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 > 第578章 放开限制

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 第578章 放开限制

作者:卿岁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0 14:25:17 来源:小说旗

顾衍乖巧地摇摇头,笑道:“爹爹和老朋友说话儿子怎能偷听呢?儿子没闻到酒味就一直在门外守着。”

“爹爹您和高僧说话声音小,儿子一个字也没有听见,爹,您深夜来寻高僧是有什么事吗?”

作为从小被培养的翩翩公子,这点儿不偷听长辈说话的教养还是有的,上次那就是个意外。

“嗯。”

这孩子虽然有些那啥吧,可对他这个爹从来不说谎的,那便姑且相信他确实没有偷听吧。

“这些和尚看相啊,宾客面前都是只说好不说坏,所以我私底下来问问他,结果他说译哥儿这孩子同我合。”

“若是能日日陪着你家老子,你老子的寿命都能长十岁,就看你舍不舍得,把孩子交给爹养。”

孩子的反骨肯定是随了爹,顾衍这小子已经长成了,很多现代的观念他就只能输送给小孙子了。

“还有这样的好事?”这又能给亲爹增加寿命不说,还能不带孩子,顾衍自然没有道理拒绝:“明日便叫清雾收拾收拾,将孩子给爹爹送来。”

反正余清雾忙着跟公主学管家,也没啥时间带这小子,交给爹爹管,还能让爹爹喝酒注意些。

两全其美啊!

余清雾听说孩子要抱走,倒是也没有什么护崽的反应,立刻让人收拾了东西,恨不得立马给公爹送去。

“公爹这身边是得有人陪着,你和娃二叔还在孝期倒是还好,可出了孝期总要忙外面的事。”

“让孩子陪着公爹逗逗乐,他老人家心里也能畅快一些。”

见她没有意见,顾衍笑了笑,拉着她的手坐下。

“我就知道你能理解!”

余清雾温柔地笑了笑,反正她也没什么时间带娃。

再说都住在一起,啥时候想娃就去看看就行了。

有什么不能理解的?

“那个。”

余清雾犹豫了好一会儿,最后才鼓起勇气问道。

“官媒上门了,说一年妻丧已到,想给公爹说个续弦,被公主殿下打发了,公爹真不再娶了?”

这万一要是活到**十岁,那不就得孤独二三十年?

太漫长了吧?

“哼,这些人可真够急的。”这三年都还不到,就有人想当他继母:“怎么?说的是谁家的姑娘?”

余清雾低声道:“说得是翰林院郭编修的长女,今年刚刚十七岁,听说生得很是好看。”

“这些翰林清贵平时清高得很,可这攀附高官儿的时候,可没有丝毫手软,十七岁的亲闺女他也真舍得。”

要真有个十七岁的姑娘嫁进来,给他们这些年纪更大的当后娘,光是想想都觉得尴尬。

“放心吧,我爹不会续弦的。”这么点儿自信他还是有的,不过顾衍也心疼父亲早早没了伴:“就是真要续弦,也绝对不是这些人的女儿。”

他爹可看不上老夫少妻那套,真要个伴也是他们小姨优先,怎么可能会选择祸害小姑娘。

闻言,余清雾也跟着点头,她公爹的人品确实没得说。

这下不用担心会有个,比自己年纪还小的后婆母了。

顾译如今尚且还在襁褓,顾晨将孙子的摇篮放在自己旁边,看了会儿孙子可爱的睡颜便开始修书。

他不相信孩子们会主动反抗朝廷,肯定是后面形势所迫的自保行为,是迫不得已而为之。

所以他的着书一本,作为将来真有一日君臣反目成仇时,给孩子们的指南书,免得让这片土地再次陷入永无止尽的战争之中。

与其如此,还不如想办法限制皇权,既能够自保的同时,又不会让国家陷入大面积战争。

将书写好的时候,顾译已经从半岁长到了一岁。

顾晨将书放在匣子里上锁,抱着孩子将匣子放在床底的暗阁里,他将钥匙在孩子面前晃了晃。

“好孩子,等爷爷要死了,再将这东西送给你。”

只不过现在还是要,先费心机推动大明的商业才行。

明末的资本萌芽只在江南、晋南这两边盛行,它的前提条件是张居正的:计亩征银,折办于官。

换句话也就是从缴纳货物,逐渐变成了缴纳货币。

如今的大明在自己的努力下,大明宝钞的保值率不错,迄今为止民间也还没有弄出一模一样的假钞。

东瀛石见银山的开发,让大明国库堆满了储备金。

所以顾晨现在要做的事,便是可以推进用货币代替实物缴税,为下一步的发展奠定货币基础。

虽然他不并喜欢资本,这些人和压在百姓头上的地主差别不大,可总不能一下跳到更先进的文明上吧?

很多事都得一步步来!

历史上的商人大多都是,靠绸建立起来的各种作坊和工厂,顾晨觉得这实在是不够也太单一。

最后是发展各类新型的产品,并且能够批量远销海外,还不能聚集在一个地方才行。

经过上一波八万人大屠杀,顾晨这次提出的事再没人反对,没有阻力地将事情很快就实行了下去。

然后又怂恿朱标废了他爹定下的父死子继的规矩,支持除了商籍以外的各阶级们自由择业的机会。

当然了,该服的兵役还是要服的,不然国家没有人打仗,挣再多的钱还不得被人抢了么?

“历来最怕官商勾结,所以商人包括商人的子女,还是不能够当官,可要让大明商业发达起来鼓励人们为商。”

“臣觉得还是要有适当的勉励,比如解开商户的路引数量限制,不再严苛限制商人们的出行。”

明朝商人想要做生意得有路引,朱元璋怕人流聚集,滋生事端,所以让各地的官府限制了路引的数量。

很多官府又不做人,私底下借机收费乃至强问索要,导致商民做生意艰难,商业自然也有所抑制。

可不能说朱元璋有问题,毕竟在朱元璋那个时代,最重要的还是要发展农业,商民自然是不受重视的。

朱标点了点头,如今大明民间几乎没有人寻衅滋事,放开路引申请的限制,自然是可以的。

“光曦你是端端正正的士大夫,怎么对发展商业如此执着?”

虽然他每年看着收上来的商税,也觉得心里很是爽快,可有时也觉得是不是有些俗气了?

当然,你要让他现在停下来不再发展民间商业,他肯定是不答应的,因为这些钱给了他开疆拓土勇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