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第一工业巨匠 > 第13章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这从九品升到三品……平均可是要二十余年呢。”

朱元璋神情一顿,这官员的平均升职时间,他还真没听有人和他谈过。

只听张天赐继续说道:“就这,微臣还是算上了那些被前朝皇帝看中,一飞冲天的官员。”

“若是把这些官员也踢掉,那平均时间只怕要二十五年以上了。”

朱元璋一拍桌子:“小兔崽子,咱都这么和你说了,你还推辞,难不成你是想娶咱闺女不成!”

张天赐一听这话,也是着了急,这明朝有规矩,娶了皇帝的女儿可就不能当实权的官了,他张天赐虽然喜欢摆烂,但是可不想把自己摆到母老虎嘴里。

于是张天赐赶忙跪地上:“不行啊陛下,微臣位卑言轻,配不上公主啊。而且,微臣还想继续为大明效力啊。”

听张天赐这么说,朱元璋先是满意的点点头,看看这员工,满脑子都是工作,太完美了。

但是下一刻,朱元璋又皱起眉:“你个小崽子,你这是什么意思!你是看不上咱的女儿不成!”

张天赐哪里知道朱元璋会这么想,手中各种比划,嘴上这时却想不到该如何解释,好像焦急的聋哑人一样。

说完这一句,朱元璋也冷静下来了,斜眼瞥了张天赐一眼,说道:“行了,别整这些没用的。”

“咱打算今年重开科举,你觉得这朱子之论,可做科举之制?”

朱子之论?科举之制?这莫非说的是程朱理学?

张天赐高中时也曾崇拜过一段时间的程朱理学,但是到了大学之后,随着学习的越来越深刻,对于程朱理学也是越发厌恶。

虽然朝廷科举是只规定八股格式,而没有规定具体的内容,但是那些学了半辈子八股文和程朱理学的文臣,或多或少都被其限制禁锢了思想。

作为遗害华夏的三大毒瘤之一,程朱理学作为儒教走向极端的最后封建思想,对华夏的破坏力不可谓不大。

想到这,张天赐明白,宁可被老朱讨厌,自己也不能让华夏定死在重重枷锁之中。

不过张天赐也明白,朱元璋一直想和朱熹攀亲戚,所以自己就算是劝,也只能拐着弯劝,不能直着来。

张天赐想了片刻,组织了一下语言,便说道:“陛下是希望开创百世基业,还是希望如同前朝一般,不过三四百年便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朱元璋闻言皱眉,虽然张天赐你有大才,但是你现在才区区九品,就敢谈万世基业?

不等朱元璋说话,张天赐抢先一步说道:“陛下驱逐鞑虏,再造华夏,陛下如此雄才大略,自然不会甘心走上前朝老路。”

“不过陛下可知,前朝都是为何而崩溃?”

朱元璋微微思索,缓缓说道:“自是因为土地都被在地主手中,地主又挂靠有科举之身的人,导致这朝堂收不上税,百姓吃不饱饭,久而久之便引得天下大乱。”

张天赐瞳孔微缩,想不到朱元璋居然知道历朝历代实则亡于土地兼并。

不过张天赐转念一想,朱元璋知道这些并不稀奇,毕竟他就是佃户出身,不知道这些才是有鬼。

“那陛下可知,这绝境该如何解决?”

朱元璋冷笑一声:“你不会要和咱说,杀光所有地主,取消科举之人的免税特权吧?”

张天赐呼吸一顿,老朱每一句话可都在张天赐的意料之外啊。

不过幸好我张天赐还有第二套方案,咱也不怕你不同意。

“呵呵,陛下若是想做,当开国前便杀光所有地主,开国时直接取消士子免税,现在再改,怕是晚了。”

“微臣的办法更加缓和,但是也并非没有其他的代价。其中取舍,还要陛下定夺了。”

朱元璋微微昂首:“你先说吧,放心说,咱不治你的罪。”

张天赐说道:“自古以来,土归个人,而今若是想收土归国,已是来不及了。而举人免税,自然也是晚了许久。”

“如今想要让大明走上新的路,只有两个办法,分别为赎与漏。”

“这赎,自然指的就是赎买。通过朝廷出钱,买回民间的土地,将朝廷的土地定为国有,再分与农民,民有耕权而无售权,自然可以避免土地兼并。”

“这漏,指的则是法律的漏洞。对那些免税之人,先细定新法,规定免税只免农税,随后将经济重心从农耕手工,转移到工业与贸易上,让土地和粮食越来越不值钱,国家税收与农民脱绑,自然就能让这群免税之人,不会吞噬大明之利!”

朱元璋的身旁站着一名书吏太监,这太监可以说是皇宫内少有认字的太监,只见他刷刷刷挥毫着炭笔,在纸上奋笔疾书。

张天赐将这事看在心里,只想着铅笔难做,做个自动铅笔是不是会更方便?

朱元璋这时冷笑一声:“说的不错,不过你这赎与漏,可都是要大价钱才能完成的吧?你觉得咱大明,担得起?”

张天赐解释道:“自然担得起!”

“我大明坐拥天下,最大的资产从来不是什么白银与粮食,而是那些愿意为国奋斗,为国分忧的黎民百姓。”

“陛下,还记得微臣刚才说了,将经济从农业手工,转移到工业与贸易吗?”

“我们没必要现在就开始赎买土地,我们完全可以先发展工业,到时国家在反哺农业即可。”

朱元璋皱了皱眉:“贸易,商利己而非国,元初年资敌的商贾数不胜数,你还指望那些商人?”

张天赐摇摇头:“商人绝不可信,但是微臣也没打算信任商人。”

“微臣的意思是,我大明以国家的身份,自己来贸易。”

“以国家的信用和名义,成立国家企业,直接与海外各国进行贸易,以我瓷器丝绸,换取海外的粮食白银,以此富足天下。”

“海禁之策,你可知为何!”朱元璋突然发问。

张天赐立刻拱手解释道:“陛下,对此微臣只有一言!”

朱元璋略微有些好奇,便问道:“什么言?”

张天赐伸手握拳,向下一挥:“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