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第一工业巨匠 > 第131章 千刀万剐的货,实在是不够用

“最近我听说太医院和化学部交往密切,我在科学院内也没有见到两位道长,却不知他们在哪?”

赵留风指了指太医院中的休息室:“两位道长真有经天纬地之才,昨夜一直在做实验,这不刚休息下嘛。”

“那个一直喊着不想喝甜水的,就是两位道长的实验品。”

“两位道长一直好奇,人喝了硫酸会是什么反应,就跟我借给两位道长一个死刑犯,每天喂一口一成浓度的硫酸,再找我们太医院的顶级太医,看看什么药方能救人的命。”

张天赐听的嘴角直抽,没想到两位道长居然也被赵留风给带坏了。

不过好在这些实验品都是罪大恶极的犯人,用他们做实验,也不算是特别过分。

“咳!注意不要太过分。”张天赐警告一句,也没有说完全禁止。

开玩笑,现代医学的开端就是建立在累累尸骨上的,现在这群太医能用罪大恶极的死刑犯做实验,已经够人道了。

最起码比大名鼎鼎的【圣伊丽莎白】和【克雷德穆尔】要强很多。

“你们最近有研究新药吗?还是说一直在研究人体实验?”张天赐心想,就算有些事需要人体实验,也不能让太医院的人沉迷在实验中,不然万一这群太医走入岐路,大明的医学是不是要被耽误了?

赵留风摇摇头:“哪来那么多死刑犯做实验,这些送过来的都是还都是查了七八遍案子,确认无误才送过来的。”

“现在主要还是研究青霉菌的育种,我们之前向陛下请令,拜托锦衣卫从倭寇岛带回一些土壤样本。”

“在配合我们从去过南洋的商贾手中买回的土壤样本,我们现在一共收集了十三种不同类型的青霉菌。”

“如果想要提高产量,那么青霉菌的育种就是重中之重,所以目前大部分人手都在做这一件事。”

“一些老一辈的老顽固,虽然不排斥青霉素,但是对于这种【纯净药】很反感,认为会破坏人体内的五气平衡。”

“他们则一直想着将青霉素用到中医的药方中,想着能不能降低一些青霉素的副作用。”

张天赐微微皱眉,青霉素的副作用,不就是恶心头晕吗,药效过去之后,自己便好了,哪还有什么副作用。

见张天赐疑惑,赵留风笑眯眯的说道:“那群老顽固认为,青霉素的过敏也是一种副作用,是人体对纯净药的一种排斥反应。”

“同时他们也发现,浓度越低过敏反应越轻。所以在想着能不能和传统药方互相配合,做到不会过敏的效果。”

对于太医院那群保守派的想法,张天赐因为不懂药学原理,只能是任由他们保守派研究。

因为太医院的研究实在是过于残忍,张天赐只是简单转了一圈,便匆匆离开了太医院。

因为被禁足的原因,很多工作都堆在了一起。等转完这一圈后,已经到了中午。

张天赐这时才整理了一下自己怀中揣的奏折,去皇宫找老朱。

这次事件平息之后,进出皇宫又恢复了之前的轻松,只是门口之前熟识的守卫都被换了一波。

来到御书房,老朱不知道在看什么表单,身旁则站着蒋瓛。

“微臣张天赐,参见陛下。”张天赐先是行礼,随后继续说道:“微臣有一份关于教育的奏折要上书。”

朱元璋抬起头,目光从表格上抽离出来。

看着张天赐现在老老实实的样子,呵呵冷笑了一声:“咋,现在知道怕了?”

“说说吧,什么教育的事啊?咱不是每个县都搞了个学堂嘛?你觉得还不够?”

张天赐轻咳一声:“学堂是够了,可是老百姓的识字率呢?”

“商业越来越繁荣,再加上农学院在育种,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壮劳力进入市场,摆脱土地的依赖。”

“如果不打好扫盲的提前量,那只会造成严重的矛盾,工人和商贾之间会出现不信任和血腥冲突。”

“这类事情都不用多,只需要出现几次特别恶劣的事件,就足以引起一地的动荡!”

朱元璋听着似乎不是很上心,全大明千万人口,全民扫盲那得费多大的力气?

而且就算派人教,老百姓也不一定愿意啊。

实际上,后世全民扫盲的时候,也曾有过这种问题。

老百姓不愿意学,外加那时候繁体字又过于复杂,种种原因下来,几乎导致了全民扫盲的停滞。

直到后来教员和周先生提出了简化字体,外加让政委和指导员,挨家挨户的和百姓说清认字的好处。

外加都是免费认字,这才经过二十年扫清了文盲。

张天赐不觉得老朱会简化字体,那就只能先搞出全民扫盲,遇到困难的时候,在提出简化字体这个想法。

老朱手指敲着桌子,看着张天赐写的关于扫盲的利害关系。

思索片刻后,老朱还是摇摇头:“这件事若是真能做成,那咱老朱和孔老夫子并肩而论也不在话下。”

“不过啊,天赐,你这有点过于理想了。”

“先不说这件事要耗费的人力物力,单单说那些读书人,你认为他们愿意那些原本是底层的老百姓,突然认字,和他们站在同一个位置上吗?”

“世家大族之所以能传承,除了土地之外,知识也是重要的一环。”

说着说着,朱元璋突然轻笑一声,笑声中满是嘲讽的意味:“若是那读书人,真的尊崇孔老夫子,那他们就不会选择性的忽略【有教无类】这个词。”

“从古至今,你见过哪个读书人,真的下到田野之间,去教授老农如何认字?最多也不过是去县城屈尊,博一个好名声罢了。”

朱元璋一席话,让张天赐冷静了下来。

在思考全民扫盲的时候,张天赐一直在借鉴后世的经验。

殊不知,在后世那一场百年屈辱战中,大量的传统士子都被清理了出去。

这也就导致,张天赐过度的关注百姓和商人之间的矛盾,却唯独忽略了士子阶级。

想要全民扫盲,除了简化汉字,统一发音之外,还需要解决最大的士子阶级。

否则一切行为都是水中花镜中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