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第一工业巨匠 > 第112章 倭岛?还是做回老本行吧。

“咱都能从乞丐坐到皇帝的位置,他一个皇族之后,又政变登位倭国皇帝之位,不过是面临国破家亡罢了,居然因为一场战败便切腹自杀。”

“气量之小、胆识之小,比那蜀国在位三四十年的刘阿斗都不如。”

朱标闻言也是轻笑一声,对朱元璋说道:“父皇,就天下万族而言,遇败而弃才是常态。”

“也唯有我华夏汉民,遇败不弃卧薪尝胆,才是世界万民中的少数。”

朱元璋点点头,算是认同了朱标的说法。

随后父子二人又闲聊了两句,便开始商量着对倭岛的未来政策。

是单纯当成一个矿产基地?还是当做一个普通的州府?

朱元璋打算把倭岛当成一个采矿地,采光了就当一个远洋的中转站。

而朱标却认为,倭岛可以当做一个军事基地和中转站,但是不能只有这两个作用,还要大力发展商业和其他行业,毕竟那么大的地方,不能白白浪费了。

因为这个问题,父子二人争执不下。

从中午一直争到晚上,直到吃饭的时候,父子二人都依然唇枪舌战,互相不让。

马皇后和常氏在一旁呵呵笑着,也明白这其实是父子二人情深,也都没有劝阻。

直到上菜的时候,马皇后为了让父子俩老老实实吃饭,便搬出了张天赐:“你们父子俩,从中午争到晚上,若是拿不定主意,不如问问张天赐,这方面这孩子比你们父子俩要强。”

朱元璋和朱标对视一眼,齐齐噤声老老实实的吃饭。

晚饭过后,父子二人又回到御书房,派出万福将张天赐叫来御书房。

张天赐这会才刚到家,连媳妇的手都没摸上,家门都没迈进去,就被朱元璋父子又给叫了过来。

要不是上个月老朱觉得白嫖亏心,开始按照太子少傅的规格给张天赐发工资,张天赐都想着先建个劳动局,然后去劳动局弹劾朱元璋。

“所以,陛下和殿下您二人争执一天,就是为了倭岛作用这点小事?”

朱元璋冷哼一声:“咱妹子说你有主见,你给咱看看,倭岛到底按照咱的还是按照太子的计划发展合适?”

张天赐心想,倭岛……不如就干后世的老本行吧。

青楼赌场一条龙,战略岛链不沉船。

正好能把大明境内这些乱七八糟的黑色行业踢出去。

“微臣所见,不如借着这个机会,彻底清缴大明境内的赌场和青楼,让境内的老百姓和官员少沾染这些。”

“而人性之劣,微臣自然知晓。常言堵不如疏,不如这赌场和青楼的口子,就开在倭岛吧。”

朱元璋和朱标对视一眼,二人一起缓缓摇头。

倭岛之大,那要多少青楼赌场才能填满?

而且这玩意历朝历代都屡禁不止,你张天赐一条政策就能清除了?

张天赐看出朱元璋和朱标眼底的不相信,便解释道:“一条政策当然不能完全将这些黑产都清除,但是如果朝廷不作为,那岂不是给了官吏和百姓一条口子?”

“就好比陛下的大明律,一直说禁止卖儿卖女。可是到了地方上,卖儿卖女依旧屡禁不止,本质上不还是因为有这个市场,才导致有人赎卖。”

“官方禁止,民间打压。两者一起实行,才能将危害控制在最小,即便是仍然有黑产,也不过是躲在阴影里偷偷存活,和现在庞大的利益链相比,也变得不值一提。”

朱元璋思索片刻,觉得还真有那么一点道理。

主要是老百姓能把钱花在别的地方,就比花在黄赌中强。

同时也能让官吏更老实一些,只要黄赌少了,那都察院的压力也会小一些,更多的时间就不会再被浪费在这些小事之上,而是更多的注视官吏贪污与怠政的问题上。

这么一想,朱元璋倒吸一口凉气,心想这禁黄赌,居然还有这种作用!

一环套一环的,怪不得张天赐说,政治与现象就是一个巨大的混沌球,拨动任何一条线,在政治上都会将结果放大无数倍。

这基于唯物思想的推演分析法,还真是好用。

若是以往,百官也只会给出皇帝圣明、天佑大明等稀里糊涂的答案,哪像现在这样,通过分析法,自己便能跟着线头,在混沌的政治中预判一个结果。

“嗯……标儿,你觉得可行吗?”朱元璋想明白了禁黄赌的益处,却反过来打算考验朱标一番。

朱标微微一笑,除了朱元璋推断出的结果之外,居然还推演出更多。

甚至连女性被解放出来以后,从而参加国家劳动,大明也可以获得更高的税收这件事都推演出来了。

当然了,这个税并不是直接从女性身上征收。

而是女性为商贾做工,让商贾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让朝廷在商贾身上获得更多的税收。

听完朱标的分析,朱元璋和张天赐一齐看向朱标。

朱元璋是心想,标儿居然这么聪明,大明第二代高低也能冠上一个【高】字或者【宣】字的庙号。

而张天赐则微微皱眉,朱标现在已经自己推演出,关于解放女性提高生产力劳动力的思想了?

这……比我这个穿越者还牛逼啊!

与此同时,倭岛正进行着一场轰轰烈烈的【奴隶人口大普查】。

为了保证倭奴不会动不动就造反,耽误了挖矿的效率,隶属于大明朝廷的倭奴,享受到的条件也算是不错,每日三餐也能和监狱的囚徒打个五五开。

而那些民间隶属于商贾的倭奴,那就只能祈求老天爷,自己的主子是一个心善的商贾了。

不过,华夏有一句古话,可能这群倭奴没有听说过,那就是“无商不奸”!

(防杠:无商不奸是清末出现的成语,这里作者提前使用。)

(科普:无商不“尖”最早在互联网的记录是02年,06年出现系统性讲述无商不“尖”的小作文。而在此之前的“尖”商中的尖,代表的是“顶级”“最高”的意思,并没有米斗多尖的意思。上世纪90年代的所用,都是无商不奸,所以无商不“尖”作者认为是一种自我洗白而发明的。)

(另谈商贾:明清时期,能保证自己绝对不奸的商人,是有牌子给他们房门口。上面写:真不二价,或者一言堂。以此表明价格都是一样的。而放这种牌子的很少,因为大多数商贾不守诚信,如果放了牌子反而会受到更严重的惩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