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第一工业巨匠 > 第110章 倭岛爆炸了!

大明第一工业巨匠 第110章 倭岛爆炸了!

作者:江边人暖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40: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吴祯回到倭岛之后,立刻和吴良说了朱元璋的安排。

吴良对此倒没什么意见,甚至还有点高兴。

毕竟带着倭奴找矿点和带兵四处征伐相比,那还是带兵到处抓倭奴更刺激一些。

六月,吴良率兵,直接向吉野和平安京进发,一路之上打的倭寇丢盔弃甲,只用了三天,便攻破五座城池。

汪广洋坐镇石见地区,眼看倭奴越来越多,便数次向朱元璋传信,要求增派兵力管理倭奴。

有了蒸汽船,一来一回也不过一天多一些的时间。

随着倭寇岛的消息传回大明,一时间上海、天津、山东、福建等地也借着朝廷建立的港口,开始聚集大量商贾。

和以往出海的商贾不同,现在出海的商贾都是全身带甲,带着同乡或者招募的乡勇,到倭寇岛去狠狠地发一笔无本的横财。

与此同时,因为吴良横穿倭岛的战术,反而极速加剧了倭岛内部的混乱。

原本南北两朝就一直处在微妙的平衡之中,随着大明的突然介入倭岛之中,暴力的将倭岛的局势变成一团乱麻,同时也引爆了南北朝之间的矛盾。

事情的最开始,先是大明的商贾老老实实和南边做生意,侧面帮助南方长庆天皇的地盘变强,造成了南强北弱的局面。

随后没过多久,大明发布了“不封刀”政策,这些商贾又转头换上铁甲,开始化身豺狼,对着南边的倭寇就开始大洗劫。

因为南方更富裕一些,自然是南方要遭受更多的伤害,倭岛的局势又从南强北弱,变成了南弱北强!

而北方光严天皇本身就是一个独断朝纲的人,他以为这是一个机会,便抓紧时机对着南朝的领地就开始发动偷袭。

南朝这边正因为大明商人的洗劫变得混乱不堪,也就让北朝的武士抓住了机会,一路势如破竹,到处横攻城掠地。

战局一直持续到六月,没想到这时候沉寂了半个月的大明军队,再次行动起来。

别说是有火器做支撑,就算是没有火器,以大明绝对的暴力依然足够横扫倭寇岛。

随着大明的暴力参与,两方的战火直接被平息,双方参战的人员全都被大明杀了个七零八落。

与此同时,经过无数在倭寇岛吃到红利的商贾宣传,大明越来越多的商贾和朝廷申请“倭岛不封刀”的批文。

一时间,居然有多达数千个商贾团体,开始在倭岛所有沿海地区肆虐,而整体参与的人数也达到了恐怖的三万人。

一些有钱的商贾为了比其他人更快一步吃到红利,甚至会从南洋进口小破船,再给朝廷一笔费用,让朝廷的蒸汽船拉着招募的乡勇到倭寇岛。

而那些没能力从南洋进口小破船的商贾,则多塞一笔银子,直接坐上蒸汽船往倭岛跑。

朱元璋见到这个情况,笑的是合不拢嘴。

因为单单是把这些商贾运往倭岛,朝廷就在这七天时间内赚到了将近八万两银子。

而张天赐这时也顺势提议!朝廷一点一点把倭奴阉掉,实在是效率太低了。

不如直接再把这项权限下发给商贾,直接让他们在倭岛上圈地。

凡是占据的土地,只要没有贵重金属矿产,那就允许他们免费使用七十年!

七十年后要么还给朝廷,要么花大笔银子续费。

而对于倭人,只允许保留被阉掉的男倭奴,对于这些倭奴的去留,也只允许在倭寇岛内驱使,不允许带回大明。

至于倭奴的死活,大明朝廷则不管,只要你不怕被官员说你打算造反,你保留一万个倭奴朝廷都不管你。

朱元璋思索一番,觉得这么做倒也没问题。

即便商贾有心造反,能带上的也不过是铁甲钢刀。

这些东西在现在的大明面前,不能说一点用都没有,只能说到了战场上,死的会更痛苦一点。

随着朱元璋大笔一挥,下达倭寇岛圈地令,整个大明民间的市场再次沸腾起来。

圈多大就有多大?免费使用七十年?男倭奴的使用朝廷不管?

这无本的买卖现在要是不抢着做,难道要等竞争对手富裕起来在后悔嘛?

至于会不会有人狠不下心,以及儒家的态度,这两点张天赐倒是不担心。

封建时代有弊端,但是也有属于自己的好处。

在此时大明人的眼里,那大明四周全都是蛮夷,具体的划分也不过是弱的蛮夷和强的蛮夷的区分罢了。

儒家也会为了利益为自己辩经。

随着倭岛圈地令的下场,更多的商贾想要涌入倭寇岛。

为了加快进程,很多背后有着不可明说势力的商贾,成功把钱送到了朱元璋面前,以此希望朝廷能彻底开放蒸汽船的使用,甚至是整体租赁。

朱元璋冷笑着看着一箱一箱的银子,粗算之下都有五十万两白银。

这些白银全都是那些商贾以“无私帮助朝廷”和“强我大明海军”的名义,捐赠给朱元璋个人的。

对于这些商贾这么做的用意,朱元璋心里是门清。

如果没有朝廷中那些蝇营狗苟的帮助,哪个商贾敢给他送钱?

现在这些商贾露了头,朱元璋虽然有心杀鸡儆猴,但是又担心被有心之人传谣,打击民间的热情。

左右权衡之下,只能先让毛骧把这群人的名字记下来,以后在慢慢收拾这群商贾。

日后甭管是站在台前的商贾,还是隐藏在背后的推手,一个都别想跑!

“想插手我大明军事,咱倒要看看,是哪个不长眼睛的狗东西!”

朱标对于这件事也是默认,军权是皇帝最后的仪仗。

就连张天赐也只敢对军队下层进行改革,他们这群背后推手怎么敢把手伸到军队建制中的?

吴良这边,随着战线越拉越长,进展的速度也是越来越慢。

为了保证后勤的供应,吴良只能暂时先停军在羹作地区。

吴良暗暗吐槽,这小倭寇还真不会取名字,看看这地图,全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名字,汉不汉文不文的。

还有这些倭寇的名字也让人很奇怪,老百姓家只有姓氏而没有名字,往往用一郎二郎这么代替。

可是到了皇家贵族这些上层,取的名字也是乱七八糟,大多都是随便从易经古籍中随便找一个词,也不管这个词寓意好不好,直接就当做名字来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