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 > 第599章 变(4)

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 第599章 变(4)

作者:卿岁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0 14:25:17 来源:小说旗

这番言论让朝臣们很是哗然,望着脸色漆黑的顾太傅。

除了些脑子没开化的儒臣以外,没有一个敢站出来认同的。

大部分朝臣甚至在心里琢磨,恢复太祖时候的律法?

那俸禄该不会也恢复吧?

俸禄减少个十几倍,那不得又恢复天天喝粥的日子了吗?

顾译看着坐在龙椅上,志得意满的少年天子只有深深的无力感,恨不得上去敲开他的脑袋看看他到底在想什么?

下朝后他没有坐车回家,而是身着官服慢慢地往家走。

这些年百姓日子过的好了,个个面色红润身子也有肉,见到他都笑嘻嘻地同他打招呼。

顾译笑着回应他们,路过祖父最爱喝的羊肉汤铺,想起小皇帝居然要将,五成的人赶回去继续面朝黄土背朝天。

他不禁问老板和小二:“若是朝廷让你们回祖籍种地,不可以再出来做生意、做工你们愿意回去吗?”

毫无疑问他们都摇头表示不愿意,虽然做生意、做工也很辛苦,可明显种地会更累啊。

这些小店主都不愿意回去,就不要说那些大的商人和他们的工人,何况如今的农田大部分都由户部控制。

朝廷雇的农民每人每月也有七百文,让他们如从前那般回去种地,种死在地里能种出这么多钱?

顾家祠堂里,顾译扶着老爹给爷爷和二叔他们上过香之后,父子两便坐在蒲团上商量起了这事。

自朱雄英崩逝以后,顾衍又努力上了十年班便学着顾晨要死要活地回家,从此没有再问过朝政。

这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他也是七八十岁的人了。

他大姐姐和他二哥都走了,他爹儿子那辈的就剩下他一个了,最像爹的儿子连长寿都像。

“你有没有和陛下阐清利害关系,如今的盛世是四代帝王的心血,是天下百姓愿意过的日子。”

顾译耷拉着脑袋,烦躁地抓着自己脑袋表示该说的他都说过了,可小皇帝根本听不进去。

“陛下认为如今百姓越级告状,还有奴婢告主、妇人告夫与女学等等,他都觉得不妥当威胁到了皇权。”

“所以他要开始海禁、禁止海贸,还要废除皇商,认为这是与民争利,他要将四代帝王改成的律法,全部都废掉回到太祖初年时去。”

“爹,儿子说句不该说说的话,咱们大明这位少年天子,实在是……实在是太让人失望了。”

从太祖爷开始到先帝,每一代帝王都在努力从地主手里头收回土地,好不容易才有了如今的成绩。

可当今……却要让这些努力全部付诸东流。

从太宗到先帝开始修改律法,努力让底层人拥有了那么一点点做人的权利,这一切的一切不仅有四代帝王的努力,更有他祖父一生的心血。

还记得幼时祖父将他抱在膝上,讲每天都很勤劳却还是吃不饱的百姓,讲被打死丢进乱葬岗的奴婢。

讲那些被掌柜克扣工钱的小二,还有被世人瞧不起的工匠。

还有那些年纪轻轻,便凄惨离世的戏曲小生花月容。

每每说起这些人生疾苦时,他祖父的眼底总是含着泪水,那时候自己还小对一切都似懂非懂。

有人骂他祖父掉钱眼里,骂他是个奸臣重商要毁了大明,骂他为底层人修改律法是尊卑不分……

他那时候也不明白,祖父为啥要干吃力不讨好的事?

为了平时根本不会接触的人,惹那么多骂名在身上。

真的值得吗?

直到后来慢慢长大,他才明白祖父所做的一切有多了不起,还有无条件信任祖父的太宗皇帝有多么的了不起。

他绝不允许任何人,不允许任何人破坏这份了不起。

“你准备怎么办?”顾衍不是个喜欢委屈自己的人,他直接问道:“谚哥儿现在还掌着京城三大营的兵权,钱,你大表哥要多少有多少。”

“小皇帝要海禁那海军肯定会闲置,廖家那边肯定会支持咱们,常家、徐家、蓝家这些年有些没落,碍不着你的事儿。”

“文官方面有詹叔留下的,还有陈叔和咱们顾家的,你若是想要造反,也没什么太大阻力。”

虽然时间很短但是他已经想好了,当皇帝不是他所愿,他就当个太上皇好好享福就成了。

“爹,您说这造反来造反去,到底有什么意思?”

顾译觉得造反不是最优解,步司马家的后尘对天下也没啥好处,而且这样做对得起他祖父的文正谥号?

对得起先帝赐给他家的文德二字?

顾衍:“……那你说怎么办,等他亲政后全家一块儿去死呗?我活够了我是可以去死啊,”

“你孩子呢?那么多追随顾家的人又怎么办,为了你所谓的忠君,带着他们一块儿去死呗?”

“或则你从宗室里挑个上去,等到他亲政后会放过咱们?他只会觉得咱们能换掉小皇帝也能换掉他的。”

“你醒醒吧,咱们面前就两条路,要么造反要么洗干净脖子等着,或者出海投靠别国?”

“可你舍得下你祖父的心血?”

他祖父至死之时还拉着先帝的手,千叮万嘱不可固步自封,若是关了海禁那不就是固步自封了吗?

顾译哄着老爹回房睡觉后,却忽然想起祖父留给他的匣子,祖父说要在生死存亡之际才能打开。

如今小皇帝对顾家的仇视……应该也算是生死存亡之际吧?

当夜顾译的书房灯火通明,下人们只听到沙沙沙的翻书声,一直到天亮才听到合书的声音。

内阁。

左都御史于谦背着手走来走去,脸色不比顾译沉到哪里去,吏部侍郎李贤也是不停地叹气。

工部尚书脸色也是铁青,底下的徭役领了几十年的工钱,以后若是忽然不再给徭役们发工钱,让人家白白做工。

他不知道会闹成什么样子,想也知道是场大混乱。

况且这些年人人都有书念,百姓已不似以往那般柔顺听话,再加上顾家几代人的努力开化。

如今哪怕是敢少人一个铜子,百姓都能聚众闹到京城上来,沿途官员根本拦都不敢拦。

户部尚书陈循也是眉头紧锁,手不停地掐算着越算越难受。

“没了海贸和皇商得话,这国库税收起码就得少一大半,靠收那点儿粮食能干点什么?”

修条铁轨还得攒几年,万一皇帝要让建个什么东西。

他去哪儿找钱呐?

万一拿不出钱来不还是户部的锅,那不是还要拿户部的人问罪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