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 > 第185章 和朱雄英谈垂拱而治

朱雄英和顾晨也算是老熟人,知道这位年纪轻轻就中了进士,又是爷爷和爹爹看重之人。

综上所述,这是位有才华的人,所以听见他问自己学习倒也不觉得烦人,还认认真真地回答道。

“今日连先生给我们讲了尚书,用其中的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引出魏徵的《谏太宗十思疏》,又引出了宋朝的史情。”

“先生说为君者应该有这十个想到,发扬九种美德,然后选拔贤能的人才再加以任用,便可不费吹灰之力治理好国家。”

“嗯,还举了例子,宋朝的宋仁宗便是这般治理国家,宋仁宗的臣子个个出名,他自己却名不见经传。”

“就算是提起他,大部分也是说起狸猫换太子的典故,可宋仁宗治理的天下,确实是大宋最繁荣鼎盛的时候。”

“由此可见,垂拱而治乃是一位贤明君主该做的事。”

朱标听着微微点头,两宋近四百年,除了开国皇帝赵匡胤,这个宋仁宗算是唯一能入他眼的皇帝了。

不过,垂拱而治才是贤明君主,这是在说他爹不贤明吗?

顾晨微微一笑:“那吴王殿下,觉得连先生说的对吗?”

朱雄英不解地看向他:“我不明白顾大人是什么意思,既是先生讲学,又是前贤所言,这还能有错吗?”

见父子俩都看着自己,顾晨也勉强发表了些自己的看法。

“垂拱而治的开始本意是选拔人才,并非让君主治人而不治事,而是君主可以选择选取贤良治理国家,也可以选择自己事事躬亲。”

“可是到了后面,就变成了反对君主治理具体事宜,君主的权力,被文官阶级逐一分散。”

“宋朝的皇帝们,便是将决策权下放到宰相,因此宋朝时期宰相权力很大,甚至大过皇权。”

“宋神宗算是勤劳的皇帝,可是名臣富弼却跑去告诫宋神宗说:“如今政务多出亲批,若事事皆中,亦非为君之道。”

“吴王殿下以为,这是为何?”

皇帝勤劳为大臣的应该高兴才对,为何百般阻挠,这是打算把皇帝供起来,当个庙里观赏的菩萨吗?

朱雄英想了好一会儿,才试探性地看向顾晨。

“莫不是,为了争夺皇帝手中权利,所以故意而为之?”

仔细想想倒还真是那么回事,宋仁宗当皇帝的时候。

不管事情大小,都让朝廷大臣们议,不能自己决断,否则便会被骂,还不敢过多斥责。

要是皇帝说多了,人家就乌泱泱要撞墙死谏,真要撞死人以后,昏君两个字就会牢牢印在君王的脸上。

“也可以说是虚君。”顾晨淡定地说出这两个字,又举例道:“当时人人都说,宋仁宗百事不会,却会当官家。”

“在当时,君王百事不会,其实是一种赞美,同时也是一种束缚,君王因为这些束缚和赞美,丝毫不敢和大臣们唱反调。”

“而儒家所说的“无为”、“端拱”、“垂拱而治”、“垂衣裳而天下治”、“恭己正南面而已”、“不下席而天下治”等都有虚君的意思。”

“在宋朝、在虚君这件事上,文人们是达成共识了的,也就是如此,王安石变法才会无疾而终。”

皇帝都不敢挺起腰杆和守旧派对杠,靠王安石他们,哪能和强大茂盛的既得利益阶级对抗呢?

过后的几个皇帝更不用说,只有宋哲宗不听守旧派瞎扯,强势恢复新法,收复失地。

可就在一切欣欣向荣的时候,这位才二十五岁的年轻皇帝就嘎了。

所以在宋朝,只有不管事且听话的皇帝才能活得长久。

要不说宋朝官员日子好过呢,他们都把君主的权利给拿完了,这日子不好过才真的见鬼了。

这其实也是朱元璋为什么要废宰相的根本原因。

他是从战场打出来的皇帝,可不想当宋朝那种憋屈皇帝。

“顾大人,你不是儒家?”朱雄英头一次见人批判自己所学,忍不住好奇道:“你不也是文人吗?”

既然文人都想虚君,怎么顾大人就不想了呢?

“臣学的是儒家,却不信儒家。”顾晨理了理自己袖袍,意味深长地道:“臣是文官儿,并不是文人。”

虽然推翻封建皇权是正确的,可那要看在什么时代。

在这个时候,仕人阶级大于皇权,便是祸国之始。

历史上明朝的皇帝,虽然比宋朝要强上些许。

可是自土木堡之变后,大部分权力还是都到了文官手里。

而且历史也证明了,靠文官阶级是治理不好国家的。

满清就不惯着这些文人,如康熙便说天下大小事务,皆全都要由他一人亲理,无可旁贷,绝不会把权利分给他人。

他的工作狂儿子雍正,也批判仕人垂拱而治这种说法,兵、粮等权利皆掌握在他手里。

所以摊丁入亩那些政策,才能进行得那么成功。

到了乾小四那里,更是直接硬刚,说皇权独断乃他家的祖宗家法,任何人都不能有意见。

当然了,他不是说满清这种霸道做法是对的。

他只是想让小雄英认识到,儒家不一定是对的。

还是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别像朱允炆似的被文官祸害荼毒,将来被文官束缚架空。

“不信儒家?”朱雄英笑道:“那你学儒家做什么?”

确实,别的文官都成天把孔孟挂在自己嘴边,可他倒从没听顾大人说什么圣人之言。

“为了当官儿,为了吃口皇粮。”顾晨老老实实承认,并道:“若朝廷取仕考的是法家、墨家,那臣学的便是法家和墨家。”

不过是糊口的家伙罢了,扯不上什么信仰不信仰的。

“光曦。”朱标轻轻轻轻抬手,阻止顾晨继续说下去:“跟孩子说这些做什么,传出去又是你的不是。”

这种违背儒家之言的话传出去,光曦肯定会被群起而攻之的。

“爹,我不会和别人说的。”

朱雄英却听得津津有味,拉着顾晨继续问道。

“可君王事事亲躬会不会太辛苦,你瞧我爷……我皇祖父就可辛苦了,有法子既不皇权旁落,又能轻松些的法子吗?”

当然有。

可顾晨偏偏不说,他巴不得老朱明天就累死在案前,又怎么可能这时候减轻他的负担。

天天累都活那么大岁数,要是不累那还得了。

“这个臣暂时想不起来,没法子为吴王殿下解惑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