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第一工业巨匠 > 第77章 老朱还会做生意?

大明第一工业巨匠 第77章 老朱还会做生意?

作者:江边人暖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40: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朱元璋看着眼前的银版照片,又看了看站在面前,不时眼神四处乱看的陶成道。

“嘶……这真是,天做笔来自成画!”朱元璋一拍桌子,猛地站了起来。

“张天赐这小兔崽子,有这种好东西居然不先拿给咱,还拿回去给媳妇拍照,丢人!”

“陶成道,咱命令你速去把这个什么照相机给咱拿回来,给咱妹子……给咱也想拍个照!”

陶成道面上波澜不惊,心里却暗自吐槽。

你朱元璋说人家先拿回去给媳妇拍照丢人,你现在要不还是想给媳妇拍照。都说漏嘴了。

不过陶成道心里是吐槽,嘴上却不说明,只是低头作揖行礼道:“是,微臣这就去为陛下取回照相机。”

利用老朱消息的延后性,张天赐利用这半天时间,将自己的住处,自己和吴梦琪的合影,自己和韩老的合影,以及大明街头的人生百态,各种能想到的照片都拍了一遍。

这银板照相机的效率还是太慢,哪怕后来拍的照片不再用低氧水覆膜保存,每拍一张照片还是需要二十多分钟的时间。

一直到傍晚,光线不足之后,陶成道才迈着慢悠悠的小四方步,来到张天赐家将照相机带走。

“这次还真是感谢陶老帮忙打掩护了。”

陶成道无所谓的摆摆手:“小事一桩,相比于此,你传授给我的科学之学,才是更加重要的。”

张天赐也不予陶成道继续客气,而是说道:“正好做了晚饭,陶老留下一起吃一口?”

陶成道瑶瑶头:“别了,虽然到了晚上,这照相机就不能用,但是朱元璋可不听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不送到他手里,只会认为是咱们没做好。”

“我还要赶快把照相机送回去呢,先不聊了。”

陶成道来时迈着慢悠悠的四方步,回去的时候却走着正常速度的脚步。

等从张天赐家出来,在走回皇宫时,已经过了半个时辰。

当朱元璋得知天色昏暗,照相机不能用之后,朱元璋满脸的无奈:“唉,反正也跑不了,明天再试吧。”

等到第二天一早,朱元璋火急火燎的开完早朝,便要工人开始给自己和马皇后拍照。

等马皇后拍完,朱元璋便开始指挥着工人开始给皇宫内留景。

张天赐作为一穷二白,只是挂名太子少傅的穷人,拍的照片自然都是普通照片,也只有吴梦琪那张单人照和二人的合照才用上低氧水保存。

但是朱元璋是什么人,那可是大明唯一的皇帝,也是天下最有钱的人。

老朱作为农民出身,最典型的性格就是,我认为应该花钱的地方,那是一点也不能省。

什么这些照片保存好了也能两三百年,朱元璋根本不听,所有照片都给咱用上最好的保存技术,主打的就是一个不差钱。

整个皇宫,除了后宫只在门口照了一张相之外,其余的地方都被老朱照了个遍。

就因为拍照这活,一直忙活了两天才拍完。

事后朱元璋又在皇宫中重新开辟了一个房间,除了自己和马皇后的照片放在寝宫之外,其余的照片,包括儿子们的照片,全都放在这个屋子里保存。

当整完这一切之后,朱元璋眼睛又一转,觉得这似乎也是个能给朝廷增加收入商机。

第二天早朝,老朱将摄影机和照片拿了出来,让底下官员互相传阅。

大部分画家画肖像画不仅贵,还很费时,而且还职业歧视,除了当官的或者有功名的,别的职业是理都不理。

不过现在有了照相机,短短二十分钟就能做出一张照片,而且相比于画师的人工费,摄影所使用的镀银铜板的成本并不算高。

给几位重要大臣拍摄了照片之后,朱元璋直接找户部算了一笔账,在发现最差也不过亏个几百两之后,朱元璋便开始要求工部再生产五台照相机,十天后直接就在秦淮河附近的商业街开业。

搞定了照相馆,朱元璋心情大好,如果照相馆能成功,那朱元璋将把照相馆推广到所有的富裕地区,让这群有钱的贼子也出出血。

张天赐得知老朱要开照相馆后,摸了摸下巴,想着朱元璋在商业方面也算有点头脑,不过只有一点点,不算多。

你单开个店有什么用,坐等人家上门那猴年马月能收回成本。

再加上,这么好的一个商业模式,怎么能让你老朱家一人把控,这肯定是要分给资本阶级,让他们壮大,这才更符合张天赐的利益。

想到这,张天赐本打算立刻抛下朱标等人,回去给朱元璋写封奏折上书。

但是没想到还没出门,就被正好遇到来上课的皇子们。

见张天赐有跑路的意思,皇子儒徒一齐把张天赐拦住,说什么天大的事也不能耽误上课。

这几天,张天赐穷极无聊,教完避免内部斗争之后,就开始教皇子们后世的自由派思想。

按照众多皇子的话来说,这种思想就是放屁,什么绝对的自由,怎么责任你是一点都不想承担?

张天赐对此也是相同的观点,不过还是告诉众多皇子,因为一群人聚集在一起将会变得无比愚蠢,再怎么离谱的理由都可能说服一群人,所以起码内部要先了解这种思想,然后在反驳。

对于思想的传播,最不怕的就是将宣传者杀死,而最怕的就是被一些很简单的理论所打败。

既然没什么课讲,张天赐眼睛一转,不如把老朱叫到教室里来讨论照相馆这个事。

张天赐的想法是把整体技术拆分,然后分给不同的人,镀银铜版和黑箱什么的很好解决,而真正关键的技术则是【纯碘生产技术】【双氧水生产技术】【纯硫酸生产技术】【无氧水生产技术】。

虽然技术从实验室走到民间,很可能会出现技术外泄的情况,不过想要快速发展资本社会,那么这就是必然要走的一条路。

而且,谁说技术外泄就全都是坏事?

华夏做什么都讲究个师出有名,如果外泄到别的国家……

那把这个国家变成自己的土地,这是不是就不算外泄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