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 > 第456章 明明就是书读少了

从南昌回来的顾晨则是一刻未歇,还将杨士奇也召进翰林院编书了,总之今年年底他要用上就是。

“顾大人节哀。”吏部右侍郎张紞,见到顾晨后先安慰两句,然后道:“听闻顾大人将未来女婿,还有顾家三郎都被大人放到别苑读书。”

“除了生死大死都不许他们回家,您也不会见他们,外头这事儿传得那叫一个沸沸扬扬。

“这是真的吗?”

能避嫌避到这个程度,顾大人也算是古今往来独一份的了。

“自然是真的。”顾晨很大方地承认,并笑着道:“科举取仕乃为国求财,骨肉一年两年不见也没什么。”

“这不值当他们讨论,听说旁的大人们不也是这般做的?”

张紞在历史上是被朱棣吓死的,他死后他老婆也去投了池,整个吏部都无人敢去送行。

据说当时只有个叫张祖经的人,去祭奠送行了。

被朱棣吓得自杀,可见其人胆小,胆小却能跑来同自己说这些,看来这里头有事儿啊。

张紞笑道:“这不还是因为顾大人带头带的好么,顾大人以身作则,当下官们的怎能不跟着学呢?”

别的大人们为何如此,顾大人难道心里没点儿数?

“你到底想说什么?”

平日里原本没有交流的人,突然跑来和你说话肯定有事,顾晨这个人向来不爱和别人绕弯子。

张紞面带犹豫,琢磨了该如何说才算合适。

“顾大人,如今京城的酒楼里头,骂您的人挺多,您……话太难听我不好学,您有空还是自己去听听吧。”

说罢,张紞匆匆忙忙地便走了,留下满脸无奈的顾晨。

“话难听还要我去听?这不是自己去气自己吗?”

别人的脸色太难看他就不看,话难听他不去听就行。

有本事就来他面前说,没本事背后发牢骚他也不想管。

忙,没空和他们斗嘴。

若是老朱还在的话,他倒是很乐意耍耍嘴皮子。

永兴四年,六月初一举行了大早朝,京城七品以上的官员都来了,奉天殿外的广场都站得满满当当。

朱标坐在有荫遮的地方,臣子们则站在太阳底下。

所幸早上的太阳并不怎么烈,否则怕是要中暑的。

朱标也算是为臣子着想的君王,早早让人备好解暑的绿豆汤,还有汤药,等着哪个坚持不住就能要一碗消暑。

顾晨手持奏疏站了出来,开始将两人早就商量好的事说出来。

“科举取仕从隋炀帝而起,至今已有七百九十五年整。”

“”举的目的乃是为国求贤,也是让千万寒门学子,都能有个翻身的际遇,这是他们光宗耀祖唯一的希望。”

“这七百五十年间,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到如今人人皆有际遇,乃是经过历代帝王与先贤的数次改进。”

“而时至今日,科举乃有弊端,不少考官抱有私心,亲同乡士子,而鄙他乡士子。”

“科举乱象便是国家乱象,科举不兴国家便不会兴。”

话说到此处,不少当过主考阅卷的官员便有些心虚了。

以为顾晨要弹劾他们,纷纷在心里想话术圆回来。

南方的官员则是有些不安,总觉得顾晨葫芦里没卖好药。

而北方的官员则是兴奋不已,终于有人注意到他们科举艰难了吗?

只听顾晨继续道:“臣以为,这事便重在一个改字,臣请陛下根据实际情况,开设南北中三卷考试,从南北中三卷各选取仕子数名。”

他的话音刚落便听到一阵哗然,黄子澄不等他说完便跳了出来:“如此一来,岂非对江南学子不公?”

“江南学子才华出众不录,北方学子才华平庸却能录取,这这这……这实在是不可理喻。”

江南的官员纷纷点头,他们也觉得是这个道理。

能者居上,凭什么不能者也能居上,这不就是觉得他们学子有才,所以故意针对他们的吗?

他这话说得不是很好听,话里满满都是对北方学子的歧视,这让出自北方的陈宝船很不高兴。

“谁说北方学子平庸?明明就是因为大多阅卷官都是南人,所以喜好南方华丽漂亮的词彩,

“从而不喜欢北方学子朴实的文风,此乃偏见所至。”

“顾大人此举乃打破偏见,做到不偏不倚为国求贤。”

“有何不可理喻?”

他反正是无条件支持顾兄,何况这还关系到北方学子的前程,那他当然就更站顾兄了啊。

“什么朴实厚重?”黄子澄冷哼一声,毫不留情地道:“明明就是书读少了,腹中没有几两墨水才会如此,陈大人没必要说这么好听。”

“北方学子腹中文墨少,想让他们入仕可以鼓励他们努力读书,从而超越南方的学子们。”

“为何非要给他们开后门,简直就有辱斯文……”

开后门这种话都说出来了,可见黄子澄对此事的抗拒。

他还想再骂几句,却见顾晨回过头正幽幽看着自己。

黄子澄:“……”

他忍不住心里一个咯噔,片刻又鼓起勇气还要反驳,并且决定今日无论如何也要辩驳过顾晨。

只要他今天辩驳过了吏部尚书,那他也能青史留名。

谁知他还没有开口,就听见顾晨严肃的声音响起。

“黄大人,不知道同僚上奏的时候,要等同僚把话说完么,你这是不准备让我说话了?”

“陛下面前,你就如此无礼,要不你干脆拿块布来塞我嘴里,然后你站到我这个位置来讲话?”

让你在翰林院编书你就编书呗,屁话那么多做什么?

信不信让你去陪蓝玉,一天被人家蓝玉打三回?

黄子澄这下是彻底没有话说了,可也不得不很是不服气地退了回去,只听顾晨接着道。

“考试后,各省考官互换阅卷,比如江南的卷子由北方官员阅卷,北方的卷子由中间的官员阅卷,中间的卷子则由江南的官员们阅卷。”

“如此不仅能做到取仕平衡,还可免各道官员因为考生文风,猜出自己坐下的门生从而开后门。”

他这套方法最起码能保三十年,这帮人再也找不到作弊的法子,三十年能做到各方的平衡。

至于三十年之后他不敢说话太满,因为那时候可能标儿已经嘎了,自己很有可能也嘎了。

谁知道下任的君王,还有臣子们会怎么想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