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第一工业巨匠 > 第134章 变色油墨高昂的成本

大明第一工业巨匠 第134章 变色油墨高昂的成本

作者:江边人暖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40: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赵翥想了想,组织了一下语言,对张天赐说道:“这次我来找张少傅,主要是希望,张少傅能让贵院的人才停一停工作。”

“工部招募而来的匠人,多是制作木制船,有一小部分的匠人有制作铁甲船的经验。”

“陛下上个月提出,是时候该向美洲探索,去寻找各种高产作物,农学院的人也向我拜托,要尽可能多的找寻同属不同种的高产作物,以方便进行杂交优化。”

说到这,赵翥呵呵笑了一声,苍老的脸上的皱纹堆出一个笑容。

“这各种事情都堆在我工部头上,虽然让工部比以前更被重视,但是也让工部的负担更重。”

“比如最简单的问题,从冶铁部冶炼钢铁运送到山东造船厂,就要平白多出无数成本。”

“而为了加快工作,新招募的工人也很难上手,因为他们之前从来没接触过蒸汽机,陀螺仪,齿轮这些东西。”

“为了带回更多的资源,船体必须大。最多只能用木制作为减重材料,而不能使用木制作为主体。”

“所以我希望,机械部和冶铁部的大才,能去山东造船厂一阵,将一些基本的原理知识教给船工,以加快船体的设计和建造。”

听着赵翥的要求,张天赐倒是合情合理,不过……

哪些人愿意主动去将知识教授给船工?

如果直接指派的话,张天赐就怕对方不情不愿,没有尽力教授知识。

如果说让他们自愿报名,又面临着每个研究员都很忙的问题。

让他们暂时放下项目,跑到外地去教那些字都认不全的民间匠人,他们能高兴吗?

“这事我帮你说一说,再让礼部用印刷机印刷一些简单的设计知识的教材出来。”

“不过除此之外,我认为还应该在加入传统的老师,也不求让这些工人知晓人间至理,最起码也应该把字认全。”

赵翥点点点:“还是张少傅想的更全面,那这件事就拜托张少傅了。”

赵翥转身离开,张天赐正欲转身,突然想起了一个,能够掀起全民学习科学的办法。

那就是利用现在“法不外传”的社会主流思想,诱惑工人和农民来主动听课学习。

可以办理一个学校,也无需天天上课,可以每一个月,或者半个月传授一次基础但是民间不知道的知识。

这么做倒是有一点搞头,但是具体效果却不好说。

张天赐微微皱眉,在心底叹息一声,心想着还是先在应天府进行小规模的尝试,再决定是否向其他城镇推广。

张天赐这时回过神来,见赵翥正笑眯眯的看着自己的身后。

转身看去,来人正是户部尚书徐本。

“徐尚书,你们户部怎么样了?”

徐本先是上前和张天赐作揖行礼,随后叹息一声:“不好过啊,好多前元的官员都被清理出去了,这虽然去掉了体制内的二心,可是也让这工作不好做了。”

“不说这个,我听说张少傅解除禁足,正好第一版宝钞设计好了。”

“既然这宝钞的大部分设计都是张少傅提出的,那不如张少傅随我来看看?看看这宝钞和少傅心里预期相比如何。”

张天赐眉头一挑,心想这户部的效率还挺快。

被老朱清理了大半的户部,这才没过几个月就搞出了宝钞的初版,看得出户部对此还是十分上心的。

和赵翥拜别,跟着徐本来到户部。

今日阳光正好,户部内的空地之上,摆着一个个圆形的铁桶。

铁通底下堆着柴火,一些造纸的匠人正用木杵熬煮着铁通内的棉花。

张天赐停住脚步,靠近了一名正在制作棉纸的工人。

相比于长绒棉,短绒棉制作的纸张在这个时代,更加节省成本。

当然有利就有弊,低成本的短绒棉制作的棉纸,防水防浸的能力远远比不上长绒棉。

不过为了改善成品,张天赐也向户部提出,可以加入亚麻和青檀树的木桨,以改善短绒棉纸不耐浸泡的特性。

“怎么样张少傅,你看这纸浆合格吗?”徐本站在一旁,看向张天赐。

张天赐点点头:“纸浆还可以,去看看成纸吧。”

经过造纸工人制作的纸浆,会采用和传统造纸相同的工艺。

晾晒完成之后,面纸会被放到两个被加热的铁桶中间,经过压光处理之后,这张成品纸才算完成。

张天赐拿起一张厚厚的成品纸,仔细欣赏着大明第一批大规模生产的棉纸。

不过这棉纸也不算完美,因为工艺落后,后世钱币上常用的安全线,大明还没办法制造,自然也就让这纸币少了一层防伪。

将纸张物归原位,张天赐又来到后方的仓库。

一群工人将棉纸放在模具之上,随后用双手分别左右同时搬下防误触开关。

只见随着开关搬动,模具上方的印具在电能的驱动之下,齿轮和活塞缓缓运动,将印具上的图案,狠狠地印在纸上。

连带着印具上的底层颜料,也被印在纸张上。

接下来就是将这个模具上的纸张取下,然后放在另一个模具上,重复上色和印痕的操作。

张天赐拿起一张印好的宝钞,张天赐仔细检查了一番:“那变色油墨,你们制作好了?”

徐本摇摇头:“虽然制作出来了,但是却因为干燥和成本问题,被陛下驳回了。”

“如果使用张先生所说,可在光下反射万千颜色的变色油墨,那印刷一两银子的棉纸,便需要八钱的成本。”

“这单单油墨便占了八成,在算上棉花和人工,这印刷一张一两银子的纸钞,却要花费一两余五十文的成本,实在是不合算啊。”

一听到变色油墨的成本居然如此高昂,张天赐也是觉得震惊。

赶忙询问徐本,这变色油墨是如何制作。

听到徐本的解释,张天赐这才明白,原来变色油墨的具体工艺上,需要耗费大量人工研磨,外加配方中的一种矿物,只有从中东地区才有。

在现在这个运输费用能比生产成本还要高的时代,只能先使用普通的染料。

张天赐叹息一声,看来只是有技术,也不是说任何问题都能被解决,高昂的成本足以让最优秀的防伪手段也无处施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