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第一工业巨匠 > 第152章 老陶,你怎么又去研究机床了?

老朱打算在杭州和上海县之间修一条铁路,张天赐也是可以理解的。

如今大明各行各业都在百花齐放,化肥行业正在蓬勃发展,由此也带动了国企化工行业的进步。

化工行业的进步也反过来督促运输行业必须更快,而大批量运输最低成本的办法,目前来看只有火车运输。

上海县是目前大明唯二发达的商贸集散地,而杭州则是大明目前比较发达的经济中心。

在浙上两地之间建设铁路,也算符合民间资本的需求。

相比于洪武四年和洪武五年,今年第六年的大明,发展无疑变得越来越快。

实际上科技的发展就是如此,一步领先别人,别人就要多花十年才能追赶上来。

蒸汽机驱动新的冶铁设备,加快冶铁的效率,为了满足更高的效率,反而倒逼采矿的工艺革新,进一步提升采矿的效率。

而采矿工艺的提升,又大大增加了矿产储备,又反过来倒逼冶铁效率的增加。

可以说科技的进步就是左脚踩右脚螺旋升天,一直等到科技的触手触摸到微观物质的层面,才会开始出现明显的延缓。

回到应天之后,张天赐便一头扎进了大明科学院里。

按照原本的设想,张天赐以为朱元璋会因为科学院内部出现了蛀虫,而对科学院开始大清洗。

但是让张天赐没想到的是,科学院目前只是戒严,限制这群科研人的外出之外,朱元璋在没有别的动作。

这么轻飘飘的行为,可一点都不符合老朱的人设。

然而即便是看起来这么轻飘飘的动作,还是让让整个科学院的上空增添了一层阴霾。

虽然明面上这群科研人员并没有表现出多么紧张,但是张天赐还是敏锐的观察到,这群科研人员没事便会向科学院的门口方向看去。

待看到守卫路过的身影,他们又会快速转回视线。

张天赐对此也没有任何办法,从事实上来看,老朱这次行为可以说是很温柔了。

甚至可以说是特例!

没有锦衣卫,没有诏狱,甚至连交叉审问都没有。

只是为了防止再次泄密,将整个科学院围了起来而已。

但是如果从这群科研人员的视角来看,那这件事就不一样了。

他们现在是科研人员,但是曾经也不过是普通的地主、道士、铁匠、农民。

所以,哪怕朝廷只是传过来一点点风吹草动,这群曾经大明社会中最底层的人,依然会被吓的胆战心惊。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去看,上次大清洗的时候,这群科研人员居然敢于集体上书,为张天赐请求宽恕。

这是不是也说明张天赐在他们心中,也是有一定地位的?

想到这,张天赐又觉得心头一暖。

不过对于内部叛徒这件事,张天赐也是束手无策。

毕竟张天赐不是神仙,也不是名侦探,不可能做到什么都会。

尤其是张天赐要面对的,还是共同工作两年多的同僚,张天赐就算铁石心肠,也没办法狠心去审讯他们。

下不去手的原因也很简单,每次张天赐看到科学院的科研人员,总是会带入到后世那些在吃苦受累环境中,帮助祖国赶超英美的科学家。

有这么一层光环套在他们身上,张天赐怎么可能狠下心去想那些毒计去算计他们?

既想不出好办法,又下不去狠心,索性张天赐直接来一招鸵鸟埋沙,叛徒的事就让朱元璋去想办法吧,反正张天赐是不打算再去掺和。

与其担心这担心那,不如看看出门十日,道陶成道又在研究什么。

作为大明科学院内思想最跳脱又是最固执的科研人员,陶成道对一切和飞行有关的东西,他是都想研究个通透。

对于这种做法,张天赐也不能说不好,毕竟飞机上的精细化学科分工,那也是一战才开始正规化的分工。

而一战开始之前,那飞机是百花齐放,什么样天马行空的想法都有。

以现在的水平来看,让陶成道一个人挑起整个飞行界的大梁,完全没问题。

但是也不能说陶成道这么想就一点问题都没有,毕竟陶成道是个完美主义者啊!

也正是陶成道因为完美主义的性格,他现在实在忍受不了飞机上零件的不精准,忍受不了凑活凑合的想法,便又一股脑扎到机床的研究上去了。

实际上莱特飞机上的零件也不见得有多精准,毕竟那一架飞机是这兄弟俩自己手搓出来的,很多螺丝都是大的大小的小,主打一个不掉就行。

可是在陶成道看来,既然已经确定了自己的飞机能上天,那就要开始追求完美。

张天赐看着又跳到别个行业的陶成道,最后也只是叹息一声,没有多劝。

毕竟陶成道现在研究的可是誉有“工业母机”的机床!

张天赐虽然在机床这方面只给出了一个概念,但是张天赐当时主要想的是,没有几年估计到不了这一步。

先把最重要的蒸汽机、发电机等设备研发出来,然后他们自然会因为精度问题开始研究提高精度的办法。

只是没想到,陶成道对飞行这么执着,执着要上天,执着要完美。

看着陶成道盯着自己制造的,傻大粗黑的机床,张天赐怎么也没办法把这玩意带入到后世的精雕机床上。

陶成道目前在研究的,主要是用来做螺纹和拉膛线的膛床,属于是早古机床中比较简单也比较重要的一类机床。

“想什么呢?”张天赐见到陶成道一直盯着自己制作的“大宝贝”不说话,便好奇的上前问道:“这不是挺好用的吗?还是蒸汽气缸驱动的,能做到这个程度很不错了。”

陶成道则是摇摇头,叹息一声:“遇到了一个难题,我希望不止刀头能前后移动,固定端也能前后移动,这样运行起来能方便很多。”

张天赐摇摇头:“不太靠谱,双端都能移动的话,那机械老化带来的精度下降怎么办?”

“而且到时候老化零件的替换成本,也会比你现在的高太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