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第一工业巨匠 > 第386章 什么革新派,我是古典派

好在混乱的只是欧洲,大明安安稳稳的环境下,张天赐还是能好好的做自己的研究。

电子枪的小型化研究落下了帷幕,陶成道转身回去继续研究自己的高精度车床。

用他的话来说:“要为大明日后的登月,打下坚实的基础。”

张天赐听到基础两个字,偶尔也会撰写一些在科学史上无用或者被淘汰的小发明,主要目的是编辑成册,主要用来给后人开一开脑洞,告诫后人搞科学不要一板一眼,偶尔也可以看向一些‘看似无用’的方向。

除了编辑书册,张天赐也在将集成电路复杂化,并且开始从物理上的逻辑电路编程,逐渐替换到电子程序编程。

化学部每天则在研究,应该如何制造品质更好,显示更加细微的显示器。

冶金部被独立出去,划分到大明矿产公司的旗下。

离开科学院的当天,赵铁泪流满面,说是舍不得张天赐离开。

登云道人病重,如今已经到了弥留之际,他的徒弟则每天都在照顾着登云道人。

可能是因为好友病危,正阳子每天也是无精打采,大部分工作都交给了下属,整天看着二人一起种下的杨树发呆。

张天赐对此无能为力,生死无常,便是自己也做不到生死人肉白骨。

又是半个月之后,登云道人还是去世了。

临去世之前,登云道人和张天赐交代了后事,希望不要将他下葬,等日后大明能够登月了,将他埋葬在月亮上。

对于这位大明功臣的愿望,不等张天赐发话,朱元璋直接拍板定下。

因为化学方面卓越的贡献,朱元璋也为登云道人追封了“造化公”的爵位,只是可惜没有子嗣,连个继承造化候的后人都没有。

在登云道人火化骨灰的那天,一直没什么存在感的郭老舍也来到现场,将产量最饱满的一株变异水稻跟着一起火化,当做对登云道人的纪念。

“若是没有两位道长,便是杂交水稻和择优而育再厉害,土地对大明的百姓,依然不过是施舍。”

正阳子喃喃自语:“还是张少傅的功劳更大。”

郭老舍笑了笑,没有继续说话。

洪武十年,十月。

最新一代杂交水稻出世,将亩产一千斤,一跃提升到了一千二百斤。

这次的消息,朱元璋没有选择继续压下去,而是发布在报纸上,向老百姓宣布这个喜讯。

一千二百斤是什么概念?两个零头就相当于下等田的亩产。

当然了,这指的是之前没有化肥的时候。

现在民间的下田轻松就能四百斤,中等田六百斤,上等田八百斤都不是问题。

在农民中传承了千年的亩产口诀失效了,随着化肥的使用,大明的粮价越来越低,如果不是朱元璋出手补助这些农户,还不知道有多少人要弃田进城打工。

科学院这边,张天赐的计算机越来越复杂,以至于经过这一年的完善,需要使用显微镜才能看得清集成电路。

当集成电路复杂到这个地步,量变引发了质变,编程也顺势而生。

只不过经过多次的考虑,张天赐最后还是选择了中文编程。

后世虽然也有中文编程的存在,不过张天赐可没有接触过,所以只能尝试着摸索,开始自己研究。

这也是张天赐第一次脱离记忆中的书海,第一次向未知的领域研究。

陶成道不时会来看看张天赐研究到了什么程度,只可惜陶成道看不懂编程,也分不出张天赐到底有没有进步。

但是陶成道发现,张天赐使用的显示器越来越厉害了。

之前的显示器,因为显像材料的原因,比头还大的显示器上面,只能显示不到二十个字,就这二十个字还不是很清晰。

而现在过了快一年,陶成道发现张天赐使用的显示器进步很大,上面能显示的文字越来越多,其中的字体也越来越清晰。

只不过这些文字都是简体的文字,就和自己最开始研究显示器的时候使用的一二三四一样。

无论是在陶成道还是张天赐来看,简体文字势在必行,终有一日文字不简化,百姓的知识水平将永远停留在仅仅认字,而不能更进一步到会写上。

朱元璋对于这种激进的改革,开始有一些犹豫担心,朱标今年也二十二岁了,和洪武三年时十五岁的少年也大为不同,性格上开始逐渐向父亲靠拢。

好在少年心气还在朱标的心中留有余温,思索良久,朱标还是站在了张天赐这一方。

而礼部的陶凯和太常寺等官员,则坚决反对张天赐简化文字。

传统和革新之间争斗,再一次开始。

好在最后马皇后拍板定下,拿出从汉代流传至今的文字演变过程。

为了垄断知识,历朝历代的知识分子,都在尽可能的让文字越发的复杂。

如今有了能让天下所有人都更方便学习和掌握的字体,那理应让知识回归到民间,而不是让知识仍然只有读书人掌握。

马皇后的辩论点很有趣,那就是秦皇一统天下后简化了秦小篆,又推广了隶书。

而汉朝让隶书更加简单,直到汉朝末年,隶书开始变得更加复杂起来。

也就是说,一开始陶凯攻击张天赐是胡乱革新,文字应该崇古。

而马皇后一波辩论,直接让张天赐的站队从革新派,变成了比陶凯更加崇古的古典派。

张天赐这个时候也是主动后退一步,直言不会胡乱简化,而是会参照历朝历代的文字,从中挑选出最简单的一版,最后在择优简化。

在此期间,陶凯和太常寺,乃至其他部门都可以一同参与进来。

有了张天赐的让出台阶,陶凯最后也是就坡下驴,顺势同意了张天赐的要求。

毕竟你说革新,那很多人会反对,认为祖宗之法不可变。

可是如果你说你是在崇古,那对于祖宗及其重视的汉人,就没办法继续攻击你了。

谁能想到,这样一个为了让显示更加方便的做法,却在后来大大方便了民族之间的融合,乃至于让汉人的血统最后走向了全世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