义则、一色满範,这时候都有些垂头丧气。

室内气氛沉重,烛光摇曳,映照出众人脸上的阴霾。

足利义满坐在主位上,扫视着他们,试图从他们的眼中找到一丝希望。

结果一个都没有。

“诸位,我等遭遇前所未有的大败,但此刻绝不能自暴自弃,必须团结一致,共谋对策。”足利义满的声音,也没了此前数十年那种自信。

畠山基国首先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将军所言极是,但眼下的局势,我们该如何应对?明军主力已经到了,南朝蠢蠢欲动,各地大名也开始动摇.已经是风雨飘摇了。”

斯波义将抬起眼皮勉力说道:“当务之急是重建幕府军的士气,同时加强京都的防御,防止南朝和明军趁机进攻。”

至于后面的话,斯波义将没有说。

——尽人事听天命而已。

“谈何容易?”细川满元叹息道,“此战我们损失惨重,许多精锐部队几乎全军覆没,新兵招募和训练都需要时间。”

“而且就算是有时间,有粮草、军械,重新组建一支大军,又能如何呢?”赤松义则这时候成了失败主义谋士,“而且,明军虽然暂时停驻,但他们的实力有目共睹,一旦他们决定进攻京都,我们恐怕难以抵挡。”

一色满範沉默片刻,最终自己都不太信地开口道:“或许,我们可以尝试与南朝议和,共同对抗明军,毕竟,他们的目标看似是幕府,但实际上,明军才是我们共同的敌人。”

说这个屁话,压根没人信,跟失了智一样。

南朝现在恨不得把他们都给宰了,好来一个“还于京都”。

此言一出,室内顿时陷入了难堪的沉默。

显然,都没办法了。

呃,也不是没办法,办法还有一个,投降。

但若是战前光速滑跪或许还能有个说法,现在估计也够呛了。

除非,大明有意留着室町幕府。

见众人不说话,一生要强的足利义满也说出了那个他始终不愿意说的事情。

“议和之事.可以考虑,但必须谨慎行事。”

说是议和,其实就是投降了。

足利义满慢吞吞地说道:“不能大张旗鼓,不能公之于众,要不然对民心、军心皆为不利,同时要加强与其他大名的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特别是那些尚未表态的大名,我们要尽力拉拢他们,让他们看到幕府仍然有力量重振旗鼓。”

众人又是一阵沉默。

最后还是畠山基国出来圆场:“将军所言极是,我们可以派遣使者前往各地,阐明幕府的决心,同时承诺更多的利益。”

很快,幕府的使者就抵达了兴福寺。

在兴福寺内,朱雄英与道衍不知道下的是第几盘,但棋局依旧未分胜负。

“殿下,幕府那边肯定是已经开始商讨投降的事情了。”道衍轻声说道,目光依旧注视着棋盘上的局势,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朱雄英微微一笑,放下手中的棋子。

“意料之中,不过,他们的对策无论如何精妙,也逃不过我的布局。”

道衍点头表示赞同,随即话锋一转:“不过,殿下仍需小心谨慎。幕府虽败,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们仍有一定的反击之力。”

朱雄英收起笑容,目光变得深邃。

“瘦死骆驼比马大?这次就要宰了骆驼吃肉!”

说罢,朱雄英起身,在室内踱步,说出了自己心里对日本未来局势的真正谋划。

“室町幕府,是绝对不能留的,不过南北朝对峙,还要继续下去。”

“可以把北朝的后小松国王送到关东,南朝的后龟山国王回到京都,用兴福寺把南朝的地盘从中间分开,用今川了俊把关东的地盘从中分开,兴福寺和今川了俊的地盘都要有靠海的地方,如此一来,不仅能够让南北朝继续对峙,而且还能把两朝中间也给各自割裂开来。”

“至于关西,乃至九州岛、四国岛,要越乱越好。”

“足利义满无处可逃,还要在京都再打最后一仗,这一仗,要让他们感受到绝望、恐惧,如此一来,才能让日本的这些势力真正地臣服于大明。”

说着,朱雄英站起身来,望向窗外渐渐暗淡的天色,眼中闪过一丝杀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