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成作精老太,别人逃荒我开荒 > 第463章 县令二次视察徐家村

老云崖山上,突然赶回来的小满让全家开心不已。

徐大柱撑着双拐道:“还以为你会留在锦城府过年,小天的事办得咋样了?”

忙着杀鸡的小满爷也道:“这次小天回来,看起来比以前懂事,对你婶子也客气,真是出门才学得聪明。”

小满自然是把聂家的事说了,在说到徐小兰和杜宝林勾搭气死聂氏,还交换孩子时,听得一家人又气又心疼。

小满奶摇头叹息:“唉,小天是个可怜的,想二瑞爷奶一辈子也是老实人,可就偏爱小兰,终于是宠出事了。还是老话说的好,穷家养娇儿要出事!”

说罢又跟小满爷开始絮叨村里那些早已经去世的人。

小满不再提以前。

江婶子说过,人要往前看,别老盯着离开的人和走过的路不放,那是浪费时间。

除去从锦城府带的一些点心,小满取出十两银子给春凤:“嫂子,这是聂家给我的,你帮我存起来。”

他的钱都是春凤在管。

之前修房时,兄弟俩所有钱都投在村里的房子上。

可徐大柱夫妻又不进村住,小满就说以后要把哥嫂贴补的钱还上。

其实,聂家给了小满一百两银子,小满听到聂繁天在军中花费颇大,就把银票借给聂繁天,事后才告诉江枝。

江枝没有怪他自作主张穷大方,只说暂时别告诉家里,百两银子太多了,不是谁都能承受百两银子随便借人。

要想人前当人,就要人后当狗,哪怕男主开挂也是需要银钱撑腰的。

自己把那五百两银票交给聂繁天时,已经看出他的窘态,哪怕心里想不要,手还是收下了。

把百两银子借人,小满就从江婶子这里借了十两给了家里,以后再想办法补上窟窿。

这钱就当聂繁天给的,免得家里人问起自己挨了一刀,聂家有没有赔些汤药钱时不好回答。

此时见聂家给十两,小满爷他们就满足了,其他没有多想,只要小满顺利回来就好。

一家人就在山上过了年。

和去年相比虽然走了二瑞一家,也少了李老实,但初二时,田贵和田桃不怕山路湿滑就上山来拜年了,比二瑞还早上一会,也是热闹。

这次过节,佩奇虽然没有等到江枝回山,但依然吃完一大盆糊糊,一点不影响它在温暖木屋里舒服睡觉的心情。

唉,孩子大了,不黏人!

大年三十一过就是新的一年,按照之前约定,正月十五各村就要派人来学习。

可因为今年雨水多,从腊月二十开始,淅淅沥沥一直下到正月初五没有停。

又冷又湿,到处泥泞难以下脚,如果到正月十五还有雨,学习班就需要推迟到二月中旬,到时候正好学肥球育苗技术。

正月初五,那些大学生还没有来,章县令却先提前来了。

对这个“高官爷”,徐家村的人印象深刻。

一看到他高高个子在村里走动,皮氏就躲进屋里,生怕县令老爷要到自家吃饭。

去年章县令只看到徐家村二十栋土墙房就感觉新奇,今年徐家村又有变化了。

村里铺了一段石子路,虽然雨水湿漉,这石子路走起来却没有泥,只是铺得短,只有一小段。

就跟县衙前面那条街一样,也只有一段石板路。

“江村长,你们怎么舍得费这样多的劳力铺路?”章县令问,贪图享乐鱼肉百姓可不好!

江枝看一眼在旁边捧着小本本准备记录的书吏,笑着道:“这事还得感谢宋亭长。

去年服徭役是清理河道漕泥,宋亭长允许我们村在每天服役时把这些石子带回来,大家辛苦铺成这条路,图的就是走路不粘泥。”

章县令很满意:“宋俊衡这次徭役做得很好,几个镇里梨花镇第一。”

他经过梨花镇时已经去看过,清理干净的河道现在正蓄水,想来夏天时能更抗旱,宋俊衡这个亭长可以当得表扬。

此时见徐家村能把那些卵石利用起来妆点田园,衬着道边青绿麦苗和规整有序的菜园,还有那些整洁的竹林土屋篱笆,章县令忍不住想赋文一篇。

如今有人要来学习,道边这些菜地和房屋篱笆都是特意安排的颜面,好看自不必说了,夏秀才的竹篱墙被刷白后,他自己还用墨汁绘了兰花,更是上逼格。

烟雨蒙蒙,竹篱青瓦,兰草浓淡,只要看见的人都要脚步慢上一分,生怕惊了在里面装疯之仙人。

此时章县令想作诗,江枝可没有站在凄风冷雨里倾听的习惯,赶紧道:“县尊可以再看看我们的作坊,那里也铺着卵石。”

蚊香作坊是四月才开始建的,章县令还没有见过。

此时作坊还没有开工,草棚子空荡荡的只有十张石台和竹筒,很是简陋,他也看不出一个所以然。

不过地面是村民用河滩卵石铺成,平整光洁。

卵石精心挑选过,大小一致,踩起来比外面道路更舒服。

还有外面的水渠水沟。

沟就是一般的土沟,但沟沿用拳头大的卵石砌成,一切看起来都是整洁,干净利落。

章县令自是见过世面的,早习惯那些亭台楼阁,雕梁画栋的庭院山水,徐家村这点小把戏他也看出来了。

这里的田地土房跟其他村不一样,就是把各处往舒服建,往美的修。

几十户人家入眼能看见的茅坑都用草帘遮着,而鸡圈和乱七八糟的柴堆全部搬走,一般农户人家谁会讲究那么多,显然是刻意为之。

江村长是女性,平时打理家习惯了,对这些细节有要求很正常,章县令这样想。

其实他想错了,这不是江枝要求的,至少不是现在大家勉强才解决温饱,就强行装逼要大家不能这、不能那。

这是徐长明的功劳。

这个老辈子在看到上次江村长贺房,来了那么多人,不光是连板凳没有坐的,就连拉屎撒尿也拥挤,直接就在大众广庭之下解决。

平时农家随便在露天茅坑边一蹲,谁都习以为常,可这是陌生人啊,还都是男人。

村里有那么多大姑娘、小媳妇、老媳妇的,羞得连门都不敢出,徐长明只感觉徐家村在外客面前真是丢大脸了。

在听到正月还有几十个外村人要来学习,他二话不说,要求那些茅坑猪圈修在外面的人家,必须给加盖一个草棚子。

谁要是再露天拉屎,他就追到人屋里指着鼻子骂丢脸。

于是,村里的茅坑全部修了围栏房顶,再看不到那些污秽之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