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 > 第526章 小国之哀

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 第526章 小国之哀

作者:卿岁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0 14:25:17 来源:小说旗

“宝船,你说这大国和小国之间,你是愿意做大国的小臣呢,还是愿意做小国的大臣呢?”

如果是让顾晨来选的话,那他肯定愿意在大国生活啊,哪怕当一个小小的百姓也好。

如今的大明战事少、商业达、粮仓丰、国库充,可谓是安居乐业啊,可是安南那边是什么情况?

内乱、外战。

而且国小力微一直发展不起来,一眼便可望到头的国运,外交没有尊严的使臣,干起来很没意思。

“这个事吧我觉得说不准。”闻言,陈宝船乐呵呵地道:“每个人想法不同,有些觉得宁**头不做凤尾,有些人则是宁做凤尾不**头。”

“民间还有狗不嫌家贫,儿不嫌母丑的说法,可也有久贫家中无贤妻 、久病床前无孝子的说法,所以这些个事儿真是不好说啊。”

每个人的选择都是不一样的,就看这两位是怎么选的吧。

“先不说这个了,顾兄咱们好容易有机会出来一趟,宁波离西湖挺近的,咱们去游玩一番如何?”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作为文人墨客,有机会怎么可以不去体验体验苏东坡当年的感受?

万一再碰上雨天的话,那简直就是风雅得不能再风雅了。

“有什么好看的?”顾晨没多大兴趣,这时候的西湖还在浚修呢:“全是泥,堵着又臭臭的,对着那些臭烘烘的泥,你还有心情作诗不成?”

若是明朝末年的话,那他还是很有兴趣去看看的。

“来都来了。”陈宝船爱玩儿,说什么也要带上他:“看完了你再回应天府,又不是来不及。”

他们刚才说赶着回去上朝是骗人的,就是坐飞机也没有这么快的,就是先帝在世也没这般逼迫人赶路的。

顾晨被他说得没法子,只好勉强地点了点头答应去看看。

安南的使船之上,武贯见大明的船驶远以后才黑着脸指责同僚。

“你凭什么替我做决定?你就这么轻易地背叛陛下了?”

连着背叛两朝君主,他这个脸都直接不想要了。

而且对方还没有开多么丰厚的条件,官职地位银钱什么都没说,这降投得是不是太贱了点儿?

“我不替你做决定!”张成中小心翼翼将手里的\"真迹\"收起来,无语道:“那你刚刚怎么不反驳?”

“别说我拦着你了,若是你真的愿意为了胡季犁去死,你真心想效忠他,我还能拦得住你不成?”

姚广孝的临摹的本事很强,看把张成中迷成什么样就知道了,他恨不得将这玩意供起来。

“唉!”

武贯被怼得无言以对,半晌才又重重地叹了口气。

“难不成你就真的想留在大明,不回家乡了吗?”

他其实也确实不想回去,可又舍不得远在安南的家人。

“反正我是不回去了!”

张成中这会儿已经下定了决心,他摇了摇头解释道。

“你说给谁当臣子不是当臣子啊,有机会给上国当臣子,干嘛还要回去给胡季犁当臣子?”

“上国地大物博,国力强盛,礼法森严不比咱们那儿时不时打仗,时不时篡位,时不时皇位争夺,当臣子的时不时就容易送命好啊?”

被老朱砍死的大臣们:……那是你们挑了个好时候来。

张成中又接着道:“你刚刚看到那位顾大人,身边的那个奴才没有?多威风多霸气多么富贵!”

“别看他穿的不过是细棉衣裳,可他腰间的玉佩可是上好的和田玉,区区一个奴才戴那么好的玉,可见他的日子有多么好过。”

若不是他没有资格穿锦,只怕这会儿早就绫罗绸缎了。

“至于家人,我觉得那位陈大人说得就很对嘛。”

“我们若是留在上国的话,胡季犁只怕还反而要保咱们家人性命。”

“等大明选出的君主登了位,咱们再求上国替我们接回家人,到时候不就能一家团圆了吗?”

就算是接不回家人他也是不怕的,因为他是个男人,他再努力努力未必就还不能没有子嗣。

“哎呀,武大人,你还在犹豫什么嘛?”

见武贯还在犹犹豫豫的,张成中立刻拍着自己的大腿道。

“你就是不答应的话,若那位顾大人真的同胡季犁那厮告状的话,咱们两家人便没有任何生路了。”

谁知道那顾大人是吓唬他们的,还是当真会如此行事。

不过人在势微的时候,还是应该对强权低头才是上上之策,要不然他们当初何必投靠胡季犁?

话都已经说到此处了,武贯是彻底没了反抗的心思,更何况他能臣服胡季犁就能看出此人不是什么刚烈之辈。

“好吧,那也只能如此了。”

这便是小国之哀啊,这便是小国之臣的痛啊!

哀牢这个国家条件本来就不好,所以就算是出使天朝的使船,也比不过大明最最最普通的商船。

照大明海军的说法就是:“一炮就能让这船消失。”

虽然多少有点不礼貌,但是这句话并不虚假。

陈天平抱着包袱,坐在甲板上望着越来越近的港口,心中的激动无以言表,望着繁华的宁波港眼底全都是艳羡。

“上国,果然是上国啊!”

港口各种办事处建得是那么漂亮,房子上柱子上刷着大红色的漆,还盖着亮晶晶的琉璃瓦。

“不是说只有皇家,才能琉璃瓦的吗?”

怎么如今就连这宁波的港口,都盖上了亮晶晶的琉璃瓦,难不成大明的琉璃多的已经不珍贵了?

来接引他们的是一行大明的海卒,中国人向来是热情好客,听到这句话便热情对他解释道。

“那不是琉璃瓦,那是玻璃瓦,我朝并不缺玻璃。”

“江南雨水多得很,所以江南的衙如今用的全是玻璃瓦,这玩意能采光,却不漏雨很是好使。”

你还真别说,自从衙门用上了这个玻璃瓦以后,各衙门里头亮堂了不少,官老爷们的眼睛都不怎么花了。

下雨天的时候也不用再开着门,或者点着着灯去取亮了。

因为头顶的光会透过玻璃瓦,直达各位官员的办公桌上,可以省下许许多多的烛火费。

唯一不好的点就是容易脏,还有就是夏天太阳大的时候有点难受,若是在高温下的话容易碎。

听说应天府的研究院,正在研究另外一种封顶的玩意儿,改用玻璃当一面墙,也可以做到采光。

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有,到时候只怕又得大开眼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