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第一工业巨匠 > 第1章 先给个王炸,吓唬一手朱元璋

洪武三年,冬。

张天赐穿越到明朝,已经三年有余。

而今天张天赐决定,是时候给朱元璋开个大眼了。

张天赐原本是一名大学生,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在度娘的历史吧中,整理历朝历代的科学技术的资料,并且以时间轴的方式制作成图片,然后发到网上,给各位网友科普。

结果,在临毕业的前一天,张天赐和一个牧羊犬在网上激情互喷。

恰逢白天时张天赐被知名大厂录取,大喜大怒之下,导致张天赐直接心脏骤停嘎了。

等张天赐在醒来时,便成了洪武朝的一名九品小官,担任工部杂造局的大使一职。

所谓杂造局,就和名字一样。

除去布匹盐铁,军械火药这些重点营生之外,其他的乱七八糟都是杂造局负责。

看似一边管理生产,一边管理后勤,而且张天赐还在京城当官,年俸六十石,一石大概一百五十斤,换算下来一年差不多九千斤粮食,按理来说应该是个好活。

可是实际上,洪武三年朝廷严重缺钱,然而朝廷中的很多器物都是杂造局要负责的,这甲方没钱,他这个乙方还不能拒绝。

现在张天赐就差贷款上班,愁的张天赐是直掉头发。

说个最简单的例子,所有穿越小说中,或多或少都会描写到如厕的桥段,或许是因为杀人抛尸,或者是惩罚贪官污吏,很多桥段都会有这类的描写。

那么,古代朝廷中,官员是要怎么如厕呢?总不能和老百姓或者奴仆一样去蹲坑吧。

百官如厕的地方叫便房,这个便房和宫女太监用的公共便房可不同。

百官如厕都是小隔间,每个隔间内都有恭桶,每次如厕之后,都会有一名小厮铺撒一层沙土来隔绝气味。

而这个恭桶和沙土,就是杂造局负责的乱七八糟之一。

这不,上个月朝廷这个甲方不给钱就要货,又和张天赐要一百二十个恭桶,沙土五百斤。

作为不能拒绝的乙方,张天赐是实在受够了,户部那群狗娘养的,上次要了五十张办公用的桌案,钱到现在还没给结清。

这次又要一堆恭桶,在干下去张天赐非得贷款上班不可。

因此,张天赐决定,向朱元璋献策,然后升职加薪,离开这个破地方。

想到这,张天赐看了眼自己叫工匠搭建的小型高炉,随后提笔给单安仁写信。

单安仁,前主的救命恩人,更是推举前主当官的恩师。

前主曾是乞丐,被单安仁所救,后一直跟着单安仁。

等明朝建国之后,单安仁便给前主安排了一个小官。

前主因为当官太过激动,直接猝死,这也给了张天赐穿越而来的机会。

只可惜,单安仁为人虽然不算正派,但也不是搞裙带关系的贪官,所以只给张天赐一个小官职后,便再也没管过。

而单安仁本人,则在洪武二年末,回到老家养老退休,张天赐也没有机会再见单安仁一面。

张天赐提笔写下高炉和坩埚冶铁的法子,随后到民驿将信件送出。

在之后,便是等待了。

转眼一晃,半个月过去。

眼瞅着要过年,在安徽养老的单安仁突然收到一封信。

单安仁为人谦和,当初和投奔朱元璋也是见不下百姓困苦,如今在老家养老,家中四个仆人,除了两个是老朱安排的特务之外,也只有两个仆人。

“老爷,有京城来的信。”老仆将信件递给单安仁。

单安仁拆开信件一看,只觉得眼前一黑。

常人书信都有工整的格式,但是张天赐哪懂这些,能写个明朝的字就不错了,还能有什么格式。

信中洋洋洒洒写了上千字,先是问单安仁身体如何,随后又写自己发明了新的冶铁方法,只是因为官职太低,又不懂上奏格式,更怕被贪官污吏扣下不发,便希望单安仁帮忙起草一份奏章。

单安仁将信看了六七遍,嘴里念叨着:“这兔崽子,字写的和狗爬一样。”

远在京城的张天赐突然打了两个喷嚏,紧了紧衣服之后,念叨着:“不会要感冒吧?回家得整点姜汤了。”

单安仁摇摇头,先不说奏章的格式,单单说张天赐的字迹就太过潦草,而且写的还都是大白话,一点美感都没有。

看着信中的冶铁法,单安仁便叫老仆去找几个工匠来,毕竟空口无凭,单安仁也不敢冒冒失失直接给朱元璋上书。

这一试,便又过了半个月。

看着铁水轻而易举的浇筑到模具中,冷却之后在用油脂加盐水淬火,一柄铁剑就这么快诞生了。

这个方法生产的铁剑并没有百锻钢的好,但是无论是生产效率还是成本,却都要比团铸法好上很多。

确定了新式冶铁法能用,单安仁这才起草给朱元璋上书。

单安仁毕竟已经退休,对功劳也不再那么看重,所以信中一开始就说是张天赐发明的,然后他单安仁实验之后,发现确实很好。

这种冶铁法可以用来给老百姓做铁锅菜刀,也可以用来给大头兵生产兵器,将利害关系说清之后,单安仁才退休一年多,便再次给朱元璋上书。

恍恍惚惚又是半个月,如今已过了新年。张天赐休完七天年假,便再次回到杂造局开始摸鱼。

此时的朱元璋刚下早朝,正带着朱标一起吃早饭。

太监万福这时走到朱元璋身后,小声禀报到:“陛下,前工部尚书单安仁单大人来信。”

朱元璋一听是单安仁来信,心想这老东西愿意继续给我大明发光发热了?

当初同意他退休,实属朱元璋无奈。人家毕竟不是投降的,而是投奔他的。

虽然没有战功赫赫,但是也将后方各种事宜管理的井井有条。

国家建立之后,单安仁从洪武二年初开始,以每个月两封请辞信的频率开始给朱元璋上书,直到后来朱元璋实在是不耐烦了,这才同意单安仁的退休申请。

对于朱元璋来说,单安仁可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官,会干活,不贪污,不结党,话不多,简直就是完美工具人。

所以单安仁的退休,对于朱元璋来说一直都是一个重大的损失。

拆开信件,朱元璋耐心看了起来。

【以耐火砖石砌炉,以石墨做坩埚置于高炉中,动以鼓风,化百金为水,可做精铁强钢。】

【生产之便,成本之低。建议推广,以富民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